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傳統文化 >城市文化 >

世界十大最長壽動物 長命百歲

世界十大最長壽動物 長命百歲

不管對什麼動物來說,生老病死都是必經的輪迴,這就是一個自然生命的過程,無法避免,但大自然生命力的頑強,也成就了很多長壽的動物,甚至不老不死,不受大自然的規則的限制,本期城市文化,帶你來看看世界上十大最長壽動物。

長命百歲,世界十大最長壽動物

燈塔水母
  一種被稱爲“燈塔水母”的微型海洋生物,很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不會死亡的生物。科學家們介紹說,“燈塔水母”的直徑只有4-5毫米,但就是這樣一種非常微小的生物,身體透明,能夠看見紅色的消化系統,狀如燈塔,因而得名。燈塔水母胃巨大且呈現出鮮豔的紅色,橫斷面爲十字型。

傘形身體的直徑和高度基本相等。向外凸出的一面稱外傘面,凹入的一面稱下傘面,下傘面的中央有一下垂的管稱垂脣,垂脣的遊離端爲口,傘的邊緣有一圈觸手,鉤手水母下傘的邊緣向內伸出一圈窄的膜狀結構,稱爲緣膜,緣膜是水螅綱水母的特徵。

體壁結構是由兩層上皮肌肉細胞中間夾有中膠層構成。由胃囊向傘緣伸出4條的輻射管,並與傘緣平行的環管相連,由環管也可伸出離心的小管進入觸手,直達觸手末端。在傘緣或觸手基部有感覺器官,例如眼點)或平衡囊。燈塔水母胃巨大且呈現出鮮豔的紅色,橫斷面爲十字型。

多生活在熱帶海域。是肉食性的,以浮游生物,小的甲殼類、多毛類甚至小的魚類爲食。燈塔水母可以從水螅體無性繁殖,是唯一已知的能夠從性成熟階段恢復到幼蟲階段的生物。在20℃的水溫中達到性成熟階段需要25至30天。主要分佈在加勒比地區的海域之中,但因爲遠洋船舶排放的壓艙水,使它們逐漸散佈至其他鄰近海域,擴散到了西班牙、意大利和日本的近海。

由於食物的機械刺激和化學刺激,引起這種水螅類動物伸長觸手,並放出刺絲囊以纏繞、麻痹捕獲物,再將食物送入口中。口區腺細胞分泌的粘液有利於食物的吞嚥,食物進入胃腔後,胃層的腺細胞開始分泌蛋白酶,分解、消化食物使之形成許多多肽,同時在胃腔中由於營養肌肉細胞的鞭毛運動,食物得以混合與推動。經這種細胞外消化之後,開始細胞內的消化過程,營養肌肉細胞的僞足吞噬食物顆粒,在細胞內形成大量的食物泡,經過酸性及鹼性的化學過程之後,營養物質由細胞的擴散作用輸送到全身。

具有一種“返老還童”的神奇本領。燈塔水母可以從水螅體無性繁殖,是唯一已知的能夠從性成熟階段恢復到幼蟲階段的生物。在20℃的水溫中達到性成熟階段需要25至30天,其特徵是性成熟的(能夠進行有性生殖)個體能夠重新回到水螅型。普通的水母在有性生殖之後就會死亡,但是燈塔水母卻能夠再次回到水螅型。這被稱作分化轉移。理論上這個過程沒有次數限制,這種水母可以透過反覆的通常生殖和轉分化獲得無限的壽命。所以也被人稱爲“長生不老的水母”。更準確地說應該是“返老還童”。

長命百歲,世界十大最長壽動物 第2張

南極洲海綿
  海綿動物起源於5.7-5億年前的寒武紀;其中390屬已被確認源自白堊紀(1.35-0.65億年前)。形態各異,體形多數不對稱,少數輻射對稱,單生或羣生;這種多孔濾食性生物體大多“無柄”地直接附着在基質上;它們沒有器官,也沒有明晰的組織,但有細胞的分化,其細胞種類非常複雜;它們的骨骼要麼沒有含鈣或含硅的骨針,要麼沒有有機的海綿硬蛋白纖維;有水溝系統;通常爲雌雄同體,能進行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

