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傳統文化 >民族文化 >

即將消失的世界十大瀕危植物科

即將消失的世界十大瀕危植物科

現在常見的一些植物,已經是非常廣泛能看到的一些了。而那些慢慢在消失的植物科,卻慢慢的不再被人想起,本期城市文化,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即將消失的世界十大瀕危植物科,如果你還能看到它們,請好好善待他們。

即將消失的世界十大瀕危植物科

一、獼猴桃科
  獼猴桃科,茶亞目的一科,有獼猴桃屬、藤山柳屬、水東哥屬、毒藥樹屬等。中國4屬均產,有96種,主要分佈在長江流域及以南各省區。大多數果實可以食用,比如獼猴桃。
  全球4屬370餘種,主產熱帶和亞洲熱帶及美洲熱帶,少數散佈於亞洲溫帶和大洋洲。我國4屬全產,共計96種以上;主產長江流域、珠江流域和西南地區。
  本科植物的經濟價值以獼猴桃屬爲最大,主要是以含維生素很豐富的果實及其甜酸適口和特異的風味見着。
  喬木、灌木或藤本,常綠、落葉或半落葉;毛被髮達,多樣。葉爲單葉,互生,無托葉。花序腋生,聚傘式或總狀式,或簡化至1花單生。花兩性或雌雄異株,輻射對稱;萼片5片,稀2-3片,覆瓦狀排列,稀鑷合狀排列;花瓣5片或更多,覆瓦狀排列,分離或基部合生;雄蕊10(-13),分2輪排列,或無數,木作輪列式排列,花葯背部着生,縱縫開裂或頂孔開裂;心皮無數或少至3枚,子房多室或3室,花柱分離或合生爲一體,胚珠每室無數或少數,中軸胎座。果爲漿果或蒴果;種子每室無數至1顆,具肉質假種皮,胚乳豐富。
  本科在親緣上接近五椏果科Dilleniaceae和山茶科Theaceae而又與前者更近。其中的水東哥屬Saurauia有些學者主張另立一科稱水東哥科Saurauiaceae,毒藥樹屬Sladenia的歸隸更不一致,曾被不同的學者置於另3個不同的科即山茶科、錫葉藤科和亞麻科等科中;近年則有人主張自立一科名爲毒藥樹科Sladeniaceae的。
  獼猴桃科曾被置於山茶科(Theaceae)、五椏果科(Dilleniaceae)中,後來J。哈欽森提出成立一個獨立的科。其親緣關係無疑與五椏果科、山茶科等相近。並與它們一起,共同置於側膜胎座目(Parietales)茶亞目(Theineae)中。
  本科大多數種的果實可食,如着名的獼猴桃,就是由中國特產的中華獼猴桃培育而成,果實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糖類,每100克中維生素C的含量高達300毫克,比柑橘還要高,可作維生素的原料;含糖總量爲9.0~10.2%。有些種的根、藤和葉入藥,有清熱利尿、散瘀止血的作用;莖皮及髓含膠質,可作造紙膠料;花芳香,可提取香料。

