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傳統文化 >城市文化 >

長命百歲不是夢! 中國十大宜居城市排行榜

長命百歲不是夢! 中國十大宜居城市排行榜

許多一線城市都是大多數人在年輕時拼搏的目標,每次小編身邊的小夥伴們去北京玩的時候,總會開玩笑讓他們給我帶一些特產霧霾回來。在北京這樣的天氣下可以說是不適合養生生活的。

那麼,本期盤點最適合居住的中國十大城市

中國十大宜居城市排行榜,長命百歲不是夢!

還想了解》》澳門飲食的歷史與文化

澳門
  澳門(葡語Macau、英語Macao),全稱爲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北鄰廣東省珠海市,西與珠海市的灣仔和橫琴對望,東與香港隔海相望,相距60公里,南臨中國南海。

1553年,葡萄牙人取得澳門居住權,1887年12月1日,葡萄牙與清朝政府簽訂《中葡會議草約》和《中葡和好通商條約》,正式透過外交文書的手續佔領澳門並將此闢爲殖民地。

1999年12月20日中國政府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經過400多年歐洲文明的洗禮,東西方文化的融合共存使澳門成爲一個風貌獨特的城市,留下了大量的歷史文化遺蹟。澳門歷史城區於2005年7月15日正式成爲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澳門是一個國際自由港,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也是世界四大賭城之一。其着名的輕工業、旅遊業、酒店業和娛樂場使澳門長盛不衰,成爲全球最發達、富裕的地區之一。

澳門以前是個小漁村,它的本名爲濠鏡或濠鏡澳,因爲當時泊口可稱爲“澳”,所以稱“澳門”。澳門及其附近盛產蠔(即牡蠣),因此後人把這個名稱改爲較文雅的“濠鏡”。

清乾隆年間出版的《澳門紀略》中說:“濠鏡之名,着於《明史》。東西五六裏、南北半之,有南北二灣,可以泊船。或曰南北二灣,規圓如鏡,故曰濠鏡。”從這個名稱中,又引申出濠江、海鏡、鏡海等一連串澳門的別名。

澳門這個名字源於漁民非常敬仰的一位中國女神——天后,即媽祖,她又名娘媽,福建莆田湄洲人。據說,一艘漁船在天氣晴朗、風平浪靜的日子裏航行,突遇狂風雷暴,漁民處於危難。

危急關頭,一位少女站了出來,下令風暴停止。風竟然止住了,大海也恢復了平靜,漁船平安地到達了海鏡港。上岸後,少女朝媽閣山走去,忽然一輪光環照耀,少女化做一縷青煙。後來,人們在她登岸的地方,建了一座廟宇供奉這位天后,名爲媽祖閣。

中國十大宜居城市排行榜,長命百歲不是夢! 第2張

還想了解》》山東傳統民居建築特點

威海:
  威海,中國山東省地級市,位於山東半島東端,北、東、南三面瀕臨黃海,北與遼東半島相對,東與朝鮮半島隔海相望,西與山東煙臺接壤。東西最大橫距135公里,南北最大縱距81公里,總面積5797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777平方公里。海岸線長985.9公里。轄環翠區、文登區、榮成市、乳山市。

威海別名威海衛,意爲威震海疆。威海是中國大陸距離日本、韓國最近的城市、中國近代第一支海軍北洋海軍的發源地、甲午海戰的發生地,甲午戰爭後被列強侵佔並回歸祖國的“七子”之一。

威海是“三海一門”之一。1984年,威海成爲第一批中國沿海開放城市。1990年被評爲中國第一個國家衛生城市。1996年被建設部命名爲國家園林城市。2009年5月7日被評選爲國家森林城市。2015年成爲中韓自貿區先行示範城市。

