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命理 >姓氏名人 >

屬於喻全貴的致富經 當代喻姓人物

屬於喻全貴的致富經 當代喻姓人物

解讀百家姓喻姓。喻姓在全國各行各業中引領風騷的人物不在少數,喻全貴的致富經。喻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羣體,在當今姓氏來行榜上名列第二百七十四位,人口約七十一萬三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0045%左右。喻姓在大陸和臺灣均未進入前一百大姓。

當代喻姓人物:屬於喻全貴的致富經

爲應對國際金融風暴,中央作出了擴大內需的決策。其中:在農村組建農村合作社,土地流轉等就是擴大內需的一個重要方面。從農博網上看到,長沙縣惠農村爲組建農村合作社作了有益的嘗試,而且已經取得了成功,我認爲可喜可賀。筆者看了後,覺得符合中央政策,又對中央政策作了詮釋,具有借鑑作用,如此,特轉錄如下:

10月中旬的長沙農村呈現一派豐收景象。成片成片等待收割的稻田像金色的地毯一般廣闊伸展,與點綴在山腳下、稻田邊的白色樓房,縱橫交錯的鄉間公路交織在一起,形成一幅生機勃勃、悠然愜意的鄉村圖畫。

一路趕往惠農村的車上,匯龍蔬菜專業合作社社長喻全貴有些累了。這是一位50歲上下、衣着簡樸、額頭飽滿、慈眉善目的農民漢子。幾天來,他東奔西走,很是忙碌,剛剛離開在濟南舉行的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合作社展臺,又要急着回去組織收購農民的稻穀。

此時,喻全貴的手機裏顯示出一條短信:根據本公司與合作社簽訂的4000噸優質稻收購合同,公司應付收購款800萬元,其中100萬元預付款已打到貴社帳戶。看到這條資訊,喻全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現在我們不愁稻穀的銷路!”

一條7公里長的水泥公路順山勢從金井鎮蜿蜒到山凹裏,惠農村到了。這是一個羣山環抱的小山村,路邊不時閃過一幢幢別緻的農家小洋樓,一些村民已經提早收割完稻穀,將它們晾曬在路邊。

“這麼多年來,特別是合作社建立以後,村民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惠農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4500元。拿合作社社員的收入來說,2007年度社員靠種植業創收過5萬元的有8戶,過10萬元以上的有3戶;靠養殖業創收過10萬元以上的有10戶,過50萬元以上的有4戶。”說起合作社爲惠農村帶來的變化,喻全貴立即來了精氣神兒。

在離村口不遠的地方,一片明黃色的建築尤爲顯眼。仔細看去,合作社的門牌上寫着:長沙縣匯龍生態農業合作社。

“這一切並不只是做給別人看的”

“這就是匯龍蔬菜專業合作社的辦公場所。匯龍生態農業合作社是以前的名字,今年7月1日《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出臺後,按照規範要求,我們重新登記爲匯龍蔬菜專業合作社,現在這塊牌子還沒來得及更換。”隨着喻全貴的指引,一座四合院式分佈的建築呈現在眼前。

幾輛大型運輸車停在院中,車斗已裝滿了貨物,等待外運。院子的左邊是兩層的辦公樓,右邊和後邊是合作社的拳頭產品——藠頭加工車間。走進辦公樓,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合作社理事會、監事會成員宣傳欄、合作社基地分佈宣傳欄以及2006—2010年五年工作目標宣傳欄。

進入辦公室和會議室,工作人員正在電腦前忙碌着,牆上貼着的合作社規章制度一目瞭然,對財務,差旅費、電話費開支,用車及貨物運輸,勞動用工管理,安全保衛等多方面都做出了詳細規定。在規章制度的旁邊,一張由中國檢驗認證集團簽發的“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明確寫着:質量管理體系經審覈符合:ISO9001:2000;適用於下列範圍:藠頭等鹽漬蔬菜食品加工和服務。

