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傳統文化 >民族文化 >

世界十大瀕危動物盤點 正面臨滅頂之災

世界十大瀕危動物盤點 正面臨滅頂之災

世界在變化,無論是社會還是動物世界!動物的世界其實很簡單,只是生存,弱肉強食,適者生存,但是由於一些客觀或是人爲的原因,一些動物正面臨着滅頂之災,瀕危的動物也越來越多,那麼你知道世界十大瀕危動物是什麼?本期的民族文化帶你去了解。

正面臨滅頂之災,世界十大瀕危動物盤點

世界十大瀕危動物盤點
  1、蘇門答臘犀牛
  蘇門答臘犀牛(Sumatran Rhinoceros)是世界上體形最小的犀牛,主要生長於印度和東南亞的雨林地帶、霧林地帶以及沼澤地區。目前,蘇門答臘犀牛的瀕危程度極其嚴重。全球僅存6個野生蘇門犀羣,蘇門犀總數估計爲300頭左右。造成蘇門犀處於極度瀕危狀況的原因有二:其一,就是非法盜獵。盜獵犀牛可以賺取極高的經濟利益。黑市上,一公斤犀牛角價值約爲3萬美元。其二,人類對蘇門犀生存環境的瘋狂破壞。此外,蘇門犀命中註定要面臨絕種,因爲動物園中圈養的犀牛很少有成功繁殖的案例。

形態特徵
  成年蘇門犀肩高大約130釐米,體長240-315釐米,體重500-1100千克,是現存體型最小的犀牛,大小相當於大個體家牛,而最大個體重1100千克,人工圈養最大可達1500千克。蘇門犀長有兩隻角,這一點與非洲的白犀和黑犀相似,而不同於亞洲的印度犀和爪哇犀。前角較大,通常爲15-25釐米,不過最大的記錄有81釐米,后角較小,通常是少於10釐米。角的顏色呈黑灰色或黑色,雄性的角大於雌性,不過此外兩性沒有區別。

四腿之後有兩片褶皺的面板,頸部有一片較小的皺膚。面板較薄,有2-3釐米厚。野外個體沒有皮下脂肪。渾身長有紅棕色的毛,爲其他犀牛所不具備(有人據此推斷,蘇門犀由史前的披毛犀牛進化而來),毛有濃有稀,幼仔的毛較密。野外的毛較難觀察因爲它們身上通常覆蓋着泥。飼養個體的毛較粗農因爲與草木的摩擦較少。耳中的毛較長,尾尖有一簇濃密的毛。與其他犀牛一樣,蘇門犀的視力很差。雖然它們看似笨重,但它們可以輕鬆的翻山越嶺。

分佈範圍
  原產地:印尼、馬來西亞。
  可能滅絕:緬甸。
  地區滅絕:孟加拉國、不丹、文萊達魯薩蘭國、柬埔寨、印度、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泰國、越南。

正面臨滅頂之災,世界十大瀕危動物盤點 第2張

2、西部灰鯨
  雖然國際捕鯨委員會於1947年決定開始禁止捕殺灰鯨,但是遭受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瘋狂捕殺後的西部灰鯨(Western Gray Whale),其數量一直未能恢復到捕殺前的規模。目前,全球僅存100多頭灰鯨,其中只有23頭是具有生育能力的雌鯨。俄羅斯庫頁島東部沿岸,是目前人類所知道的西部灰鯨唯一生存場所。然而,它們唯一的生存空間現如今也被石油公司佔領。石油公司的勘探和採油行爲慢慢將這種體重達30噸的哺乳動物逼入絕境。高密度的地震勘測、海底鑽探、重量級船舶航行和空中運輸、石油外泄對於西部灰鯨來說,都是致命的打擊。

灰鯨(學名:Eschrichtius robustus),隸屬於鯨目鬚鯨亞目灰鯨科,體圍比鬚鯨科的種類大,但比露脊鯨小;它的成體長10至15米(雌鯨略大於雄鯨),最大體重超過35噸。體形呈紡錘狀,軀幹粗胖,在鰭肢附近最粗,向尾部逐漸變細。

無背鰭,沿後1/3的背脊上有8~15個低的峯狀突,第一個峯狀突最大,越靠近尾部越小。灰鯨的腹部平滑無縱溝,僅在喉部有1至2米長的縱溝2到5條,喉部有約1.5米長的喉溝2-7條;它的頭長約爲體長的1/5,頭後腹側有一對較小的鰭肢,鰭肢寬短呈槳狀,梢端尖;其尾葉寬大,後緣呈平滑的“S”形,並具一處深的中央缺刻。上頜每側有130-180塊鯨鬚板,淡黃色,鬚毛很粗糙;鯨鬚板長40~50釐米。

灰鯨幼鯨爲黑灰色,但成年後則呈褐灰色至淺灰色。它的全身密佈淺色斑,以及由鯨蝨和藤壺類構成的白色至橙黃色的斑塊。這些體外寄生物的斑塊成爲了該種的特徵之一。

正面臨滅頂之災,世界十大瀕危動物盤點 第3張

3、紅狼
  與其同宗兄弟灰狼相比,紅狼(Red Wolf)慢慢進化得體形越來越小,身材越來越苗條。從晚更新世冰川期僥倖活下來的紅狼,如今卻無法逃脫現代人的魔掌。紅狼曾經廣泛分佈於美國東南部。然而,由於人類對食肉動物的大肆捕殺,使得紅狼的數量急劇減少;同時,隨着紅狼等食肉動物的數量減少,紅狼也很難找到繁衍後代的配偶。它們不得不與北美大草原的小狼交配,因此純種紅狼的數量越來越少。現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東北部地區估計仍然生存着100多頭野生紅狼。此外,在美國,還有150多頭紅狼被圈養。

