當前位置:占星吧 >

擇吉黃曆 >傳統節日 >

春節飲食習俗之春節爲什麼要吃餃子?

春節飲食習俗之春節爲什麼要吃餃子?

在中國,春節的節日文化中,素有“初一餃子初二面”的說法。大年初一,這天,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吃餃子。過年和吃餃子,成爲了老一代人在艱苦時代最美好的記憶,在過去,人們的生活水平遠不如今天,生活物資也是十分的匱乏,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夠美美的吃上一頓餃子,如果誰家能吃上豬肉餡的大餃子,那可真是羨慕死一堆人啊!

春節飲食習俗之春節爲什麼要吃餃子?

春節飲食習俗之春節爲什麼要吃餃子?

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美食,自古以來就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是成爲了必不可少的美味。漸漸的春節吃餃子漸漸成爲了春節的飲食習俗之一。那麼春節爲什麼要吃餃子,春節吃餃子又都有着哪些歷史由來及傳說呢?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來探個究竟吧。

春節吃餃子的歷史  
  據三國魏人張揖著的《廣雅》記載那時已有形如月牙稱爲“餛飩”的食品,和現在的餃子形狀基本類似。到南北朝時,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據推測,那時的餃子煮熟以後,不是撈出來單獨吃,而是和湯一起盛在碗裏混着吃,所以當時的人們把餃子叫“餛飩”。這種吃法在我國的一些地區仍然流行,如河南、陝西等地的人吃餃子,要在湯裏放些香菜、蔥花、蝦皮、韭菜等小料。

春節飲食習俗之春節爲什麼要吃餃子?

春節飲食習俗之春節爲什麼要吃餃子? 第2張

大約到了唐代,餃子已經變得和現在的餃子一模一樣,而且是撈出來放在盤子裏單獨吃。
  宋代稱餃子爲“角兒”,它是後世“餃子”一詞的詞源。這種寫法,在其後的元、明、清及民國間仍可見到。
  元朝稱餃子爲“扁食”。明朝萬曆年間沈榜的《宛署雜記》記載:“元旦拜年……作匾食”。劉若愚的《酌中志》載:“初一日正旦節……吃水果點心,即匾食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語。 
  清朝時,出現了諸如“餃兒”、“水點心”、“煮餑餑”等有關餃子的新的稱謂。餃子名稱的增多,說明其流傳的地域在不斷擴大。
  民間春節吃餃子的習俗在明清時已有相當盛行。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農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爲“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春節飲食習俗之春節爲什麼要吃餃子?

春節飲食習俗之春節爲什麼要吃餃子? 第3張

春節吃餃子的傳說
  過年吃餃子有很多傳說,一說是爲了紀念盤古氏開天闢地,結束了混狀態,二是取其與“渾囤”的諧音,意爲“糧食滿囤”。另外,民間還流傳吃餃子的民俗語與女媧造人有關。女媧摶土造成人時,由於天寒地凍,黃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凍掉,爲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媧在人的耳朵上扎一個小眼,用細線把耳朵拴住,線的另一端放在黃土人的嘴裏咬着,這樣纔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爲了紀念女媧的功績,就包起餃子來,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狀,內包有餡(線),用嘴咬吃。

春節飲食習俗之春節爲什麼要吃餃子?

春節飲食習俗之春節爲什麼要吃餃子? 第4張

春節吃餃子的原因
  餃子成爲春節不可缺少的節日食品,究其原因春節吃餃子大致有以下四個原因:
  1、按照古代的習俗,餃子是過年祭祀後食用的食品。過年時,講究守歲時包,辭歲時吃,即到子時吃,此時爲兩年之交、迎新辭舊的時刻,具有特殊意義,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爲“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預示新的一年裏交上好運。
  2、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
  3、餃子有餡,便於人們把各種吉祥、喜氣的東西包到餡裏,以寄託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在包餃子時,人們常常將金如意、糖、花生、棗和栗子等包進餡裏。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來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有些地區的人家在吃餃子的同時,還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徵全家幸福;吃柿餅,象徵事事如意;吃三鮮菜。象徵三陽開泰。臺灣人吃魚團、肉團和髮菜,象徵團圓發財。   
  4、餃子本身就好吃,民間有“舒服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餃子”的俗話,至今還被用做一些餃子店、餃子館的廣告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almanac/chuantongjie/5n35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