此時,一位辦公人員搬出了一大摞材料,各式各樣的表格令人眼花繚亂。隨便翻開幾頁,有優質稻免費供種明細表,有與各村簽訂的產品訂購合同,有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出資清單等,每一類表格上都有社員的簽字和聯繫方式,同時還包括了製作精美的合作社宣傳冊、社員證,科普惠農資訊員花名冊、無公害生產技術規程等詳細資料。

這些表格、宣傳冊、標識、色彩,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規範、統一。喻全貴和他的合作社在內部管理和形象塑造等方面顯然下了很大的功夫。

這一切並不只是做給別人看的,更重要的是我們現實的需要。合作社與社員之間的關係,如果沒有這些表格和簽字,社員心裏不踏實,我們也不好管理,更談不上按照國家法律規範運作;沒有這些精美的宣傳材料和圖板,我們在品牌打造和經營活動中就沒有良好的形象,難以獲得人們的認可。“會議室裏,喻全貴特別指着牆壁上的幾個字說,”我們做的這些工作都在追求一個目標:真誠合作、科學發展、共同富裕、和諧農村,這也是我們一直提倡的合作社理念。“

這個理念是如何形成的?合作社經歷了怎樣的創業歷程?談起這些,年過半百的喻全貴開啟了話匣子。

”都是市場逼出來的“

”都是市場逼出來的!“說起最初的創業,喻全貴首先這樣說。

在中國改革開放初期,像許多個體戶一樣,喻全貴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市場意識。1978年,農村還沒有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時,擔任生產隊長的他就自作主張把生產隊的山林田地統統承包到戶,把集體豬場的豬分到各家各戶實行”公有私養“,自己則開始從事生豬販運。1986年,先富起來、被村民認爲有些能力的喻全貴當上了村支部書記。

然而,惠農村的情況並不樂觀。”我開始當村支部書記那會兒,村民的人均收入只有200多元,集體可支配收入2400元左右,農民的日子很艱苦。當時,我就有一個心思:總得爲農民辦點事。“

從那時起,喻全貴放棄了自己的生意,開始想辦法爲村集體、村民尋找收入來源。

一位理事會成員這樣評價說:”喻社長總是在積極尋找市場機會。“1992年,一次有關蔬菜種植的會議上透露的一個資訊讓喻全貴感覺到了商機。”聽說種植刀豆,可以出口日本。1992年,我們開始引進刀豆,並辦了一個小型加工廠,開始嘗試向日本出口,但數量非常有限,都是小打小鬧。“喻全貴說,”合作社發展到今天,並不是一朝一夕得來的,刀豆出口日本開闊了我們的眼界,爲後來的發展打了一個好基礎。“

在與日本客商的接觸中,喻全貴發現了更大的商機。一種名爲”藠頭“的農產品雖原產於中國,但在日本的消費量卻很大,日本進口的藠頭80%來自中國。有的日本客商也建議喻全貴他們種植藠頭。

從1993年開始,喻全貴帶領一小部分村民開始種植藠頭,並辦了一個加工廠。1998年,他們種植的藠頭產量越來越大,成品出口量達到600噸。但這時的出口開始受到日本的限制,日本對進口農產品的要求越來越嚴格,並要求採用產品質量可追溯制度。

”爲了達到這一要求,並便於進行標準化、規模化種植和管理,我們發動村民集體、成片種植。這時,我發現,成立一個負責管理和服務藠頭種植的組織就勢在必行了。因此,我們成立了藠頭專業協會,並於2004年在長沙縣民政局登記。“喻全貴說。

在此期間的1996年,喻全貴在外貿往來中還了解到,在港澳地區,瘦肉型豬肉銷量可觀。因此,很快又辦了一個瘦肉型豬肉加工廠,並建立了一個惠農養豬協會。”當時集體豬廠數量少,發動農戶集體養殖,要統一標準、統一技術服務、統一銷售,沒有一個組織不行。我認爲,只有靠協會才能管理。“喻全貴說。