形態特徵
  紅狼體長95-120釐米,尾長25-35釐米,體重20-35千克。紅狼和灰狼相比,體形較瘦小;和土狼比較,它們的頭長,具有更加健壯的腿和更大的耳朵。毛皮粗短,上體的顏色主要是肉桂紅色和黃褐色,灰色或黑色組成的混合色彩,背部則是黑色,吻和四肢黃褐色,尾巴尖黑色,眼睛很亮。在冬季,毛色中的紅色元素占主導地位。每年夏季換毛。大多數壽命約4年,也有個別長達14年的記錄。是現在的稀有動物,在美洲會出現,是小型食肉動物。

分佈範圍

紅狼曾經遍佈整個美國東南部,從大西洋沿岸的賓夕法尼亞州到佛羅里達州到得克薩斯州中部,從墨西哥灣沿岸到密蘇里州中部和伊利諾伊州南部,也出現在北緬因州。紅狼的自然輻射領地是25至50平方英里。任何可以提供足夠的食物,水和濃密的植被的土地,都可以成爲紅狼的棲息地。

分佈的主要領域是北卡羅萊納州的鱷魚河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和大煙山國家公園。加拿大也有存在不確定性。

正面臨滅頂之災,世界十大瀕危動物盤點 第4張

4、西伯利亞虎
  西伯利亞虎(Siberian Tiger),又稱東北虎,曾經廣泛遍佈於中國東北、朝鮮半島、蒙古等地區。然而,現在東北虎的活動區域只有俄羅斯的阿穆爾河-烏蘇里江地域。目前,該地區已被列爲重點保護區。據估計,現存東北虎僅有350頭到450頭。然而,森林的大規模砍伐以及屢禁不止的偷獵行爲,仍然對東北虎的生存構成極大的威脅。

棲居於森林、灌木和野草叢生的地帶。獨居,無定居,具領域行爲,活動範圍可達100平方公里以上。夜行性,感官敏銳,性兇猛,行動迅捷,善游泳,善爬樹,很少襲擊人類。東北虎主要捕食鹿、羊、野豬等大中型哺乳動物,也食小型哺乳動物和鳥。捕食方式爲偷襲。孕期爲103至105天,一胎生2至4仔,二至三年生產一次,野生壽命15至17年,最高爲20年,人工飼養情況下壽命爲20-25年。

形態特徵
  成年雄性西伯利亞虎體重平均爲300千克,體長約爲2.6米,肩高約1.1米,尾長超過1米;成年母虎平均體重約爲160千克,體長約爲1.7米,肩高0.8米左右,尾長0.8米左右,。頭大而圓,前額上的數條黑色橫紋,中間常被串通,極似“王”字,故有“叢林之王”和“萬獸之王”之美稱。耳短圓,背面黑色,中央帶有1塊白斑。其毛色豔麗,體色夏毛棕黃色,冬毛淡黃色。背部和體側淡黃色,腹面白色,背部和體側具有多條橫列黑色窄條紋,通常2條靠近呈柳葉狀。全身佈滿黑色的條紋,前額上的黑色橫紋中間略相串通,形似“王”字。

在夏季由於日照時間長,被毛會變短,顏色變深。進入冬季則毛長而色淡,呈淡黃色。爲了融進多雪的棲息地,西伯利亞虎冬季的毛色較白,不象溫暖地區的老虎那樣有紅色的條紋。爲了抵禦低達零下45度的低溫,它長着厚厚的皮毛,在所有老虎中,它每平方英寸的毛髮數量是最多的。

正面臨滅頂之災,世界十大瀕危動物盤點 第5張

5、黑腳貂
  黑腳貂(Black-Footed Ferret)是唯一原產於北美地區的雪貂,是該地區最瀕危的哺乳動物。黑腳貂主要分佈在加拿大南部,沿落基山脈向東到美國的奧克拉荷馬、堪薩斯州和內布拉斯加廣大地區。人類的開發行爲嚴重破壞了黑腳貂的生存環境--大草原。目前,黑腳貂的生存空間已不足原來的2%。老鼠和地松鼠是黑腳貂的主要食物來源,其中草原犬鼠是黑腳貂的最愛,約佔黑腳貂全部食物的90%。由於草原犬鼠對牧場有一定的破壞作用,因此牧場主們投放了大量的毒餌毒殺草原犬鼠。結果是草原犬鼠的確遭到了滅頂之災,而以草原犬鼠爲主要食物來源的黑腳貂也跟着遭殃。

外形特徵
  成年黑足雪貂平均體長0.5米,平均尾長0.15米,平均體重1公斤。毛色通常呈淺黃色,腹部的顏色更淡一些,頭頂,眼圈,腿和尾尖呈深褐色或黑色。

種羣現狀
  野生動物專家曾認爲黑足雪貂在20世紀70年代末就已經滅絕,但20世紀80年代中期,人們又在美國懷俄明州發現了大約120只黑足雪貂。1985年,在大部分的黑足雪貂被突然爆發的兩場疾病奪去生命之後,倖存的最後18只雪貂被人們捕獲,並開始了人工圈養計劃。之後,這些雪貂的後代已經被再次引入到墨西哥和美國的8個區域,其中就包括亞利桑那州的奧布里山谷。

