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傳統文化 >民族文化 >

歪果仁要給跪了 中國傳統體育項目有哪些

歪果仁要給跪了 中國傳統體育項目有哪些

體育是人類社會活動的內容之一,在人類的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中發生,並在社會發展中不斷完善。我國的傳統體育項目種類繁多,產生時間久遠,在現代生活中仍有重要的意義。那麼,接下來,就和小編到民族文化中瞭解一下我們的傳統體育項目吧。

中國傳統體育項目有哪些?歪果仁要給跪了

一、球類運動
  蹴鞠
  蹴鞠,指古人以腳蹴、蹋、踢皮球的活動,類似今日的足球。

據史料記載,早在戰國時期中國民間就流行娛樂性的蹴鞠遊戲,而從漢代開始又成爲兵家練兵之法,宋代又出現了蹴鞠組織與蹴鞠藝人,清代開始流行冰上蹙鞠。因此,可以說蹴鞠是中國古代流傳久遠、影響較大的一朵體育奇葩。

2006年5月20日,蹴鞠已作爲非物質文化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蹴鞠起源:
  蹴鞠所用之“鞠”,可上溯到石球。石球約十萬年前的丁村文化遺址首先出土,四萬年前的許家窯文化遺址大量出現。石球最早是狩獵工具,原始社會後期出現了用腳踢的石球及鏤空的陶球。

蹴鞠傳說爲黃帝所作:“蹴鞠,傳言黃帝所作(劉向《別錄》)”。明《太平清話》也記載:“踏鞠始於軒後,軍中練武之劇,以革爲元囊,實以毛髮”。是說蹴鞠始於黃帝,開始用於軍事訓練。鞠是用皮子做成圓形,裏面裝滿毛髮。戰國帛書有黃帝殺死蚩尤以後,“充其胃以鞠,使人執之,多中者賞”的記載。

中國傳統體育項目有哪些?歪果仁要給跪了 第2張

木射
  木射,又名十五柱球,是遊戲者輪流以木球撞擊十五根筍型立柱的一種室內的活動形式,產生和興盛於唐代。

出處:
  木射是一種很特別的球類活動,唐人陸秉曾爲此專門著《木射圖》一書,對這一活動作了十分詳備的介紹,可惜此書已經失傳了。至宋朝時,時人晁公武讀到了此書,因而在他的《郡齋讀書志》中對《木射圖》作了簡短的解題,爲我們留下了對木射較爲形象的描述。他說:“《木射圖》,唐·陸秉。爲十五筍以代侯,擊地球以觸之。飾以朱、墨,字以貴賤之。朱者: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墨者:慢、傲、佞、貪、濫。仁者勝,濫者負,而行一賞罰焉。”

此文大意是說,用木削成筍形,作靶子,上縮下擴底平,立起來不易翻倒,總計十五根。這十五根筍分爲兩大類:一類通體塗爲紅色,分別刻上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等字,共十根;另一類塗以黑色,分別刻以慢、傲、佞、貪、濫等字,共五根。活動時,將十五根筍立在平坦的場地一端,投拋者在另一端,用木球去擊打另一端的木筍,以擊中硃色筍者爲勝,以擊中墨者爲負,最後看誰擊倒的硃色筍多,就是終勝者。

中國傳統體育項目有哪些?歪果仁要給跪了 第3張

 捶丸
  “捶”即擊打,“丸”即小球。捶丸,即是我國古代以球杖擊球入穴的一種運動項目。前身可能是唐代馬球中的步打球。當時的步打球類似現代的曲棍球,有較強的對抗性。到了宋朝,步打球由原來的同場對抗性競賽逐漸演變爲依次擊球的非對抗性比賽,球門改爲球穴,名稱也隨之改稱“捶丸”。

據《丸經》記載,捶丸最顯著的特點是:場地要有地形變化、凹凸不平,設球穴,球穴旁要插上彩旗作爲標記;捶丸所用杖(棒)有不同的類形,分“攛棒”“杓棒”“樸棒”“單手”等,供人在不同條件下選用,打出不同的球;捶丸之球,一般用贅木製成,這種贅木即樹身上結成絞瘤的部分,此類木質生長不規則,樹纖維絞結緊密,十分牢固,久擊而不壞。

捶丸最顯著的特點是場上設球穴,以杖擊球。場上設窩,又叫“家”,即小洞;窩邊插小旗。捶丸時,以球入窩爲勝,勝則得籌。所謂“基”,就是畫定的擊球點。球基和球窩的距離,遠的可以相隔50至60步,最遠的不得超過100步,近的至少寬於一丈。

捶丸和高爾夫:
  從技術上講,捶丸和高爾夫球運動有三大基本特徵是相同的。第一,兩者都有球洞。第二,兩者都用球杖擊球,所用的球杖基本相同;第三,場地選擇極爲相似。

