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傳統文化 >飲食文化 >

吃什麼傳統食物 立夏節氣美食

吃什麼傳統食物 立夏節氣美食

立夏是我國二十四節氣其中的一個節氣,立夏到來的時候也意味着夏天即將到來,在這個節氣當中也有自己的習俗,那麼立夏節氣美食是什麼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飲食文化一起來看看吧!

立夏節氣美食 吃什麼傳統食物

立夏節氣美食
  海螄
  顧名思義是海中的螺獅,形如丁螺;身細長,殼有紋路呈白色(丁螺呈青褐色)海螄有兩種吃法:一是用植物油直接炒食,食時必須用針,將肉挑出來才能食用。每人只得一顆、一顆慢慢品嚐其真味,也別有一番滋昧。二是,事先將海螄肉全部挑出,然後炒食。海螄肉可炒大蒜,可燒豆腐,其味同樣鮮美無比。也有將海螄肉入湯羹的,其味也極佳。
  在沿海地區的漁民,往往食鮮海螄,將鮮海螄洗淨,入沸水中煮熟,另備醬油、醋,麻油、薑末等調製成的調料,將海螄肉挑出後蘸食。
  海螄較寒,不宜多食。食海螄後,最好再喝上一杯薑糖湯,以擺寒。

金花菜
  學名苜蓿,農村常作綠肥。是一種長在田埂的野菜(現有種植的)。村姑從田埂邊挑掘後,上市叫賣。金花菜買回後,只摘其嫩葉。嫩枝,去老葉、老枝。洗淨後鍋煸妙即成。煸炒金花菜的決竅在於,一是油要多(用植物油,忌用動物油),二是在起鍋前,滴上幾滴白酒,再翻幾下即出鍋,不僅色譯碧綠生光,並且清香撲鼻。如果再滴少許蠔油其味更佳。

炒蠶豆
  又名青豆,品種很多,因其收摘時期正是養的季節,故稱蠶豆。立夏節的蠶豆比較嫩,適宜炒食。炒蠶豆很簡單,只需將剝好的蠶豆,入鍋加油編炒至熟即可。出鍋時灑上蔥末,更添清香。
  另外,也可將蠶豆去皮,剝成青豆板,可同蝦仁、肉絲、雞丁等同炒,還可將青豆板入湯,清香、味甘美無比。

立夏節氣美食 吃什麼傳統食物 第2張

鹹鴨蛋
  立夏節一定要吃鹹鴨蛋,大人、小孩都不例外。意在這天吃了鹹鴨蛋,整個夏天都可平安,不生病。這可能是鴨蛋呈橢圓形,又能滾,似乎吃了鴨蛋,人也可以平安滾過夏天。而這天吃鹹鴨蛋每人必需吃全只的,不可分食,更不可將鹹鴨蛋切開分食。另外,家長還用七色彩線結成小網,將鹹鴨蛋放入,掛在孩子的胸前,也意味着可以不莊夏。

黃魚羹
  黃魚又稱石首魚,因其腦袋處,有無數菱形狀凹凸骨,猶如石頭,又長在魚的腦處,故稱“石首”。四月間黃魚乘海潮而來,故是四月的時令海鮮。由於我國地域遼闊,時令差落,北方的黃魚以四月的爲好,人們也喜歡製作黃魚羹爲錢春筵的必食菜餚。而南方的黃魚則以五月的爲好,餞春筵時,還只能吃上小的黃魚。
  黃魚刺少肉鮮,吃法多樣,可煎、可蒸,但餞春筵家家都製作黃魚羹。黃魚莫需先將黃魚蒸熟,然後去頭、去骨。
  黃魚由於刺少,沒有小骨,因此去骨很方便,只要先去頭,抓住黃魚的脊骨,從頭到尾一剖到底,便將黃魚的骨頭全部去掉了。
  用蒸魚的原湯再加入冷水(不可熱水)煮沸,加入切成丁狀的豆離,待再沸,將黃魚肉倒下,加入菱粉或芡粉,製成羹狀即好。食時加入胡椒粉,再灑入一把青蒜或蔥花。黃魚典不僅味極鮮美,且原色原味,故是餞春筵和四月人們喜愛的時令菜餚。民間有諺語:“棣子花開石首來,筐中紫被擁三臺”。意思是說,即便典賣了冬天的棉被,也要一嘗黃魚的美味。

