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命理 >百家姓 >

苗姓淵源 源於蒙古族 源於回族

苗姓淵源 源於蒙古族 源於回族

解讀百家姓苗姓。關於苗姓淵源的介紹,源於蒙古族、源於回族等。苗姓在宋版百家姓排行53,人口較多,相對分佈較多的省爲河南、山東、山西、河北、浙江、安徽、江蘇、四川、廣西、湖南等,約佔全國人口的0.07%,約有110萬人。

苗姓淵源 源於蒙古族 源於回族

第一個淵源:源於蒙古族,出自明、清時期厄魯特蒙古四部之一的土爾扈特部沙畢納爾氏族,屬於漢化改姓爲氏。

蒙古族沙畢納爾氏,漢姓爲苗氏,源出蒙古土爾扈特部。

蒙古土爾扈特部,是明、清時期厄魯特蒙古四部之一,元朝時期重臣翁罕的後裔。

土爾扈特部原遊牧於塔爾巴哈臺附近的雅爾地區,公元十七世紀三十年代,其部首領和鄂爾勒克因與準噶爾部首領巴圖爾渾臺吉不合,遂率其所部及部分杜爾伯特部、和碩特部牧民西遷至額濟勒河下游流域(今俄羅斯伏爾加河),自成獨立的遊牧部落,但仍不斷與厄魯特蒙古各部聯繫,並多次遣使向清朝政府進表貢。

在清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康熙大帝派出圖理琛使團,途經俄國西伯利亞地區,兩年後至伏爾加河下游,探望土爾扈特部。到了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土爾扈特汗敦羅布喇什遣使吹扎布,假道俄羅斯,歷時三年到達北京,向乾隆大帝呈獻貢品、方物、弓箭袋等。

土爾扈特部族人自遷至伏爾加河下游後,不斷反抗沙皇俄國的侵略與奴役。公元十七世紀六十年代,俄羅斯着名農民領袖拉辛領導頓河農民起義後,居於伏爾加河兩岸的土爾扈特人民紛起響應。公元十七世紀末期,土爾扈特着名首領阿玉奇汗率領部衆積極支援巴什基爾人的起義。公元十八世紀初,土爾扈特人民仍不斷掀起武裝起義,反抗沙皇俄國在伏爾加流域的統治。

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農曆1月,土爾扈特部爲擺脫沙皇俄國的殘酷壓迫,維護民族獨立,在第七代首領渥巴錫(阿玉奇汗的曾孫)率領下發動了武裝大起義,之後,渥巴錫帶領着三萬三千戶族人從伏爾加河東岸出發,經過一年多的時間歷盡艱辛,於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春季來到伊犁附近的塔麻乾地方,史稱“土爾扈特東歸”。

在土爾扈特部壯烈東歸的過程中,沿途遭到沙皇俄國軍隊的追擊、哈薩克部的搶奪,又遇到傳染病流行,人畜損失了三分之一。歷經千辛萬苦,勝利返回祖國。渥巴錫與副首領諸那顏商定,不能用武力奪取準噶爾,只能做大清皇帝的屬民。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秋季,渥巴錫與副首領諸那顏赴熱河承德覲見乾隆大帝。

滿清政府對土爾扈特部返歸祖國的愛國正義行動十分重視。乾隆大帝對土爾扈特部返歸非常讚賞和歡迎,在熱河木蘭圍場的伊綿峪和避暑山莊多次接見、宴請渥巴錫等首領,對其部衆也給以牛羊糧食、衣裘廬帳,並親撰《土爾扈特全部歸順記》、《優恤土爾扈特部衆記》碑文兩篇,立碑於今河北省承德市的普陀宗乘之廟內。

之後,乾隆大帝分土爾扈特爲新、舊兩部,舊土爾扈特由渥巴錫統領,分東西南北四路,共十旗;新土爾扈特由另一首領舍楞統領,分二旗。乾隆大帝對土爾扈特部的故舊牧地也作了妥善安排,將東歸的土爾扈特人安置在新疆阿爾泰山、天山南路,設烏訥恩蘇珠克圖盟。該盟分東、西、南、北路,各設盟長。同時敕封渥巴錫爲卓哩克圖汗,授札薩克,領南路,汗號及盟長職務世襲,遊牧地在珠勒都斯河流域。其餘大小首領也分別給予封爵。

自元朝時期開始,直至清朝時期,蒙古族人民信奉藏傳佛教中的格魯教派(噶當派,俗稱黃教,即喇嘛教派),將回歸祖國的土爾扈特部人,稱爲“沙畢納爾”,蒙語意爲“歸附於喇嘛廟的屬民”,後遂成土爾扈特部中部分族人的姓氏。

沙畢納爾氏族部分在新疆分爲四個旗,主要駐牧於伊犁一帶地區,是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市特克斯縣四個蘇木(鄉)蒙古族同胞的祖先。

蒙古族沙畢納爾氏,在清朝晚期以後,多冠漢姓爲苗氏,世代相傳至今。

第二個淵源:源於回族,出自明朝太祖皇帝朱元璋賜姓,屬於帝王賜姓改姓爲氏。

回族中的苗氏,源自明朝皇帝朱元璋的賜姓。

據《賽典赤家譜》記載:“咸陽王(賽典赤)奉旨徵平西夏,以得勝之兵戍守寧夏、渭南等處,所有兵將保屬哈密徵調。以名爲氏。

明太祖朱元璋定鼎金陵後,歷代明朝皇帝賜予回族將領許多漢姓:閃、者、白、苗、冶、烏、達、木、金、陝、翦、千、保、卯、張、馬、丁、鄭、朱、安、薛、祿……等等。

此後,在回族中即有苗氏一族。苗氏回族今天主要分佈在東南沿海地區及青海等地。

第三個淵源: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爲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旗分內尼堪姓》記載:

滿族烏扎庫氏,亦稱烏札庫氏,滿語爲Ujaku Hala,世居噶哈里(今吉林琿春圖們江沿岸)、倭濟石(今吉林圖們與琿春之間)、綏分(今中俄交界的綏分河流域),其後裔中有議政大臣、江寧將軍苗齊納,在他的子孫中,有冠漢姓爲苗氏者,世代相傳至今。

滿族康儀理氏,亦稱康吉里氏,滿語爲Kangyili Hala,漢義”苗條“,世居費爾塔哈村(今吉林市西南二百五十公里處),後大多冠漢姓爲康氏,亦有取漢義爲姓氏者,稱苗氏。

第四個淵源: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爲氏。

在今苗族、朝鮮族、維吾爾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苗氏族人分佈,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爲漢姓苗氏,世代相傳至今。詳實情況,待本書筆者進一步考證之後,再予以補充刊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mingli/baijiaxing/prdd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