即將消失的世界十大瀕危植物科 第2張

二、八角楓科
  八角楓科,雙子葉植物綱的1科。花瓣線形﹐開花時花瓣的上段常反捲﹐香味很濃。主要分佈在華東、中南、及陝西、甘肅、臺灣、四川、貴州、西藏等地。中醫認爲有祛風除溼、舒筋活絡、散瘀止痛的功效。
  喜溫暖溼潤的氣候,以土層深厚、肥沃而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栽培爲宜。
  栽培技術用種子繁殖和分株繁殖。種子繁殖:長江以南於2-3月播種,黃河以北在4-5月播種,按行距30cm開淺溝條播,第1hm2用種量75-90kg,播後覆土1cm或用草木灰覆蓋,出苗後逐次間苗,保持株距7-10cm。當苗高80-90cm時,可出圃移栽,於冬季落葉後或春季萌發前起苗,帶土定植,行株距2.5m×2m。分株繁殖:在冬季或春季挖取老樹的分櫱苗栽種。
  移栽後,應結合中耕除草,施廄肥和化學肥料。冬了剪去下垂枝和過密枝條。
  分佈於華東、中南、及陝西、甘肅、臺灣、四川、貴州、西藏等地。分佈於華東、西南、及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陝西、甘肅、臺灣、河南、湖北等地。
  1:《本草從新》:八角金盤,其氣猛悍,能開通壅塞,痛淋(‘淋’一作‘麻’)立止,虛人慎之。樹高二、三尺,葉如臭梧桐而八角,秋開白花細簇。治麻痹風毒,打撲瘀血停積。
  2:《草木便方》:散風。治溼滯腰膝筋骨中及痰結瘀凝,腹脹滿,跌撲血積。
  3:《綱目拾遺》:木八角,木高二、三尺,葉如木芙蓉,八角有芒,其葉近蒂處有紅色者佳。八角金盤有草木二種,木本者,其葉尖角仰起,如盤之狀,葉背色黃,故曰金盤。草本者,葉尖角不仰,葉背不黃,微有分別。此藥性熱力猛,有毒,咀之味麻,雖壯實人亦宜少用,眼藥後,忌魚腥、豬、羊、牛、馬等肉,犯之令人癲狂,惟白萊菔可解,入藥用近根皮,酒煎服,取汗即愈。力弱者,發戰作吐,病亦愈。《分類草藥性》:治腰痛,去風溼麻木,止吐血,兼治瘧疾,筋骨疼痛,跌打損傷。
  4:《南寧市藥物志》:外洗虛寒浮腫。
  5:《貴陽民間藥草》:八角楓,根名白金條,鬚根名白龍鬚。白龍鬚每次不能超過一錢,白金條每次不能超過二錢。如多用中毒,用蘿蔔子(二兩)煎水服能解。

即將消失的世界十大瀕危植物科 第3張

三、夾竹桃科
  夾竹桃科Apocynaceae約250屬,2000餘種,分佈於全世界熱帶、亞熱帶地區,少數在溫帶地區。我國產46屬,176種,33變種,主要分佈於長江以南各省區及臺灣省等沿海島嶼,少數分佈於北部及西北部。

喬木,直立灌木或木質藤木,也有多年生草本;具乳汁或水液;無刺,稀有刺。單葉對生、輪生,稀互生,全緣,稀有細齒;羽狀脈;通常無托葉或退化成腺體,稀有假託葉。花兩性,輻射對稱,單生或多雜組成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花萼裂片5枚,稀4枚,基部合生成筒狀或鍾狀,裂片通常爲雙蓋覆瓦狀排列,基部內面通常有腺體;花冠合瓣,高腳碟狀、漏斗狀、壇狀、鍾狀、盆狀稀輻狀,裂片5枚,稀4枚,覆瓦狀排列,其基部邊緣向左或向右覆蓋,稀鑷合狀排列,花冠喉部通常有副花冠或鱗片或膜質或毛狀附屬體;雄蕊5枚,着生在花冠筒上或花冠喉部,內藏或伸出,花絲分離,花葯長圓形或箭頭狀,2室,分離或互相粘合併貼生在柱頭上;花粉顆粒狀;花盤環狀、杯狀或成舌狀,稀無花盤;子房上位,稀半下位,1-2室,或爲2枚離生或合生心皮所組成;花柱1枚,基部合生或裂開;柱頭通常環狀、頭狀或棍棒狀,頂端通常2裂;胚珠1至多顆,着生於腹面的側膜胎座上。果爲漿果、核果、蒴果或蓇葖;種子通常一端被毛,稀兩端被毛或僅有膜翅或毛翅均缺,通常有胚乳及直胚。

本科只有毛藥藤屬SindechitesOliv。,樂東藤屬ChunechitesTsiang,富寧藤屬ParepigynumTsiangetP。T。Li爲我國特有屬,其餘各屬均與世界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分佈有聯繫,其中分佈亞洲的有37個屬佔82%,非洲6個屬,美洲7個屬,歐洲3個屬。在國內分佈中心是在華南及西南地區,約佔95%。分佈最廣的屬爲絡石屬TrachelospermumLem。分佈有21個省區以上。雲南分佈有35屬,佔76%以上,其次是廣東有34屬、廣西28屬、臺灣24屬,越往北則分佈越少,分佈範圍北緯18-45°,東經80-130°。

