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命理 >百家姓 >

現代史中家譜的推廣及復興

現代史中家譜的推廣及復興

不同的宗族之間在沒有家譜的情況下或許連老祖宗都會分不清,但有了家譜的記載,這一切也就有跡可循。家譜同樣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那麼,本期分析現代史中家譜的推廣及復興。

現代史中家譜的推廣及復興

上海圖書館歷史文獻中心副主任陳建華認爲,“文革”後對家譜價值的重新認識體現在兩方面。首先在學術界,作爲一種歷史文獻,家譜擁有許多其他類文獻沒有的豐富史料,對人口學、社會學、經濟學等學科研究都有重要價值。

同時,“儒家文化裏很多優秀的思想都在家訓中得以完整儲存。”但最主要的,它是人們尋根問祖的第一手資料。由此,海外華人的尋根帶動了1949年後中國的第一輪修譜熱。改革開放初年,諸多海外華裔僑胞和港澳臺同胞紛紛回大陸尋根謁祖,其中不乏顯赫一時的政要人物:新加坡總理李光耀、美國加州州長駱家輝、臺灣國民黨主席連戰、馬來西亞糖王郭鶴年、香港商界巨擘霍英東、臺灣科技首富郭臺銘等。

“一直到1995年,中國譜牒研究中心成立7年,服務對象基本上都是海外華裔。”李吉回憶。尋根服務之所以主要針對海外歸國僑胞,與現實利益分不開。例如1984年香港船王包玉剛回寧波老家祭祖時提出看家譜,當地有關部門臨時爲他複印了一部,還提前修好了包家在“文革”被破壞的祖墓。

爲此,包玉剛很受感動,先後捐資數千萬元,幫助寧波大學和北侖港的建設。由此,沿海一帶省市對家譜的評價漸趨正面化。“當時沿海一帶正在招商引資,海外華人回鄉祭祖,按照政策地方上應提供一定方便,也是向在‘文革’期間對他們的族譜等保管不善表達一種歉意。”常建華對本刊記者如是說。

“海外華人的尋根文化很深,諸如安徽劉邦的後人、鳳陽朱元璋的後人,回故鄉投資,辦廠子、修公路、辦學校,政府當然支援了。文化交流多了,地區經濟也提高了。”李吉說,“那時的尋根就是文化認祖,血緣不一定找得到。但他們有這樣的文化認同。”

標籤: 現代史 復興 家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mingli/baijiaxing/18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