威海市歷史悠久。據境內古文化遺址出土文物考證,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生息繁衍。境內之遠古歷史,已經難考。《史記·夏本紀》雲:“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西漢孔安國曰:“東表之地稱嵎夷。”清胡謂《禹貢錐指》稱:“今登州、萊州二府,皆爲禹貢萊夷之地。”據此推斷,夏、商、週三代今市境爲東方嵎夷之地,屬青州,有萊夷聚居。

威海市屬於北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四季變化和季風進退都較明顯。與同緯度的內陸地區相比,具有雨水豐富、年溫適中、氣候溫和的特點。威海市大陸度爲54.1%,由於瀕臨黃海,受海洋的調節作用,表現出春冷、夏涼、秋暖、冬溫,晝夜溫差小、無霜期長、大風多和溼度大等海洋性氣候特點。

威海旅遊資源豐富,有海島海岸、城市園林、歷史遺蹟、民俗風情等十多種類型。擁有國家AAAAA級景區1處,AAAA級旅遊景區8處,AAA級旅遊景區6處,AA級旅遊景區1處,省級旅遊度假區4處,遊覽景區(點)80多處。威海海岸線長近1000公里,沿線海水清澈,松林成片,海鳥翔集,有30多處港灣、168個大小島嶼。

威海市中心城區高區的威海國際海水浴場、下轄市乳山銀灘、下轄市文登小觀金灘都屬於中國北方有名的海灘。劉公島是天然植物王國,被譽爲“海上森林公園”。海驢島有“海鷗王國”之稱。膠東半島有14處溫泉,威海就有9處。境內的成山頭有“東方好望角”之稱。

中國十大宜居城市排行榜,長命百歲不是夢! 第3張

還想了解》》香港的宗教信仰是什麼

香港
  香港,簡稱“港”,全稱爲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HKSAR)。香港地處中國華南地區,珠江口以東,南海沿岸,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接珠江,與澳門特別行政區廣東省珠海市以及中山市隔着珠江口相望,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香港是全球高度繁榮的國際大都會之一,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等3大區域組成,管轄陸地總面積1104.32平方公里,截至2014年末,總人口約726.4萬人,人口密度居全世界第三。1840年之前的香港還是一個小漁村;1842-1997年間,香港爲英國殖民地;二戰後的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東西方文化在此交匯,成爲“亞洲四小龍”之一。

香港城市以現代建築爲主,大量摩天大樓分佈維多利亞港兩岸,高度逾90米的建築超過3000座。全球最高100棟住宅大樓中,最少一半位於香港。香港摩天大樓數目居世界首位。香港的建築中包括有由美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設計的中銀大廈,以及由建築師諾曼·福斯特設計的匯豐銀行總行大廈,香港國際機場的建築設計也出自其手筆。

1997年7月1日,中國正式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成爲中國的特別行政區之一。香港允許保留原有經濟模式、法律和社會制度,並可享受外交及國防以外所有事務的高度自治權。香港是繼紐約、倫敦後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齊稱爲“紐倫港”,在世界享有極高聲譽。

香港是國際和亞太地區重要的航運樞紐和最具競爭力的城市之一,連續21年經濟自由度指數位居世界首位。香港素以優良治安、自由經濟和健全的法律制度等而聞名於世,素有“東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購物天堂”等美譽,也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地區之一。

香港有傳統的祖先宗祠、新界氏族圍村,以至坐落鬧市的廟宇。遊客可以參加由香港旅遊發展局主辦的“古今建築漫遊”。

中國十大宜居城市排行榜,長命百歲不是夢! 第4張

還想了解》》煙臺標誌建築

煙臺
  煙臺,山東省地級市,地處山東半島東北部,東連威海,南鄰青島,西接濰坊,北瀕渤海、黃海,與遼東半島對峙,與大連隔海相望。煙臺全市土地面積13745.95平方千米,海岸線長909千米,瀕臨渤海、黃海,有島嶼63個。截止2014年底,煙臺市人口702萬,少數民族47個。

