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傳統文化 >民族文化 >

黎族人民的歷史由來 黎族祖先傳說

黎族人民的歷史由來 黎族祖先傳說

黎族是我國嶺南民族之一,居住在海南省各個市縣中。關於黎族的祖先傳說是什麼樣的呢?黎族人民的歷史由來又是如何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到黎族文化中瞭解一下吧,看看這個幾乎全部分佈在海南的黎族有什麼樣的歷史由來。

黎族祖先傳說,黎族人民的歷史由來

黎族祖先傳說:
  “石祖”作爲祖先和生殖力的象徵

在黎族村子門前,或在大榕樹下,常有一間既小又矮的小石屋,用幾塊石頭築成,這是黎族人民經常朝拜的土地廟,土地廟裏安放土地神。

據說土地神看守村寨有功,天上的玉帝要給以嘉獎,決定在人間修築大廟給它居住,地盤由土地神自己射一箭,箭頭落地與站立的地點之間的方園,就是廟堂範圍。

土地神聽後得意忘形,認爲它是天下最了不起的神,就在它拿起箭哈哈大笑時,箭頭卻掉了下去,玉帝上前一量,正好二尺方園,所以土地廟就這麼小了。

廟裏既沒有神位也沒有香爐,只有一個石頭雕刻的形狀像男性生殖器的石頭,黎族人稱爲“石祖”。

“石祖”是父權的象徵,是對祖先的崇拜。黎族同世界各民族一樣,有着從母系氏族過渡到父系氏族社會,從血緣家庭到一夫一妻制的過度。黎族人把“石祖”安放在村前的土地廟裏朝拜,反映了他們對父系氏族祖先的極爲崇拜。

黎族的來源:
  南遷說:
  黎族源於嶺南的駱越人和駐守嶺南的中原人。

秦始皇征服嶺南各部族後,嶺南的駱越人與駐守嶺南的中原人開啓了融合之路。秦末漢初,秦將趙佗據嶺南建立“南越國”,對臨近大陸的海南島進行開發,居住在嶺南的駱越人和中原人在南越國的主導下登上海南島,並在海南島上繁衍生息,逐漸融合形成今日之黎族先民。

南越國歸漢後,漢武帝在海南島設定珠崖、儋耳兩郡,又有大量中原漢人進入海南島,客觀上促進了黎族先民的發展。自唐朝開始,黎族和嶺南其他民族一起被泛稱爲“裏”、“蠻”、“俚”、“僚”等。“黎”這一專有族稱始於唐末,到宋代才固下來。

黎族祖先傳說,黎族人民的歷史由來 第2張

北遷說:
  黎族來源於南洋羣島的馬來人種。

20世紀30年代,國立中山大學教授西雅博士根據海南島黎族的體測,得出馬來人骨盆爲直卵圓形,華北人爲橫卵圓形,提出“黎族與馬來人,種族上本極接近,意昔時實出一源。太古自南中國以至交趾支那半島,馬來人與黎族有同名之關係,亦非大謬”。

上海同濟大學德國教授史圖博於1931年、1932年兩次到海南島黎族地區調查,他在《海南島民族誌》一書中認爲,黎族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與印度尼西亞的古代馬來人有顯著的類似,是經過幾次的民族遷徙浪潮,從南洋諸島北上海南島的。這些遷移到海南島的民族,很明顯具有阿烏斯茲羅尼西亞(馬來亞)要素。

中國科學院生物研究所劉鹹教授1934年春深入黎峒,觀測調查了303個黎族人的體質,從303個黎族人體測量材料的分析比較中發現,有一部分的黎族人在血統上與馬來人有密切關係,同時還摻雜有少數南洋羣島各民族的成分,從而推論黎族中的一部分是在原始社會時期自南洋羣島從海道進入海南島的。

土著說:
  這種說法認爲,在遠古時代,科技落後,交通工具缺乏,原始人不可能從大陸渡海進入海南島,因而得出海南島是人類發源地之一,黎族先民是在島上按人類發展規律進化而來的,以後才陸續有嶺南古人渡海入島,與原先在島上的黎族先民相互融合,發展成今天的黎族。這種觀點認爲:“早在黎族的遠古祖先遷到海南島之前,島上可能已有小黑人居住着,後來一部分由於與黎族接觸、通婚,逐漸融合於黎族人之中;一部分被滅絕;一部分則向外遷徙,至今在海南島上已找不到他們的蹤跡。”(老南《黎族族稱、族源研究綜述》)

幻想說:
  有人根據古地理變遷及人類發展史邏輯做出假想,認爲“海南島文化之發端至少可上溯到最後一次冰期的海退期間(迄今3萬—1萬年)”,並提出“海南島初民移居的年代至少爲1萬年前,是由陸路橋遷徙而來”的設想。這種觀點把黎族的古代史上推至萬年以前,它與1992—1993年兩次在三亞市荔枝溝鎮落筆洞發現的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化石的年代(迄今1萬年左右)相吻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culture/minzu/l670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