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傳統文化 >飲食文化 >

中國古代飲食器具都有哪些?

中國古代飲食器具都有哪些?

中國飲食文化跟器具的發展也是離不開的,畢竟沒有器具,縱使你的食物再美味,你也無從下手。隨着器具的越發精美,更是反映了古人對美的追求,足見飲食與器具間相互依存的關係,下面就看看中國飲食器具都有什麼。

中國古代飲食器具都有哪些?

古代食器種類很多,主要的有:

簋(gui),形似大碗,人們從甗(yan)中盛出食物放在簋中再食用。

簠(fu),是一種長方形的盛裝食物的器具,用途與簋相同,故有“簠簋對舉”的說法。

豆,像高腳盤,本用來盛黍稷,供祭祀用,後漸漸用來盛肉醬與肉羹了。

皿,盛飯食的用具,兩邊有耳。盂,盛飲之器,敞口,深腹,有耳,下有圓形之足。

盆盂,均爲盛物之器。

案,又稱食案,是進食用的托盤,形體不大,有四足或三足,足很矮,古人進食時常“舉案齊眉”,以示敬意。

古人食肉常用匕把鼎中肉取出,置於俎上,然後用刀割着吃。匕,是長柄湯匙;俎,是長方形砧板,兩端有足支地。古人常以刀匕、刀俎並舉,並以“俎上肉”比喻受人欺凌、任人宰割的境遇。《鴻門宴》中有這麼一句:“人爲刀俎,我爲魚肉,何辭爲?”說的就是這種境遇。

箸,夾食的用具,與“住”諧音,含有停步之意,因避諱故取反義爲“快”,又因以竹製成,故加個“竹”字頭爲“筷”,沿用至今。以上食器的質料均可選用竹、木、陶、青銅等。一般百姓大多用竹、木、陶製成,貴族的食器則以青銅居多。古代統治者所用的筷子,有的用金、銀或象牙製成。

古代炊具
  我國古代炊具有鼎、鑊(huo)、甑(zeng)、甗(yan)、鬲(li)等。

鼎,最早是陶製的,殷周以後開始用青銅製作。鼎腹一般呈圓形,下有三足,故有“三足鼎立”之說;鼎的上沿有兩耳,可穿進棍棒擡舉。可在鼎腹下面燒烤。鼎的大小因用途不同而差別較大。古代常將整個動物放在鼎中烹煮,可見其容積較大。夏禹時的九鼎,經殷代傳至周朝,象徵國家最高權力,只有得到九鼎才能成爲天子,可見它是傳國之寶

鑊是無足的鼎,與現在的大鍋相仿,主要用來烹煮魚肉之類的食物;後來它又發展成對犯人施行酷刑的工具,即將人投入鑊中活活煮死。

甑,是蒸飯的用具,與今之蒸籠、籠屜相似,最早用陶製成,後用青銅製作,其形直口立耳,底部有許多孔眼,置於鬲或釜上,甑裏裝上要蒸的食物,水煮開後,蒸氣透過孔眼將食物蒸熟。

鬲與鼎相近,但足空,且與腹相通,這是爲了更大範圍地接受傳熱,使食物儘快爛熟。鬲與甑合成一套使用稱爲“甗”。鬲只用作炊具,故體積比鼎小。

炊具可分爲陶製、青銅製兩大類。一般百姓多用陶製,青銅炊具爲貴族所用。

古代酒器
  尊,是古代酒器的通稱,作爲專名是一種盛酒器,敞口,高頸,圈足。尊上常飾有動物形象。壺,是一種長頸、大腹、圓足的盛酒器,不僅裝酒,還能裝水,故後代用“簞食壺漿”指犒勞軍旅。

彝、卣(you)、累、缶(fou),都是形狀不一的盛酒器。

爵,古代飲酒器的總稱,作爲專名是用來溫酒的,下有三足,可升火溫酒。角,口呈兩尖角形的飲酒器。

觥(gong),是一種盛酒、飲酒兼用的器具,像一隻橫放的牛角,長方圈足,有蓋,多作獸形,觥常被用作罰酒,歐陽修《醉翁亭記》中有這樣的描述:“射者中,奕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衆賓歡也。”

杯,橢圓形,是用來盛羹湯、酒、水的器物。杯的質料有玉、銅、銀、瓷器,小杯爲盞、盅。卮,也是一種盛酒器,《鴻門宴》中有“卮酒安足辭”之句。

膾炙
  膾,切細的魚、肉;炙,烤肉。古代鮮肉一般用火炙,就像今天的烤羊肉串;乾肉則用火烤。“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可見古代膾食需要很高的刀工技法。膾炙,是人們所共同喜好的,後來把詩文爲人所稱頌叫做“膾炙人口”。

標籤: 飲食 器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culture/yinshi/8d4y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