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擇吉黃曆 >傳統節日 >

你知道多少 上海崇明的七夕乞巧習俗

你知道多少 上海崇明的七夕乞巧習俗

農曆七月初七是浪漫的七夕,在我國民間各地,有着各種獨特的節日習俗。那麼今天的老黃曆就爲你介紹,在素有“長江門戶”、“東海瀛州”之稱的崇明島上,有哪些七夕乞巧習俗。

上海崇明的七夕乞巧習俗,你知道多少

明朝中葉以來的幾部《崇明縣誌·風俗》卷中,都有七夕節記載,這天島上的傳統風俗以“乞巧”爲主,就是向上天織女乞求智慧與藝巧。在不同時期的《崇明縣誌》中,記載了數種七夕乞巧的方法。

例如縣誌中記有一個乞巧方法爲:“藏蜘蛛於盒,旦日啓視,絲有條理者,爲得巧。”做法是:節日夜晚,將一隻蜘蛛放進盒子,加蓋。次日一早開啓,蜘蛛結的網如是條理清晰的,算是得了巧,橫七豎八混亂的謂少得巧。

明萬曆年間的《崇明縣誌》則記述道:“七月七日,稚子以鳳仙花染指,謂之乞巧。”還有一法,請看1989年版《崇明縣誌·風俗》:“農曆七月初七晚上,攤一白紙於地,據說可得天上織女散落的脂粉,塗之便得智慧,此舉謂之‘乞巧’。”

而舊時崇明七夕節的另一個風俗,是“設瓜果作會”祭拜織女。初七晚上月當空時,家庭或宗族裏的年青女子結伴,在庭院裏擺設桌子、香案,置瓜果、巧果於桌上,虔誠焚香禮拜後,圍坐着品味節物的同時,面朝織女星座,祈禱益變聰慧靈巧,女紅嫺熟;或是祈求姻緣美滿、早得貴子。

另外,全國各地七夕都有應節食品,花式品種甚多,統稱巧果。崇明的過節美食是“烤”,或稱“考”,民國版《崇明縣誌·風俗》:“溲薄面,切入沸油,令脆,食之謂吃考考,音與巧同。”時下城鄉仍有“七月七,做點烤吃吃”的民謠。

舊時乞巧節做烤、吃烤盛行,每年是日,宅上幾乎家家和乾麪、開油鍋煎烤。大人忙碌,小囡則守候着寸步不離,只待出鍋,便拿了往嘴裏塞,也顧不得燙,趁熱吃滋味更好。

到了晚上,各家將庭院打掃乾淨,在桌子上擺上烤、瓜果,閤家團團圍坐享用,時不時仰望天上,辨認指看銀河邊上的牽牛星、織女星,等待着傳說中奇蹟的出現:牛郎織女一年一度鵲橋會。

七夕吃烤一習,至今尚存。只是近年來不少人爲了省力省事,不再親自制作,而是直接購買回家,但吃烤的人還是不少的,一則此乃祖上習俗,理當傳承;更何況,“吃烤”與“乞巧”、“得巧”同韻諧音,就好像人們說過年吃魚寓意“年年有餘”、吃菜頭寓意“財頭進門”一樣,大吉大利的好口彩,大家都願意保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almanac/chuantongjie/r98k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