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傳統文化 >宗教文化 >

日本神道教與佛教的關係

日本神道教與佛教的關係

日本神道教是從日本的原始宗教發展而來,期初並沒有具體的教派名稱,後因佛教的傳入爲了區別神道與佛教而命名爲神道教。在日本本土的神道教教徒十分反對佛教,也曾出現過廢佛的運動。下面就讓我們認真分析神道教文化究竟和佛教有着什麼樣的關係吧。

日本神道教與佛教的關係

日本進入鎌倉幕府時期(1192~1333)以後,確立了以封建領主經濟爲基礎的武士統治體制。宗教界舊有的佛教宗派如天台宗、真言宗等日見衰微,而新成立的淨土宗、真宗、日蓮宗以及新從中國傳入的臨濟宗、曹洞宗正在迅速傳播,在神道界也出現了反對佛教的神道學派,其中影響大的有:

1、伊勢神道。14世紀由伊勢神宮外宮祠官度會行忠、度會常昌等創立,故亦稱外宮神道或度會神道。否認本地垂跡說,提出系統的以神道爲主體,以儒、佛、道爲從屬的神道理論。認爲宇宙的本原神是國常立尊,其創造萬物的神妙作用稱做天御中主神,二神共爲一體。

宇宙本原神具有五行之首的水德,而伊勢外宮所奉的豐受大神是水神和食物神,與天御中主神也是同體;伊勢內宮所奉的天照大神是日神,具有火德,與豐受大神互相依存;並強調神皇一體思想,認爲“大日本者,神胤也。……神者君之內證,垂慈悲而同塵;君者神之外用,昭儉約而治國”。他們還注重封建道德的宣傳。主要文獻是《神道五部書》。

2、吉田神道。由室町時期文明年間(1469~1487)京都吉田神社的祠官吉田(祖姓卜部)兼俱創立,也稱卜部神道、唯一神道(謂日本自古唯有神道,“純一無雜”)。反對“佛主神從”的神道學說,認爲宇宙的根本神是太元尊神,《日本書紀》中稱之爲國常立尊,它是萬物的本體;不是神爲佛的化身,而是佛爲神的化身。

神道是安人心,防鬼神之道;人心有喜、怒、哀、樂、愛、惡、欲七個機能,人身有生、長、病、老、死五種機能,而要使這些機能表現正常,就應作“內外清淨”的修行。自稱所創神道是無本宗源神道、大日該國固有之神道。主要文獻是《神道大意》、《唯一神道名法要集》。

佛教初傳入日本時,神道教信徒甚爲反對。由大陸渡來的有力氏族,例如蘇我氏,支援佛教。日本本土的氏族,物部氏和中臣氏擁護神道教,反對佛教。佛教僧侶具有大陸先進的知識,天皇因此支援佛教,一時神道教失勢。然至8世紀末,佛教僧的權力亢進,天皇欲抑制佛教的勢力,因而神道教再度得勢,兩種宗教逐漸互相混合。

至明治時期,百姓等信仰兩宗教。於是佛教寺院和神道教的神社,兩者渾然。例外的是伊勢神宮,供奉天皇的祖先,屬於古神社。至江戶時代末期,國粹的神道理論家宣稱,兩者不能相混。明治初年,興“廢佛毀釋運動”。神道教成爲國家的宗教。雖明治政府承認信教的自由,但崇拜神道教成爲日本國民的義務,成爲統治國民的手段。當時在日語中稱爲“國家神道”。

從江戶時期元祿年間(1688~1703)到明治維新,由國學者荷田春滿倡導,中經賀茂真淵、本居宣長至平田篤胤完成復古神道的學說體系,反對神道教依附於佛教或儒教,反對用儒佛思想解釋日本古典和神道,主張依據日本經典《古事記》、《日本書紀》等來探明日本神道教的本義。

認爲宇宙萬物的創造神是天御中主神,世界分爲顯(現世)、幽(死後世界)兩界,現實世界由天照大神的子孫天皇統治,而死後的世界由大國主命統治。人死後要在幽界接受審判。根據生前的不同行爲得到不同的結果;爲善成神者將長生不死。

認爲倫理綱常中孝道最重要,廣義的孝包括孝父母、敬神和忠於天皇。鼓吹日本民族是天照大神的後裔,當統治世界,其國體皇位尊嚴無上。其思想對明治維新王政復古有很大影響,也是近代神社神道的主要理論依據。主要文獻有荷田春滿的《創學校啓》,本居宣長的《直毗靈》、《玉百首》、《百事記傳》,平田篤胤的《古道大意》、《俗神道大意》等。

標籤: 佛教 日本 道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culture/zongjiao/nq08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