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命理 >百家姓 >

穩基公 潮汕華美孫氏始祖

穩基公 潮汕華美孫氏始祖

身爲後世子孫,尋根問祖,是海內外孫氏宗親對家鄉的一片深情百家姓氏,博大精深。其中孫姓排名爲第3位。中國古代家訓,是一個巨大的傳統文化寶庫。明明我祖,漢史流芳;訓及子孫,悉本義芳。下面我們來說一說揭陽京岡孫乙公的第八代裔孫,潮汕華美孫氏始祖穩基公。

潮汕華美孫氏始祖:穩基公

潮汕鄉人自古流傳:“下尾沈,未曾有沈先有孫,統宮老爺是伊妝”。

太平盛世,修譜溯源,慎終追遠。大勢所趨。《華美史話》編修工作,對孫姓的由來和發展,及孫沈的友好關係。列入了重要議事內容,開展對潮汕孫氏有關資料的研討,並協調多方力量,聯合孫姓後裔開展尋根之旅,從而對以上問題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

據揭陽《京岡志》(1994年版)和《潮汕孫氏族譜》(2000年12月版)的資料分析,揭陽京岡始祖孫乙公(字次木),江蘇高郵人,宋徽宗時進士,官承務郎。南宋紹興三年(1135年)任揭陽縣令,開居揭陽吉帛村(今京岡)。至第七世祖雲峯公,移至海陽孫厝洋。雲峯公生四子,後分別開居四處,長房開居潮安沙溪內池棋盤蛇臍橋仔頭;二房開居潮安沙溪高厝洋;三房於元代至正年間(約1353年左右)開居上莆鄉下尾(今華美);四房開居澄海鷗汀。從而糾正了過去認爲“華美孫姓是從沙溪內池遷徙而來”的說法。確切地說,華美孫姓是揭陽京岡孫乙公的第八代裔孫,是從沙溪的孫厝洋遷徙而來的。

華美孫姓的始祖爲穩基公(妣沈氏媽)。孫姓開居下尾後,世代相傳,形成羣體後,其聚居地定名孫厝巷。

長房裔孫於清代成豐中期(約1855年左右)選址在吳畔建成孫厝大厝(俗稱孫厝門樓)之後又將孫厝巷的閒置房屋轉賣給沈族順祖五房人。至清代光緒年間,利用匯入僑資,在新鄉建成大厝——“樂安舊家”,後將閒置的孫厝大厝轉賣給吳氏。其中一款是於民國三十一年(1942)四月十五日,由孫廣讓、孫廣裕、孫源裕將祖遺瓦屋一間(東至吳畔大巷,西至吳家大厝房巷,南至門樓,北至仕林之厝)以國幣九百五十元割讓給吳紫榆。(以上有割厝根契爲憑)

爲便於農耕,清代光緒初期(1882年)二房裔孫(十二世書育公)到尾社新鄉畔七鬥巷,以每年八擔赤谷租得“下山虎”厝屋一座居住。而後,將孫厝巷的祖業,留下公廳外,其餘閒置房屋轉賣給沈氏。由於七鬥巷的厝屋是租賃的,所以按傳統習俗,時年八節,仍到孫厝巷公廳祭拜祖先。直至解放後,實行土地改革,二房裔孫分得了厝屋後,纔將孫厝巷的先祖神位擇吉恭請至七鬥巷住厝繼續祭祀。

追憶歷史,孫姓先於沈姓開居下尾。沈姓開居下尾後,瓜瓞綿綿,至清代人口已有二千之衆。儘管沈孫兩姓人口懸殊,但自古以來,沈孫都是以誠相待,互相尊重,團結一致,共謀發展。

三山國王古廟,原是孫氏於明代末期所建,雖因陋就簡,卻是風水獨鍾之地。清代康熙“斥地”時,華美各姓被迫內遷,斥地展復後,三山國王古廟一片荒涼,破舊不堪。當時孫氏資力有限,草草修復。至清代乾隆年間,沈姓世胄龐大,資力雄厚,族老倡建沈氏三山國王廟,孫氏長輩得知此消息後,遂與沈族權威人士磋商,達成了沈孫兩族合力出資修葺後,廟宇兩族共同使用的共識。

沈姓善男信女進廟膜拜,求籤占卜,甚爲靈驗,誠敬與日俱增,古廟香火日旺。此後孫沈兩族更加和睦相處。以後凡須向王公求吉時,多由孫氏族老擲杯求應。

在房族歸屬上,孫姓合併沈族二房順祖後成爲上社的一部分,並按沈族習俗輪值燈首。農曆七月廿五“大鬧熱”,雖是紀念沈氏先祖武德侯的忌日,孫姓也同樣虔誠祭拜,在“走老爺”和賽龍舟的傳統文化活動中,更是團結一致,奮力拼搏。

解放後,孫沈兩族同樣有人在村政領導崗位上,發揮骨幹作用。

當今孫沈兩族更加發揚光榮傳統,不斷增強族誼,步調一致,攜手共建華美家鄉,同心同德,再創輝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mingli/baijiaxing/x3gl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