捶丸很可能是在元代傳入歐洲,法國一位著名的東方學者萊麥撒根據大量的史料,考證出中國古代文化由蒙古人西征傳入歐洲的種種事實。

中國傳統體育項目有哪些?歪果仁要給跪了 第4張

打馬球
  馬球,又稱馬上曲棍球,其英文名Polo源於藏語Pulu的音譯,意即“球”是騎在馬上用球杆擊球入門的活動,在我國古代叫“擊鞠”。

對於馬球的起源,尚沒有確切的說法。普遍認爲其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600年左右的波斯,隨後傳入吐蕃(現今的西藏)、中國中原、伊朗和印度等一些亞洲國家。世界馬球運動當今風靡一時,不少國家把馬球作爲一項高尚的體育活動在全國開展。

馬球,史稱“擊鞠”、“擊球”等,騎在馬背上用長柄球槌拍擊木球的運動。蒙古族民間馬上游戲和運動項目,流行於內蒙古等地。相傳唐初由波斯(今伊朗)傳入,稱“波羅球”,後傳入蒙古,相沿至今。

球狀小如拳,以草原、曠野爲場地。遊戲者乘馬分兩隊,手持球伏,共擊一球,以打入對方球門爲勝。

有人認爲中國古代的擊鞠、打?或擊?就屬於馬球運動。也有人認爲,馬球最早源於公元前525年的波斯(今伊朗),後傳入中國。唐代長安,有寬大的球場,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馬球。北京白雲觀前也有羣衆騎馬擊球之典。

清朝天壇一帶也還有馬球運動,直至清中葉之後,馬球才消失了。近年西安市又出現了仿古馬球運動,使這一古老的體育運動在絕跡多年後重又出現在中華大地上。

中國傳統體育項目有哪些?歪果仁要給跪了 第5張

二、水上運動
  龍舟競渡
  龍舟競渡又稱賽龍舟、劃龍船、龍船賽會等,是中國歷史上一種具有濃郁的漢族民俗文化色彩的羣衆性娛樂活動,同時也是一種有利於增強人民體質,培養勇往直前、堅毅果敢精神的體育運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運動委員會於1984年5月16日作出決定,將龍舟競渡列爲正式比賽項目。

龍舟競渡在不斷的發展中,賽制趨於完善,規模也越來越大,並向國際性賽事進展。龍舟競渡需要寬而深的江海湖泊,水域淺小浮不起船的地方就競渡不成了。於是,淺水地的人們就做成“旱龍舟”,在街市、高臺、場地上游走,俗稱“迎鬼船”。

龍舟競渡前一般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如在屈原投水的汨羅江畔,每年龍舟競渡前,都要先祭屈子廟。來自四面八方的男女老幼,擡着龍頭,一批一批地匯聚在屈原像下,叩拜、弔唁、以糉子、包子、酒水等祭奠。然後由主祭人將一條紅綢繫到“頭龍”的頭上,由“頭橈”將龍頭扛到江邊洗澡,洗完後將龍頭安於船首,這纔開始賽龍舟。

當然,由於地域不同,講究也有所不同。具體仍以當地情況爲主。

中國傳統體育項目有哪些?歪果仁要給跪了 第6張

游泳
  我國曆史悠久,水域遼闊。記載中游泳,始於五千年前。但游泳作爲一個體育項目得以發展還是近幾十年的事。

古代游泳,根據現有史料的考證,國內外較一致的看法是產生於居住在江、河、湖、海一帶的古代人。他們爲了生存,必然要在水中捕捉水鳥和魚類作食物,透過觀察和模仿魚類、青蛙等動物在水中游動的動作,逐漸學會了游泳。

游泳的分類:
  實用游泳:事上、生產上、生活服務上使用價值較大的游泳方式稱爲實用游泳。如爬泳(自由泳)、蛙泳、側泳、潛泳、踩水(立泳)、水上救護、武裝泅渡、反蛙泳(仰泳)和狗刨。

競技游泳:競技游泳是指有特定技術要求,按游泳競賽規則規定進行競賽的游泳項目。它可以分爲在游泳池比賽和在公開水域比賽兩大類。如自由泳、蛙泳、仰泳、蝶泳(又稱海豚泳)和由這四種游泳組成的個人混合游泳,以及接力游泳比賽游泳。

花樣游泳:花樣游泳也稱爲“藝術游泳”。是集舞蹈、體操、游泳等項目於一體的競技體育項目,對運動的身材、泳裝、頭飾、音樂及動作,編排都有很高的要求。它透過運動員的肢體在水面上的運動配合音樂,展現出各種優美動作和各種造型的藝術性技巧,大給羣衆美好的享受,故有“水上芭蕾”美譽之稱。

中國傳統體育項目有哪些?歪果仁要給跪了 第7張

冰嬉
  冰嬉亦稱“冰戲”,是我國北方人民一項傳統的體育活動。起源於何時,現不可確考。早在宋代之時,皇帝就喜歡冰上的娛樂活動,在後苑裏“觀花,作冰嬉”。這項活動在元明時期初見規模,至清代而大盛。

作爲國俗的冰嬉活動,內容十分豐富。開始表演的第一個項目叫“搶等”,即現代所謂的速度滑冰。第二個項目是“搶球”。此項目比賽激烈,對抗性強,頗似現代的冰球比賽。第三個項目是“轉龍射球”,即冰上射箭活動。這種冰嬉活動場面宏大,內容豐富。

