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擇吉黃曆 >二十四節氣 >

最全的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

最全的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

二十四節氣,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而總結歸納出的一種用以指導農事活動的補充曆法。二十四節氣的每一個,都有着生動而富有美感的名稱,也都有着各自豐富獨特的含義。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最全的二十四節氣含義介紹。

最全的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詳解:立春是什麼意思?

最全的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

立春,二十四節氣之一,“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爲立春。

中國古代將立春的十五天分爲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蜇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說的是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立春五日後,蜇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甦醒,再過五日,河裏的冰開始溶化,魚開始到水面上遊動,此時水面上還有沒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魚負着一般浮在水面。

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爲春季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在氣候學中,春季是指候(5天爲一候)平均氣溫10攝氏度至22攝氏度的時段。

最全的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雨水節氣的由來及氣候特點 

最全的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 第2張

雨水是24節氣中的第2個節氣。每年的2月19日前後,太陽黃經達330度時,是二十四節氣的雨水。此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爲雨水。雨水節氣一般從2月18日或19日開始,到3月4日或5日結束。雨水和穀雨、小雪、大雪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雨水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爲雨矣。”意思是說,雨水節氣前後,萬物開始萌動,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書》中就有雨水節後“鴻雁來”、“草木萌動”等物候記載。

雨水期間,天氣變化不定,是全年寒潮過程出現最多的時節之一,忽冷忽熱,乍暖還寒的天氣對已萌動和返青生長的作物、林、果等生長可能帶來損害。而溼暖的天氣也很容易招來感冒、頭痛、鼻炎等疾病,注重健康的人們在這個節氣的時候都會特別注意天氣的變化和相關的養生工作。

最全的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解惑:驚蟄是什麼季節

最全的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 第3張

驚蟄,古稱“啓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3個節氣,更是干支歷卯月的起始;時間點在農曆每年二月初一前後(公曆3月5-6日之間),太陽到達黃經345°時。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3個節氣,更是干支歷卯月的起始。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這時天氣轉暖,漸有春雷,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爲“蟄”,而“驚蟄”即上天以打雷驚醒蟄居動物的日子。這時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

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驚蟄,含義是: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這時,氣溫回升較快,長江流域大部地區已漸有春雷。

四川盆地東部和涼山州南部,常年雨水、驚蟄亦可聞春雷初鳴;而盆地西北部除了個別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纔有雷聲,爲我省雷暴開始最晚的地區。到了驚蟄,我國大部地區進入春耕大忙季節。

最全的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二十四節氣之春分的含義是什麼?

最全的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 第4張

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古時又稱爲“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在每年的3月21日前後(20日-22日)交節,農曆日期不固定,這時太陽到達黃經春分0°。春分的意義,一是指一天時間白天黑夜平分,各爲12小時;二是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爲春季,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中國古代將春分分爲三候:“一候元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便是說春分日後,燕子便從南方飛來了,下雨時天空便要打雷併發出閃電。春分在中國古歷中的記載爲:“春分前三日,太陽入赤道內”。

春分是一年四季中陰陽平衡,晝夜均等、寒溫各半的時期,所謂“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老百姓說“春分春分,晝夜平分”就是這個道理。

春分時期,我國南北氣溫都升到零度以上,萬物進入春生階段,正是“春飛桃杏開,蝶舞蜜蜂來”,農村開始忙碌,小麥已進入返青階段。

最全的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解惑:清明是第幾個節氣 

最全的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 第5張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每年4月5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5°時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節……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人民用它安排進行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

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着密切的關係。

中國古代從清明起的15天內每隔5天分出三候:

清明第一候:桐始華,此時桐樹開始開花。

清明第二候:田鼠化爲鴽,田鼠因烈陽之氣漸盛而躲回洞穴,喜愛陽氣的鴽鳥開始出來活動。田鼠爲至陰之物,鴽鳥爲至陽之物。田鼠化爲鴽,意指陰氣潛藏而陽氣漸盛。

清明第三候:虹始見,虹爲陰陽交會之氣,純陰純陽則無,若雲薄漏日,日穿雨影,則虹見。

清明又稱踏青節:清明時節是一年養生的重要時期,機體生長在於春季,吐納調息法有益於人體陽氣。建議穿比較寬鬆的衣服到空氣清新的地方進行鍛鍊。

最全的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穀雨是什麼意思,穀雨的含義 

最全的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 第6張

穀雨是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通常在這個時候會進行秧苗初插和作物新種,而在穀雨這個節氣裏,往往雨水比較豐富,對植物的生長都比較有利。

