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傳統文化 >飲食文化 >

福州菜爲什麼能成爲閩菜的主流呢?

福州菜爲什麼能成爲閩菜的主流呢?

閩菜作爲中國八大菜系之一,對閩菜有了解的人都知道閩菜是以福州菜爲基礎,後來融合福建各地風味組成的菜系,但是你知道爲什麼會以福州菜爲基礎呢?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閩菜文化吧!

福州菜爲什麼能成爲閩菜的主流呢?

福州是福建省會,號稱“八閩首邑”,是福建省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清人黃成振着《九閩賦》雲:“國家仍制勝朝,八府分剖,迨乎臺灣入籍,益一而九,同爲我疆,福州爲首。”福州作爲八閩首邑的歷史已有三千年之久,歷史上曾分別稱爲閩中、冶縣、東冶、候官、晉安、閩州、豐州、泉州、長樂等。特別從漢代建立郡縣制始,當時侯官縣的轄區就含“福、興、泉、漳四府”。

隨着朝代的更替,中央政權對福建的統治加強,到南朝陳永定時(557—559)歷史上第一個省級建制“閩州”產生了,州治就在福州。唐開元十三年(725),閩州都督府改名福州都督府,不僅領有閩、建、泉、漳,還包括潮州,合爲五州。北宋將福建行政區劃分爲福州、汀州、漳州、泉州、建州(南宋稱建寧府)、南劍州六州,邵武、興化二軍,故有“八閩”之始稱。作爲八閩首邑的福州,除歷代中原漢民移居福建帶來中原漢族的文化、技藝、風俗外,同時還成爲對外經濟貿易、文化交流的重要口岸。早在漢代,《後漢書·鄭弘傳》就記載:建初八年(83),“舊交趾七郡,貢獻轉運,皆從東冶,泛海而至。”

到了唐代,福州已成爲僅次於廣州、揚州的第三大貿易港口,許多貨物先抵福州,再溯閩江而上,經水路或陸路進入江西再轉銷中原。唐崔致遠寫道:“閩嶺、鄱江,豁通道路”,福州城出現“萬國之梯航競集”的景象。五代“利涉益遠,且招徠番舶”;宋代“百貨隨潮船入市,萬家沽酒戶垂簾”;到了明代,“番船入貢,多抵福州河口”,福州新港、河口一帶“華夷雜處,商賈雲集”。

1853年,太平天國運動和上海小刀會起義,切斷了武夷山運往廣州的舊茶路及運往上海的新茶路,福州成爲武夷茶區唯一能保持出口路線暢通的口岸,從而使福州一躍成爲國際茶葉貿易的中心之一。“由於紅茶貿易的緣故,福州已經大踏步地成爲中國最重要的領事港之一”。

福州菜爲什麼能成爲閩菜的主流呢? 第2張

晚清(1900.10—1909.11),法國駐福建領事,也就是法國現代着名詩人保爾·克洛岱爾,曾經在《午潮》一文中提到了福州港口的商業繁榮:無數船隻被潮水牽曳着,連成一線。肚子鼓鼓的帆船在斜風中疾馳,四架帆像鐵鍬似地繃得緊緊的,福州帆船的船幫上每一邊都用繩索綁着巨大的梁木,隨後在一羣散落的三色舢板中間,有歐洲巨舶,滿載石油的美國帆船以及所有馬迪安起重浮箱,漢堡和倫敦的貨輪,穿梭往來於海岸和島嶼之問的商販小船。

內外貿易的發展帶動了巨大的商流,商流又帶動了人流,人流必定又帶動了服務業的發展。烹飪技術屬於服務業的範疇,商流、人流也必然促進酒樓飯店業、烹飪技藝的發展與提高。

福州所處的地理位置,何喬遠《閩書》雲:“福州閩中一都會,西北控甌劍,東南負大海,氣候恆燠,田每歲兩獲,魚鹽果實紡織之利頗饒。”閩江上游的山珍可沿江溯流而下,經過的時間很短,保鮮程度極高;沿海海產可隨時入市購足;對外的貿易交流,國外許多種養技術得以引進,物種得到繁育。

據宋《三山志》記載:福州“得天之氣,和平而無戾,燠不爲瘴,寒不互冱;得地之形,由建、劍溪湍下,泉莆潮漲而下,適至是而平,可以久安無憂,真樂土也。”“長樂地產,魚蟹多於牛羊,葛枲溢於絲纊。”明楊守址《到福州城奉和家大人韻》雲:“閩越南來第一州,城中三島列仙遊。諸番珍舶來重譯,萬傾塗田種兩收。榕巷書聲燈火夜,蓼汀漁唱棹歌秋。道山亭在煙霞裏,未得登臨最上頭。”全詩很形象地描述了福州。

所以,福州以其獨特的環境、地位集大成於閩菜,使之成爲主流菜。實際上,到了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形成的福州菜系的14個流派,更全面地囊括了閩菜烹飪的特色、技藝、文化。

標籤: 主流 福州 閩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culture/yinshi/ljg2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