此外,尚有花樣滑冰,雜技滑冰,以及緣竿、盤槓、飛叉、耍刀、使棒、弄幡等等。

關於滑冰的形式,當時校閱八旗滑冰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用“官尚子”八式,即初手式、小幌蕩式、大幌蕩式、扁彎子式、大彎子式、大外刃式、跑冰式、背手跑冰式。

另一種是在滑冰的同時還要表演各種花樣和雜技。這種滑冰形式又稱“走冰”。在這兩種形式的滑冰中,第一種“官尚子”八式是具有競技性的活動。

中國傳統體育項目有哪些?歪果仁要給跪了 第8張

三、跑跳運動

走及奔馬
  走及奔馬,指的是跑步。作爲現代正式體育比賽項目的跑步在我國始於20世紀初。跑步是國際體育大賽中極爲重要的項目,有短跑、中長距離跑、馬拉松跑、接力賽跑、跨欄跑、越野跑、競走等諸多內容。目前,我國跑步選手在跨欄跑、中長距離跑、競走等項目中都有上佳表現。

中國歷史上關於跑步的最早記載見於商代,在出土的殷墟甲骨文中,可以見到“先馬其海雨”、“馬其先”之類的記載,這裏的“先馬”或“馬其先”就是對跑步者的一種稱謂。因爲商代在君主出行或進行戰爭時,在馬拉的車前都會有步兵開道,而當馬車奔跑時,這些開道的步兵也要一起奔跑,並保持原有的隊形。因此,這些步兵應當是訓練有素的奔跑能手。

在周代有兩位名叫“令”和“奮”的奔跑能手,他們是是西周時周成王的兩位隨從。一次,周成王乘馬車去淇田春耕,令和奮步行跟隨。在回宮的路上,周成王讓馬車快速奔跑起來,並對令和奮說,如果你們能跟上我的馬車,就賞賜你們10家奴僕。結果,令和奮與馬車同時到達了王宮。後來令利用周成王的賞賜鑄了一個鼎,並把這件事的經過刻在鼎上,稱爲《令鼎》。由此可見,令和奮是有歷史記載的最早的能走及奔馬的人。

中國傳統體育項目有哪些?歪果仁要給跪了 第9張

逾高超遠
  在中國古代,逾高超遠一直是作爲一種軍事技能在軍隊中訓練和應用的。成書於先秦時期的《吳子》一書中,就記述了著名軍事家吳起根據士兵的不同素質組織隊伍,其中逾高超遠出衆者被認爲是具有特殊素質的一類,是軍中的精銳:“民有膽勇氣力者聚爲一卒,樂以進戰效力者聚爲一卒,能逾高超遠、輕足善走者聚爲一卒……此五者,軍之練銳也。有此三千人,內出可以決圍,外入可以屠城矣。”

在冷兵器時代,士兵的體能往往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那些擅長逾高超遠的士兵,無論在攻城、追敵、儲存自身等方面均具有常人不可比擬的優越性,因此,古代戰爭中重視對士兵逾高超遠能力的要求和訓練是必然的。

唐代的《太白陰經》中,也強調要把那些擅長逾高超遠的人用重金吸收到軍隊中來。在宋代的軍事訓練中,則尤其注重對士兵逾高超遠能力的訓練,如據《宋史·岳飛傳》,岳飛在訓練岳家軍時,曾專門讓士兵穿上雙重鎧甲做跳戰壕的練習:“師每休舍,課將士注坡跳壕,皆重鎧習之。”

逾高超遠雖然是人的體能的一種重要體現,但是因爲這種活動本身過於簡單,因此在中國歷史上,它們大多是應用於軍事或武術、雜技表演中,而沒有作爲一項獨立的運動開展起來。直到20世紀50年代,因爲考慮到跳高跳遠是國際體育大賽中的重要項目,這項運動纔開始受到國人的重視。

中國傳統體育項目有哪些?歪果仁要給跪了 第10張

四、投擲
  投壺
  投壺是從先秦延續至清末的漢民族傳統禮儀和宴飲遊戲,投壺禮來源於射禮。由於庭院不夠寬闊,不足以張侯置鵠;或者由於賓客衆多,不足以備弓比耦;或者有的賓客的確不會射箭,故而以投壺代替彎弓,以樂嘉賓,以習禮儀。宋呂大臨在《禮記傳》中雲:“投壺,射之細也。燕飲有射以樂賓,以習容而講藝也。”

投壺在戰國時期較爲盛行,尤其是在唐朝,得到了發揚光大。

起源: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宴請賓客時的禮儀之一就是請客人射箭。那時,成年男子不會射箭被視爲恥辱,主人請客人射箭,客人是不能推辭的。後來,有的客人確實不會射箭,就用箭投酒壺代替。久而久之,投壺就代替了射箭,成爲宴飲時的一種遊戲。

投壺幾經演變,流傳了兩千多年,一度極爲興盛,在士大夫中玩得熱火朝天。之所以如此,首先因爲它是一項“古禮”,士大夫們認爲是一種雅緻的娛樂,符合他們的生活方式,樂於接受。其次,這種娛樂本身可以修身養性,並有健身的意義。