夾竹桃科植物一般有毒,尤以種子和乳汁毒性最烈,如羊角拗屬(StrophanthusDC。)、海杧果屬(CerberaLinn。)、黃花夾竹桃屬(ThevetiaLina。)、夾竹桃屬(NeriumLinn。)等。含有多種類型的生物鹼,如羊角拗精(Strophanthilin),黃花夾竹桃甙(Thevetin),黃花夾竹桃次甙(Peruvoiside,Neriifolin),夾竹桃甙(Neriocorin,Neriin,Oleanderin),蘿芙木鹼(Reserpine,Serpentine),長春花鹼(Catharanthine),海杧果鹼(Cerberin),軟枝黃蟬甙(Hydragogue),止瀉木鹼(Holarrhenin)等。爲重要的藥物原料,可治療多種病症,如高血壓、風溼痛、淋巴結核、傷寒等,並具有強心作用。農業上用於殺蟲防治。有些植物含有膠乳,如花皮膠藤屬,杜仲藤屬,鹿角藤屬等,爲一種野生橡膠植物,可提製一般日用橡膠製品。此外,還有優良的纖維植物,如羅布麻屬(ApocynumLien。)和白麻屬(PoacynumBaill。)等,其莖皮纖維堅韌,是紡織、造紙及國防工業重要原料。

即將消失的世界十大瀕危植物科 第4張

四、五加科
  五加科(Araliaceae),雙子葉植物,爲灌木或喬木,也有相當數量的攀緣植物和少數草本。全世界約80屬,900多種,廣佈於兩半球的溫帶地和熱帶地,中國有共22屬,160種,其中有一些種類可入藥,供建築用木材,製作傢俱、枕木和火柴棍,有些種類可供庭園觀賞用。
  喬木、灌木或木質藤本,稀多年生草本,有刺或無刺。
  葉互生,稀輪生,單葉、掌狀複葉或羽狀複葉;托葉通常與葉柄基部合生成鞘狀,稀無托葉。
  花整齊,兩性或雜性,稀單性異株,聚生爲傘形花序、頭狀花序、總狀花序或穗狀花序,通常再組成圓錐狀復花序;苞片宿存或早落;小苞片不顯着;花梗無關節或有關節;萼筒與子房合生,邊緣波狀或有萼齒;花瓣5-10,在花芽中鑷合狀排列或覆瓦狀排列,通常離生,稀合生成帽狀體;雄蕊與花瓣同數而互生,有時爲花瓣的兩倍,或無定數,着生於花盤邊緣;花絲線形或舌狀;花葯長圓形或卵形,丁字狀着生;子房下位,2-15室,稀1室或多室至無定數;花柱與子房室同數,離生;或下部合生上部離生,或全部合生成柱狀,稀無花柱而柱頭直接生於子房上;花盤上位,肉質,扁圓錐形或環形;胚珠倒生,單個懸垂於子房室的頂端。
  果實爲漿果或核果,外果皮通常肉質,內果皮骨質、膜質、或肉質而與外果皮不易區別。
  種子通常側扁,胚乳勻一或嚼爛狀。
  本科花各部數目由多而無定數進化至穩定的五基數而子房2室;花柱由無花柱進化至有花柱,由多數進化至二數,由離生進化至部分合生或全部合生成柱狀;花由兩性進化至雜性或單性異株;花梗由無關節進化至有關節;花序由總狀進化至傘形或頭狀;胚乳由勻一進化至嚼爛狀:葉由單葉不同程度的分裂進化至掌狀複葉或羽狀複葉;植物體由喬木、灌木進化至藤本或多年生草本。