據專家介紹說,導致黑足雪貂數量急劇減少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們主要的食物來源——草原犬鼠的數量不斷減少。上個世紀,爲了消滅這種對牧場有破壞作用的齧齒類動物,牧場主們投放了大量的毒餌,在草原犬鼠遭到滅頂之災的同時,以它們爲主要食物來源的黑足雪貂也緊跟着遭了殃。另外,棲息地遭到破壞也是造成黑足雪貂數量減少的原因之一。

正面臨滅頂之災,世界十大瀕危動物盤點 第6張

6、菲律賓鱷
  菲律賓鱷(Philippine Crocodile)是一種只分佈於菲律賓各島嶼的淡水鱷魚品種。其學名也源自其產地。在菲律賓,雖然嚴禁捕殺這種鱷魚,但是它們的生存正不斷受到人類的干擾。人類的開發活動以及非法炸魚等因素嚴重威脅了菲律賓鱷的生存。1995年的一次調查發現,全球僅存100頭成年野生菲律賓鱷。因此,菲律賓鱷也成爲地球上最瀕危的物種之一。

外形特徵
  體長2.4~2.7米,體重15-36公斤,與其他鱷魚相比,菲律賓鱷的口鼻部比較闊,身型也較細小,通常不超過3米,而雄性一般比雌性大。這種鱷魚的攻擊性不算太強,但如果受到騷擾,便會咬人。菲律賓鱷有着金色中帶啡色的顏色,當它們成年時,顏色會變深。

生長繁殖
  菲律賓鱷卵生繁殖,在岸上利用堆土築巢產卵,產下的蛋孵出幼鱷以後,小幼鱷靠捕捉昆蟲和一些小的無脊椎動物養活自己。隨着幼鱷的長大,它們慢慢地也就學會了捕捉更大的脊椎動物。在人工飼養下,菲律賓鱷每巢產卵7-14枚。

正面臨滅頂之災,世界十大瀕危動物盤點 第7張

7、山地大猩猩
  山地大猩猩(Mountain Gorilla)直到1902年才被人類發現。此後,由於森林的大肆砍伐、無節制捕獵以及非法寵物交易等因素,使得山地大猩猩遭到大批殺害。目前,野生山地大猩猩僅存720只,主要分佈於烏干達布溫迪國家公園以及剛果、盧旺達和烏干達三國交界處的維龍加山脈火山地帶。中非的動盪局面(尤其是剛果)也是山地大猩猩難以得到有效保護的原因之一。

山地大猩猩是一種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目前全球僅有880只。分佈於非洲維龍加山脈。那裏爲這種“溫和的巨人”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環境和豐富的食物來源,使這種在別處已不多見的動物能在這裏繁衍生息。山地大猩猩由於它粗魯的面孔和巨大的身材看起來十分怕人。但實際上,它們是非常平和的草食性動物。山地大猩猩大部分時間都在非洲森林裏閒逛、嚼枝葉或睡覺。

體貌特徵
  山地大猩猩(Gorill a beringei beringei)是東部大猩猩兩個亞種之一。

它們分類兩羣:一羣在中非維龍加山脈的四個國家公園,包括烏干達西南的姆加新加大猩猩國家公園、盧旺達西北的維龍加火山公園、剛果民主共和國東部的維龍加國家公園及卡胡茲別加國家公園。另一羣則在烏干達的布溫迪森林,有指它們是屬於第三個東部大猩猩亞種,但卻沒有正式描述。

2013年的數據顯示,山地大猩猩世界上僅存幾百只,是極度瀕危的物種之一。溫和的山地大猩猩體形大、毛長,屬於稀有物種,大部分生活在烏干達、剛果(金)和盧旺達三國交界地帶。

正面臨滅頂之災,世界十大瀕危動物盤點 第8張

8、恆河鯊
  恆河鯊(Ganges Shark)是一種生活於印度恆河流域的珍稀鯊魚種類,有“食人動物”的惡名。人們經常會把恆河鯊與更危險的公牛鯊混爲一談。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瀕危鯊魚物種前20名紅色名單上,恆河鯊名列其中。因爲恆河鯊身上的油脂非常珍貴,因此被大肆捕殺。猖獗捕殺、環境惡化以及恆河的越負荷利用,都是恆河鯊面臨滅絕的主要原因。

正面臨滅頂之災,世界十大瀕危動物盤點 第9張

9、蘇門答臘猩猩
  在猩猩屬的兩個物種中,蘇門達臘猩猩(Sumatran Orangutan)比婆羅洲猩猩更爲珍稀、罕見。同樣因爲生存環境的破壞和偷獵行爲,這種珍稀動物不可避免地面臨着滅絕的危險。蘇門答臘猩猩喜食水果和昆蟲。野生猩猩壽命約爲45歲,比其他靈長類動物生殖週期更長。雌性猩猩一生中生產的後代不超過三個。這意味着,猩猩的數量增長緩慢。而且,猩猩的數量一旦因爲受到外界的威脅而大幅減少後,就很難恢復到原有的規模。

形態特徵
  蘇門答臘猩猩雌性體重40-50千克,雄性體重60-90千克;雌性體長78釐米,雄性體長97釐米。面頰寬大,身材魁梧,雄性可重達100千克。這使它們不能輕易在樹間搖盪,只能下地行走。有肋骨12對,但腰椎4枚;手腕部有中心骨,此骨隨年齡老邁而與其後的骨塊癒合。年老者有長而紅的頜須。拇指很小,腳發達,適於握物。雙臂很長,張開寬達2米,站立時雙臂下垂可達腳踝部;腿短,且不如臂粗壯;體毛稀疏,暗紅褐色,肩和背部有20餘釐米長毛;前額突出,嘴突出,脣薄,眼、耳、鼻均小,眼間距較窄;成年雄性的臉側具有葉狀的厚肉墊,在肉葉下面有一氣囊,它與喉部相連,充氣後鼓起很大,發聲時起共鳴作用;有的頦下有鬍子;手腳窄長,臂和手粗壯有力;犬齒髮達,牙齒32枚,齒式與人類同。無尾。