櫻筍櫥
  四月新夏,正值櫻挑上市,春筍即將落令,一般家庭常用櫻挑和春筍拼作冷盆,作餞春筵菜餚,或自家品嚐或待客。
  先將櫻桃用開水沖泡後,每隻用小刀一切二月,放至盆的一邊,另將春筍切成細片,用沸水掉熟撈出(在悼時水中需放鹽,使筍有鹹味),放至盆的另一邊。一紅一白煞是好看。櫻桃甜中帶酸,筍片鹹中帶鮮,確實是一盆極佳的冷菜、民間稱此菜爲“櫻筍櫥”。

賣時新菜
  四月,正是各種菜蔬、水果、鮮魚應時迭出的季節。商販們均趕先爭到市場,賣得好價鈾。而城市居民也願意趕早,寧可出高價買回嚐鮮,故俗稱“賣時新”。四月的時新雖因氣候差異,上市,落令略有不同,但相差不大。
  時新水果有:櫻桃、楊梅、杏子、花紅、李子等;菜蔬有:韭菜、黃瓜、紫茄、水芹、蠶豆、蜀芥等;水產有:白條魚、塘裏魚、蝙魚、鯉魚、螂魚、銀魚、江擠魚、黃魚等。

餞春宴
  一般是不請客人到家的,都是家人自己聚飲。家宴結束時,每人還必食一些酒釀,由於菜吃多了,結束時食一點酒釀,頓覺口中清爽無比。更有趣的是,舊時這一天各酒店要贈送酒或酒釀給老主顧,稱之“饋節”。所以,這天酒店裏常有醉倒之人呼睡於桌上。可見,舊時人們對餞春筵是相當重視與隆重的。清代有一首《餞春筵》詞,便是當時真實的寫照:“消梅鬆脆櫻桃熟,福麥甘香蠶豆鮮,海娜入撰數青錢,家家歡頌餞春筵。”
  現時的餞春筵,雖沒有舊時那麼隆重,但在立夏節這天品嚐各種時鮮菜蔬、水果、鹹鴨蛋等,仍爲人們所津津樂道。其中綠油油的金花菜,黃燦燦的油炯筍,紅豔豔的醬汁肉,更令人食慾大增。給人們初夏的飲食生活帶來無限的趣味。

七家茶
  立夏這天,以穀雨前的新茶,配之各色細果(如桃片、杏片、蠶豆、青梅、陳皮、紅棗、橄欖、甘草、話梅等)七樣吃食烹茶。而這七家茶,除了茶葉自備之外,其他七樣吃食必需乞討之左鄰右居,每家只乞討一樣,必乞討於七家才成,故稱其爲“七家茶”。
  烹製“七家茶”須用木炭,用陶器或瓷器,不可用鐵器,用文火慢慢烹熬。其風味可謂甜酸苦辣辛七味俱全。這天,全家老老小小,都要喝,並且鄰居間還要互相交換贈送飲喝。
  民間流傳,立夏節飲了“七家茶”也可不走夏。因此,家家戶戶必自備“七家茶”,而互相饋飲。另外,也有用小麥(炒熟)、蠶豆加紅搪沖水飲的。
  現時仍有飲“七家茶”的風俗,但茶中的吃食,大多自備,不再乞討於鄰居,也不講究用木炭烹製,比較隨便,自烹自飲,只作爲一種飲食生活的調節而已。

立夏節氣美食 吃什麼傳統食物 第3張

烏米飯
  亦稱青精飯,也是立夏節的好吃食。相傳烏米飯起源於佛門,故又稱阿彌飯。據《清嘉錄》一書載:“僧家以烏葉染米,作黑飯贈人,稱阿彌飯……謂取天南燭葉煮汁漬炊之名黑飯,因西域有神,名曰佛,佛生日之日,以黑黍飯不落角祀之,中國奉教者,爭相效仿……”這段記載比較清楚地說明,烏米飯起源於佛門。
  烏米飯是由糯米加烏飯樹葉搗成汁燒煮而成。燒煮時,先將烏飯樹葉洗淨搗爛後,濾出其汁,然啓,將洗淨的糯米放入汁水中浸泡約4小時,略加清水煮熟即成。烏米飯燒煮時,滿屋異香四溢,令人垂涎欲滴,食時只需加入自糖拌食即可。
  烏飯樹屬杜鵑花科常綠灌木,高1、3米,多分枝,生長在山坡、路旁或灌木叢中。《本草綱目》中稱墨飯草;《本草拾遺》稱牛筋草;《本草圖經》曰南燭草、染獲;此外,還有稱其爲康菊子、苞越桔等。
  烏米飯吃法多樣,可以飯拌糖食之,也有將飯掐成餅狀、團狀,放入油鍋中煎,再蘸搪食之。還可將烏米飯製成糕狀,待冷卻後切片油煎食之。
  烏米飯,清香無比,別有風味,所以極受人們歡迎。只是,多年來,人們已不再自己製作烏米飯了,倒不是燒煮麻煩,而是烏飯樹現不多見了,即便有,很多人也辨別不出來。