關於穀雨是什麼意思,古人曾有“雨生百穀”之說。“清明斷雪,穀雨斷霜”,氣象專家表示,穀雨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穀雨節氣的到來意味着寒潮天氣基本結束,氣溫開始回升,雨水增多,這時期雨水對穀類作物的生長髮育很有作用。越冬作物需要雨水以利返青拔節,春播作物也需要雨水才能播種出苗,雨水大大有利於穀類作物生長,故稱“穀雨”。

關於穀雨和倉頡的關係,據《淮南子》記載,倉頡造字,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黃帝於春末夏初發布詔令,宣佈倉頡造字成功,並號召天下臣民共習之。由於倉頡造字功德感天,玉皇大帝也便賜給人間一場穀子雨,以慰勞聖功,這就是現在的“穀雨”節氣。

最全的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你知不知道立夏是什麼意思?

最全的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 第7張

立夏代表着夏季的來臨,也預示着農忙的開始。立夏對於農民來說是一個重要的節氣,民間常以立夏當日的陰晴測一年的豐歉。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古代,人們非常重視立夏的禮俗。在立夏的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舉行迎夏儀式。君臣一律穿硃色禮服,配硃色玉佩,連馬匹、車旗都要硃紅色的,以表達對豐收的企求和美好的願望。宮廷裏“立夏日啓冰,賜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貯藏的,由皇帝賜給百官。在民間,立夏日人們則喝冷飲來消暑。立夏日,江南水鄉有烹食嫩蠶豆的習俗。有的地方還有立夏日稱人的習俗。

立夏節在立夏日。古代有“立夏之日,迎夏於南郊,祭赤帝祝融”的儀式。近代民間,有嘗新和秤人之習,此日人們把將熟之小麥、大麥穗在火上烤熟吃,以享新麥之鮮;或用秤秤人之輕重以祈福。立夏節民間嚴禁家人坐在門檻上。許多人還習以立夏日的陰睛測一年的豐歉,認爲立夏時下場雨最好,不然便會“立夏不下,旱到麥罷”、“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掛起”。

最全的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小滿節氣的含義究竟是什麼?

最全的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 第8張

當每年的五月份,太陽達到黃徑六十度時,就是我們所說的小滿,小滿是二十四節氣之一,這個時候代表進入了夏收、夏種、夏管三大時期。

古籍解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滿者,物致於此小得盈滿。”小滿時,麥穗飽滿,尚未成熟,萬物生長稍得盈滿,尚未全滿。

農諺解釋:
  小滿節氣期間江南地區往往也是江河湖滿,如果不滿,必是遇上乾旱少雨年。這方面的諺語很多,如安徽、江西、湖北3省有“小滿不滿,無水洗碗”的說法;廣西、四川、貴州等地區有“小滿不滿,乾斷田坎”的農諺;四川省還有“小滿不下,犁耙高掛”之說。這裏的“滿”字,不是指作物顆粒飽滿,而是把“滿”用來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滿時田裏如果蓄不滿水,就可能造成田坎乾裂,甚至芒種時也無法栽插水稻。

氣象學解釋:
  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間視太陽到達黃徑60°時爲小滿。在小滿節氣裏,我國除西藏、青海、黑龍江、吉林外,長江以北大部分地區連續5天的日平均氣溫都將達到22攝氏度以上,氣候意義上的夏季也就開始了。我國古代將小滿分爲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麥秋至。”是說小滿節氣中,苦菜已經枝葉繁茂;而喜陰的一些枝條細軟的草類在強烈的陽光下開始枯死;此時麥子開始成熟。

最全的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二十四節氣:芒種是什麼意思呢?