即將消失的世界十大瀕危植物科 第5張

五、馬兜鈴科
  馬兜鈴科(Aristolochiaceae)是被子植物門馬兜鈴目下的一個科,該科多屬草質或木質藤本、灌木或多年生草本,較少物種爲喬木。該科共有2亞科4族12屬約600種,主要分佈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該科模式屬是馬兜鈴屬(AristolochiaL。)。該科主要特點是:根、莖和葉常有油細胞;花粉粒無萌發孔,稀單槽,表面網狀或負網狀,粗糙或具顆粒狀突起。
  草質或木質藤本、灌木或多年生草本,稀喬木;根、莖和葉常有油細胞。單葉、互生,具柄,葉片全緣或3-5裂,基部常心形,無托葉。
  花兩性,有花梗,單生、簇生或排成總狀、聚傘狀或傘房花序,頂生、腋生或生於老莖上,花色通常豔麗而有腐肉臭味;花被輻射對稱或兩側對稱,花瓣狀,1輪,稀2輪,花被管鍾狀、瓶狀、管狀、球狀或其他形狀;檐部圓盤狀、壺狀或圓柱狀,具整齊或不整齊3裂,或爲向一側延伸成1-2舌片,裂片鑷合狀排列;雄蕊6至多數,1或2輪;花絲短,離生或與花柱、藥隔合生成合蕊柱;花葯2室,平行,外向縱裂;子房下位,稀半下位或上位,4-6室或爲不完全的子房室,稀心皮離生或僅基部合生;花柱短而粗厚,離生或合生而頂端3-6裂;胚珠每室多顆,倒生,常1-2行疊置,中軸胎座或側膜胎座內侵。
  朔果蓇葖果狀、長角果狀或爲漿果狀;種子多數,常藏於內果皮中,通常長圓狀倒卵形、倒圓錐形、橢圓形、鈍三棱形,扁平或背面凸而腹面凹入,種皮脆骨質或稍堅硬,平滑、具皺紋或疣狀突起,種脊海綿狀增厚或翅狀,胚乳豐富,胚小。
  染色體基數=6,7,12。花無蜜腺,以豔麗色彩和散發腐臭氣味引誘小蠅採粉;雌蕊先成熟,授粉前花被上舉而檐部張開成寬大的口,小蠅易進入管內,授粉後柱頭和管口硬毛萎縮,才露出開裂花葯使小蠅帶着花粉而去,然後花梗下彎使花下垂而管口閉合。

即將消失的世界十大瀕危植物科 第6張

六、蘿藦科
  蘿藦科(學名:Asclepiadaceae)雙子葉植物綱多年生草本、藤本或攀緣灌木。極少爲直立灌木或喬木。多具乳汁,大多爲多肉植物,其中有許多種類擁有奇特的花形和美麗多姿的肉質枝葉,觀賞價值極高,近年來,園林綠化事業的迅速發展,給陰生肉質、多架植物帶來了發展契機,逐漸被人們關注,栽作觀賞和藥用,蘿蓽科作爲“多裝多肉植物”的重要一員,值得給予更多關注;

全科缺乏共同的解剖構造,多具單細胞毛,莖的維管束雙韌,乳管無隔,與夾竹桃科相同。花粉器匙形,內有四合花粉,或花粉團聚成2個或4個蠟狀花粉塊,花粉塊長度爲300~1130微米,寬度爲85~770微米,邊緣是1層軟韌的薄膜,內面花粉粒爲多角形,無萌發孔,表面近於光滑,沒有清楚雕紋。蟲媒傳粉,當昆蟲採蜜時,花粉器的着粉腺或粘盤粘於昆蟲的腳上或頭部,在昆蟲離開時,將整個花粉器帶走,停留在另一朵花時,花粉器與柱頭相粘,柱頭分泌出氨基酸逐漸將花粉塊的膠膜溶化而使花粉散出於柱頭上,以達到異花授粉作用。染色體基數x=9~12。

