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傳統文化 >飲食文化 >

餛飩是哪裏的小吃 經典名吃

餛飩是哪裏的小吃 經典名吃

餛飩這個衆所周知的小吃,在閩南也稱之爲扁食。
  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小吃之一。
  對飲食文化感興趣的你,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餛飩是來自哪裏的小吃吧!

經典名吃:餛飩是哪裏的小吃

餛飩是中國漢族傳統麪食之一,用薄面皮包餡兒,通常爲煮熟後帶湯食用。源於中國北方。

歷史沿革
  西漢揚雄所作《方言》中提到“餅謂之飩”,餛飩是餅的一種,差別爲其中夾內餡,經蒸煮後食用;若以湯水煮熟,則稱“湯餅”。
  古代中國人認爲這是一種密封的包子,沒有七竅,所以稱爲“渾沌”,依據中國造字的規則,後來才稱爲“餛飩”。在這時候,餛飩與水餃並無區別。
  千百年來水餃並無明顯改變,但餛飩卻在南方發揚光大,有了獨立的風格。至唐朝起,正式區分了餛飩與水餃的稱呼。

漢朝匈奴之說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所以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餛飩發展至今,更成爲名號繁多,製作各異,鮮香味美,遍佈全國各地,深受人們喜愛的着名小吃。餛飩名號繁多,江浙等大多數地方稱餛飩,而廣東則稱雲吞,湖北稱包面,江西稱清湯,四川稱抄手,新疆稱曲曲等等。

道教之說
  另有一種說法:冬至之日,京師各大道觀有盛大法會。道士唪經、上表,慶賀元始天尊誕辰。道教認爲,
  餛飩,元始天尊象徵混沌未分,道氣未顯的第一大世紀。故民間有吃餛飩的習俗。《燕京歲時記》雲:“夫餛飩之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混沌之象,故於冬至日食之。”實際上“餛飩”與“混沌”諧音,故民間將吃餛飩引伸爲,打破混沌,開闢天地。後世不再解釋其原義,只流傳所謂“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諺語,把它單純看做是節令飲食而已。
  吃餛飩我國許多地方有冬至吃餛飩的風俗。南宋時,當時臨安(今杭州)也有每逢冬至這一天吃餛飩的風俗。宋朝人周密說,臨安人在冬至吃餛飩是爲了祭祀祖先。只是到了南宋,我國纔開始盛行冬至食餛飩祭祖的風俗。
  餛飩發展至今,更成爲名號繁多,製作各異,鮮香味美,遍佈全國各地,深受人們喜愛的着名小吃各地有不少特色的,深受食客好評的餛飩,着名的有成都市龍抄手飲食店的抄手,其品種多種,皮薄餡嫩,味美湯鮮;重慶市的過橋抄手,包捏講究,調料多種,蘸調料食;上海市老城隍廟鬆運樓三鮮餛飩,餡料講究,薄皮包餡,味色鮮美;新疆烏魯木齊市的曲曲,羊肉爲餡,皮薄餡嫩,湯清味鮮等等。

西施之說
  相傳春秋戰國,吳王夫差打敗越國,生俘越王勾踐,得到許多金銀財寶,特別是得到了絕代美女西施後,更加得意忘形,終日沉湎歌舞酒色之中,不問國事。這年冬至節到了,吳王照例接受百官朝拜,宮廷內外歌舞昇平。不料飲宴之中,吃膩山珍海味的他竟心有不悅,擱箸不食。這一切西施全都看在眼裏,她趁機跑進御廚房,和麪又擀皮,欲做出一種新式點心來,以表自己的心意。皮子在她手中翻了幾個花樣後,終於包出一種畚箕式的點心。放入滾水裏一氽,點心便一隻只泛上水面。她盛進碗裏,加進鮮湯,撒上蔥、 蒜、胡椒粉,滴上香油,獻給吳王。吳王一嘗,鮮美至極,一口氣吃了一大碗,連聲問道:“這爲何種點心?”西施暗中好笑:這個無道昏君,成天渾渾噩噩,真是混沌不開。聽到問話,她便隨口應道:“餛飩。”從此,這種點心便以“餛飩”爲名流入民間。吳越人家不但平日愛吃餛飩,而且爲了紀念西施的智慧和創造,還把它定爲冬至節的應景美食。

特色
  餛飩以餛飩和水餃來比較的話,餛飩皮爲邊長約6釐米的正方形,或頂邊長約5釐米,底邊長約7釐米的等腰梯形;水餃皮爲直徑約7釐餛飩米的圓形。餛飩皮較薄,煮熟後有透明感。亦因此薄厚之別,等量的餛飩與水餃入沸水中煮,煮熟餛飩費時較短;煮水餃過程中另需加入3次涼水,經歷所謂‘三沉三浮’,方可保證煮熟。
  餛飩重湯料,而水餃重蘸料。

標籤: 小吃 餛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culture/yinshi/qv0r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