樹棲生活類羣。除少數種類外,拇指(趾)多能與它指(趾)相對,適於樹棲攀爬和握物。鎖骨發達,手掌(及跖部)裸露,並具有兩行皮墊,有利於攀緣。指(趾)端除少數種類具爪外,多具指甲。眼眶周緣具骨,兩眼前視,視覺發達,嗅覺退化。

正面臨滅頂之災,世界十大瀕危動物盤點 第10張

10、加利福尼亞禿鷹
  加州禿鷹(California Condor)是北美最瀕臨絕種的鳥類之一,主要生活於科羅拉多大峽谷地區以及加州西部海岸山脈及周邊區域。加州禿鷹喜食腐肉,壽命約爲50歲,是世界上最長壽的鳥類之一。由於捕獵、鉛中毒以及生存環境的破壞等原因,加州禿鷹也成爲了世界上最爲珍稀的鳥類之一。在20世紀80年代,加州禿鷹幾乎完全滅絕。在多方的努力和保護下,現存加州禿鷹的數量爲332只,其中包括152只野生的禿鷹。

加州禿鷹是北美鳥類中體型最爲龐大的一種,它的翅膀張開時寬達9至10英尺,一隻成年禿鷹體重可達22磅,這種來自座山雕家族的禿鷹靠食用動物的屍體及腐肉生存,被稱爲自然界的清道夫,是生態系統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物種。

現狀
  根據紀錄,1940年,大約有100只加州禿鷹。1967美國聯邦將加州禿鷹列爲瀕臨絕種的鳥類,那時候估計有50-60只野生加州禿鷹。1971年,加州禿鷹也被列爲加州瀕臨絕種動物保護法的鳥類。1973年美國聯邦透過瀕臨絕種動物的保護法懲罰條例,明確捕殺瀕臨絕種動物爲聯邦罪。儘管政府的保護措施,加州禿鷹的數量繼續減少。1975年加州禿鷹拯救小組成立,並且草擬了拯救計劃。到1985年,整個加州禿鷹的數量只剩下了9只。由於這麼少的總數量,已經讓加州禿鷹在野生自然繁殖成爲不太現實。當時做出將全部9只加州禿鷹捕獲,進行人工飼養的決定。9只中的最後一隻野生加州禿鷹於1987年捕獲。

從1987年到1991年,所有的加州禿鷹都關在聖地亞哥野生動物園和洛杉磯動物園繁殖中心。很幸運,拯救計劃非常成功,到1991年,足夠的加州禿鷹繁殖出來後,小組決定重新讓加州禿鷹回到野生環境,讓它們能在野生環境下從新繁殖,進行第一次的放飛。放飛之前,用與加州禿鷹類似的Andean禿鷹做了放飛試驗。1992年1月14號,兩隻加州禿鷹亞成鳥和兩隻Andean禿鷹亞成鳥同時放飛。

21世紀,加州禿鷹的總數量已經達到200多隻。

正面臨滅頂之災,世界十大瀕危動物盤點 第11張

其他瀕危動物
  11、爪哇犀牛
  爪哇犀牛(學名Rhinoceros sondaicus),屬奇蹄目犀科,與印度犀牛是近親,是世界上最罕見的哺乳動物之一(威爾士 1934)。爪哇犀牛曾在亞洲廣泛分佈,目前幾近絕種。如今僅分佈在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爪哇犀比印度犀牛小:通體長2.5-3.5米,肩高1.6米,平均體重1500千克,最大個體可達2300千克。有一支角,角長少於20釐米,面板爲灰色。

爪哇犀牛曾在亞洲廣泛分佈,包括中國南部以及中原地帶(漢朝以前),棲息於低地雨林和紅樹林沼澤中。喜歡獨來獨往,以樹枝、嫩芽、嫩葉、果子、竹類、芒果及無花果等爲食。每胎只生一頭幼犀,哺乳期爲1~2年。爪哇犀平均壽命35~40年,最長的可達50多年

外形特徵
  爪哇犀面板呈灰色。除了耳邊和尾端有硬毛外,全身無毛。面板有厚摺。身體肥大,四肢短粗,顯得很笨拙。雄犀有一隻短小的角,雌犀通常無角。爪哇犀的體長250~350釐米,體重最重可以達到2300千克。有一支角,角長少於20釐米,面板爲灰色。

爪哇犀比印度犀牛小:通體長2.5-3.5米,肩高1.6米,平均體重1500千克,爪哇犀和印度犀曾一度被認爲是同一物種,事實上印度犀體形要大些,它的面板摺疊稍微有異與爪哇犀,相對來說爪哇犀面板更加光滑。由於爪哇犀牛具有中藥價值,因此被大量捕殺。

種羣現狀
  2010年4月死亡的爪哇犀牛是越南最後一頭爪哇犀牛圖冊中國的爪哇犀牛於1922年滅絕。爪哇犀牛在1999年曾於越南的吉仙國家公園用紅外線照相機拍到,當時至少有不到10只的族羣。2010年11月22日,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的監測相機在印尼烏戎格庫龍國家公園犀牛保護區內拍攝到一頭爪哇犀牛和它的幼崽。2011年10月,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和國際犀牛基金會經過爲期兩年的監測分析後發表研究報告正式宣佈,越南境內極瀕危物種爪哇犀牛已完全滅絕。2010年4月,越南最後一頭爪哇犀牛被發現死於偷獵行爲,其犀牛角被殘忍砍掉,2012年12月5日,位於肯尼亞中部的勒瓦野生動物保護區發表聲明稱,生活在保護區內的4頭犀牛被盜獵分子殘忍殺害,盜獵活動使保護區內的犀牛數量降至71頭。

