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傳統文化 >民族文化 >

淺析哈薩克族民歌的特點與風格

淺析哈薩克族民歌的特點與風格

在我國擁有很多能歌善舞少數民族,而這些少數民族中最具代表性的就要數哈薩克族了。哈薩克族是一個酷愛音樂的民族,民歌在哈薩克族音樂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哈薩克族,你隨處都能聽到悠揚的民歌。下面就讓我們去欣賞哈薩克族文化中的動人民歌吧。

淺析哈薩克族民歌的特點與風格

着名的哈薩克族民歌“瑪依拉”、“我的花兒”“可愛的一朵玫瑰花”,“燕子”,“親愛的我的寶貝”“在那遙遠的地方”等已成爲國內乃至國際聲樂壇上經常演唱的曲目。

哈薩克族民間音樂按照傳統可分爲“奎衣”和“安”兩大類,所謂“奎衣”

就是器樂曲,“安”就是歌曲。“奎衣”主要是用冬不拉演奏,一般說這些樂曲都是單個的小型樂曲,也有由若干個樂曲聯結演奏的套曲。“安”(歌曲)又可以根據內容和演唱場合而分成若干類。從音樂上講,“安”一般都比較短小,曲調優美動聽,易於上口。

哈薩克族民歌哈薩克民歌從內容上可分爲諧歌、讚歌、哭歌、情歌等類。巴裏坤草原流行的冬不拉樂曲有90多首,由這些樂曲演唱的歌詞無計其數。古老的冬不拉樂曲如《黑走馬》、《文雅的姑娘》,非常悅耳。

冬不拉是哈薩克最主要的樂器,用松木或樺木製作音箱,形狀有扁平和瓢形兩種,琴桿細長,有兩根絲絃或鋼弦,8-10多個品,可以獨奏、合奏和伴奏,另外還有叮弦,庫布茲(拉絃樂器)和吹管樂器斯布孜額。

按照哈薩克族的習慣,在祝賀新生嬰兒誕生時要唱“祝誕生歌”;婚禮中要唱一整套的“勸嫁歌”、“揭面紗”等饒有風趣的“婚禮歌”;親友離別時要唱“別離歌”;節假日親朋相聚要相互對唱;親人去世要唱“送葬歌”。從這個意義上說哈薩克人的一生都是伴隨着歌聲度過的。

職業的吟唱詩人被稱作“阿肯”,因爲他們經常是站在廣大羣衆一邊,因而受到人民羣衆的愛戴和尊重。每年在牧羣轉移至夏牧場,草茂畜壯的季節,都要舉行傳統的“阿肯彈唱會”。這是一種演唱和詩歌即興創作的大比賽,屆時,各地的“阿肯”要在衆人面前以自己拿手的歌曲曲調即興填唱,互相盤問。根據雙方對歌的情況,最後由裁判裁定勝負。

哈薩克族民歌安泛指歌曲。這裏指旋律優美、寬廣,並有固定唱詞

和曲名的歌曲,又可分爲“闊西安”(牧歌)、“巴拉克西安”(漁歌)、“安給西安”(狩獵歌)、“瑪罕拜特安”(情歌)、“迪納依安”(宗教歌)等。人們把唱這類歌曲的歌手稱爲“安奇”。安的歌詞多數以11個音節爲一句。節分344式和434式兩種。演唱形式也有兩類一類是獨唱,旋律抒情、徐緩。另一類是彈唱曲,亦稱冬不拉彈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culture/minzu/4j06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