最全的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 第9張

芒種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第九個節氣,大約是在每年的公曆六月六日左右,在這個時候,太陽達到黃經的七十五度,此時正是芒種的農業時期。

芒種,是農作物成熟的意思。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陽到達黃經75°時爲芒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意指大麥、小麥等有芒作物種子已經成熟,搶收十分急迫。“芒種”也稱爲“忙種”“忙着種”,是農民朋友的播種。“芒種”到來預示着農民開始了忙碌的田間生活。

我國古代將芒種分爲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鵬始鳴;三候反舌無聲。”在這一節氣中,螳螂在去年深秋產的卵因感受到陰氣初生而破殼生出小螳螂;喜陰的伯勞鳥開始在枝頭出現,並且感陰而鳴與此相反,能夠學習其它鳥鳴叫的反舌鳥,卻因感應到了陰氣的出現而停止了鳴叫。

最全的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二十四節氣之夏至是什麼意思?

最全的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 第10張

夏至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十個節氣,夏至是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夏至的時間是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

“不過夏至不熱”,“夏至三庚數頭伏”。夏至雖表示炎熱的夏天已經到來,但還不是最熱的時候,夏至後的一段時間內氣溫仍繼續升高,大約再過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熱的天氣了。

我國古代將夏至分爲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糜與鹿雖屬同科,但古人認爲,二者一屬陰一屬陽。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屬陽。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便丌始脫落。而糜因屬陰,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脫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後因感陰氣之生便鼓翼而鳴;半夏是一種喜陰的藥草,因在仲夏的沼澤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見,在炎熱的仲夏,一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而陽性的生物卻開始衰退了。

最全的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節氣小暑是什麼意思?

最全的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 第11張

小暑是24個節氣中的第11個節氣。每年7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黃經105°時爲小暑。“暑”爲酷熱。這一節氣表示已開始進入炎夏季節,不過僅是開始,“小”字的意思即在於此。“小暑”過後不久,天氣將更炎熱,並即將進入溼熱的氣候階段,同時也預示“伏天”快要來到。

我國古代將小暑分爲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小暑時節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而是所有的風中都帶着熱浪;《詩經·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牀下。”文中所說的八月即是夏曆的六月,即小暑節氣的時候,由於炎熱,蟋蟀離開了田野,到庭院的牆角下以避暑熱;在這一節氣中,老鷹因地面氣溫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

最全的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節氣大暑是什麼意思? 

最全的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 第12張

每年7月23日或24日太陽到達黃經120°時爲“大暑”節氣。“大暑”與“小暑”一樣,都是反映夏季炎熱程度的節令,“大暑”表示炎熱至極。《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爲大小,月初爲小,月中爲大,今則熱氣猶大也。”這時正值“中伏”前後,全國大部分地區進入一年中最熱時期,也是喜溫作物生長最快的時期。

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氣候特徵是:鬥指丙爲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正值中伏前後,在我國很多地區,經常會出現攝氏40度的高溫天氣。

我國古代將大暑分爲三候:“一候腐草爲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世上螢火蟲約有二千多種,分水生與陸生兩種,陸生的螢火蟲產卵於枯草上,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認爲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第二候是說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溼;第三候是說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這大雨使暑溼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最全的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節氣:立秋代表什麼意思?

最全的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 第13張

每年8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爲立秋。立秋的“立”是開始的意思,“秋”是指莊稼成熟的時期。立秋表示暑去涼來,秋天開始之意。是一個反映季節的節氣。

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不僅預示着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也表示草木開始結果孕子,收穫季節到了。此時我國中部地區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進入重要生長髮育時期。

“立秋”到了,但並不是秋天的氣候已經到來了。劃分氣候季節要根據“候平均溫度”,即當地連續5日的平均溫度在22攝氏度以下,纔算真正秋天的時節。 尤其是中國南方此節氣內還是夏暑之時,同時由於颱風雨季節漸去了,氣溫更酷熱,因而中國醫學對從立秋起至秋分前這段日子稱之爲“長夏”。

最全的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解析:節氣中處暑代表什麼?

最全的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 第14張

處暑,“處”是躲避之意,二十四節氣之一。處暑節氣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日左右。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50°。意思是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了,這時冷空氣南下次數增多,氣溫下降逐漸明顯。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

古代將處暑分爲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此節氣中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類農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

處暑的到來,意味着我國許多地區將陸續開始了夏季向秋季的轉換。忍受了多日酷暑煎熬的人們,期盼着秋天的到來。

最全的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二十四節氣之白露時節的由來及習俗 

最全的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 第15張

每年9月8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65度時,交“白露”節氣。“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氣溫變化的節令。露是“白露”節氣後特有的一種自然現象。此時的天氣,正如《禮記》中所云的:“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對“白露”的詮釋——“水土溼氣凝而爲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古人在《孝緯經》中也雲:“處暑後十五日爲白露”,“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古人以四時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

其實,氣象學表明:節氣至此,由於天氣逐漸轉涼,白晝陽光尚熱,然太陽一歸山,氣溫便很快下降,至夜間空氣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結成細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樹木的綠色莖葉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經早晨的太陽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瑩剔透、潔白無瑕,煞是惹人喜愛,因而得“白露”美名。

最全的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全面解析:秋分是什麼意思? 