煙臺是環渤海經濟圈內重要節點城市、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骨幹城市、[中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中國海濱城市,亞洲唯一的國際葡萄·葡萄酒城、“一帶一路”國家戰略重點建設港口城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文明城市,煙臺與威海同爲中國着名的“雪窩”。

年平均降水量爲651.9毫米,年平均氣溫12.7℃,年平均相對溼度68%,年平均日照時數2698.4小時,太陽輻射總量年平均值5224.4兆焦耳/平方米,年平均風速內陸地區3-4米/秒,沿海地區4-6米/秒,煙臺市平均無霜期210天。

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冬季空氣更加溫潤。平均每年29天的冷流降雪日,爲“雪窩子”。全年平均氣溫12℃左右,是旅遊避暑和休閒度假勝地。沿海表層水溫變化較外海明顯且幅較大,年平均水溫11~14℃之間。

海水錶層鹽度年平均28~31%左右。潮汐自萊州到龍口沿海爲不正規半日潮,龍口到牟平以及海陽市沿海爲正規半日潮。海岸主要分巖岸和砂岸兩種,西起萊州市虎頭崖,東至牟平東山北頭,是曲折的巖岸,海蝕地貌顯着,其餘多爲砂岸。名勝古蹟衆多,是遊覽避暑勝地。

煙臺旅遊資源豐富。優美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每年吸引了大批中外遊客前來觀光旅遊。有三星級以上酒店89家,其中五星級12家,四星級23家,三星級54家。1998年煙臺成爲首批54座“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之一。

截至2015年,全市共有旅遊星級賓館飯店110家,其中五星級5家、四星級20家。各類旅行社218家,其中經營出境旅遊業務的旅行社11家。全年舉辦各類展會活動148個,比上年增加6個;展位總數2.4萬個,比上年增長5.0%。

中國十大宜居城市排行榜,長命百歲不是夢! 第5張

還想了解》》廈門四大建築風格

廈門
  廈門市,別稱鷺島,簡稱鷺,位於福建省東南端,西接漳州臺商投資區,北鄰南安,東南與大小金門和大擔島隔海相望。是閩南地區的主要城市之一,與漳州、泉州並稱“廈漳泉”,閩南金三角經濟區。

廈門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五個開發開放類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之一(即“新特區”),“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三片區之一,也是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範區、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和兩岸貿易中心。

廈門由廈門島、離島鼓浪嶼、西岸海滄半島、北岸集美半島、東岸翔安半島、大小嶝島、內陸同安、九龍江等組成,陸地面積1699.39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90多平方公里。廈門的主體——廈門島南北長13.7公里,東西寬12.5公里,面積約132.5平方公里,是廈門經濟特區的發祥地,島上有廈門最早的商業和政治中心。

廈門也是現代化國際性港口風景旅遊城市,擁有第一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鼓浪嶼。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曾讚美廈門爲“東方夏威夷”。截至2015年,廈門市市區建成區317平方公里,主城區人口386萬。通行閩南語。

廈門地形以濱海平原、臺地和丘陵爲主。廈門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地勢地貌構成類型多樣,有中山、低山、高丘、低丘、臺地、平原、灘塗等。西北部多中低山,其中位於同安與安溪交界處的雲頂山海拔1175.2米,爲全市最高的山峯。

從西北往東南,依次分佈着高丘、低丘、階地、海積平原和灘塗,南面是廈門島和鼓浪嶼。雲頂山爲廈門市最高峯,雲頂巖爲廈門島最高峯,日光巖爲鼓浪嶼最高峯。

廈門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和多雨,年平均氣溫在21℃左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毫米左右,每年5~8月份雨量最多,風力一般3~4級,常向主導風力爲東北風。由於太平洋溫差氣流的關係,每年平均受4~5次颱風的影響,且多集中在7~9月份。

中國十大宜居城市排行榜,長命百歲不是夢! 第6張

還想了解》》臺北的明星有哪些

臺北:
  臺北(Taipei),簡稱“北”,又稱北市,是中國臺灣省的省會。臺北市位於臺灣島北部的臺北盆地,被新北市環繞,西界淡水河及其支流新店溪,東至南港附近,南至木柵以南丘陵區,北包大屯山東南麓。