形態學特徵:多年生草質藤本,長達8m,具乳汁;莖圓柱狀,下部木質化,上部較柔韌,表面淡綠色,有縱條紋,幼時密被短柔毛,老時被毛脫落。葉膜質,卵狀心形,長5-12cm,寬4-7cm,頂端短漸尖,基部心形,葉耳園,長1-2cm,兩葉耳展開或緊接,葉面綠色,葉背粉綠色,兩面無毛,或幼時被微毛,老時被毛脫落;側脈每邊10-12條,在葉背略明顯;葉柄長,長3-6cm,頂端具叢生腺體。總狀式聚傘花序腋生或腋外生,具長總花梗;總花梗長6-12cm,被短柔毛;花梗長8mm,被短柔毛,着花通常13-15朵;小荀片膜質,披針形,長3mm,頂端漸尖;花蕾圓錐狀,頂端尖;花萼裂片披針形,長5-7mm,外面被微毛;花冠白色,有淡紫紅色斑紋,近轄狀,花冠筒短,花冠裂片披針形,張開,頂端反折,基部向左覆蓋,內面被柔毛;副花冠環狀,着生於合茲冠上,短5裂,裂片究狀;雄森連生成圓錐狀,幷包圍雌蓉在其中,花葯頂端具白色膜片;花粉塊卵圓形,下垂;子房無毛,柱頭延伸成1長樣,頂端2裂。朞葵叉生,紡■形,平滑無毛,長8-9cm,直徑2cm,頂端急尖,基部膨大;種子扁平,卵圓形,長5mm,寬3mm,有膜質邊緣,褐色,頂端具白色絹質鍾毛;種毛長1.5cm。花期7-8月,果期9-12月。

即將消失的世界十大瀕危植物科 第7張

七、蹄蓋蕨科
  草本、灌木或少有喬木。葉互生、下部對生而上部互生、或全對生、或輪生,無托葉。花序總狀、穗狀或聚傘狀,常合成圓錐花序,向心或更多離心。約200屬3000種,廣佈全球各地。我國有56屬。
  蓋蹄蓋蕨分佈於臺灣(南投)、雲南(新平、雙柏、元陽、景東、永德、盈江、貢山等)和西藏東南部(墨脫縣南迦巴瓦)。採收和儲藏:夏季可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生於常綠闊葉林下,或山坡岩石縫,海拔1700-2900米。緬甸、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北部也有分佈。模式標本採自尼泊爾。
  土生植物,通常中小型,少有大型。根狀莖細長橫走,或粗長橫臥,或粗短斜升至直立,內有網狀中柱,外生或多或少的鱗片;鱗片披針形、卵狀披針形、卵形、心形,或爲狹長披針形及先端毛髮狀的細線形,全緣或邊緣有細齒,棕色或黑色,有時中央棕色邊緣黑色,細胞狹長,孔細密,不透明,基部着生或近中部盾狀着生;葉簇生、近生或遠生。
  葉子形態
  葉柄上面有1-2條縱溝,下面圓,基部有時加厚變尖削呈紡錘形,通常或多或少有類似根狀莖上的鱗片,向上鱗片稀疏或變光滑,或同時生有單細胞灰色短毛或單行細胞淡棕色節狀長柔毛,罕見幼嫩時密生具長柄的心形鱗片,老時鱗片脫落而柄宿存向下倒伏呈糙毛狀;基部內有2條扁平維管束,向上會合成V字形。葉片通常草質或紙質,罕爲革質,一至三回羽狀,頂部羽裂漸尖或奇數羽狀,有時呈近奇數羽狀的過渡形態,即頂生羽片與側生羽片近同形,常與其下側較短小的無柄貼生羽片合生,罕爲三出複葉或披針形單葉,無毛或葉軸、各回羽軸、中肋及葉脈乃至脈間或多或少有單細胞淡灰色短毛、腺毛、單行細胞的淡棕色節狀長柔毛或下部2-3(4)行上部1行方形或多角形細胞構成的蠕蟲狀或粗毛狀小鱗片;葉片、羽片全緣或有鋸齒,或羽片、小羽片及末回小羽片羽裂;裂片通常有鋸齒或缺刻,少有全緣;葉軸、各回羽軸及中肋上面通常有彼此貫通或不相通的縱溝,縱溝兩側有隆起的狹邊,有時在裂片主脈基部或羽片、各回小羽片中肋基部有扁平角狀或細針狀突起;葉脈分離,羽狀或近羽狀,側脈單一或分叉,少有聯結成三角形或多角形而無內藏小脈的網孔,有時相鄰的一至多對小脈先端靠合或聯結形成斜方形網孔,並有一條短脈從聯結點外行,略呈星毛蕨型。