投壺雖然從最初的禮儀演變成娛樂遊戲,但它始終伴隨着一整套繁瑣的禮節,沒有完全割斷同“禮儀”的聯繫。這樣,就使投壺的流傳範圍變得狹窄,只限於士大夫階層。到了清末,隨着西方現代體育的傳入,投壺退出了歷史舞臺。

中國傳統體育項目有哪些?歪果仁要給跪了 第11張

擊壤
  《辭源》釋擊壤爲“古遊戲名”,一般認爲是古代的一種投擲類遊戲。從“擊壤”的字義分析,“擊”是擊打、投擊之意;“壤”也不是什麼特製物品,《辭海》說“壤,泥土的通稱”。由此推斷,當時的“擊壤”是一種投擊土塊的遊戲。至於後世改用木屐、磚塊等物,則是擊壤遊戲用具的發展。

擊壤源於原始時期人類的生產與生活。在遠古時代的狩獵生產中,人類會用土塊、石塊、木棒投擊獵物;在原始的部落戰爭中,這種投擊也成爲作戰技能。爲了投擊得更準確,平時便要練習。後來,狩獵、作戰工具得到改進,有了彈弓和弓箭,不再依靠土塊、石塊、木棒擲擊野獸,這種投擊練習便演變成了一種遊戲。也有人根據《高士傳》關於“壤父擊壤”的描寫,認爲擊壤與投壺相似,本是士大夫的一種休閒習藝方式,因具有較強的娛樂性,遂逐漸流向民間,並改變了活動形式。

總之,擊壤是一項古老的投擲遊戲,距今至少有四千年的歷史。相傳遠在帝堯時代已經出現,最早記載在東漢王充《論衡·藝增篇》中。

中國傳統體育項目有哪些?歪果仁要給跪了 第12張

五、舉重
  扛鼎
  扛鼎,古代漢族舉重活動。簡單說就是用手舉鼎,頗類似於現在的舉重活動。作爲一個古老的詞語,《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並未將之作爲條目收錄其中,然而時下這個“扛鼎”卻分外“搶眼”,頻頻出現於各大報刊、雜誌、電視等媒體當中。

簡單說,“扛鼎”就是用手舉鼎,最早起源於戰國時盛行的一種舉重活動,古人崇武尚力,從戰國到漢代都以“扛鼎”作爲舉重練習之法,史中曾有“武王有力好戲,力士任鄙、烏獲、孟說皆至大官。王與孟說舉鼎絕臏”的記載,也有“力拔山兮氣蓋世”、“長八尺餘”的項羽“力能扛鼎”的美談。

後來,“扛鼎”還演變成一種雜技項目,東漢大文學家張衡的《西京賦》就記載了“扛鼎”“緣年”“鑽圈”等許多精彩的雜技節目。不過,在後代的發展中,“扛鼎”一詞已不僅僅是一種舉重活動或雜技項目,而是呈現出多樣的比喻義和引申義。

中國傳統體育項目有哪些?歪果仁要給跪了 第13張

舉石鎖
  石鎖是用石料製成,利用石頭鑿成形似古銅鎖的運動器具進行鍛鍊。方法有舉、擲、接等。舉法有單手推舉、抓舉;擲法有飛擲、反擲、跨擲、背擲等;接法有手接、指接、肘接、肩接、頭接等,並可組成花式練法。

中國傳統體育項目有哪些?歪果仁要給跪了 第14張

六、角力
  角抵
  角抵一詞來源於“以角抵人”,是一種類似現在摔跤、相撲一類的兩兩較力的活動。角抵最初是一種作戰技能,後來成爲訓練兵士的方法,又演變爲民間競技,帶有娛樂性質。

起源:
  角抵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據《述異記》記載,上古時的蚩尤民族“耳鬢如劍戟,頭有角,與軒轅鬥,以角抵人,人不能向。”他們在與黃帝打仗時,頭上裝備着刀劍一樣的尖狀物,好像有角的公牛一樣,打仗時手腳並用,還可以頭上之角抵人,敵方對此很難防禦,曾打過很多勝仗。這種“以角抵人”的方式,後來演變成爲人們“兩兩相抵”的摔跤活動。

秦漢時期,角抵活動非常盛行,但是當時的角抵已經不再是一種爭鬥相搏的手段,而是變成爲一種帶有一定表演成分的遊戲活動。

晉代角抵出現了另一名稱“相撲”。到了唐代,相撲、角抵二名稱並行,其特點還是賽力性的競技,且多在軍中進行。

相撲在漢族民間盛行是到了宋代以後。北宋首都汴京每年都舉行一兩次相撲比賽,並且成爲一種流行娛樂表演節目,甚至出現了女子相撲。到南宋時,首都臨安舉行男子相撲,總是先由女子相撲手進行表演,以招攬觀衆。

宋金元時期的相撲大致可分爲兩類,一類是正式決勝負的比賽,有“打擂臺”的性質。另一類相撲,則是平日在瓦舍等場所裏進行的表演性相撲,其競爭性不像前者那樣激烈。每逢相撲比賽表演,觀者如堵,巷無居人。

