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傳統文化 >民族文化 >

阿昌族工藝品傳統 技藝介紹

阿昌族工藝品傳統 技藝介紹

雲南少數民族中的阿昌族是“刀的民族”。阿昌族生活在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隴川縣的戶撒坎。阿昌族有着世代相傳的精湛鑄刀技藝,更有善於製作銀器的能工巧匠。本期的阿昌族文化就要帶大家一起去了解的就是阿昌族的工藝品傳統。

技藝介紹,阿昌族工藝品傳統

阿昌族鑄造的刀具,工藝獨特,式樣美觀,有“柔可繞指,削鐵如泥”之譽。在省內外久享盛名,阿昌族工匠們鑄造的長刀,鐵色鋥亮,寒光閃閃,剛柔兼務,可柔韌彎曲藏於腰間,如銀帶環腰,使用時則筆直挺立,可削鐵擊石。阿昌族擅長鑄刀,也十分愛刀,對於鑄造的每一把刀都要進行精心的裝飾,使刀刃、刀柄、刀鞘溶合爲一體,成爲一件十分精美的藝術品。刀柄、刀鞘上,常鐫刻着:“龍飛鳳舞”、“猛虎長嘯”、“飛燕迎春”、“東山日出”等圖案,有的粗曠,有的細膩,觀之賞心悅目,握之不忍釋手。

技藝介紹,阿昌族工藝品傳統 第2張

阿昌族號稱“能工巧匠”,善於製作銀器,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有的全家是銀匠,有的三代同爐打製銀佩飾。

隴川縣戶撒鄉阿昌族農民製作的銀佩飾加工程序複雜,最基本的有兩種。

板件工序。把銀子化成銀條,然後碾壓成片,再按需要分割成塊,逐塊焊接成各種式樣。然後用軟金屬把它們墊襯起來雕刻花紋。最後取出墊襯,把各種部件焊攏,纔算完成。

拉絲工序。把化出的銀子碾壓成圓條,在不同的絲母上拉出各種規格的銀絲。除做扭絲手鐲要在銀絲上刻羅紋外,其餘都是搓絲。如做銀鏈子,則把拉好的銀絲剪製成各種規格的小圓圈,再把小圓圈接到需要長度時焊口,然後用鉗子把小圓圈扭成扁形,並用酸木瓜水清洗。至此,一串亮似明星的銀鏈子纔算做成了。最難做的是銀耳環。因爲配件細小,拉絲要拉四十多次。拉好以後還要碾壓、鉗扭。爲了使耳環富麗堂皇,還要在耳環底部拼焊二龍搶寶和燈籠須。

銀佩飾的焊接方法也很別緻。臨焊時點燃煤油燈,把各部件放在一塊木板上,滴上焊藥,拼成要焊的花樣,然後嘴含細金屬管,把煤油燈的火苗吹射到銀部件上。吹火時要目標明確,力氣均勻。土法化銀技術性很強,溫度要保持在960℃-1000℃之間,而且火力要均勻,所以炭要加得多,風箱要拉得平穩。

戶撒鄉阿昌族農民加工的各種銀佩飾,製作精細,式樣美觀,歷來深受各少數民族的歡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culture/minzu/j3v9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