所有海綿動物的結構都十分相似;它們簡單的體壁包括表皮(上皮)、連接(連合)組織和多種類型的細胞,其中包括能透過原生質的流動來移動(變形運動)的細胞(變形細胞)。這些變形細胞在其內部組織中游移,拉伸骨針併產生海綿硬蛋白絲。海綿動物並非完全不能移動,它們身體的主體能透過肌細胞的移動進行有限的活動,但在通常情況下,它們卻往往固定在同一地點紋絲不動。

海綿動物的身體柔軟,但許多觸摸起來卻很結實,這是因爲它們的內骨骼是由堅硬的含鈣或含硅、桿狀或星狀的骨針和/或網狀蛋白質纖維即海綿硬蛋白所組成的,譬如浴海綿就是如此。有些物種的骨針可能穿透其海綿表面,一旦人們觸摸它們就會引起面板感染。

海綿動物是濾食動物,它們濾取水中細小的碎石和細菌爲食,分解其中的氧氣和有機物並將廢棄物排走。水透過海綿動物體表的細孔進入水溝系,並移動到順着環細胞或襟細胞這類有鞭毛的細胞排列的小室中;環細胞吸收透過在變形細胞間傳遞的食物顆粒,最後常透過其體表上火山狀的排水孔將水排出體外;水主要在環細胞鞭毛的作用下,穿過海綿動物的全身。

或許由於南冰洋的極度低溫,這種不能移動的生物擁有一種相當緩慢的生長率。其中最古老的一些個體估計有1550年的歷史。

長命百歲,世界十大最長壽動物 第3張

錦鯉
  錦鯉在生物學上屬於鯉科,全世界共有鯉科魚類210屬3700種以上。是風靡當今世界的一種高檔觀賞魚,有“水中活寶石”、“會游泳的藝術品”的美稱。

錦鯉的祖先就是我們常見的食用鯉,鯉魚的原產地爲中國。錦鯉在中國已有1000餘年的養殖歷史,其種類有100多個,錦鯉各個品種之間在體形上差別不大,主要是根據身體上的顏色不同和色斑的形狀來分類的。它具有紅白、黃、藍紫、黑金、銀等多種色彩,身上的斑塊幾乎沒有完全相同的。

鯉魚除觀賞用外,還可食用,還可以入藥治療疾病,有開脾健胃、利小便、消水腫、止咳鎮喘及髮乳之功效;肉可治療門靜脈肝硬化、慢性腎炎、咳嗽、哮喘、產婦缺奶、婦女月經不調或血崩等症;血可治口眼歪斜;膽汁能治赤眼痛腫和化膿性中耳炎。

它們通常都被飼養於裝有人工假山的水池或者裝飾性的池塘中。令人驚奇的是一些品種壽命超過200年,目前已知壽命最長是一條名爲Hanako的錦鯉,死時年齡爲226歲。

錦鯉體格健美、色彩豔麗、花紋多變、泳姿雄然,具極高的觀賞和飼養價值。其體長可達1-1.5米。錦鯉由不同的色彩、圖案和魚鱗來區分。

錦鯉的色彩包括一到三種顏色,其中包括:白、黃、橙、紅、黑和藍(一種由於魚鱗下黑色所呈現的淺灰色陰影),顏色成無光或有光澤的。儘管圖案有着無盡的變化,但最好的圖案是頭頂的圓形小斑點和背部階梯石狀的圖案。魚鱗可以有,也可以沒有;大或小;或者有皺褶,如同“鑽石”一般。

