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傳統文化 >民族文化 >

蒙古族音樂文化 原上的音樂

蒙古族音樂文化 原上的音樂

音樂是一種能抒發內心情感的東西,它的誕生爲人類的生活增添了許多色彩。而蒙古族作爲馬背上的民族,他們以獨特的音樂形式演唱出讓人蕩氣迴腸的歌曲。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蒙古族文化吧!

原上的音樂,蒙古族音樂文化

蒙古族是一個酷愛音樂的能歌善舞的民族。素有“音樂民族”、“詩歌民族”之稱。蒙古民歌具有民族聲樂的獨有風格,不論高吭嘹亮,還是低吟迴盪,都充分表現了蒙古族人民質樸、爽朗、熱情、豪放的性格。蒙古民歌洋洋灑灑,浩如煙海,其品位之高,數量之巨,令世人歎爲觀止。蒙古族音樂既有全民族的共同風格,又有各個地區的獨特風格,堪稱絢麗多姿,異彩紛呈。蒙古族民歌主要有狩獵歌、牧歌、讚歌、思鄉曲、禮俗歌、短歌、敘事歌、搖兒歌和兒歌等。

蒙古族民歌節奏自由,裝飾音多而細膩,並具有較強的朗誦性。其燎亮、悠長、親切的曲調,沁人心脾。牧歌的歌詞既擅於抒情,又注重寫景,情景交融,表現人和大自然的和諧關係。牧歌的節奏一般是悠長、徐緩、自由,多采用“密—疏—更密—疏”的節奏。一般情況下,牧歌的上行樂句節奏是悠長徐緩的;下行樂句則往往採用活躍跳蕩的三連音節奏,形成絢麗的華彩樂句。

蒙古族不論男女老少都愛唱歌,他們尊崇唱歌和善於唱歌的人。蒙古族民歌主要分爲兩大類:禮儀歌和牧歌。禮儀歌用於婚宴等喜慶場合,以歌唱純真的愛情、歌唱英雄、歌唱奪標的賽馬騎手爲主要內容。牧歌多在放牧和搬遷時唱,內容以讚美家鄉,狀物抒情者居多。

蒙古族有着悠久的遊牧歷史文化的同時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音樂形式。蒙古傳統音樂聽起來讓人蕩氣迴腸,在曲調上以長調爲主,以短調爲輔;它熱情活潑,又深情豪邁。在質樸的歌詞中廣泛的反映了蒙古族廣闊的生活場景,大多歌詞體現了蒙古族人民豁達的風情與胸襟,同時也伴隨着蒙古族人民細膩的內心情感。

原上的音樂,蒙古族音樂文化 第2張

一、悠長的曲調
  蒙古人的祖先長時間遊牧在遼闊北方草原,那裏地廣人稀,水草豐茂。先人與遊蕩的白雲和廣闊的藍天結伴,因而養成了粗獷、豪爽、深沉的個性,這些真性情也深深影響了蒙古族的傳統音樂。他們常用短小的字句融入音樂,字少腔多,高亢悠揚,聽起來彷彿可以想象先民們是如何呼喚遠方的牛羊。這雖是短小的字句,卻有着悠長的拖音,如悠長的狼嚎,但卻充滿着音樂的質感。歌曲舒緩,樂句氣息悠長,氣勢連貫,盤旋直上,旋律大起大伏,音域也相當的寬廣。

《小黃馬》、《走馬》是當地的流行的長調,呼倫貝爾流行着熱情奔放的《遼闊草原》、《套馬姑娘》等,充分顯示着蒙古民歌的悠長曲調。

二、質樸的民情歌詞
  在蒙古族中無論男女老少,對歌曲都有着獨特的熱愛,他們尊重唱歌的人,給歌者特別的榮譽。歌曲中的歌詞內容大體分爲兩大類,禮儀歌和牧歌,禮儀歌用在婚宴等喜慶的場合,以歌頌愛情,歌唱英雄,歌唱奪標的賽馬活動等爲主要內容。

另一類是牧歌,集中反映了蒙人的鄉土風情,迎客、敬酒、喜慶、醒酒、宴終、送客、娶親、嫁女、思念、祝願、讚美、教誨等等,無所不包的生活細節。《嘎達梅林》、《達那巴拉》、《那木斯來》、《勞工之歌》、《萬梨》、《高小姐》、《韓秀英》、《達古拉》、《金葉瑪》等等,僅僅從名字中就可以讓我們聯想到簡單的生活場景。

三、深邃的意蘊
  悠長的蒙古草原長調,常常透露出孤獨的感受。很多不熟悉蒙古族音樂的人常認爲,蒙古人的音樂會像他們的性格那樣,充滿着彪悍的氣息,但這可能是一種誤解。蒙古族民間有這樣的諺語:“牙齒掉了嚥到肚裏,胳膊斷了藏在袖裏。”這種性格傾向體現在歌曲中乃至整個藝術審美觀念上。

標籤: 音樂 蒙古族 原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culture/minzu/44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