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命理 >百家姓 >

來源於古項子國 項姓的來源

來源於古項子國 項姓的來源

解讀百家姓項姓。追溯項姓的來源,基本來源於古項子國。項氏是一個典型的漢族姓氏,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六十三位,人口約六十五萬兩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06%左右。

項姓的來源 來源於古項子國

項姓起源

唐代譜牒姓氏專家林寶着《元和姓纂》,其記載:“《左傳》魯僖公十七年師滅項,[1-2]子孫以國爲氏,項橐八歲服孔子,燕下相人,爲楚將,子樑,樑兄子籍,號‘西楚霸王’,項他、項伯、項襄之族也,漢初並封侯賜姓劉氏。”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由陳彭年、丘雍等奉旨在前代韻書的基礎上編修而成的《大宋重修廣韻》,又稱《廣韻》,其記載:“項,姓。本姬姓國。《公羊》曰‘爲齊桓公所滅’,子孫因以爲氏,項燕爲楚將,生樑。樑兄子籍,號‘霸王’。宋高宗紹興三十一(1161)年鄭樵所着的《鄭通志·氏族略》記載:或言姬姓之國,故城在今陳州項城縣東北一里。爲齊所滅,子孫以國爲氏。項橐八歲,孔子師之。又漢賜姓劉氏,周賜辛氏,望出遼西。南宋王應麟撰《姓氏急就篇》記載:項氏,姬姓。齊桓公滅之,以國爲姓。項橐、項燕、漢項曼卿、吳項峻、唐項斯、宋項世安。

項氏來源很單一,除上述資料記載外,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中的”項氏世世爲楚將,封於項,故姓項氏。“其中”中“封於項”早在唐朝司馬貞等《史記三家注》關於《項羽本紀》中“封於項”的註釋【索隱】:“《地理志》有項城縣,屬汝南。”【正義】:“《括地誌》雲:‘今陳州項城縣城即古項子國’”確切的說出了“封於項”是古項子國,所以項氏來源基本爲古項子國。

安徽桂溪(今小溪)項氏源流:

項之先,姬姓得封於項國,並於魯,子孫因以國爲姓,此項姓所由始也。東晉(316年-420年)時遠祖勝公官越州,成帝咸和二年丁亥(公元327年),避蘇峻亂,奉父俊公由臨淮遷睦之壽昌縣吳村,旋卜居於青溪縣敦福鄉之軒翥,此項氏入浙之始也。軒翥俊公以下二十四世,曰:永公者,當唐僖宗中和二年壬寅(公元882年),黃巢兵亂,宗族淪沒無存,惟永公之子四人。

兄弟四遷,長曰:遇公,仝子許師遷州城即今嚴州府,古之睦州也;次曰:泉公,仝子璉公遷歙州,後唐清泰三年丙申(公元936年),璉公之子紹公,卻吳越王聘,隱於歙南之桂溪,又名小溪。支派繁衍,人文昌熾,即我桂溪族也;三曰:款公,仝子璇公遷和義鄉即渡瀆徐坑也,璇公三孫,曰:倪、曰:學,世居和義,其後登進士第者八人。

曰:偃,復遷安福鄉之宋村,以項氏居此而顯着遂名爲項村,偃公之元孫世宗公由項村又遷紫蓋峯,其後登進士第者五人,即今之紫峯一族也;四曰:瑜公,仝子安公遷張山即密山東也,祖居軒翥在密山之西,東西別於一山,雖遷而不遠故土,遂誤傳爲祖居張山且或混稱爲軒翥張山,蓋不知有東西一山之別也。

至於今,軒翥之舊廬已無陳跡,即分遷之四派半,有興衰。我次房泉公一派無論矣;而長房遇公之遷州城者,今訪惟南鄉離城二十五里,有項姓一村,自述先世來自淳安,然亦莫能自詳其支派,則不可考也;四房瑜公之遷張山者,今荒墟一片,久無廬舍村煙矣,據新安名族志雲:休寧縣之溪陽閔口二族項氏皆由淳安敦福張山遷此,或即瑜公之苗裔未可知也;三房款公之遷渡瀆者,今猶有結廬其地而村煙不甚盛也,一支之轉遷項村,而紫峯者,則廬釐櫛比,族茂人繁,耕讀於紫蓋之陽,可與我桂溪並峙也。