臺北是臺灣省的六個“直轄市”之一,也是全臺灣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旅遊、工商業與傳播中心,僅次於新北市的第二大城市。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2014年總人口270.1571萬人,居臺灣第四位,人口密度居臺灣第二位。

臺北歷史悠久,歷史遺蹟衆多,於舊石器時代晚期即有人類居住,1875年(清光緒元年)欽差大臣沈葆楨在此建立臺北府,意爲臺灣之北從此有“臺北”之名,統管臺灣軍民政務,從此逐漸成爲臺灣的政治中心。

以臺北爲中心與周邊市鎮所連結而成臺北都會區,是臺灣省人口最多的都會區。其作爲臺北都會區的發展核心,全省規模最大的公司、企業、銀行、商店均總部設在這裏。

臺北市位於北緯25度線附近,北迴歸線以北,又因爲是在海島上,地處東亞大陸與太平洋之間,受乾冷的蒙古高壓與暖溼的太平洋高壓交互影響,形成了亞熱帶季風氣候。由於海洋的調節,其氣溫比同緯度大陸地區高2~5℃,尤其在秋冬季節,此特點尤爲突出。

從緯度來看,臺北位於北迴歸線以北,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但從各月平均氣溫來看,卻酷似熱帶季風氣候,表現在:長夏無冬,只有熱季與涼季之分:通常4~11月爲熱季、12~次年3月爲涼季。有時受到全球暖化或特殊的氣候變化影響,涼季期間也會出現忽暖忽冷的現象。

臺北市是臺灣北部的遊覽中心,除陽明山、北投風景區外,還有島內最大、建成最早佔地8.9萬平方米的臺北公園和規模最大的木柵動物園。此外,由私人經營的榮星花園規模也相當可觀。劍潭、北安、福壽、雙溪等公園,也都是遊覽的好地方。

臺北市名勝古蹟頗多,其中臺北城門、龍山寺、保安宮、孔廟、指南宮、圓山文化遺址等處,均爲風景優美,適宜遊覽的好地方。循着淡水河、基隆河迤邐蜿蜒,北邊囊括大屯山系、七星山系而形成的陽明山公園,不但是自然保育的生態教室,更是大臺北的後花園,四季各有不同風情韻致。

坐落在臺北市中心的二二八和平公園、植物園、大安森林公園,則堪爲典型的城市綠洲,加上週遭人文、藝術活動頻繁,是都市人紓解身心的好去處。南區的木柵山區,登山健行之外,還可享受茶香四溢的品茗閒情。

中國十大宜居城市排行榜,長命百歲不是夢! 第7張

還想了解》》山東十大歷史人物

濰坊:
  濰坊,古稱“濰縣”,又名“鳶都”,位於山東半島的中部,山東省下轄地級市,與青島、日照、淄博、煙臺、臨沂等地相鄰。地扼山東內陸腹地通往半島地區的咽喉,膠濟鐵路橫貫市境東西,是半島城市羣地理中心。地處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兩大國家戰略經濟區的重要交匯處。

中國新二線城市,是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和發展活力的新興經濟強市。濰坊市總面積15859平方公里,約佔山東省總面積的10%,居山東第二位。轄4區6市2縣。氣候屬暖溫帶季風型半溼潤大陸性氣候。

濰坊2014年度全市完成GDP總量4850億元,居地級市排名山東第4位,全國第34位;2014年度中國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第46名。濰坊自秦朝便成爲京東古道的重要樞紐,明清以“二百隻紅爐,三千銅鐵匠,九千繡花機,十萬織布機”聞名遐邇,是歷史上着名的手工業城市,清乾隆年間便有“南蘇州、北濰縣”之稱。