雜食性。錦鯉生性溫和,喜羣遊,易飼養,對水溫適應性強。可生活於5-30℃水溫環境,生長水溫爲21-27℃。

除水溫的高低和餌料的豐富能影響錦鯉的生長速度外,雌、雄魚的生長也有很大的差異。錦鯉的年齡測定,與多數魚類相同,測定鱗片的年輪數,即表示錦鯉的年齡。

長命百歲,世界十大最長壽動物 第4張

海洋圓蛤
  海洋圓蛤(冰島北極蛤)是一種被用於商業開採的蛤類物種。研究人員們已經把貝殼上的黑色同心圓或者說圓環解釋爲年份標記,與樹的年輪非常相似。一些收集到樣本已經被估算出具有超過400年的壽命。

圓蛤即厚蛤。蛤的可食種。軟體動物門雙殼綱無脊椎動物。典型種類有北圓蛤又稱櫻桃核蛤、小頸蛤、硬殼蛤)和南圓蛤。北圓蛤長約7.5-12.5公分(3-5寸);殼白色,無光澤,厚實,圓形,具明顯的同心圓紋;分佈於聖羅倫斯灣至墨西哥灣一帶的潮間帶,是大西洋沿岸最重要的食用蛤。南圓蛤長約7.5-15公分;殼白色,重而厚實,分佈於乞沙比克灣至西印度羣島一帶的潮間帶。

世界上已知精確測定過的活得最久的多細胞個體動物是北極圓蛤“明”,根據貝殼上的“年輪”判斷,它已經有507歲了。

2006年英國研究人員從北大西洋海底捕到一隻深海圓蛤,並取名爲“明”,因爲它有407歲,與中國明朝同齡。科學家撬開它打算研究時,不小心把它弄死了,更不幸的是,他們重新讀取貝殼紋路後發現它有507歲。好在,科學家還可以從圓蛤貝殼紋路中瞭解古代海洋。

長命百歲,世界十大最長壽動物 第5張

大蜥蜴
  大蜥蜴是目前地球上所知的恐龍時代唯一存活下來的一種爬行動物,數量已經非常稀少。但由於全球持續變暖,這種被稱爲新西蘭活化石的大蜥蜴正面臨着滅絕的危險。研究表明,溫度升高促使大蜥蜴的雄性比例大幅提高,最後可能因爲缺少雌性無法繁衍而滅絕。

目前存活的兩個大蜥蜴物種是蜥蜴目中唯一存活的物種,它們是活着的老古董。它們也是地球上活的最長的脊椎動物,大蜥蜴3~5年性成熟,太陽輻射的自然溫度孵卵,大蜥蜴能活50~80年。一些蜥蜴的壽命介於100年至200年間。

大蜥蜴是一種外形與龍有幾分相的爬行動物,身長最長可達32英寸,是2.25億年前一個與恐龍一起生活在地球上的物種的最後一批後代。大蜥蜴的特徵相當獨特,如最上面的兩排牙齒完全蓋住了下面一排牙齒。

它撲食動物時,兇猛異常。奔跑的速度極快。它那巨大而有力的長尾和尖爪是撲食動物的“工具”。它以島上的野豬、鹿、猴子等爲食。

只要成年的巨蜥一掃尾巴,就可以將3歲以下的小馬掃倒,然後一口咬斷馬腿,將馬拖到樹叢中吃掉。吃不完時,它還將餘下部分埋在沙土或草裏,餓時可吃。生活在科摩多島上的野鹿、野豬、山羊和各種猴子,見到巨蜥就逃。蜥蜴吃飽後,趴伏於叢林間,沙灘上或礁岩上,甜睡,曬太陽。它善游泳,具有潛入水中捕魚吃或在水下呆幾十分鐘的特殊本能。

長命百歲,世界十大最長壽動物 第6張

弓頭鯨
  弓頭鯨,名字得自於巨大而獨特的弓狀頭,是一種屬於鯨目的海洋哺乳動物,長成後長度可達21米(雌性比雄性大),軀體非常沉重。鯨脂厚達70釐米,有助於禦寒。它爲自己開鑿呼吸孔。其長長的鯨鬚類似篩子,用於濾取磷蝦等浮游生物。

