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傳統文化 >民族文化 >

淺談水族民歌的音樂特徵

淺談水族民歌的音樂特徵

水族民歌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從原始時期開始就已經產生,到現在的社會主義新時期,水族民歌內容豐富,體現了水族人民的生產生活狀況,表達了水族人民的審美觀和思想,也展現了一段完整的水族文化發展史。現在,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水族民歌各個時期所展現的音樂特徵。

淺談水族民歌的音樂特徵

原始社會時期的水族音樂
  水族的原始社會時期係指從人類起源到氏族社會末期的歷史階段。這一時期的水族音樂創作大多圍繞着天地山川、日月星辰、人類起源、動植物的起源而展開。這些口頭創作多用韻文體,於是便形成了一種緊貼語言的講唱型古歌,水語稱“旭濟”(意爲創世歌)。

由於有了吟唱音調,較之於語言的直敘更爲生動感人,加之它集中的反映了水族先民在探索自然、解釋自然、改造自然的若干思想,因而得到廣泛流傳。在創造和發展中,水族先民還塑造了許多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神靈,繼而有了相應的祭祀活動,最原始的歌舞亦隨之萌生;“旭濟”古歌便爲羣衆性的聚會,祭祀場合所必唱。

“旭濟”古歌(創世歌)的內容可大體歸納爲三方面:開天闢地;人類起源;氏族鬥爭。

“旭濟”當產於遠古,是最古老的歌曲,是水族音樂的“活化石”。

封建社會時期的水族音樂(前206——1840)
  在漫長的封建歷史時期裏,水族人民深受奴隸主、封建王朝和領主、地主階級的壓迫和剝削,世世代代過着食不果腹的貧困生活。由此可以看出,社會構成的基本點已經是階級和階級鬥爭,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緩慢而又不斷前進,水族音樂作爲經濟基礎派生出來的觀念形態,作爲時代的鏡子和實踐的反映,必然要受到這一狀況的影響和制約。

因而多以趨於複雜化的社會生活與階級鬥爭爲內容;人與自然關係的作品裏,減少了幻想的成分,一般都扣住勞動這一主題。社會的人取代了虛渺的神,成爲作品的主人公。

另一方面,水族先民在黔、桂邊境定居以後,由於較爲稠密的集中聚居,相對穩定的農耕生活,使其民族的語言和文化得以較好的發展。特別是明初的“調北填南”,大量漢族移民遷入,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促進了經濟的繁榮。經濟的發展刺激文化的進步。

而團結和睦的民風,青年男女社會生活的興盛,民間往來頻繁,使得民間羣衆的歌唱活動逐步社會化,有了固定的歌唱場所和歌唱節日,以及相應的歌唱習俗,生活、生產、情愛、婚嫁、喪葬、祭祀、節日的歌唱成爲水族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民間歌曲反映的生活內容亦更加豐富。比如:生產勞動已有了分類成套的生產歌,也有了詠歎貧富懸殊不合理作品。和這種廣闊的社會內容相協調,原始社會較爲單一的音樂品種,也逐漸變化、發展、定型成爲了社會功能爲主要特徵的單歌、雙歌、蔸歌、調歌等各種歌種。

社會主義社會時期地水族音樂
  1949年12月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了三都縣城,1950年1月13日三都縣人民政府成立,水族人民做了新時代的主人。1957年1月2日,根據決定,三都水族自治縣宣告成立。昔日偏僻閉寨、生產落後、人民貧困的水族地區展現了它的勃勃生機。一批取材於現實生活、歌頌黨、歌頌社會主義、鞭撻阻礙社會發展的陳舊習俗,具有強烈時代精神的新民歌紛紛涌現。

它凝聚了水族人民的愛憎,它展現了對社會主義的深情厚意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在這一時期,水族民間音樂又出現了兩種新的歌種:新民歌和兒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culture/minzu/yrx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