1904年在德國殖民者的提議下,濰坊開埠。濰坊同時也是中國風箏文化的發祥地,國際風箏聯合會組織總部所在地,也是“國際風箏會”的固定舉辦地點。還是我國曆史上最大的風箏、木版年畫的產地和染散地,又被稱爲“世界風箏都”。

濰坊也是中歐城鎮化夥伴關係城市、聯合國水環境示範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中國十佳宜居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市、首批全國循環經濟示範市、中國人居環境獎城市、全國首批中美低碳生態試點城市。

濰坊南高北低,南部低山丘陵區,總面積15646平方千米,佔濰坊市總面積的35.6%。分佈於西南和南部,海拔100~~200米以上,西南部爲泰山山脈的魯山和沂山北麓,海拔最高,是濰坊主要河流發源地。

市域處北溫帶季風區,背陸面海,氣候屬暖溫帶季風型半溼潤大陸型。其特點爲:冬冷夏熱,四季分明;春季風多雨少;夏季炎熱多雨,溫高溼大;秋季天高氣爽,晚秋多幹旱;冬季乾冷,寒風頻吹。年平均氣溫12.3℃,年平均降水量在650毫米左右。

中國十大宜居城市排行榜,長命百歲不是夢! 第8張

還想了解》》南通標誌性建築之一

南通
  南通,江蘇省地級市,位於江蘇東南地帶,長江三角洲北翼,簡稱“通”,別稱靜海、崇州、崇川、紫琅、北上海,古稱通州。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東抵黃海,南望長江,與上海、蘇州燈火相邀,西、北與泰州、鹽城接壤,“據江海之會、扼南北之喉”,被譽爲“北上海”。南通集“黃金海岸”與“黃金水道”優勢於一身,擁有長江岸線226公里。

因漲沙沖積成洲,南通成陸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自後周顯德三年(956年),南通建城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曆史。辛亥革命後改通州爲南通縣,1983年,撤銷南通地區,設立南通市。南通市下轄3區、2縣,代管3個縣級市,面積8544平方千米。首批沿海開放城市。

在中國近代文化科教史上,南通創辦第一所師範學校、第一座民間博物苑、第一所紡織學校、第一所刺繡學校、第一所戲劇學校、第一所中國人辦的盲啞學校和第一所氣象站等“七個第一”,被稱爲“中國近代第一城”。入選“2012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作爲中國老齡化最高的城市,南通人口平均壽命達80.71歲,百歲壽星多達1031位,2014年5月,南通被國際自然醫學會、世界長壽鄉認證委員會授予全球首個“世界長壽之都”。2014年8月,南通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獲得國家批准,成爲江蘇省第6個,全國第37個獲批建設軌道交通的城市。

南通屬北亞熱帶溼潤性氣候區,季風影響明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雨水充沛,無霜期長。由於地處中緯度地帶、海陸相過渡帶,常見的氣象災害有洪澇、乾旱、梅雨、颱風、暴雨、寒潮、高溫、大風、雷擊、冰雹等,是典型的氣象災害頻發區。

按近30年資料統計,年平均氣溫在15℃左右,年平均日照時數達2000~220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000~1100毫米,且雨熱同季,夏季雨量約佔全年雨量的40~50%。常年雨日平均120天左右,6月~7月常有一段梅雨。

南通集“黃金海岸”與“黃金水道”優勢於一身,擁有長江岸線226公里,其中可建萬噸級深水泊位的岸線30多公里;擁有海岸線210公里,其中可建5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的岸線40多公里。全市海岸帶面積1.3萬平方公里,沿海灘塗21萬公頃,是中國沿海地區土地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中國十大宜居城市排行榜,長命百歲不是夢! 第9張

還想了解》》常州爲什麼叫鬼城?

