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傳統文化 >城市文化 >

山東柳子戲的學術價值與使用價值 詳解

山東柳子戲的學術價值與使用價值 詳解

山東柳子戲是一種流行在漢族民間的一種曲調,柳子戲有着將近五百年的歷史,它主流行的地域較廣,各地對柳子戲的叫法都有不同。它是中國戲曲最爲古老的聲腔之一。想更瞭解山東柳子戲嗎?下面的山東文化爲你帶來更多內容。

詳解:山東柳子戲的學術價值與使用價值

柳子戲表演程式粗獷豪放,風格獨特;人物動作設計,惟妙惟肖,生活氣息濃厚。如武將出場,必先在臺上表演踢腿、打飛腳、亮相;發怒時雙腳跳起,表示急躁情緒;對打時多用真刀和真槍。

其中俗曲部分比重較大,現存的200多個傳統劇目中,由俗曲聯成的約佔二分之一。代表性劇目有《白兔記》(興圍、回圍、磨房)、《金鎖記》、《孫安動本》、《玩會跳船》、《抱妝盒》、《燕青打擂》、《三盜芭蕉扇》等。俗曲曲調委婉曲折,能夠表達細膩複雜的思想感情,素有“九腔十八調,七十二咳咳”之稱。其曲牌有曲子與小令和客腔。

在柳子戲600餘支曲牌中,絕大部分曲牌結構嚴謹規範,曲調行腔委婉,曲牌過門完整齊備,調式豐富多變,風格各異;尤其是慢三眼節奏的曲牌,它加上唱詞即爲唱腔曲牌,不加演唱又是結構完整的器樂曲牌;而且它有異於其他劇種的摹擬唱腔的音樂旋律、結構,這自成體系、自呈面貌的音樂結構形式,對研究明清時期的戲曲音樂現象具有重要的作用及參考借鑑價值。

柳子戲音樂對研究中國北方戲曲、元代散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柳子戲音樂對中國民族音樂具有持久的借鑑作用。柳子戲音樂具備旺盛的生命力,它的鑑賞價值得到現代人的認同與喜愛。如1998年紀念香港迴歸一週年音樂會上的開場嗩吶獨奏曲,就是源於柳子戲音樂曲牌《一枝花》。柳子戲傳統劇目《玩會跳船》中的音樂已被人民音樂出版社編錄在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音樂教材中。

梅蘭芳在《東柳重青》一文中說“……京劇裏有一出《小上墳》,大家說是“柳子腔”,用笛子伴奏,唱詞七字成文”;臺北新劇團2004年移植改編柳子戲《孫安動本》,排出《孫安進京》在上海國際藝術節演出;中國京劇院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曾移植柳子戲《孫安動本》,李和曾扮演孫安,併成功演出;黑龍江京劇院移植的柳子戲《孫安動本》做爲劇院的保留劇目,長年上演;中國歌劇舞劇院排演《紅嫂》曾吸收過柳子戲音樂素材;呂劇,黃梅戲都曾移植過柳子戲傳統劇目《玩會跳船》;豫劇、秦腔也曾移植過《孫安動本》。

柳子戲的劇目、表演,數百年來都起到了高臺教化、寓教於樂的積極作用。它的許多劇目都充滿了扶正懲惡、清正愛民、精忠報國、尊老愛幼、扶危濟困、俠膽義腸、見義勇爲等高風亮節,這爲推動社會發展,豐富大衆娛樂生活,塑造社會人文精神,弘揚優良道德規範,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culture/chengshi/gx5v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