加上原有的優質稻種植,惠農村已經開發了三種主導產業。爲了便於統一組織、管理,2005年,喻全貴與其他10位種植、養殖大戶聯合成立了匯龍生態農業合作社。

2007年9月2日,根據《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規範登記的要求,匯龍生態農業合作社更名爲匯龍蔬菜專業合作社。”蔬菜是我們合作社的主要經營範圍,但原有的優質稻種植、收購和瘦肉型豬肉養殖、加工仍然接受合作社的統一管理和服務,只是這些社員和經營情況不再納入工商登記的範圍。“喻全貴認爲,合作社登記的經營範圍爲蔬菜,並不是說只能經營蔬菜,可以一業爲主,多種經營。

到目前爲止,在全村864戶中,已有165 戶入股合作社,其中企業社員1戶(長沙惠龍食品有限公司),農民社員164戶。社員股金達112.68萬元。在11位理事會、監事會中,還有部分人員管理着加工和農業生產兩個生產基地,加工基地主要有:藠頭加工廠、菜食加工廠、竹木包裝加工廠;農業生產基地主要有:優質稻種植專業基地2000畝、油茶種植專業基地1100畝、藠頭種植專業基地3000多畝。合作社社員和基地的覆蓋範圍是跨地區的,不僅包括長沙地區,還包括南邊的瀏陽縣、東邊的平江縣(岳陽地區)。

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喻全貴帶領村民走市場、建協會、促增收,直到發展合作社,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逐步演變的過程。”合作社之所以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農民願意加入,主要得益於兩個平臺:一是村支部的大力支援。由我這個村支部書記牽頭,農民覺得有威信、信得過;二是建立了多個加工廠。能夠讓農民的初級農產品能夠在加工、包裝環節實現增值,並出口到國外市場。但同時,合作社具有吸引力還有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真誠合作。“喻全貴深有感觸地說。

”合作社與社員雙方都要真誠合作“

真誠合作是匯龍蔬菜專業合作社辦社理念中的第一句話,也是喻全貴最看中的。他說:”這是科學發展、共同富裕、和諧農村的基礎,合作社與社員雙方都要真誠。“

如何體現真誠?喻全貴舉例說,在與社員簽訂收購合同中,合作社要真誠、講信譽,說是按保護價收購,就不能根據市場價格變動隨意改變。同樣,社員在與合作社簽訂收購合同後,也要守信用,不能哪裏價格高賣給哪裏,這是不道德的行爲。爲此,合作社在給社員統一發放的”社員證“中,對”真誠合作“的具體內容作出了特別規定。

在喻全貴看來,合作社的”真誠合作“並不能停留在理念和空談上,還有更豐富的內涵,最關鍵是要把謀求社員的利益作爲第一要務。

多年來,合作社在獲取經濟利益後,不僅按照章程分紅返利、按交售產品返利(去年返利30萬元),還着重從四個方面對社員實行利益傾斜和照顧:

一是免費提供藠頭種子、蔬菜種子、優質稻種子給社員種植,僅去年提供種子款達130萬元。

二是多渠道融資,解決資金困難。首先是加強同信用社合作,合作社出面擔保,使社員的小額信貸每戶由6000元額度增加到30000元,僅這一項就有60戶社員入圍。種植戶鄭有根取得小額貸款後,藠頭種植面積由常年的20畝發展60畝,全社範圍內種植20畝以上的達到25戶,養殖戶喻仲伯在上半年生豬價格走低的情況下,依靠貸款,仍保持了母豬50頭和育肥豬200頭的存欄量,終於迎來了豬價的回升,預計今年純收入將過10萬元。其次是合作社出面協調,社員之間相互協調資金。再次是合作社直接給予資金墊底。如社員袁跨剛種植藠頭70畝,合作社將種子25噸送到他的種植地後,還送去墊底肥料資金25000元,供其無息使用9個月。

