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傳統文化 >民族文化 >

畲族編織工藝介紹 特色與工藝技法

畲族編織工藝介紹 特色與工藝技法

畲族,我國南方遊耕民族,是一個具有自己特點的單一的少數民族。在畲族,他們有着屬於自己民族的風格獨特的工藝技術,雖是手藝但相比機器也毫不遜色。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到畲族文化中看看畲族編織工藝吧。

特色與工藝技法:畲族編織工藝介紹

畲族編織工藝是綵帶和竹編。

1、綵帶:
  綵帶即花腰帶,又稱合手巾帶。綵帶是畲族文化“活”着的“文物”,其編織工藝的傳承完全靠口傳身授,目前瀕臨失傳。

綵帶以絲線編織爲主,也有用棉紗或苧麻編織的。織綵帶沒有特製的織帶機,屋內屋外乃至山野都可編織。

綵帶兩邊不織花紋,線以紅、綠、黃、紫等色線與白線相間,根數隨寬窄而定,有三雙、五雙、十三根、十六根、二十二根、三十二根、五十五根和雙隨(即雙排圖案)等,一般以五雙和十三根較普遍。經線多則寬,經線少則窄,寬的有兩寸多,窄的不足半寸。緯線基本採用白線。不論帶子的寬窄,穿梭編織花紋圖案皆在正中的七根線上,其餘的編織平面花邊。

綵帶的圖案豐富多彩,主要紋樣有“十三行”、“水擊花”、“五字帶”、“銅錢幫”、“萬字花”、“十二生肖’、“蝴蝶花”、“蜻蜒紋”、“蝙蝠”等。編織大寬及圖案複雜(如“雙隨”花紋)的綵帶,需精心設計,耗工較大,—般作供觀賞的裝飾品。若作攔腰圍裙的帶,常用七根經線;捆紮衣物或作包袱帶等,採用十三根即可。

2、竹編中堪稱一絕的是斗笠:
  斗笠上分別編織有斗笠燕,頂四格,三層屋,雲頭,燕嘴,虎牙,斗笠星等多種不同的花紋。

畲族花斗笠,是畲族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畲族花斗笠的編織,最具民族特色。而上水村村民編織的畲族花斗笠,以其歷史悠久、做工精細,設計考究,美觀大方,獨具閩東畲族竹編工藝之最。

斗笠的編織,是一種複雜、精細的手編工藝,涉及近40道製作工序。從選材、製材、編織等,每一道工序都有着嚴格的操作要求,容不得絲毫偷工減料。例如,第一道選材工序,就必須選用上水特有的一種竹節間距長、纖維含量多、柔軟性強,當地俗稱“嫋(音)竹”的竹子,而非其它竹子可隨便替代,還有破篾、拉絲、上漆等等。一個花斗笠全部製作完工,至少需要6至7天時間。

製作完工的花斗笠直徑約40多釐米,由上下兩層竹篾編合而成,中間夾鋪特有的“箬葉”。竹篾細若髮絲,厚薄均勻,色彩多樣。細數竹篾,僅上層,就有220至240根之多。斗笠的外緣有兩條邊和三條邊兩種。外觀斗笠,上方有斗笠燕、頂、四格、三屋檐、雲頭、燕嘴、虎牙、斗笠星等多種不同的花色圖案。

內看斗笠,除了外層所有的各種相似之處,還配上了色彩豔麗的各色珠子和紅、黃等色彩的綢帶等裝飾品,把斗笠點綴得典雅高貴。整個斗笠以五彩九重細篾編織而成,色彩豔麗,耀眼奪目。在編織過程中還使用了畲村特有的桐油等防漏工藝,既精緻輕巧,又滴水不漏,堪稱畲族竹編一絕。

標籤: 編織 畲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culture/minzu/vgn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