明代以後,相撲多用摔跤這一名稱。尤其是滿人入主中原之後,摔跤也自然而然地被帶入中原,與中原悠久的摔跤形式結合,一下子把摔跤推向了一個嶄新的高峯。清代北京的跤場遍佈全城。

中國傳統體育項目有哪些?歪果仁要給跪了 第15張

手搏
  手搏——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即有“拳勇“一詞,但到秦漢三國時尚無“拳術”這一專門的名稱,意思與之相近的有“卞”、“手搏”。

《漢書·哀帝紀》中說:“孝哀雅性不好聲色,時覽卞射武戲。”蘇林注:“手搏爲卞,角力武戲也。”可知手搏與角力並非一回事。《漢書·藝文志》的兵技巧類中,記有“手搏六篇”(已亡佚)。這說明,漢時手搏已發展爲具有多種方法相搏的專門技能。

手博,即徒手搏擊之意,後世的拳術,就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曹丕《典論·自敘》說:“宿聞(鄧)展善有手臂,曉五兵,又稱其能空手入白刃。”當時即有徒手與短兵交手的“空手入白刃”一項,可知其技藝已達到相當水平。

中國傳統體育項目有哪些?歪果仁要給跪了 第16張

相撲
  相撲,一種類似摔跤的體育活動,原產於我國,秦漢時期叫角抵,南北朝到南宋時期叫相撲,唐朝時傳到日本,現爲一種流行於日本的摔跤運動。

中國傳統體育項目有哪些?歪果仁要給跪了 第17張

摔跤
  摔跤,可解釋爲摔倒在地上、競技體育運動項目。摔跤被公認爲是世界上最早的競技體育運動。兩運動員徒手相搏,按一定的規則,以各種技術、技巧和方法摔倒對手。現在摔跤選手不但出現在奧運會,還出現在各類的大型搏擊比賽。

根據文字記載和傳說,我國早在四千年前的原始社會就有了摔跤活動。當時,人們爲了求得生存,在與自然界進行鬥爭中,在部落之間的衝突中,利用自己的力量、技巧取得食物和進行自衛,從而產生了古代的摔跤。

據南朝人任昉著的《述異記》中記載:“奏漢間說,蚩尤氏耳鬢如劍戟,頭有角,與軒轅鬥,以角抵人,人不能向。今翼州有樂名蚩尤戲,其兩兩三三,頭戴牛角以相抵,漢造角抵戲,蓋其遺制也。”這種“蚩尤戲”就是中國古代摔跤的雛形。

由此說,中國古代摔跤始於黃帝時代。公元前11世紀,周朝初年,摔跤作爲練兵的一項軍事科目出現。據《禮記·月令》中記載:“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將帥講武,習射御角力。”由於當時兵器差,射箭、駕車、角力都是軍隊操練的主要科目。

根據有關史料和文物記載,早在兩千多年前,中國已有摔跤運動。當發展至清末時,中國跤術已達到較高水平。當時食俸祿的布庫叫官跤,又叫官腿;民間消遣的個人稱私跤或私練。此時,這項活動的名稱繁多,如摜跤、爭跤、摔跤、摔角、率角,而最普通的是稱摔跤。

中國傳統體育項目有哪些?歪果仁要給跪了 第18張

七、雜技
  衝狹燕濯
  燕濯,同“鷰濯”。古代一種雜技。《文選·張衡西京賦》:“衝狹燕濯,胸突銛鋒。”薛綜注:“燕濯,以盤水置前,坐其後,踊身張手跳前,以足偶節逾水,復卻坐,如燕之浴也。”燕,一本作“鷰”。

中國傳統體育項目有哪些?歪果仁要給跪了 第19張

弄丸飛劍
  弄劍、弄丸是先秦時就有的一種古老雜技項目,爲漢代百戲之一種,張衡《西京賦》有“跳丸劍之揮霍,走索上而相逢”之句,是說兩個藝人一邊舞丸弄劍,一邊在懸空的長繩上行走,待二人相逢時,錯身而過,行動十分從容。

弄丸、弄劍在唐代得到繼承和發展。在宋代王溥《唐會要》所載的“百戲”中,就有“跳鈴、擲劍”等項內容,每逢皇上賞賜羣臣,或宴請“四夷”來朝時,都有這類節目演出助興酬賓。

跳丸、弄劍的節目,今日多不取,主要是因爲它帶有一定的危險性,稍有不慎就會出事故,令人時時擔心害怕,又破壞了娛樂的氣氛,遂後來代之以“打花棍”之類的內容,既好看,又沒有危險性。

中國傳統體育項目有哪些?歪果仁要給跪了 第20張

緣竿
  古代百戲雜技中的爬竿節目。宋周密《齊東野語·曹西士上竿詩》:“赴鎮之日,朝紳置酒以餞,適有呈緣竿伎者。”清翟灝《通俗編·俳優》:“《文選·西京賦》:‘都盧尋橦。’注引《漢書音義》:‘都盧體輕善緣。’此即今緣竿戲也。”

魯迅《故事新編·鑄劍》:“白鬚老臣的講道,矮胖侏儒的打諢,王是早已聽厭的了;近來便是走索、緣竿、拋丸、倒立、吞刀、吐火等等奇妙的把戲,也都看得毫無意味。”