此淳安之宗派,而桂溪開族之根源也,若夫以桂溪言之,自清泰以來,族屬繁衍,有十三門焉、有十八派焉。紹公初遷三世單傳,至四世則生延慶、延壽、延寧三公,延壽公夭亡;而延慶公生守彰、守榮,居下街是爲下族;延寧公生承立,居上街是爲上族;此桂溪一族兩大支也。下族一支守彰公曾孫念二公,遷桂山即今“桂山派”是也,守榮公生二子,長應周、次德廣,“德廣公一派”傳至十五世絕。應周公五子,曰參、曰浩、曰磬、曰儀、曰文輿,“參公一派”傳至十一世譜缺不書失傳無考;浩公傳至十世日森公,遷白石山即今“白石派”是也;“儀公一派”傳至九世無考;文輿公傳至十二世時中公,遷路口至十八世巖德公,轉遷叢木至二十五世成沄公,又轉遷杭城今稱“文輿公派”是也;磬公二子曰:性之、懷之。“懷之公一派”傳至十九世絕;性之公四子曰:敷、致、牧、敏。“敷公一派”傳至十一世無考;“致公一派”傳至十二世絕;牧公即均安門之祖,今稱“均安門”是也;敏公三子曰:大經、大有、大老。“大經公一派”傳至十五世遷安徽霍山;大有公二子曰:正一、得一。

“正一公一派”傳至二十二世無考;得一公生一子二孫,長生廷臣,次孫廷佐。廷臣公生二子曰士仁、士朗,“士仁公一派”今支下住常州休寧湖州等處,稱“士仁公派”是也;士朗公生二子曰:昭佑、暾佑。昭佑公生佛奴、華童、椿童三公,分上、中、下三門,今稱上門、中門、下門是也;暾佑公一派其孫慶生公贅岫田,至二十一世法亮公轉遷稠木嶺,子孫居本邑稠木嶺稱“暾佑公派”是也;廷佐公即聖立門門祖,今稱“聖立門”是也;大老公生二子,長曰:隨,生子文虎無嗣;次曰:晉,生三子曰:友龍、文龍、遇龍;“友龍公一派”傳至十六世無考;文龍公以易經魁多士,因稱“易魁門”;遇龍公稱“玄門”;而文龍公生四子,長廷玉公,稱“盛慶門”;次廷瑞公,稱“學堂裏”,三廷芝公,傳至十九世絕;四廷珪公,生子寬未娶,卒康熙已亥;之後盛慶、學堂支裔合爲一門,今仍統稱爲“易魁門”也。

遇龍公也生四子,長廷琇公絕;次廷璋公之曾孫兄弟三人各分門戶。寬奴公改稱“玄門”爲“前門”,耕公稱“中門”,籽公稱“後門”,是爲外三門。三重公出繼朱陳畢氏;四廷珍公稱“碓公門”,今則合前、中、後和碓公統改爲“裕公門”焉。此下族十一門今合爲七門十四派,而僅存五派皆延慶公之支也。上族一支承立公生三子曰:德隆、德興、德晟。“德隆公一派”傳至十世;“德晟公一派”傳至十五世絕;德興公生五子,長曰“二公一派”傳至十世而絕;,三曰“八公一派”傳至十二世亦絕;五曰:珍公,爲小溪寺僧即惠珍是也,惟次曰三公與四曰玘公,今裔丁繁衍,一稱“上族門”,一稱“嘉會門”焉。此上族二門四派,而今惟有兩門之人皆延寧公之支也,通上下族兩大支凡十三門十八派,惟九門五派雲。

注:現九門五派爲:

九門:均安門、上門、中門、下門、聖立門、易魁門、裕公門、上族門、嘉會門。

五派:桂山派、古山派、文輿公派、士仁公派、暾佑公派。

標籤: 項姓 子國 古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mingli/baijiaxing/1nl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