正面臨滅頂之災,世界十大瀕危動物盤點 第12張

12、加灣鼠海豚
  加灣鼠海豚,俗稱小頭鼠海豚(Phocoena sinus),又名港口豚、太平洋鼠海豚、加灣鼠豚或海灣鼠海豚,是一種稀有的鼠海豚屬。

加灣鼠海豚是鯨豚類中體型最小者,體格粗壯。背鰭顯着,似鯊魚鰭。頭部渾圓,幾乎沒有嘴喙。眼睛四周有深色眼圈。身上覆雜且黯淡的灰色圖案,在某些光線下看起來接近橄欖色或黃褐色,觀察者們通常將這種印象概括描述爲“深色”。由於分佈範圍極窄,所以不太可能與其他品種混淆;但也少有野外的觀察記錄。

加灣鼠海豚常被稱作“科奇託”(Cochito),但這個名稱可能會造成混淆,因爲當地的捕漁業者經常用這個名稱來泛指所有的小型鯨豚類動物。加灣鼠海豚天性害羞、退卻,通常驚鴻一瞥後,不復再現。除非它們被漁網纏繞並打撈上來之後才能看到。

加灣鼠海豚是加利福尼亞灣北部的特有物種,估計其數量不到300頭,它們很可能在2018年永遠消失。由於棲地範圍狹小,再加上容易被漁網困住,這些都是其致危的主要原因。

形態特徵
  成體嘴巴四周呈黑色。眼睛四周有深色眼圈。深色條紋從下巴延伸至胸鰭(有個體差異)。小而寬的胸鰭位於身體的淡色部位。背鰭前緣有小隆起(開始出現時爲白色斑點),前緣外突。從比例上看背鰭顯得比其他鼠海豚高(形狀有個體差異)。背部的顏色呈中灰至暗灰色。腹部呈灰白色,有兩個“V”字形的淡色圖案指向尾部。尾幹腹面的顏色比腹部深。尾鰭末端略尖,中央凹刻明顯。

年幼者身體圖案與成年者相似,只是顏色較深。背鰭前緣有白色斑點。體型與成年者相似。

上、下頜每側各有單尖型齒。成體平均長度:雄性134.9釐米,雌性140.6釐米。成體重30~55公斤。初生幼仔長0.6~0.7米

分佈範圍
  僅分佈於墨西哥加利福尼亞灣的最北端。原產地(海域):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亞州、索諾拉州)。

正面臨滅頂之災,世界十大瀕危動物盤點 第13張

13、克羅斯河大猩猩
  克羅斯河大猩猩(Gorilla gorilla diehli)是西部大猩猩的亞種,分佈在尼日利亞及喀麥隆的熱帶雨林。

克羅斯河大猩猩是大猩猩中最爲瀕危的一個亞種。1904年被發現時,曾作爲單獨的一種來命名。數年以後,又把它與西非大猩猩視爲同類。然而,最後的兩個單項研究顯示,克羅斯河大猩猩是西非大猩猩的亞種。它們僅限於尼日利亞——喀麥隆邊界的山林中,距西非低地大猩猩分佈的最近距離至少250公里。目前殘存的150-200只被支離破碎地人爲分割在五個地帶生活。棲息於熱帶林區,結羣,每羣5~15只,多至40只,主要在地面活動,上樹是爲看路、覓食或睡覺。食量很大,主要吃植物嫩芽、竹筍、香蕉莖、野果。

外形特徵
  克羅斯河大猩猩雄性身高180釐米,雌性身高150釐米,雄性體重140公斤,雌性體重70公斤。體型雄壯,胸部寬厚,有粗重的脖子和強有力的四肢,面部和耳上無毛,眼上的額頭往往很高。下顎骨比顴骨突出。上肢比下肢長,兩臂左右平伸可達2~2.75米。無尾,吻短,眼小,鼻孔大。犬齒特別發達,齒式與人類同。體毛粗硬、從褐色至灰黑色,毛基黑褐色,成熟雄性的背部變爲銀灰毛髮,從腰背部延伸到臀部和大腿,胸部無毛。克羅斯河大猩猩與西非低地大猩猩在頭顱骨及牙齒上有分別。

種羣現狀
  克羅斯河大猩猩是大猩猩的4個亞種中最稀有的一種,現存總量在300只以下,分散在喀麥隆和尼日利亞的熱帶雨林中。相對於較着名的西非低地大猩猩,克羅斯河大猩猩是所有大猩猩、甚至所有靈長目動物中,最爲瀕危的物種。野生克羅斯河大猩猩的數量估計只餘250-300頭,分佈於9-11個族羣中。最接近它們的西部低地大猩猩族羣位於250公里以外。由於失去棲息地及被獵殺爲叢林肉,故它們的數量嚴重減少。

成立了全球第一個專爲世界上最稀有的大型猿類之一——克羅斯河大猩猩設立的保護區。開格威尼大猩猩保護區是坐落在喀麥隆山地區的一個僅有19.5平方公里的小地方。然而,它包含了整個克羅斯河大猩猩種羣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據估計,該避難所目前有大約20只克羅斯河大猩猩。