弓頭鯨體長21米,體重190000公斤,雌性比雄性大。體色呈深色,無背鰭,上顎窄,下顎呈弓形。有長達3米的鯨鬚(爲同類動物中最長者)以濾食水中的小動物,在耀眼的陽光下,鯨鬚常反射出綠色的熒光。和南北露脊鯨一樣,弓頭鯨的口腔前方並沒有鯨鬚。

脣線長而且彎弓狀,噴氣孔後方凹陷顯着,頭部約佔體長的1/3,背部渾圓,沒有背鰭隆突或脊,體型大而短胖,黑斑點排列如項鍊(有個體差異),下巴上有不規則的白色斑塊(有個體差異),胸鰭寬大,呈槳狀,面板光滑沒有長皮繭或肉瘤,體色呈黑,藍黑,暗灰或深褐色,有的會摻雜大片灰色斑塊,尾幹最細的部分有淺灰色斑塊兩個噴氣孔分得很開,喙形上顎狹窄,下巴呈白色末端尖銳,後喙稍微向內凹,中央凹刻明顯,尾鰭的寬度可幾乎達到全身體長的一半,尾鰭背面的後緣可能呈白色。

弓頭鯨也被稱爲北極露脊鯨,到目前爲止它們是地球上壽命最長的哺乳動物。一些弓頭鯨被發現身上卡着象牙長矛的尖刺,這些都是200年前的捕鯨者捕捉失敗留下的。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弓頭鯨的壽命至少有211年。弓頭鯨的名稱得自巨大而獨特的弓狀頭。弓頭鯨(又稱北極鯨、格陵蘭露脊鯨),是一種屬於鯨目的海洋哺乳動物。長成後長度可達20米(雌性比雄性大)。它的軀體非常沉重。弓頭鯨的鯨脂厚達70釐米,有助於禦寒。它爲自己開鑿呼吸孔。其長長的鯨鬚類似篩子,用於濾取磷蝦等浮游生物。

弓頭鯨擁有一副洪厚的嗓子,在遷移、進食、和社交時用以互相溝通。曾估計壽命約60~70年,與其他鯨類相若。但在1993、1995和1999年在鯨體內發現舊的象牙矛尖,觸發了對鯨眼結構的研究,因此可以得出可靠的結論:至少部分個體是可以活到150~200歲的。另一項研究則顯示雌鯨到了90歲仍然有生殖能力。由於其壽命之長,雌性也可能有更年期的現象。這從極大的個體並無幼獸在側的情形中得到證實。

長命百歲,世界十大最長壽動物 第7張

烏龜
  烏龜隸屬於龜科、烏龜屬的一種。有時特指烏龜別稱金龜、草龜、泥龜和山龜等。在動物分類學上隸屬於爬行綱、龜鱉目、龜科,是常見的龜鱉目動物之一。是現存古老的爬行動物。特徵爲身上長有非常堅固的甲殼,受襲擊時龜可以把頭、尾及四肢縮回龜殼內(除海龜和鱷龜)。

大多數龜均爲肉食性,以蠕蟲、螺類、蝦及小魚等爲食,亦食植物的莖葉。中國各地幾乎均有烏龜分佈,但以長江中下游各省的產量較高。廣西,山東各地也都有出產,尤以桂東南、桂南等地數量較多。國外主要分佈於日本、巴西和朝鮮。

烏龜被認爲是地球上壽命最長的脊椎動物。它們當中壽命最長的代表是名爲哈里特的一隻加拉帕戈斯象龜,它在2006年6月因心衰竭在一個動物園中去世的時候爲175歲。哈里特被認爲是達爾文乘坐小獵犬號進行史詩級航行的代表。據說一隻名爲Adwaita的亞拉伯拉象龜去世時年齡爲250歲。

烏龜,泛指龜鱉目的所有成員,是現存最古老的爬行動物。特徵爲身上長有非常堅固的甲殼,受襲擊時龜可以把頭、尾及四肢縮回龜殼內。大多數龜均爲肉食性,以蠕蟲、螺類、蝦及小魚等爲食,亦食植物的莖葉。

