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傳統文化 >民族文化 >

哈薩克族民族文化的音樂特點

哈薩克族民族文化的音樂特點

哈薩克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獨特的音樂旋律以及婀娜多姿的舞蹈是這遼闊大草原最動人的畫面。哈薩克族文化從古代一直流傳至今,哈薩克族人民在繼承中不斷髮展,從而形成了帶有民族特色的音樂。那麼,就讓小編帶大家瞭解一下哈薩克族民族文化的音樂特點吧。

哈薩克族民族文化的音樂特點

民歌是哈薩克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哈薩克演奏的樂器主要是冬不拉。冬不拉有兩根弦,多數用四度定弦,用右手指頭彈撥發音。冬不拉是木製的,體積小,重量輕,便於攜帶。這些都適合了遊牧民生活生產方式的需要。

民歌的演唱形式
  彈唱歌曲是哈薩克族民歌演唱的形式之一,由歌唱者自彈自唱。彈唱歌曲無固定歌詞,由歌手即興編唱。其曲調篇幅較長大,音樂結構不很規整,節奏比較複雜,常使用以3/8拍爲主的混合節拍,曲調的語言性、敘述性較強。在音樂上可分爲歌唱性的和說唱性的兩種類型。

前一類有固定唱詞,旋律悠揚、寬闊,人們把善於這一類彈唱的人稱做“安玖”,即歌手;後一類旋律簡潔、明快,人們把善於即席作詞彈唱的人尊稱爲“阿肯”,即草原上的遊唱詩人。每年夏季的“阿肯彈唱會”是一種以對唱爲主的比賽。對唱在哈薩克族文化糊口中佔重要地位,在節日婚禮上都要舉行對唱流動。獨唱歌曲具有柔美的旋律,寬闊的氣味,豪放而佈滿激情,結構比較整潔。

哈薩克族民歌的音樂特點
  哈薩克族民歌主要採用歐洲音樂體系,但也有一些作品採用中國音樂體系,甚至有在一首作品中同時存在兩種音樂體系的因素的情況。

音階
  哈薩克族民歌廣泛地運用七聲音階,但也有五聲音階或者五聲音階基礎上的六聲音階。古老的對唱曲常常使用五聲音階。

調式
  五聲調式——五聲調式的哈薩克族民歌以宮調式和羽調式爲主。五聲宮調式強調羽音比強調徽音更甚,使得五聲宮調式的哈薩克族民歌具有特殊的色彩。七聲調式——最常見的是自然大調、自然小調,其次是多利亞和混合利底亞調式。

旋法
  有牧歌發展起來的哈薩克族民歌,普遍帶有呼喊式的音調,並常常出現在曲首(有時也出現在句末或曲中),它常常由主音及其四度音或五度音的旋律音程構成。

節奏、節拍
  哈薩克族民歌經常使用混合節拍,並在每小節的節奏劃分上常常表現出前短後長的形態,這種情形在《藍色的河》等作品中都有表現。這種節奏特點與曲首的核心音調作用共同形成了哈薩克族民歌豪放、寬廣的性格特徵,使它充滿激情,具有史詩般的壯闊氣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culture/minzu/9xqr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