常州
  常州,是江蘇省地級市,地處長江之南、太湖之濱,處於長江三角洲中心地帶,與蘇州、無錫聯袂成片,構成蘇錫常都市圈。常州是一座有3200多年左右歷史的中國歷史文化名,曾有過延陵、毗陵、毗壇、晉陵、長春、嘗州、武進等名稱,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始有常州之稱。於1949年設市。

截至2015年,常州轄天寧區、鐘樓區、新北區、武進區、金壇區五個行政區和一個縣級市溧陽市,21個街道辦事處、37個鎮、807個行政村、323個居委會,總面積4385平方公里。常州是長江文明和吳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也是南朝齊樑故里。

常州境內風景名勝、歷史古蹟較多,有中華恐龍園、嬉戲谷、春秋淹城等主題公園和天目湖、南山、太湖灣等自然風景區。常州人屬江浙系,使用吳語。常州有季札、展昭、陳濟、吳稚暉、瞿秋白、張太雷、惲代英、趙元任等歷史名人,主要特產有蘿蔔乾、大麻糕、芝麻糖、溧陽風鵝、野山筍等。

常州地處長江下游南岸,太湖流域水網平原,位於江蘇省南部方,長江三角洲中心地帶,北攜長江,南銜太湖,東望東海,與上海、南京、杭州皆等距相鄰,扼江南地理要衝,與蘇州、無錫聯袂成片。北緯31°09′-32°04′、東經119°08′-120°12′。境內地勢西南略高,東北略低,高低相差2米左右。

常州地貌類型屬高沙平原,山丘平圩兼有。南爲天目山餘脈,西爲茅山山脈,北爲寧鎮山脈尾部,中部和東部爲寬廣的平原、圩區。境內地勢西南略高,東北略低,高低相差2米左右。

常州屬於北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常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常州春末夏初時多有梅雨發生,夏季炎熱多雨,最高氣溫度常達36℃以上,冬季空氣溼潤,氣候陰冷。

截至2014年,常州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5處、常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70處、常州市文物保護控制單位20處、金壇市級文物保護單位42處、溧陽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54處、金壇市文物保護控制單位468處。

中國十大宜居城市排行榜,長命百歲不是夢! 第10張

還想了解》》南京歷史文化名人

南京
  南京,簡稱寧,是江蘇省會,地處中國東部地帶,長江下游,瀕江近海。全市下轄11個區,總面積6597平方公里,2013年建成區面積752.8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18.78萬,其中城鎮人口659.1萬人。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南京擁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歷史上曾數次庇佑華夏之正朔,長期是中國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擁有厚重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歷史遺存。

南京是國家重要的科教中心,自古以來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有“天下文樞”、“東南第一學”的美譽。截至2013年,南京有高等院校75所,其中211高校8所,僅次於北京上海;國家重點實驗室25所、國家重點學科169個、兩院院士83人,均居中國第三。

2016年世界速度輪滑錦標賽將於2016年9月在“世界輪滑之都”——南京舉行,由國際輪滑聯合會創新的首屆全項目世界輪滑錦標賽將於2017年9月上旬在南京舉行。首座世界輪滑博物館也將落戶南京,地點確定在南京奧林匹克博物館內。

南京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年降水1200毫米,四季分明,年平均溫度15.4°C,年極端氣溫最高39.7°C,最低-13.1°C,年平均降水量1106毫米。春季風和日麗;梅雨時節,又陰雨綿綿;夏季炎熱,秋天乾燥涼爽;冬季寒冷、乾燥。

南京春秋短、冬夏長,冬夏溫差顯着,四季各有特色,皆宜旅遊。因此就有了“春遊牛首煙嵐”、“夏賞鍾阜晴雲”、“秋登棲霞勝境”、“冬觀石城霽雪”之說,由於大氣環流的變化以及南京不斷的植樹造林,南京夏天的炎熱程度與江南、華南其他都市相比大爲減輕,故有爲南京摘去“火爐”帽子的說法。

南京旅遊資源豐富,旅遊業發達,是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鐘山風景名勝區、夫子廟秦淮風光帶爲國家5A級旅遊景區。截至2014年,南京有世界文化遺產1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9處;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109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516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culture/chengshi/q91m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