然而在其它地方,除了棲息地的破壞,獵殺仍然是克羅斯河大猩猩最大的威脅之一。大猩猩偶爾會成爲當地販賣叢林動物肉的獵人的目標,並且對總體的遺傳分析研究揭示了在過去200多年大猩猩數量的減少最可能的原因是狩獵。而且,由於耕種、道路建設以及牧民焚燒森林,使得它們的森林生活環境支離破碎。爲了支援新建立的保護區,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用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服務所提供的資金建造了一個保護區管理機構並移交給當地政府。

正面臨滅頂之災,世界十大瀕危動物盤點 第14張

14、蘇門答臘虎
  蘇門達臘虎(Panthera tigris sumatrae)一:亞種分化蘇門答臘虎祖先源自更新世早中期的大陸虎類,12,000年前海平面上升,使得蘇門答臘地區與亞洲大陸隔絕。

外形特徵
  蘇門答臘虎[是現存所有老虎亞種中最小的亞種。雄性蘇門答臘虎平均體長(從頭至尾)234釐米,體重平均120千克,雌性平均體長198釐米,體重平均90千克。其條紋比其他老虎亞種要狹窄,鬍鬚和鬃毛濃密(尤其是雄虎)。

蘇門答臘虎由英國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着名獸類學家Pocock於1929年定名並確立爲新物種。其祖先源自更新世早中期的大陸虎類。12000年前海平面上升,使得蘇門答臘地區與亞洲大陸隔絕,數以萬計的野生虎被分離形成差異顯着的新亞種。蘇門答臘虎身上有深橘色的皮毛與密集的條紋,這些典型特徵使它與大陸虎種明顯分別開來。

分佈範圍
  分佈於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是現存唯一的僅分佈在島嶼上的虎。野生蘇門答臘虎僅存400只,人工養殖的有300只不到。

正面臨滅頂之災,世界十大瀕危動物盤點 第15張

15、婆羅洲矮象
  婆羅洲矮象是地球瀕臨滅絕的物種之一。棲息地在北婆羅洲,剩餘數量大約1500只。婆羅洲矮象高度比亞洲大象矮20英寸(50釐米),脾性也更溫和。棕櫚林的面積減少也使得婆羅洲矮象的生活空間也變得非常狹小。婆羅洲侏儒象小於普通亞洲象。成年雄性身高也不超過2.5米。它們的面孔象其他象種的嬰兒,耳朵很大,尾巴很長,幾乎垂到地面。侏儒象體型更小、更豐滿,且性情比其他亞洲象更加溫和,較亞洲象體型小而豐滿,性格更溫和。

侏儒象雖在大象中是小個子,但對人來說仍是龐然大物。一隻成年侏儒象每天要吃150公斤的棕櫚葉、香蕉等。婆羅洲侏儒象生活的森林地區,一般是地勢平緩的低地和河谷區域,因爲低地的土壤肥沃,能長出更多高質量的食物。近幾年來,因爲侏儒象破壞人工養殖園的棕櫚樹情況,在馬來西亞沙巴,多頭珍貴的侏儒象被人殺害。

種羣現狀
  過去40年來,由於砍伐、改建種植園以及人類居住等原因,位於婆羅洲東北部的馬來西亞沙巴州40%的森林消失了,而這裏是大多數野生侏儒象生存的棲息地。

調查表明,象羣活動顯然受到人類活動和森林破壞的影響。收集到的數據顯示,生活在沙巴州的侏儒象很可能不到1000頭,這比之前估計的1600頭要少許多。低京那巴當岸野生動物保護區作爲重要的象羣棲息地,可能由於面積較小且棲息地破碎,而無法長期滿足大量象羣的生活需要。

正面臨滅頂之災,世界十大瀕危動物盤點 第16張

16、大熊貓
  大熊貓(學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或稱熊貓,屬於食肉目的一種哺乳動物,體色爲黑白兩色。熊貓生長於中國中西部四川盆地周邊的山區,是中國特有種。由於生育率低,加上對生活環境的要求相當高,在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中評爲瀕危物種,爲中國國寶。大熊貓也是中國作爲外交活動中表示友好的重要代表。

體色爲黑白兩色,它有着圓圓的臉頰,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標誌性的內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鋒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

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爲“活化石”和“中國國寶”,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據第三次全國大熊貓野外種羣調查,全世界野生大熊貓不足1600只,屬於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截止2011年10月,全國圈養大熊貓數量爲333只。大熊貓最初是吃肉的,經過進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齒和消化道還保持原樣,仍然劃分爲食肉目,發怒時危險性堪比其它熊種。野外大熊貓的壽命爲18~20歲,圈養狀態下可以超過30歲。

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種,現存的主要棲息地是中國四川、陝西和甘肅的山區。

正面臨滅頂之災,世界十大瀕危動物盤點 第17張

17、北極熊
  北極熊是當今陸地上最大的猛獸之一,分佈於北冰洋和其他島嶼、以及亞洲美洲大陸與其相鄰的海岸。極熊是北極地區最大的食肉動物,因此也就是北極當然的主宰。如同企鵝是南極的象徵一樣,北極的代表就是北極熊了。

外形特徵
  北極熊是現今體型最大的陸上食肉動物之一,成年北極熊直立起來高達2.8米,肩高1.6米。雄性北極熊體重爲300~800公斤,雌性爲150~300公斤;在冬季來臨前脂肪將大量積累,它們的體重可達650公斤。熊掌可達25釐米寬,熊爪可超過10釐米,北極熊奔跑的時速可達40公里,還能在海里以時速10公里遊97公里遠。