三是爲社員外出學習、教育培訓和製作技術資料提供資金,近年來共支出18萬多元。

四是多種形式的分紅返利,目前主要是以無償供種,或以提供種子、肥料、農藥、包裝等的價格補貼爲主,近年來這些形式的返利總計82萬元。

合作社還促進了更多村民在加工行業的就業。辦事樓旁邊的合作社加工廠裏,一溜兒排開的大缸裏浸泡着晶瑩潤潔的藠頭,數十個身穿白色工作服的工人戴着口罩正在不同工序的車間裏緊張地忙碌着。在成品車間裏,一盒盒包裝精美的蔬菜產品正等待裝箱外運。開啟一盒,裏面有刀豆、蕨菜、辣椒、蘿蔔、豆角等等,足有20來個品種。”這些工人都是附近的村民,有的是社員,有的只是普通農民,包括其它加工廠裏的工人在內,我們共安置了300多村民務工。合作社按照記件的方法爲他們計算收入。有的幹得好的,光加工收入一項一個月能拿好幾百呢。“一位辦公室的財務人員說。

下午5點,加工廠下班了,合作社大院裏頓時熱鬧起來。看着村民們面帶笑容地走出大門,喻全貴說:”說話要算數,東西做得好,有銷路,農民才滿意。我們就是要靠誠信打天下!“

”合作社怎麼可持續發展“

合作社辦公樓的二層專門設定了一間掛着”技能培訓基地“牌子的房間,裏面有上百個座椅和配備齊全的電腦、音響、投影儀等設備。一般人看來,技能培訓在合作社中是司空見慣的。沒什麼特別之處。而喻全貴則認爲:恰恰是技能培訓,對農民、對合作社的長遠發展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

喻全貴一直在考慮:”合作社怎麼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在多年的合作社實踐中,他發現,農民的思想不好統一,標準化和技術的普及有一定難度。農民的質量意思還沒有建立起來。要真正培養農民降低能耗、標準化生產的意識和能力,提高社員的知識和管理水平,指導農民生產符合市場和客戶要求的產品,展開經常性的科技培訓,就成爲合作社一件刻不容緩的大事。

爲此,喻全貴總是督促自己不斷學習並親自上陣爲農民培訓。培訓的內容都是他平時在讀報、看電視、跑市場、上網中瞭解到的市場觀念和國家政策。”除了我講課之外,大部門培訓都是請相關專家上門授課。比如,藠頭的種、管、收,良種豬的生、育、防都有專門的講課。“

合作社的統計數據顯示:近兩年來,合作社舉辦培訓班24期,組織收看遠程教育農業課或放映科技錄像60多場,發放技術資料的軟盤和小冊子10000多份,參加學習的合作社社員和農民有2600多人次,學習效果十分明顯。

與時同時,合作社還成立了一個農技科研小組,聘請一位退休的科技幹部擔任小組組長。”建立這個小組就是想全力培養合作社的自主創新能力“,喻全貴說,”同時,我們狠抓從合作社初期的‘種什麼、賣到什麼地方、得到什麼價格’的簡單經營向創品牌、爭名牌、以名牌立社經營理念的轉變。我們投資120萬元對原有廠房進行了標準衛生的整合,建立了基地農業標準化生產製度,註冊了‘金菜王’、‘大年初一’兩個商標,在所有商標外包裝上都統一印刷了合作社的社徽和商標標識。“

說到這裏,喻全貴眼神裏閃過一絲憂慮。他說:”再好的想法也要有好的領頭人和隊伍來實施。我年齡大了,一直想找個接班人,把合作社的事業繼承下去,但目前還沒有合適的人選。“

儘管如此,在喻全貴的心裏,一直有一個願望:希望留學日本的女兒畢業後回來,從事合作社事業。他曾經含蓄地對女兒說過:”農村天地廣闊,合作社大有可爲:一是國家政策好,做好了,國家給予扶持;二是做好了,農民高興、得利,何樂而不爲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mingli/xingshimingren/mjmr1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