最全的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 第16張

秋分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十六個節氣,秋分,“分”即爲“半”。秋分時,全球晝夜等長。秋分之後,北半球各地晝漸短夜漸長,南半球各地晝漸長夜漸短。我國古籍《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中說:“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我國古代將秋分分爲三候:“一候元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便是說秋分日後,燕子便從南方飛來了,下雨時天空便要打雷併發出閃電;還有說:“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意思是雷是因爲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後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秋季降溫快的特點使秋收、秋耕、秋種的“三秋”大忙顯得格外緊張。據考證,我國很早就以“秋分”作爲耕種的標誌。農民朋友們要及時搶收秋收作物,免遭受早霜凍和連陰雨的危害;還要適時早播冬作物,爲來年豐產奠定基礎。

最全的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節氣寒露是什麼意思? 

最全的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 第17張

太陽移至黃經195度時爲二十四節氣的寒露。“寒露”的意思是此時期的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

如果說“白露”節氣標誌着炎熱向涼爽的過度,暑氣尚不曾完全消盡,早晨可見露珠晶瑩閃光。那麼“寒露”節氣則是天氣轉涼的象徵,標誌着天氣由涼爽向寒冷過渡,露珠寒光四射,如俗語所說的那樣,“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在廣東一帶流傳着這樣的諺語:“寒露過三朝,過水要尋橋”,指的就是天氣變涼了,可不能像以前那樣赤腳趟水過河或下田了。可見,寒露期間,人們可以明顯感覺到季節的變化。更多的地區,更多的人們,開始用“寒”字來表達自己對天氣的感受了。

最全的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霜降節氣的由來及氣候特點 

最全的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 第18張

每年陽曆10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210度時爲二十四節氣中的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節氣。秋晚地面上散熱很多,溫度驟然下降到0度以下,空氣中的水蒸氣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結形成細微的冰針,有的成爲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結構疏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關於霜降說: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爲霜矣。此時,中國黃河流域已出現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銀色冰晶熠熠閃光,此時樹葉枯黃,在落葉了。古籍《二十四節氣解》中說:“氣肅而霜降,陰始凝也”。可見“霜降”表示天氣逐漸變冷,露水凝結成霜。我國古代將霜降分爲三候: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蜇蟲鹹俯。豺狼開始捕獲獵物,祭獸,以獸而祭天報本也,方鋪而祭秋金之義;大地上的樹葉枯黃掉落;蜇蟲也全在洞中不動不食,垂下頭來進入冬眠狀態中。

最全的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詳談:24節氣立冬含義是什麼?

最全的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 第19張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其確定的依據現在是以太陽到達黃經315度爲準。在公曆的11月7、8日。此時,在北半球,正是“水結冰,地始凍”的孟冬之月,在南方卻是小陽春的天氣。

我國古代將立冬分爲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爲蜃。此節氣水已經能結成冰;土地也開始凍結;三候“雉人大水爲蜃”中的雉即指野雞一類的大鳥,蜃爲大蛤,立冬後,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認爲雉到立冬後便變成大蛤了。

對”立冬“的理解,我們還不能僅僅停留在冬天開始的意思上。追根溯源,古人對“立”的理解與現代人一樣,是建立、開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麼簡單了,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對“冬”的解釋是:“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看來,立冬不僅僅代表着冬天的來臨。完整地說,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歸避寒冷的意思。