烏龜是通常可以在陸上及水中生活,亦有長時間在海中生活的海龜。龜亦是長壽的動物,自然環境中有超過百年壽命的。龜歷來被東方人認爲是營養滋補和防治疾病的極好食品。人們信它是吉祥的象徵、長壽的代表,吃龜肉、喝龜湯也會帶來吉祥和長壽。這種觀念雖無科學依據,但卻有文化傳統的支援。

烏龜與陸龜是羣以「甲殼」爲中心演化而來的爬蟲類動物。烏龜最早見於三疊紀初期,當時即有發展完全的甲殼。早期烏龜可能還不能夠像今日一般,將頭部與四肢縮入殼中。簡單的說,烏龜爲水棲動物,陸龜則爲陸棲動物。烏龜已經在地球生存了幾萬年,和恐龍系同時期的動物。

長命百歲,世界十大最長壽動物 第8張

太平洋潛泥蛤
  太平洋潛泥蛤,俗名象拔蚌。是已知最大的鑽穴雙殼類,殼長約18-23釐米,水管可伸展1.3米,不能縮入殼內;體重連殼可達3.6千克。因其又大又多肉虹管被人們形象地稱爲“象拔蚌”。是蛤屬的大型貝類。是一種海產貝類,其兩扇殼一樣大,薄且脆,前端有鋸齒、副殼、水管(也稱爲觸鬚),這水管很像一條肥大粗壯的肉管子,當它尋覓食物時便伸展出來,形狀宛如象拔一般,故得象拔蚌之美名。

太平洋潛泥蛤是已知最大的鑽穴雙殼類海洋軟體動物,殼長約18-23釐米,水管可伸展1.3米,不能縮入殼內;體重連殼可達3.6千克。殼薄,兩側對稱相等,身體側扁,前後不等邊;殼體全由霰石所構成,具有很好的保護作用。無珍珠殼層;小月面與楯紋面發育不佳;殼頂不突出;內韌帶位於一個匙狀的着帶板上狀(稱之“內韌託”);閉殼肌爲異柱型;在兩殼各有一個類似主齒的瘤狀突起(與異齒型鉸齒的主齒不同源);行掘穴生活的水管很發達。

頭部不明顯,只保留有口,口內亦無口腔及齒舌。身體腹面有一側扁形如斧狀的足。鰓的構造複雜,鰓絲間和鰓瓣間有血管相連。外套膜通常有1-3個愈着點。在水流的出入孔處形成水管。其紅管肥碩多肉,是着名高檔經濟貝類。

太平洋潛泥蛤雌雄異體,生殖系統結構簡單,僅有一對生殖腺,圍繞在腸道周圍。瓣鰓類具有獨立的、很短的生殖管,在靠近外腎孔處開口到出水腔中。

受精卵經螺旋卵裂,發育成自由生活的擔輪幼蟲及面盤幼蟲。面盤幼蟲兩側對稱。殼與殼腺最初都是單個的背板,以後外套膜的生長由兩側向腹緣延伸,才形成兩枚殼。殼中央外套膜褶皺形成韌帶及絞合齒,面盤幼蟲經過一定時期的游泳取食之後,或經過很短時間突然脫去面盤,固着在適當的基底上變態成成體。
  每年的繁殖季節一般在4-7月,盛期爲5-6月。個體產卵量達1000-2000萬粒,產卵水溫爲14-17℃。卵徑爲82微米,受精卵經4-5天,發育成D形幼蟲(120-130微米);10-12天發育成殼頂幼蟲(160-180微米);30天左右幼蟲下沉,隨着變態,殼長達350-400微米。前4年生長較快,1齡貝殼長5-6釐米,重36-40克;2齡貝殼長8-10釐米,重200-250克;3齡貝殼長10-12釐米,重400-500克;4齡貝殼長12-15釐米,重500-800克。隨着年齡增長,貝殼生長漸變緩慢,但軟體生長仍能繼續,壽命可達100多年。