即將消失的世界十大瀕危植物科 第8張

八、滿江紅科
  通常爲小型漂浮水生蕨類。根狀莖細弱,有明顯直立或呈之字形的主幹,易折斷,綠色,有原始管狀中柱,側枝腋生或腋外生,呈羽狀分枝,或假二歧分枝,通常橫臥漂浮於水面,或在水淺時或植株生長密集的情況下,則呈蓮座狀生長,莖則挺立向上。

通常爲小型漂浮水生蕨類。根狀莖細弱,有明顯直立或呈之字形的主幹,易折斷,綠色,有原始管狀中柱,側枝腋生或腋外生,呈羽狀分枝,或假二歧分枝,通常橫臥漂浮於水面,或在水淺時或植株生長密集的情況下,則呈蓮座狀生長,莖則挺立向上,可高出水面3-5釐米。

葉無柄,成兩列互生於莖上,覆瓦狀排列,每個葉片深裂而分爲背腹兩部份,在上面的裂片稱背裂片,浮在水面上,長圓形或卵狀,中部略內凹,上面密被瘤狀突起,綠色,肉質,基部肥厚,下表面隆起,形成空腔,叫共生腔,腔內寄生着能固氮的魚腥藻;腹裂片近似貝殼狀,膜質,覆瓦狀緊密排列,透明,無色,或近基部處呈粉紅色,略增厚,沉於水下,主要起浮載作用,若植物體處於直立生長狀態,則腹裂片向背裂片形態轉化,具有和背裂片同樣的光合作用功能,葉片內的花青素會由於外界溫度的影響,會由綠色變爲紅色或黃色。

孢子果有大小兩種,多爲雙生,少爲4個簇生於莖的下面分枝處;大孢子果體積遠比小孢子果小,位於小孢子果下面,幼小時被孢子葉所包被,長圓錐形,外面被果壁包裹着,內藏一個大孢子,頂部有帽狀物覆蓋,成熟時帽脫落,露出被一圈纖毛圍着的漏斗狀開口,精子經由開口進入受精,漏斗狀開口下面的孢子囊體上,圍着3-9個無色海綿狀所謂浮膘的附屬物,浮載着整個孢子囊體漂浮水上等待受精,以及受精後孢子體幼苗階段的發育;小孢子果體積是大孢子果的4-6倍,呈球形或桃狀,頂部有喙狀突起,外壁薄而透明,內含多數小孢子囊,小孢子囊球形,有長柄,每個小孢子囊內有64個小孢子,分別着生在5-8個無色透明的泡膠塊上,泡膠塊表面有因種類不同而有各種形狀的附屬物,這些附屬物幫助泡膠塊固定於大孢子囊體上,便於精子進入大孢子囊進行受精;大小孢子均爲圓形,三裂縫。