最全的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小雪是第幾個節氣  

最全的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 第20張

小雪,二十四節氣之第二十節氣,在今年11月22日,太陽到達黃經240°,表示開始降雪,雪量小,地面上無積雪。古籍《羣芳譜》中說:“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這就是說,到小雪節氣由於天氣寒冷,降水形式由雨變爲雪,但此時由於“地寒未甚”故雪量還不大,所以稱爲小雪。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時間和程度,和雨水、穀雨等節氣一樣,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節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曰:“十月中,雨下而爲寒氣所薄,故凝而爲雪。小者未盛之辭。”這個時期天氣逐漸變冷,黃河中下游平均初雪期基本與小雪節令一致。雖然開始下雪,一般雪量較小,並且夜凍晝化。

我國古代將小雪分爲三候:“一候虹藏不見;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三候閉塞而成冬。”意思是說:由於氣溫降低,北方以下雪爲多,不再下雨了,雨虹也就看不見了;又因天空陽氣上升,地下陰氣下降,導致陰陽不交,天地不通,所以萬物失去生機;所以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寒的冬天。

最全的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節氣大雪是什麼意思 

最全的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 第21張

“大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更是干支歷亥月的結束以及子月的起始;時間點在公曆每年的12月7或8日,其時視太陽到達黃經25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氣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時更大了,並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

“大雪”節氣,爲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大雪”。大雪,顧名思義,雪量大。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這個時段,雪往往下得大、範圍也廣,故名大雪。

我國古代將大雪分爲三候:“一候鵑鷗不嗚;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這是說此時因天氣寒冷,寒號鳥也不再嗚叫了;由於此時是陰氣最盛時期,正所謂盛極而衰,陽氣已有所萌動,所以老虎開始有求偶行爲;“荔挺”爲蘭草的一種,也感到陽氣的萌動而抽出新芽。

大雪節氣人們要注意氣象臺對強冷空氣和低溫的預報,注意防寒保暖。越冬作物要採取有效措施,防止凍害。注意牲畜防凍保暖。

最全的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冬至是第幾個節氣,冬至代表什麼 

最全的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 第22張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

冬至起源於中國人的陰、陽觀念。陰、陽象徵生命的平衡與協調,中國人相信冬至來臨之時,正是”陰“的黑暗力量與陰寒本性最強烈的時候,與此同時,亦是極爲重要的關鍵時刻,只因“陽”的光明與溫暖將會逐漸取締“陰”的極寒本性。因此,冬至是一個協調及和諧的歡樂時刻。古人認爲到了冬至,雖然還處在寒冷的季節,但春天已經不遠了。

最全的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小寒是第幾個節氣,小寒代表什麼? 

最全的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 第23張

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更是干支歷子月的結束以及丑月的起始;時間點在公曆每年1月5-7日之間,太陽位於黃經285°。小寒與大寒、小暑、小寒雪天大暑及處暑一樣,都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氣。對於中國而言,小寒代表着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月初寒尚小……月半則大矣”,就是說,在黃河流域,當時大寒是比小寒冷的。又由於小寒還處於“二九”的最後幾天裏,小寒過幾天后,才進入“三九”,並且冬季的小寒正好與夏季的小暑相對應。俗話說,冷氣積久而寒。此時,天氣寒冷,大冷還未到達極點所以稱爲小寒。

小寒的特點是天漸寒,尚未大冷。隆冬“三九”也基本上處於本節氣內,因此有“小寒勝大寒”之說。這是因爲在上一個節令冬至時,地表得到太陽光、熱最少,但還有土壤深層的熱量補充,所以還不是全年最冷的時候。等到冬至過後,也是到“三九”前後,土壤深層的熱量也消耗殆盡,儘管得到太陽光、熱稍有增加,仍入不敷出,於是便出現全年的最低溫度。

最全的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節氣大寒是什麼意思?

最全的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 第24張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後一個節氣,每年1月20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00°時爲“大寒”。《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大寒爲中者,上形於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

中國古代將大寒分爲三候:“一候雞乳;二候徵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就是說到大寒節氣便可以孵小雞了;而鷹隼之類的徵鳥,卻正處於捕食能力極強的狀態中,盤旋於空中到處尋找食物,以補充身體的能量抵禦嚴寒;在一年的最後五天內,水域中的冰一直凍到水中央,且最結實、最厚。孩童們可以盡情在河上溜冰。

大寒節氣裏,各地農活依舊很少。北方地區老百姓多忙於積肥堆肥,爲開春作準備;或者加強牲畜的防寒防凍。南方地區則仍加強小麥及其他作物的田間管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almanac/jieqi/4v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