長命百歲,世界十大最長壽動物 第9張

管蠕蟲
  管狀蠕蟲又名管蠕蟲、管棲蠕蟲,是一種大型動物,身長能達到1~2米,直徑約數釐米。它們上端是一片紅色的肉頭,下端是一根直直的白色管子,管狀蠕蟲因此得名,這也讓它們看起來很像白莖紅花的巨型花朵。管狀蠕蟲很有可能是最長壽的動物——科學家估計有些個體可能已經活到了250歲。

管狀蠕蟲的底部緊緊地粘在海底底層岩石上,紅色肉頭部分可以活動。紅色的肉頭有許多片狀觸手沿着一條中軸線緊密堆積起來,觸手上生長着更小的羽狀絨毛,看上去像一根美麗的羽毛。平時蠕蟲的“羽毛”喜歡伸出管外,在海水裏儘量舒展,但是當螃蟹或是科考的機械手不小心觸碰了它們的時候,就會整個兒縮進白色硬管,躲着不出來了。管狀蠕蟲有性別,有心臟,但沒有嘴和消化系統,在管狀蠕蟲的體內聚集着數以億萬計的共生菌,正是在這些細菌的“供養”下,管狀蠕蟲才得以生存。

管狀蠕蟲體內的共生菌從熱液中獲取硫離子,又從海中獲得氧氣,合成管狀蠕蟲生存所必須的有機物。所以管狀蠕蟲必須生活在能同時接觸到海水和熱液的區域,它們將身體白色的管狀部分固定在熱液附近以獲取硫化物,而將紅色的肉頭部分漂浮在海水中,與海水充分接觸以獲取氧氣。這樣,管狀蠕蟲底部處於20℃左右的熱液附近,上部卻接近2℃的海水中,身體跨越十幾度的溫度梯度,這在其他生物中是極爲罕見的。

生活在陽光完全照射不到的深海的管狀蠕蟲,居然有着和哺乳動物一樣鮮紅的血液。蠕蟲的血液中充滿飽和鐵質血紅蛋白,這也是它肉頭部分有着美麗鮮紅色的原因。

管狀蠕蟲生活的海底熱液區高溫高壓,還充滿着氫氣和硫化氫,對於任何一種我們熟悉的生物來說,只要攝入微量硫化物,就會使血液中的一種酶失活,生物就會因爲無法呼吸而立刻死亡,因此硫化物對於生物來講是劇毒的。但管棲蠕蟲的血液中有一種特殊的血紅蛋白,它們能與硫化氫結合,然後將後者運往共生菌聚集的地方。既防止了有毒氣體與酶結合,又避免了中毒。

長命百歲,世界十大最長壽動物 第10張

紅海膽
  紅海膽,一種生活於沿海淺水域的形體小、刺狀無脊椎動物,是地球上壽命最長的動物之一。它們能夠存活100年,有些甚至可以存活200年或更長,並且保持健康狀況,毫無衰老的跡象。

又名巨紫球海膽,只能在太平洋中發現它們的蹤影,主要生活在北美的西海岸沿岸。它們生活在淺灘區域,有時候是岩石上,或者低潮線向下90米的水中,但是它們不會呆在波濤洶涌的地方。它們把自己的體刺用作高蹺在海底爬行。因爲一些個體的壽命超過了200年。

沒有哪一種動物能夠永恆地存活,但這些紅海膽似乎接近“不朽”,它們可能死於食肉動物的獵取、物種疾病或者被漁民所捕獲。即使是有100年高齡的紅海膽,仍然可能再活另一個100年,或者像剛10歲的紅海膽一樣地旺盛繁殖。

事實上,那些成熟些的紅海膽,它們能產生大量的精子和卵子,並且完全有能力繁殖,儘管它們已經不可思議地年長。在海膽中沒有所謂的更年期。

這種小型海洋動物,生活於從阿拉斯加到加利福尼亞Baja的太平洋沿海淺水域和其他海洋,以海生植物爲食,用身上尖刺保護自己不受侵犯。從歷史上看,紅海膽是一種令人討厭的動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culture/chengshi/x4gl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