北極熊頭部相對棕熊來較長而臉小,耳小而圓,頸細長,足寬大,肢掌多毛,面板呈黑色,可從北極熊的鼻頭、爪墊、嘴脣以及眼睛四周的黑麪板看出面板的原貌,黑色的面板有助於吸收熱量,這又是保暖的好方法。北極熊的毛是無色透明的中空小管子,外觀上通常爲白色,但在夏季由於氧化可能會變成淡黃色、褐色或灰色。

北極熊的大腳掌使得它可以用前腳掌當“槳”,在水中游泳,而寬大的後腳掌則用於在冰面上和雪地裏行走;嗅覺極其靈敏,可以捕捉到方圓1公里或冰雪下1米的氣味;因大量進食魚類,北極熊消化了大量的維他命A,並儲存在其肝臟裏,所以食用北極熊的肝臟會導致中毒。

北極熊是北美最大的食肉動物,體重約達1500磅,站起來能有10英尺。每年都會有20到90個人受到北極熊的攻擊。它們沒有天敵,但卻可以把12英寸厚的密封罐撕開個4英寸左右的洞,就好像剝香蕉一樣簡單。

正面臨滅頂之災,世界十大瀕危動物盤點 第18張

18、湄公河巨型鮎魚
  吉尼斯世界紀錄顯示,世界最大淡水魚是出自湄公河的一條巨型鮎魚,其體重達到300公斤,長3米。而有報道說,湄公河的巨型黃貂魚可以達到500公斤,長5米。

外形特徵
  狀態:目前記錄中最大的淡水魚是於2005年在泰國北部捕獲的一條湄公河巨型鮎魚,它重293千克,長2.7米。最大尺寸118英寸(300釐米),661.4磅(約合300公斤)背鰭棘2,背鰭條7-8,臀鰭條35,椎骨48,體無紋,前後鼻孔接近,背鰭分支鰭條7,鰓耙弱或無,鰭灰,無黑色,幼體口亞下位,亞成體與成體口下位,幼體鬚髮達,隨生長頜須減弱,幼體有鰓耙和擴大的犬齒,30-50釐米時消失,背鰭腹鰭和胸鰭無延長鰭條,區別於湄公河其他鮎魚在於無齒和幾乎無須和相似種低眼巨鮎的簡易區分方法,身體粗壯。幼體無條紋,眼較大。

瀕臨程度
  世界自然保護紅名單瀕危程度排名:極度瀕危,是瀕臨滅絕的動物。

瀕臨原因鑑析:過度捕撈、水體污染、人造大壩的修建和野生棲息地的破壞已經嚴重地威脅了它們的生存。具有洄游行爲的大型魚類最容易受環境因素影響而滅絕,而湄公河巨型鮎魚恰恰屬於這種。國際動物保護組織正在努力拯救物種,但是,因爲這些魚一般生活在偏僻地區黑暗的深水中,所以人們對它們知之甚少。另一方面,強制執行捕魚限制在湄公河沿岸的許多偏僻村莊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湄公河巨型鮎魚的生存狀況仍將進一步惡化。

正面臨滅頂之災,世界十大瀕危動物盤點 第19張

19、金頭猴
  金頭猴,地球瀕危動物物種之一。棲息地主要在越南,剩餘數量不足70只。2000年這種靈長類動物被歸爲保護動物。但是它仍然面臨滅頂之災,2003金頭猴數量出現了幾十年以來的第一次回升,但仍然不樂觀

正面臨滅頂之災,世界十大瀕危動物盤點 第20張

20、白暨豚
  白暨豚別名白暨、白鰭豚,屬於喙豚科,屬於鯨目,白暨豚科。白暨豚種羣數量很小,爲我國特有的珍稀水生獸類,產於長江中下游湖北、安徽、江蘇段的幹流之中。它們大約在長江生活了2500萬年,有“活化石”的美稱,由於數量奇少,被列爲中國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白鰭豚(學名:Lipotes vexillifer)亦稱:白鰭鯨、白鰭、白旗、白夾、青鰭、江馬、中華江豚、揚子江豚及長江河豚等,是中國特有的淡水鯨類,僅產於長江中下游。在20世紀80年代由於種種原因,白鰭豚種羣數量銳減,2002年估計已不足50頭,被譽爲“水中的大熊貓”。白鰭豚自成一科,被列爲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也是世界上12種最瀕危的動物之一。

外形特徵
  白鰭豚是中國特產的一種小型鯨,身體呈紡錘形,全身面板裸露無毛,有恆定體溫,總是在36℃左右。

身長1.5—2.5米,成熟個體最大體長,雌性2.5米,雄性2.3米;體重100—150千克,最多230千克。吻部狹長,約30釐米,前端略上翹。噴氣孔縱長,位於頭頂左側。眼極小,在口角後上方。耳孔呈針眼狀。背鰭三角形,鰭肢較寬,末端鈍圓,尾鰭呈新月形。

白暨豚是食肉動物,口中約有130個尖銳牙齒,爲同型齒。成年白鰭豚一般背面呈淺青灰色,腹面呈潔白色,在陽光的照耀下尤其光亮,新生幼體體色略深。水平伸展的鰭肢和尾鰭上下兩面分別與背面和腹面同色,這樣的顏色分佈恰好與環境顏色相符。當由水面向下看時,背部的青灰色和江水混爲一體很難分辨;當由水底向上看時,白色的腹部和水面反射的強光顏色相近也很難被發現。這使得白鰭豚在逃避敵害、接近獵物時,有了天然的隱蔽屏障。

