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擇吉黃曆 >二十四節氣 >

寶島臺灣的慶祝立秋方式與習俗

寶島臺灣的慶祝立秋方式與習俗

立秋節氣,標誌着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這個時候,我國各地民間有着多種多樣的慶祝方式和習俗,我國的寶島臺灣,在立秋時節也有着地方特色濃郁的傳統習俗,那麼就讓我們來看看寶島如何慶立秋?

寶島臺灣的慶祝立秋方式與習俗

你可能喜歡》》立秋釣鯉魚用什麼餌

《臺灣通史·風俗志》中記載,臺灣舊時“立秋之前一日,有司豫塑春牛,置於東郊之外,至日往迓,謂之迎春。男女盛服觀,衣香扇影,雜喧滿道。春牛過處,兒童爭摸其耳,或鞭其身,謂可得福。迎春如在歲首,尤形鬧熱,宛然太平景象也。”

立秋時是臺灣周圍海域的立翅旗魚、小串、烏賊、鰆、蝦的產期,同時也是臺灣龍眼的盛產期。人們相信吃了龍眼肉,子孫會做大官,而且龍眼又稱爲“福圓”,所以有俗諺:食福圓生子生孫中狀元。

除了寶島臺灣的“觀春牛”以外,我國各地較爲常見的立秋習俗,彙總起來如下:

1、吃西瓜
  江蘇各地都有立秋日吃西瓜的習俗,稱爲啃秋。而立秋這天,也往往是這一年最後一次吃西瓜——人們覺得立秋後,早晚天氣變涼,吃涼的東西會對腸胃產生影響,因此立秋後就不再吃西瓜。

2、食秋桃
  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爲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3、吃清涼糕
  在金華市民的心裏,立秋吃西瓜、吃清涼糕是必不可少的傳統習俗。何爲清涼糕?就是用番薯澱粉熬成羹狀,倒在碗裏。待第二天早上,結成一整塊。遠看似一塊圓潤剔透的白玉,然後切成小塊,撒上白糖、醋、薄荷,清涼爽口、酸甜開胃。

4、食小赤豆
  從唐宋時起,還有在立秋,必須用井水服食小赤豆的風俗。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時要面朝西,這樣據說可以一秋不犯痢疾。

5、吃“渣”
  山東萊西地區流行立秋吃“渣”,一種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並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秋天是胃腸道疾病的高發期,很多地區的民俗帶有治病和祈求一年健康的寓意。四川、山東是這一類民俗的典型代表。

6、懸秤稱人
  清朝時,那時嘉興的民間流行在這天以懸秤稱小孩的體重,再將體重與立夏時的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叫“苦夏”。那時的人們認爲,既然瘦了就需要“補”,也就是立秋時俗稱的“貼秋膘”。

7、貼秋膘
  民間有句俗語:立秋到,貼秋膘,冬去春來身體好。說的是天涼以後,人們應該多吃些肉食,補充一下因伏天食慾差、加上流汗而帶來的虧虛,提高免疫力。不過,許多網友表示,現在的生活不比從前,平日裏已經吃得很好、夏天也注意保養,因此不需要在立秋那天特別食補。

8、立鰍
  無錫人還有一種有趣的說法,就是立秋這天會見立鰍。如果秋季有大風大雨,立秋這天稻田裏的泥鰍就會在水裏立直。所以每到立秋,有經驗的老無錫人都會抓一條泥鰍放在水裏,預測這個秋天會不會有大風大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almanac/jieqi/vn2m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