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命理 >百家姓 >

最顯爲姜姓 呂姓的來源介紹:來源有四

最顯爲姜姓 呂姓的來源介紹:來源有四

解讀百家姓呂氏。關於神祕的呂氏,民間介紹它來源的說法有四種。呂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羣體,在2007年和2010年中國姓氏排行第四十三位,在臺灣省排名第二十六位。

呂姓的來源介紹:來源有四,最顯爲姜姓

源流一

源於姜姓,出自帝舜晚年賜伯夷呂氏,屬於以帝王賜氏、部族名、國名、居邑名爲氏。其始祖爲伯夷。相傳上古部族首領神農氏炎帝,因居姜水流域,因以之爲姓,稱姜姓。帝舜時,姜姓後裔伯夷爲掌管禮儀的秩宗,幫助舜治理部落聯盟,很有政績。禹代行天子時,伯夷盡心輔弼,成爲禹之心腹,組成了一個強域不過七十里地的侯爵國,伯夷是呂國第一代呂侯,爲呂氏始祖。在夏商周時,呂國都是諸侯國。商末,伯夷後三十七世苗裔太公望呂尚輔助文王武王建立周朝,因功勳首封太公呂尚於營丘,曰齊國。後太公之子丁公呂及即位,春秋戰國時代,古呂國和齊國並存了三百餘年,到呂尚的第12世孫齊桓公呂小白時,楚文王發兵北上(公元前679年),借道南陽鄧國,攻打南陽古申國。申國被楚國滅掉之後,位居申國以西的呂國人,懼怕楚國發兵來攻,一大部人東遷新蔡,建立了新的呂國,史稱東呂國。

南陽呂國被楚國滅亡後,呂國子孫均以故國名爲姓氏,形成呂氏的主脈。到春秋末期呂侯支系孫呂尚所建的齊國被田氏家族滅亡後,其裔孫分別以呂、齊爲姓氏,稱呂氏、齊氏、姜氏等,散居於韓、魏、齊、魯之地,史稱呂氏正宗,是爲南陽呂氏。呂氏族人大多尊奉伯夷爲得姓始祖。

據史載今河南安陽往北一部分呂姓出自高姓。

源流二

出自姬姓魏氏。春秋時晉國公子重耳外逃,追隨人員中有個叫魏犨的人,又稱魏武子。重耳回晉國當上國君後,便封魏犨爲大夫、魏犨的兒子魏錡在呂、廚兩地有封地,大家就叫他爲呂錡。呂錡的子孫就以封地爲氏,稱呂氏。

據《姓源》及《通志·氏族略》所載,春秋時晉國有呂氏,系從魏氏分化而來。山西的呂人故地,被晉國所並,晉侯將此地作爲封邑,賞給姬姓公族大夫魏氏。魏氏後裔雖系晉之公族,姬姓,但因封於呂人的故地,因而仍襲用呂的故號。晉惠公時有大臣呂甥。《讀史方輿紀要》卷四十一霍州呂城條:“州西三裏,故呂鄉,晉呂甥邑也,今有呂陂,在州西南十里,亦以呂甥名,隋因置呂州。”呂邑後被晉併吞,呂甥後代以邑爲氏,形成呂姓。是爲山西呂氏。

源流三

出自少數民族改姓。南北朝時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實行漢化,原鮮卑族之代北複姓叱呂氏、叱丘氏改爲漢字單姓呂氏。五代後周時又改代北三字姓俟呂陵氏爲漢字單姓呂氏。

鄭樵《通志·氏族略》載,鮮卑族原有叱呂氏、俟呂陵氏等複姓。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將鮮卑族複姓改爲單字漢姓,叱呂氏改爲呂姓。後周時,又將俟呂陵氏,改爲呂姓。《通志·氏族略》中所列比邱氏、副呂氏後均改爲呂姓。

源流四

源於其他各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爲呂氏。在今黎族、仫佬族、土族、蒙古族、土家族、朝鮮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呂氏族人分佈,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爲漢姓呂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於任姓,屬於任氏分封之國,據《左傳》:任姓,謝、章、薛、舒、呂、祝、終、泉、畢、過。言此十國皆任姓也。

任姓,黃帝最小兒子之姓,分封在任國,任氏勢力擴張,建立起來十個小國,畢爲其中之一。

西周初期,有謝氏、章氏、薛氏、舒氏、呂氏、祝氏、終氏、泉氏、畢氏、過氏這十個姓氏,都是任氏後裔的封國,是由任氏分支出來的。又據《左傳》上有一句話說:“不敢與諸任齒”,其中所謂的“諸任”,指的就是這十個姓氏,爲西周貴族大姓,因此不甘與其爭辯,可見當時任氏氏族的顯赫。

標籤: 姜姓 呂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mingli/baijiaxing/0dvn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