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擇吉黃曆 >二十四節氣 >

廣東各地冬至美食繽紛多彩

廣東各地冬至美食繽紛多彩

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對於廣東這個美食大省來說,這句話不僅說的是習俗,還適用於美食,例如在冬至時節,廣東各地的美食就稱得上一個繽紛多彩,那麼就讓老黃曆爲你介紹。

廣東各地冬至美食繽紛多彩

陽江:鹹圓子、煎餈
  陽江鹹湯圓的配料真是豐富,有豬肉,有魷魚絲、蝦米、瑤柱,還有臘腸、糯米粉、香菜和蔥。

煎餈,在外地被稱爲“煎堆”,不僅是陽江的傳統過冬食品,也是廣東的傳統小食。廣東有句俗語,“煎堆碌碌,金銀滿屋”,無論用陽江話或用粵語說,都押韻,而且意頭十分好。

東莞:冬團
  冬團是道滘羣衆在冬至時節(俗稱“做冬”)必吃的一樣傳統食品,由糯米皮和餡兩部分組成。冬團的餡通常以眉豆爲主要原料,還會加入花生等材料,分甜鹹兩種口味。做好的冬團需要用油刷一遍,然後用蕉葉墊好放在蒸籠裏蒸熟。

梅州:吃了羊肉纔算過冬
  在梅州,每年冬至時節,幾乎家家戶戶都要購買新鮮的羊肉,配上當歸、黨蔘、紅棗等中藥材,加生薑和糯米酒或者娘酒,盛裝在甕中封好,用慢火細細熬燉,直至成濃醇的酒肉,傳統的客家諺語中有“冬節到時羊酒香,進補身體最合時”之說。客家人認爲,冬至時的水味最醇,用它釀的酒可久藏不壞,柔和爽口,回甜生津,後勁頗足。

順德:太公分豬肉
  “分豬肉”:各宗祠舉辦冬日宴會,先祭祖,儀式過後族中宗親長老們齊齊擡出百斤大燒豬,現場“開刀分肉”,每席都可分得一份。

“分柑”:有近五百年曆史,‘柑’在白話裏與‘金’同音,分柑也就是分金,寓意太祖派利是給子孫後代。在祠堂裏分冬柑則是最熱鬧的儀式,柑也與甘同音,寓意苦盡甘來。

中山:水欖
  中山小欖吃“水欖”。小欖的“湯圓”並不圓,像橄欖狀,所以也被稱“水欖”。做水欖要用精選的糯米,先把糯米淘洗好,放在水裏浸上三個小時,待糯米酥軟後再磨成漿,幹水之後,再用曬乾的糯米粉和着煮好的白糖糖漿加入熱水搓成可以用作包“水欖”的溼粉留着待用。傳統的“水欖”是用紅豆沙或麻蓉爲餡料的,也有隻包一小塊片糖的,有的還加點菊花肉在裏面。

廣東各地冬至美食繽紛多彩 第2張

惠州:艾角
  惠州吃粉餜(又稱艾角)。艾角,是廣東一帶的漢族傳統小吃,屬於粵菜系。這是惠州特有的過冬習俗。民間俗話稱爲“角仔”。製作艾角的主要原料是艾和糯米粉。製作“艾”是最爲重要的一環:先取本地野生艾草,用開水煮後用竹筲箕背擦磨成絨狀,製成食用艾。之後混合米粉做成粉皮,以鹹、甜各料做餡包成角狀。惠州過冬食用的艾角多采用鹹料,傳統用料多爲蘿蔔絲、豬油渣、蝦頭、五香粉等,蒸熟即可食用。

汕尾:冬節鴿
  汕尾吃冬節鴿。冬節鴿又稱冬節蛤、冬節粿,是流行於廣東汕尾一帶的漢族小吃,因其一般到冬至節時家家戶戶都會做,因其形狀與蛤蜊的肉相似,故取名爲“冬節蛤”,又由於方言的“蛤”和“鴿”同音,而後部分不清楚的以爲是“鴿”,所以又叫冬節鴿;是廣東海陸豐特色小吃代表,至今已經成爲汕尾日常食品。

湛江:煮姜飯
  湛江吳川吃煮姜飯。姜飯是畲族的風味小吃,部分畲族羣衆於春耕時有吃薑飯習慣。姜飯製作方法是先將鍋燒紅放入少許食油,然後倒入搗碎的薑末,炒片刻,加入水、鹽以及大米(糯米、梗米均可)燜熟。姜飯具有味辣、香的特點,有消除疲勞作用。

梅州豐順:嘎羅餈
  豐順在冬至這天叫冬節,這天有兩種糯米做的東西是必須的,一種是糯米湯丸,另一種就是“嘎羅餈”,其實就是餈粑,只不過跟別的地方的做法和吃法有點不一樣。

一是做法,豐順是將糯米粉與冷水在鍋內混合,慢慢加熱,用一個大一點的木棍攪拌,直到成熟成糊狀,這樣比其他地方用米粉做成塊狀用蒸或煮的更加糯一點,再就是吃法,其他地方將養在水中塊狀的糯米糰用油煎一下,使表面發黃焦,再蘸糖或其它調料,而豐順的吃法是將餈粑直接蘸糖吃。

茂名:菜包籺
  茂名吃菜包籺。菜包籺餡料和煮籺是相同的,不過包成球形的包子狀,然後用乾淨燙熟的大片生菜葉包住,再放進籺籃蒸熟,無須用湯煮。蒸熟後有韌性的籺身包在柔軟的菜葉裏,入口另有一番風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almanac/jieqi/gd54m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