中國傳統體育項目有哪些?歪果仁要給跪了 第21張

戲法
  戲法,漢語詞彙,出自《樂書》,釋義爲巧妙的、機靈的技藝或演技。

我國傳統雜技之一。表演者以敏捷的手法,造成觀衆視聽上的錯覺,表演各種物體、動物或水火等迅速增減隱現的變化。我國戲法歷史悠久,據漢張衡《西京賦》載,遠在漢代就有吞刀、吐火、畫地成川等節目。

宋代稱“藏挾技”。見宋陳暘《樂書》卷一八七。明清稱“戲法”或“戲術”。今多稱“魔術”。

中國傳統體育項目有哪些?歪果仁要給跪了 第22張

馬戲
  馬戲,是雜技門類之一。原指人騎在馬上所作的表演,現爲各種野獸、馴禽表演的統稱。指以馴馬、馬上技藝、大中型動物戲、高空節目爲主,包括部分雜技、魔術和滑稽等的綜合演出,多在大型場地(馬戲院、棚、體育館或廣場)的馬圈中表演。有演員指揮動物表演各種技巧動作或演員在動物身上作各種技藝表演等形式。

廣義的馬戲也包括雜技在內。馬戲有時也與雜技通用。馬戲一詞在中國,初見於漢桓寬的《鹽鐵論》。古代馬戲專指馴馬和馬上技藝。現代狹義馬戲專指馴馬和馬術。2008年,馬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馬戲,在我國有着悠久的歷史。西漢桓寬的《鹽鐵論》中,就有“馬戲鬥虎”的記載。這時期,馬戲的技藝之一叫做“騙”,《漢書》注稱爲“戲馬之術”。

三國時,馬戲表演也很普遍。《魏書·甄皇后傳》裴松之注:“後年八歲,外有立騎馬戲者,家人諸姊皆上閣觀之,後獨不行。”

唐代,馬戲表演已經達到很高水平,其中“透劍門伎”尤爲精彩。“透劍門伎”就是馬越刀山 :地上倒插刀劍,間隔分成幾級,有如房椽,寒光閃閃,使人望而卻步,表演者駕乘小馬,奔騰跳躍,飄忽而過,人馬無傷。

到了宋代,馬戲伎藝更爲成熟,表演技巧,精湛高超。在東京汴梁(今河南開封)給皇帝表演馬戲時,就有引馬、立馬、騙馬、跳馬、倒立、拖馬、鐙裏藏身、趕馬等多種多樣的馬上功夫。

清代馬戲,又有新的創造。咸豐皇帝每到正月十五日,都要觀看馬戲表演。此時,馬戲表演者大顯身手:“有一足立鞍鐙而馳者;有扳馬鞍前行而並馬馳者;有兩人對面馳來各在馬上互換者;有甲騰出乙僱馬上戴甲於首而馳者,曲盡馬上之奇。”做“中國皮影”。後來又傳到了英國和德國,在歐洲曾轟動一時。

中國傳統體育項目有哪些?歪果仁要給跪了 第23張

踢毽子
  踢毽子是一種古老的漢族民俗體育活動之一,起源於漢代,由古代蹴鞠發展而來。盛行於南北朝和隋唐,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作爲簡便易行的健身活動。深受青少年兒童的喜愛,尤其是少年女子。

踢毽子是中國漢族民間傳統運動項目之一。根據史料記載和出土文物證明,它起源於中國漢代;唐宋時期開始盛行,在漢族民間流傳極廣,集市上還出現了專門製作出售毽子的店鋪;明代開始有了正式的踢毽比賽;清代達到鼎盛時期,在毽子的製作工藝和踢法技術上,都達到空前的程度。

清代踢毽的技藝已相當高,也爲中國古代婦女所喜愛。清初著名詞人陳維崧曾讚美女子踢毽,說女子踢毽比踢足球還巧妙,比下棋還有趣味。

中國傳統體育項目有哪些?歪果仁要給跪了 第24張

抖空竹
  抖空竹是漢族傳統文化苑中一株燦爛的花朵。空竹古稱“胡敲”,也叫“地鈴’、“空鐘”、“風葫蘆”,濟南俗稱“老牛”。抖空竹亦稱“抖嗡”、“抖地鈴”、“扯鈴”。漢族民間遊藝活動。流行於全國各地,天津、北京及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尤爲盛行。

抖空竹在我國有着悠久的歷史,早在三國時期,曹植寫過一首詩《空竹賦》;宋朝時期,宋江寫過一首七言四句詩:“一聲低來一聲高,嘹亮聲音透碧宵,空有許多雄氣力,無人提挈漫徒勞。”

抖空竹作爲我國獨有的漢族體育運動之一,它不僅是鍛鍊身體的手段也是一種優美的藝術表演,很具觀賞性,它同武術一樣,應該加以挖掘、整理、繼承和發展。

抖空竹原是庭院遊戲,後經加工提高,有了競技性質,併成爲傳統的雜技項目。分雙軸、單軸;軸,輪和輪面用木製成,輪圈用竹製成,竹盒中空,有哨孔,旋轉發聲,中柱腰細,可纏繩抖動產生旋轉。

