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傳統文化 >民族文化 >

具有悠久歷史的中國漢字的由來

具有悠久歷史的中國漢字的由來

當我們看到一些熟悉的漢字的時候腦海裏就會自動浮現出這些所代表的意思,這些都是從古至今儲存下來我們從小就學習的,你知道中國漢字的由來是什麼嗎?本期民間故事一起了解一下吧!

具有悠久歷史的中國漢字的由來

先秦傳說造字者爲倉頡,《旬子·解蔽》記載:“好書者衆矣,而倉頡獨傳者壹也。”《呂氏春秋》記載:“奚仲作車,倉頡作書”。相傳倉頡是黃帝的史官,是古代整理文字的一個代表人。《說文解字》記載:倉頡是黃帝時期造字的史官,被尊爲“造字聖人”。

史學家徐旭認爲,文字的出現,應與倉頡有關。那時制定曆法需要文字記載,制定神諭也需要行文,因此,倉頡應是顓頊部族人。他“生於斯,葬於斯”,故造書檯北有倉頡陵墓。他所處的年代約爲公元前26世紀。據此推測,四、五千年前,我國的文字就比較成熟了。

三千餘年來,漢字的書寫方式變化不大,使得後人得以閱讀古文而不生窒礙。但近代西方文明進入東亞之後,整個漢字文化圈的各個國家紛紛掀起了學習西方的思潮,其中,放棄使用漢字是這場運動的一個重要方面。這些運動的立論以爲:跟西方拼音文字相比,漢字是繁瑣笨拙的。

許多使用漢字國家即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漢字簡化,甚至還有完全拼音化的嘗試。日文假名的拉丁轉寫方案以及漢語多種拼音方案的出現都是基於這種思想。中國大陸將漢字筆畫參考行書草書加以省簡,於1956年1月28日審訂透過《簡化字總表》,在中國及新加坡使用至今。臺灣則一直使用繁體中文。

漢字是承載文化的重要工具,目前留有大量用漢字書寫的典籍。不同的方言都使用漢字作爲共同書寫體系,因而漢字在歷史上對中華文明的傳播起到了重要作用,併成爲東南亞文化圈形成的內在紐帶。在漢字發展過程中,留下了大量詩詞、對聯等文化,並形成了獨特的漢字書法藝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culture/minzu/d393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