即將消失的世界十大瀕危植物科 第9張

九、鳳仙花科
  鳳仙花科(學名:Balsaminaceae),雙子葉植物綱鳳仙花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莖肉質,下部常生根。單葉,對生或輪生,羽狀脈,齒端小尖。花兩性,頂生總狀或假傘形花序,花瓣5枚,分離,離生,花絲短,扁平,花葯2室,子房上位,極短或無花柱,果實爲假漿果或多少肉質,種子從開裂的裂爿中彈出,無胚乳,染色體基數x=7~10。分佈於亞洲熱帶和亞熱帶及非洲,歐洲、北美洲也有少數物種。科中多種鳳仙花色澤美麗可栽培觀賞。鳳仙花全草入藥,有活血止痛、消腫解毒的功效。我國西南部地區是鳳仙花屬植物的全球五大分佈中心之一。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稀附生或亞灌木,莖通常肉質,直立或平臥,下部節上常生根。單葉,螺旋狀排列,對生或輪生,具柄或無柄,無托葉或有時葉柄基具1對托葉狀腺體,羽狀脈,邊緣具圓齒或鋸齒,齒端具小尖頭,齒基部常具腺狀小尖。花兩性,雄蕊先熟,兩側對稱,常呈180°倒置,排成腋生或近頂生總狀或假傘形花序,或無總花梗,束生或單生,萼片3,稀5枚,側生萼片離生或合生,全緣或具齒,下面倒置的1枚萼片(亦稱脣瓣)大,花瓣狀,通常呈舟狀,漏斗狀或囊狀,基部漸狹或急收縮成具蜜腺的距;距短或細長,直,內彎或拳卷,頂端腫脹,急尖或稀2裂,稀無距;花瓣5枚,分離,位於背面的1枚花瓣(即旗瓣)離生,小或大,扁平或兜狀,背面常有雞冠狀突起,下面的側生花瓣成對合生成2裂的翼瓣,基部裂片小於上部的裂片,雄蕊5枚,與花瓣互生,花絲短,扁平,內側具鱗片狀附屬物,在雌蕊上部連合或貼生,環繞子房和柱頭,在柱頭成熟前脫落;花葯2室,縫裂或孔裂;雌蕊由4或5心皮組成;子房上位,4或5室,每室具2至多數倒生胚珠;花柱1,極短或無花柱,柱頭1-5。果實爲假漿果或多少肉質,4-5裂爿片彈裂的蒴果。種子從開裂的裂爿中彈出,無胚乳,種皮光滑或具小瘤狀突起。染色體基數x=7~10。
  觀賞價值
  該科中的多種鳳仙花色澤美麗、鮮豔,可栽培觀賞。常見的有鳳仙花,又名指甲花(見彩圖),原產印度、馬來西亞和中國南部,現世界各地都有栽培。花色多變,園藝品種很多。清初趙學敏的《鳳仙譜》記載中國有200多個鳳仙花品種。鳳仙花喜炎熱,對土壤適應性強。喜潮溼而又排水良好的土壤,適當澆水則可延長花期。原產東非的玻璃翠莖肉質翠綠,透亮;花色鮮豔、美麗,扦插易活,是華北各省區常見的觀賞植物。

即將消失的世界十大瀕危植物科 第10張

十、秋海棠科
  秋海棠科,雙子葉植物,有5屬,920種。大多數分佈在熱帶和暖溫帶地區。
  多年生肉質草本,稀爲亞灌木。莖直立,匍匐狀稀攀援狀或僅具根狀莖、球莖或塊莖。單葉互生,偶爲複葉,邊緣具齒或分裂極稀全緣,通常基部偏斜,兩側不相等;具長柄;托葉早落。花單性,雌雄同株,偶異株,通常組成聚傘花序;花被片花瓣狀;雄花被片2-4(-10),離生極稀合生,雄蕊多數,花絲離生或基部合生;花葯2室,藥隔變化較大;雌花被片2-5(-6-10),離生,稀合生;雌蕊由2-5(-7)枚心皮形成;子房下位稀半下位,1室,具3個側膜胎座或2-3-4(-5-7)室,而具中軸胎座,每室胎座有1-2裂片,裂片通常不分枝,偶爾分枝,花柱離生或基部合生;柱頭呈螺旋狀、頭狀、腎狀以及U字形,並帶刺狀乳頭。蒴果,有時呈漿果狀,通常具不等大3翅稀近等大,少數種無翅而帶棱;種子極多數。
  分佈於大多數熱帶和暖溫帶地區,有一大部分的品種原產於美洲。希勒布蘭迪亞氏屬是夏威夷特有的品種。
  已栽培出秋海棠屬的許多品種和雜交種以供觀賞;除此以外該科少有經濟價值。
  克朗奎斯特分類法將秋海棠科分入堇菜目,分爲三屬;最新的APG分類法根據基因親緣關係將秋海棠科列入葫蘆目,並將生長在新幾內亞的Symbegonia屬和秋海棠屬合併。
  秋海棠科幾乎每年都有新種被發現,因此種類尚不只這些。有許多種類被栽培作爲觀賞花卉。

標籤: 瀕危 植物 消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culture/minzu/j3mr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