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擇吉黃曆 >傳統節日 >

臺灣客家春節習俗 團結進取除舊佈新

臺灣客家春節習俗 團結進取除舊佈新

客家人憑着堅韌不拔的“客家精神”,經歷數次大遷徙而在海內各地和海外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紮根,是真正富有刻苦開拓精神的族羣,而在我國臺灣地區,也有客家人繁衍生息。臺灣客家族羣的移入,主要是在清朝康熙、雍正和乾隆年間,雖已經過幾百年,但許多從大陸帶過去的文化傳統依然留存。那麼就讓老黃曆爲你介紹,臺灣客家春節習俗。

團結進取除舊佈新 臺灣客家春節習俗

臺灣地區客家人對於農曆春節相當重視,新春時節,大地回春,萬象更新;因此利用過年的各種習俗來提倡禮教,進而促進家庭團結,種族綿延,並意涵進取有爲,除舊佈新的積極意義。

每年農曆的十二月二十五日,就是客家人的“入年架”,表示舊的結束,新的開始,從這一天進入新年期間,客家村莊瀰漫着濃濃的年節氣氛,老人家也會在這個時候叮嚀子孫:“入年架,說好話”。

這個時候,客家村莊的家家戶戶紛紛全家動員,進行年前的清潔大掃除,將家中粉刷一新,貼上春聯、門神,或掛上燈籠。全家大小理髮,整理儀容,一身光彩迎接新的一年;出外工作求學的旅人,也得趕回家團聚過年。

客家人象徵吉祥福氣的過年食物,除了家家戶戶準備的三牲,還有用米磨蒸的年糕--“甜粄”、廣東人稱鬆糕的“發粄”、以及用油炸的各式各樣的芝麻、豆類等的“蘇花”、和用米和糖合制而成,和街頭常用機器做的“米香”相似的“米程”。

在客家習俗中,除夕夜要比平日裏更早吃晚餐,餐桌上除了雞、鴨、豬肉外,一定要有雞蛋,因爲“蛋”在客語發音中是剩餘的意思,吃蛋是期望“有食有存”,年年有餘。

客家人在除夕那天,洗澡要洗得特別乾淨,因爲他們在年初一、年初二,不可以掃地、也不可以洗澡,否則會將一年的財氣和福氣沖洗掉。

除夕夜吃過年夜飯後,大家早早上牀入睡,這一點和祖國其它地方的過年守歲習俗大不相同;但是他們睡得早,起得也早,要在大年初一凌晨,把握一年中最早的“吉時”,起牀祭拜主先(奉公王)。在奉公王時來祝賀的舞龍舞獅,可以拿到特別大的紅包。

客家人過新年最具教育性的禮節,便是拜年。不管識與不識,以及平時感情如何,大家見面時,總先行個禮,說幾句“恭喜新年”、“恭喜發財”、“萬事如意”等祝賀的話,不但傳達祝福心意,也鼓勵人向上進取。

直到年初五“出年架”這一天,客家村莊的各家各戶纔可以把奉公王的瓜果、糕點收起來,老人家常說:“火燒門前紙,各人請(找)頭路。”意思是休假已經結束,年初五要開始工作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almanac/chuantongjie/01qv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