玩的人雙手各拿兩根兩尺長的小竹棍,頂端都系一根長約五尺的棉線繩,繞線軸一圈或兩圈,一手提一手送,不斷抖動,加速旋轉時,鈴便發出鳴聲。

抖動時姿勢多變,繩索翻花,表演出串繞、掄高、對扔、過橋等動作,稱作“雞上架”、“仙人跳”、“滿天飛”、“放捻轉”等。也有用壺蓋、酒瓶等器具代替空竹的。

中國傳統體育項目有哪些?歪果仁要給跪了 第25張

槓子
  盛行於中國北方農村的一種近似單槓的健身體育活動。槓子一般爲木製,過去兩端刻有龍頭,故北方羣衆稱槓子運動爲“盤龍之術”,練槓子的團體組織稱爲“盤龍會”或“槓子會”。每逢喜慶節日表演,有的在大車上設木架,橫縛木槓,人在上面做各種動作。因槓子較粗,不能用現代體操中單槓器械的抓握法。

槓子技巧較高的動作可分3類:“上把”,爲槓上倒立之類,有“金背頂”、“拳頭頂”、“八字頂”、“叉花頂”、“車輪頂”等;“中把”,指身體繞槓迴環越槓的各種動作,如“軲轆”等;“下把”,指身體在槓下的各種懸垂動作,如“前壓”、“後壓”(前後水平)等。

清同治年間李靜山編的《增補都門雜詠》中有一首描寫民間藝人田瘸子表演槓子技藝的詩:“瘸腳何曾是廢人,練成槓子更通神;寒鴨浮水頭朝下,遍體功夫在上身”,生動形象地表現了練槓子的情景。清代《北京走會圖》中關於翻槓子的畫卷,將這一民間體育活動描繪得更爲清晰逼真。

中國傳統體育項目有哪些?歪果仁要給跪了 第26張

八、武術和導引
  武術
  中國武術、中國傳統武術,透過武化流傳,習武可以強身健體,二來可以防禦敵人進攻。流傳迄今可考證史實有4200年的中華文明史,文武相承相傳。運動形式有套路和對抗等。其中有的已列入競技運動項目。如長拳、太極拳、南拳、劍術、刀術、槍術、棍術等。

武術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它的產生,緣起於我國遠古祖先的生產勞動。人們在狩豬的生產活動中,逐漸積累了劈、砍、刺的技能。這些原始形態的攻防技能是低級的,還沒有脫離生產技能的範疇,卻是武術技術形成的基礎。到了氏族公社時代,經常發生部落戰爭,因此在戰場上搏鬥的經驗也不斷得到總結,比較成功的一擊、一刺、一拳、一腿,被模仿、傳授、習練着,武術逐漸形成。

武術作爲獨立的社會文化現象,是同中華民族文明的產生同步的。商周時期,出現了“武舞”,用來訓練士兵,鼓舞士氣,周代設“序”,“序”等學校中也把射卸,習舞幹列爲教育內容之一。

進入春秋戰國以後,諸侯爭霸,都很重視技術在戰場中的運用。齊桓公舉行春秋兩季的“角試”來選拔天下英雄。

秦漢以來,盛行角力、擊劍。隨着“宴樂興舞”的習俗,手持器械的舞練時常在樂飲酒酣時出現,如《史記·項羽事紀》記載的“鴻門宴”中“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便是這一形式的反映。此外,還有“刀舞”,“力舞”等,雖具娛樂性,但從技術上更近於今天套路形式的運動。

到了近代,武術適應時代的變化,逐步成爲中國近代體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民國時期,民間出現了許多拳社、武士會等武術組織。

1999年,國際武聯被吸收爲國際奧委會的正式國際體育單項聯合會成員,這是武術發展中的又一歷史性突破,意味着在不久的將來,武術即將成爲奧運項目,意味着“把武術推向世界”的雄偉目標又進一步。

中國傳統體育項目有哪些?歪果仁要給跪了 第27張

拳術
  指徒手的武術。

起源:
  原始人類爲了免受野獸的侵襲和獵取生活資料,採用拳打、腳踢、指抓、跳躍、翻滾等動作,這是最原始的拳術的萌芽。

傳說炎黃時代,蚩尤部落善於徒搏角抵,他們頭戴牛角,進行拳打、腳踢、抓扭。《詩經》中有“無拳無勇,職爲亂階”,這是古籍中最早出現的“拳”字。商周時代的拳術多稱爲“手搏”。

春秋戰國時,稱技擊。齊國爲了選擇武勇人材,充實到軍隊,每年春秋兩季舉行全國性的“角試”。

漢代出現了觀賞性和健身性的象形舞,如“沐猴舞”、“醉舞”和五禽戲等。這些都屬於早期的象形拳術。宋代,拳術套路盛行。明清時代是武術大發展時期,拳種林立,還出現了許多武術研究家和拳法論著,如戚繼光的《紀效新書》、王宗嶽的《太極拳經》、黃百家的《內家拳譜》、陳鑫的《陳氏太極拳圖說》等。