因外形相近,中華白海豚常被誤認爲是白鱀豚。白鱀豚是淡水鯨類,且生性害羞,很少躍出水面,凡是在海面上翻騰跳躍,動感十足的照片,基本上都是中華白海豚。

正面臨滅頂之災,世界十大瀕危動物盤點 第21張

21、小嘴狐猴
  世界最小的猴類,生活在馬達加斯加。重量大約在30至90克。它們主要生長在馬達加斯加的森林中,其主要食物是昆蟲,和少量的水果、花、葉子以及樹液。

外形特徵
  小嘴狐猴嘴部突出,鼻孔斜向上翹,故也稱仰鼻猴。臉部天藍色,頸背至尾基部在淺灰褐色被毛中夾有金黃色長毛,全身毛色豔。身體約長15到18釐米,其尾巴和身體一樣長。而重量大約在30至90克。

種羣現狀
  對於小嘴狐猴的威脅主要來自棲息地環境的破壞,以及人們捕捉它們作爲寵物飼養,儘管如此,它依然是馬達加斯加數量較多的狐猴種類之一。

小嘴狐猴是馬達加斯加島和印度洋島嶼上分別進化出的特有物種羣的成員之一。在馬達加斯加島,大約生活着50多種狐猴。但是,貧困和人口的快速增長對當地環境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正面臨滅頂之災,世界十大瀕危動物盤點 第22張

22、夏威夷蝸牛
  夏威夷蝸牛是一類色彩鮮豔的蝸牛,屬於小瑪瑙螺屬。它們分佈在夏威夷,所有現存物種都已瀕危。

外形特徵
  它們的顏色、外形都各有不同,但平均大約3、4英寸長。大部分都有着具有光澤、平滑的橢圓形或卵形外殼,並且外殼上有着不同的色彩斑斕的顏色,如:黃色、橙色、紅色、褐色、綠色、灰色、黑色以及白色。

繁殖方式及種羣現狀
  成年的夏威夷蝸牛是雌雄同體的,可以有很多年的壽命。它們會產下蝸牛,而非產卵。

由於人們對環境的破壞,導致它們漸漸地失去了原有的棲息地。除此之外他們還受到了其它引進動物的威脅,如老鼠、食肉性蝸牛非洲大型蝸牛。而且它色彩鮮豔的外殼,導致許多喜歡收藏蝸牛外殼的人不惜任何代價都要擁有它。由此這種美麗的蝸牛的數量是越來越少,已經是瀕臨絕種了。

正面臨滅頂之災,世界十大瀕危動物盤點 第23張

23、斯比克斯鸚鵡
  斯比克斯鸚鵡主要分佈於熱帶森林,是鳥綱最大的科之一。1990年尋找這種鳥的鳥類學家僅僅找到一隻倖存的雄性鳥,生活在遙遠的巴西東北部地區。

此物種自然棲息地非常有限。主要生存依賴是金風鈴樹(Caraiba)的種子和堅果,和卡丁加羣落的優勢植被——各種大戟科(Spurge)的灌木。由於活動範圍有限,和特殊的棲息地之中的森林砍伐行爲,加上在當時許多貴族對於這種漂亮的藍色鸚鵡羽毛的喜愛,導致此種鳥兒在整個二十世紀以來被大量獵殺,製成標本或拔取羽毛。而人工所飼養的鳥兒數量也變的越來越少。分佈於巴西東北部。該鸚鵡已經沒有野外種。

2016年6月,曾被認爲已在野外絕跡的藍色鸚鵡在巴西被發現,這是它15年來第一次出現。

形態特徵
  斯比克斯金剛鸚鵡體長55-57釐米,翼展64釐米,體重295-400克,壽命28年。成年雄性和雌性從外觀上看是完全相同的。眼睛附近的裸皮和臉頰爲暗灰色,耳羽和前額附近的羽毛爲淺藍灰色,體羽大部份爲暗藍色,前胸和腹部帶點亮綠的色調,背部和尾巴上方爲深藍色,尾巴和翅膀內側的羽毛爲暗灰色,鳥喙爲黑色,虹膜爲黃色。

眼睛在小鳥時期爲黑色,長大後逐漸變白。它們有着灰藍色的頭羽,淡藍色的下半身和亮藍色的上半身、飛羽和尾,尾和飛羽的背面爲黑色。腿與爪爲淺灰色,小鳥爲深灰色。成鳥裸露的面部面板是灰色,喙完全是深灰色,而虹膜是黃色的。幼鳥類似於成鳥,但裸露的面部面板是淺灰色,虹膜是棕色,而且它們有一個沿着喙部峯沿的白色線條,這些線條會在1-2年後消失。

正面臨滅頂之災,世界十大瀕危動物盤點 第24張

24、北極狼
  北極狼一般生活在北極地區的森林裏。生活在從加拿大的拉布拉多地區到英國的哥倫比亞地區,它們不遷徙,也不冬眠。但是由於人類的採伐樹木、污染和垃圾,它們失去了它們居住的地方,每年至少有200只北極狼死去。

形態特徵
  北極狼是灰狼亞種中體型中等的狼,平均肩高64至80釐米;腳趾到頭大約高1米;身長89至189釐米(鼻子到尾巴),體重平均35千克至45千克之間,曾經有成年雄狼標本重達68千克的例子。在人工飼養,北極狼能活到超過17年。然而,在野外平均壽命不過是7年。這種狼的顏色有紅色、灰色、白色和黑色。北極狼會用林子裏的灰色、綠色和褐色作爲掩護,北極狼有着一層厚厚的毛,它們的牙齒非常尖利,這有助於它們捕殺獵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culture/minzu/9vxr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