蘭花豆
  蘭花豆是用新鮮蠶豆製作的爲好,四月正是蠶豆上市的時令,人們除炒蠶豆作菜入撰之外,還用新鮮蠶豆製作蘭花豆當吃食。新鮮蠶豆剝洗後,放在陰涼處略涼千水分,用較細長的剪刀,在蠶豆上細心地剪上九刀,蠶豆即刻變成連成一起的九瓣,然後放入油鍋餘,餘時會爆出‘僻裏叭啦“的響聲,頓時油香、豆香滿屋飄逸。餘好的豆,皮仍碧綠似翡翠,炸開的豆子金黃似寶石,顆顆九瓣宛如甲朵盛開的蘭花,故稱蘭花豆。豆子出鍋後,稍冷卻,灑上細鹽便可食,那滋味鬆、糯、脆,甜鹹相宜。清代著名詩人、戲劇家尤侗有一首讚美蘭花豆的詩:”本來種豆向南山,’一旦熬成九碗蘭。莫笑吳儂新樣巧,滿盤都作楚騷看。“蘭花豆不僅可當小吃食品,也可作酌酒的小菜,味也極佳。

五香豆
  主要原料是蠶豆,起源於南方,後成爲南北方人們皆喜愛的時令小吃。
  蠶豆的品種很多,特別是四月正是蠶豆上市之時,著名的有粒小、皮黃、性硬的東北豆、四川豆;有粒大、皮青、性播的江蘇豆、浙江豆。而製作五香豆的豆則以浙江餘姚縣的爲最佳。製作五香豆,全國要首推上海城隍廟的最爲若名。
  製作五香豆:一般選用青皮豆,用清水洗淨後開始燒煮,傳統的製作是用雙眼竈頭,上放一隻清水鍋,一隻塘水鍋。
  當清水鍋內水熱後,將洗淨的生蠶豆倒入。煮燒25分鐘左右,豆熟了,然後撈入糖水鍋中,撈豆前,先將一定比例的糖汁和香草香精放入糖水鍋內,待豆撈入鍋中後,再加入適!的食鹽至箱水鍋中,並不斷翻動,燒25分鐘左右,看到豆殼上泛出鹽花後,就可以起鍋把豆晾在竹絲容器內,繼續進行翻扒。待涼透、乾燥後即成。與一般五香豆不同的是,一般的五香豆只加入食鹽一燒到底,而上海城隆廟五香豆則除加食鹽之外,還加香草香精和搶汁,並先後要在清水鍋,格水鍋內分二次燒煮而成。
  五香豆,糯韌香味撲鼻,久食不厭。現時製作五香豆已採用先進的現代設備了,如高溫鍋、不鏽鋼鍋等,在配方、工藝上更趨營養、科學、合理。並且在五香豆的基礎上還開發了怪味豆、鹽炒豆等新產品。

麥芽餅
  用四月剛收割的新麥芽,磨成粉,加入孺米粉(一般是七分麥芽粉,三分糯米粉),揉成皮面,以豆沙豬油爲餡芯,有的貼在平底鍋內烤熟,也有放在飯鍋內做飯時同時蒸熟,其味甜軟甘鬆。四月新夏,我國農村,不論南北方都自己家中製作嘗新並饋贈鄰居,也有帶往田頭,作田耕之餘充飢的小吃食。

榆錢餅
  爲北方立夏日的小吃食。四月初摘榆錢洗淨蒸熟,和以麪粉,用紅搪作餡,也有不用餡,直接和以糖麪粉,製成扁圓形餅狀,蒸而食之,稱榆錢餅。如用四月玫瑰花制餅則稱之爲”玫瑰餅“,以藤蘿花制餅,又稱之”藤蘿講“。均爲我國北方立夏節應時之吃食。

標籤: 美食 節氣 立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culture/yinshi/nqp2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