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命理 >百家姓 >

始建於唐元和十五年 屈原祠

始建於唐元和十五年 屈原祠

解讀百家姓屈姓。走進屈原祠,始建於唐元和十五年。屈氏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當今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八十二位,人口約七十六萬三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048%左右。

屈原祠:始建於唐元和十五年

屈姓文化之屈原祠

屈原祠位於秭歸縣東1.5公里長江北岸的向家坪,又稱清烈公祠,佔地面積約30畝,爲紀念屈原而建。屈原祠始建於唐元和十五年(820年)。1978年建葛洲壩水利樞時,將它遷向家坪,且按原貌重建。屈原祠以屈原文化爲統領,是三峽庫區能夠把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充分結合起來的重點區域。

2006年被國務院公佈爲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5年12月,屈原祠入選長江三峽30個最佳旅遊新景觀之一。

建設沿革

唐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右神策將軍王茂元出任歸州刺史,喟嘆屈原“誕靈是所,廟貌無睹”,便在州城東5裏的屈沱建了一座屈原祠。“神像章服,悉遵唐制”,並作了一篇《楚三閭大夫屈先生祠堂銘並序》。這大約是秭歸最早的一座屈原祠。

宋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宋神宗尊封屈原爲:“清烈公”,將屈原祠修繕並更名爲“清烈公祠”。以後,自元、明到清嘉慶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歷任州官,對清烈公祠多次進行維修,並曉州民:“歲以五月五日致祭”。祠爲硬山頂,四合院式,由山門、配房、大殿、後殿組成,建築面積350平方米。

元泰定初年(公元1324年),歸州知州王禿哥不花對清烈公祠進行修葺,拖了很久沒有完工,祠宇近乎偏廢。

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知州密兒哈嗎提議再修,並將自己的俸銀拿出一部分率先倡導,鄉紳富戶紛紛贊助,於第三年將新祠建成,密兒哈嗎提議改爲“清烈公廟”,請湖廣儒學提舉黃清老作了一篇《清烈公廟記》。

明萬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知州孫鶴年,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知州王景陽,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湖北學政淩如焕,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知州王沛膏,嘉慶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知州李火斤相繼維修。

1976年,長江葛洲壩水利工程興建,江水升高,清烈公祠緣此由秭歸縣人民政府將其遷往距縣城3公里的向家坪,重更名屈原祠。

文物遺存

屈原祠總面積33.3公頃,祠堂內有:山門、屈原青銅像、屈原衣冠冢、紀念屈原陳列館、東西碑廊等。

山門建築風格獨特,歇山重檐,三面牌樓,六柱五間,三級壓頂。三面牌樓通高20米。郭沫若先生手書“屈原祠”三個蒼遒的大字鑲嵌在牌樓上方正中的天明堂;襄陽王樹人所書的“孤忠”、“流芳”分嵌左右額枋;大門門儲匾額上閃爍着“光爭日月”四個金光燦燦的大字。山門色彩匠心獨具,立柱土紅色,牆面白色,屋面綠色琉璃瓦。山門兩側配房爲硬山頂,滾龍背,面牆正中有一巨大圓弧浮雕,中飾“龍鳳呈樣”圖案。

屈原青銅像矗立在屈原祠中心的大壩上,通高6.42米,像高3.92米,總重3噸。頭微低,眉宇緊鎖,體稍前傾,邁動右腳,提起左手,兩袖生風,表現出屈原愛國愛民的滿腔激情和孤忠高潔的精神境界。

屈原衣冠冢也爲屈原墓,隨屈原祠遷徙而建,佔地120平方米。墓上青獅白象,魚吻翹昆,墓前拜臺,香爐正中,供憑弔屈原燃燒香火之用。墓前三排六柱八字開扇。外石柱鐫有“汨水懷沙千古遺恨,歸山枕抽萬世流芳”楹聯。四根內柱的楹聯是“崔嵬豐碑矗在地,凜然浩氣貫長虹”,“千古忠貞千古仰,一生清醒一生憂”。上柱間嵌着一塊《重修楚大大墓碑記》,將屈原生平及不朽精神攜刻其間。墓前兩側一對明代大石獅。墓中有一通道,透過石門可窺見一紅漆古棺懸吊其內,棺被一巨大蓮花石座所託,俗稱“屈原吊棺”。

紀念屈原陳列館坐落在青銅像大壩上,系歇山大屋頂,白牆琉璃瓦,建築面積640平方米,陳列館正面匠額上懸掛着郭沫若先生辭世之前的手跡:“屈原紀念館”。館內分上下兩層。下展廳陳列有介紹屈原生平的圖片、繪畫、詩詞、樂曲、書法、屈原研究論文和歷代各種版本的《楚辭》以及明嘉靖十六年歸州百姓捐款鐫刻的一尊高1.03米、重500餘斤的屈原石像。上展廳陳列有在秭歸境內出土的各種珍貴文物。陳列館四周柑桔樹、竹林、桃園佈局合理,相得益彰,幽靜雅緻,環境迷人。

東西碑廊呈南北走向,廊柱撐架,歇山大角屋頂。廊內屈原的《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22篇詩作和歷代文人墨客歌頌屈原的詩句手跡,鐫刻在青石碑上。

文物價值

屈原祠是爲紀念屈原而修建的,屈原,名平。公元前340年誕生於秭歸縣樂平裏,是中國最早的偉大愛國詩人。他曾在古代楚國做過左徒和三閭大夫,後因奸臣排擠而被放逐江南,當楚國被秦兵攻破時,他憤而以身殉國,投汨羅江而死。其《離騷》、《九章》、《九歌》等詩篇,聲貫古今,名揚中外,195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屈原列爲世界文化名人。其祠堂對研究屈原文化具有相當重要的價值。

屈原祠以屈原文化爲統領,是三峽庫區能夠把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充分結合起來的重點區域,將成爲三峽庫區最大的文化遺產保護基地和屈原文化展示平臺,更有利於屈原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mingli/baijiaxing/948pg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