練習拳術,要求動作規範,手、眼、身、步配合協調,還須與意識、呼吸緊密結合,達到內外合一,形神兼備。透過拳術的鍛鍊,不僅使人掌握攻防格鬥技術,還能提高人體各系統機能和身體素質,併爲進一步學習武術器械項目打下良好的基礎。

中國傳統體育項目有哪些?歪果仁要給跪了 第28張

棍術
  棍術,器械武術之一,用棍表演的武術套路的總稱。指使用棍的方法和技巧。明俞大猷《劍經》、戚繼光《紀效新書》、茅元儀《武備志》、程宗猷《少林棍法闡宗》等對棍的擊法均有詳盡論述。

握棍的方法稱“把法”,常見的有陽把(手心向上握棍),陰把(手心向下握棍)、陰陽把(兩手心相對)、對把(虎口相對),交叉把(左右手交叉),滑把等。

棍法有:打、揭、劈、蓋、壓、雲,掃、穿、託、挑、撩、撥等。練習棍術要求手臂圓熱,梢把兼用,身棍合一,力透棍梢,表現勇猛、快速,“棍打一大片”的特點。對練有“對棍”、“棍進槍”、“棍進三節棍”,“三人對棍”等。

棍術可分爲三類:

一是“五尺棍”,亦叫“齊眉棍”,分大小頭,大頭稱棍根,也稱棍把,小頭叫棍稍,棍身圍度根據自己的身體和功力而定。

二是“條子棍”長約六尺,一般長度高出頭頂一拳度,較細於棍,大小頭基本均勻。“五尺棍”與“條子棍”在內容、風格、特點上存在着明顯的差異。

三是鞭杆,也叫短棍,亦稱魔杖,還稱三尺五(蘭州地方語稱之爲三尺五尕棒子)。

棍,作爲一種兵器,其作用和威力是不可忽視的。棍法快速勇猛,舞動如飛,練起來呼呼生風,節奏生動,是人們所喜愛的武術健身套路。

中國傳統體育項目有哪些?歪果仁要給跪了 第29張

刀術
  “刀術”指刀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明代戚繼光《辛酉刀法》、何良臣《陣記》、俞大猷《單刀法選》以及戚繼光《武備志》中都記載了刀的用法和使用技巧。刀以劈砍爲主,“刀之利,利在砍”,另外還有撩、刺、截、攔、崩、斬、抹、帶、纏裹等刀法。

刀的一個顯著的特點是它的樸實無華和簡練流暢。相對於已經嚴重趨向虛華的多數表演性套路來,刀的單勢和套勢,都顯得要簡單一些,凡一刀一勢,莫不腳踏實地,嚴守規矩與法度。動作之大小,進退之尺度,全在一定的規定下進行,不允許隨意變化和玩弄所謂身法。這種近乎刻板的要求,是現代一般武術中不多見的。

然而,這一刀一勢一進一退,都非常之吃功夫,需要從大功夫、大辛勞入手,在千萬次的練習中求得成功。在正確指導下,練之既久,功夫到了,“刀味”便慢慢滲透出來,長刀特有的“殺氣”也會放射出來。

中國傳統體育項目有哪些?歪果仁要給跪了 第30張

槍術
  槍爲武術常用器械之一,被稱爲長兵之帥。槍術歷史悠久,主要動作爲攔、拿、扎。槍由上古矛戈發展演變而成,宋代以後品種繁多。《隋書·經籍志》所載《馬槊譜》就是介紹槍術的專着,宋代槍術更加精進和普及。明何良臣《陳記》、吳殳《手臂錄》對槍術作了系統的分析和總結,並對各家流派作了介紹。槍術除單練之外,也可與其他武器對練,如大刀進槍、劍進槍、三節棍進槍等。

發展歷程:
槍和矛一樣,是古代戰場上使用最廣的長形刺兵,漢代長兵器,側重戟、矛。後漢已有載錄,但是刀刃銳長,還未脫離矛頭形式。因爲長矛使用不便,晉代開始逐漸流行用槍,當時所用的青銅矛頭,體制也較以前略小,已與後世的鐵槍頭相類了。

古代的槍術用法除花槍、大槍、雙槍、雙頭槍、鉤鐮槍外,多已失傳。槍法流傳較多的常有羅家槍、楊家槍、岳家槍、馬家槍、沙家槍、六合槍、八母槍、子龍槍、大犁花槍和峨嵋槍等,各有精研,各有所長。但基本槍術技法還是比較一致的。

主要槍術以攔、拿、扎爲主,此外還有點、崩、挑、撥、纏、舞花等法。扎槍要平正迅速,直出直入,力達槍尖,做到槍扎一線,出槍似潛龍出水,入(縮、收)槍如猛虎入洞。扎槍又有上平、中平、下平之分,以中平爲要法,故有“中平槍,槍中王,當中一點最難擋”的說法。

中國傳統體育項目有哪些?歪果仁要給跪了 第31張

劍術
  即舞劍或用劍刺殺的技藝或技能。劍術在春秋後期開始出現,史籍中也開始出現關於劍術家的記載。

漢朝發展起了以騎兵爲主力的軍隊。騎兵交戰中以砍斫爲主,很少有刺的動作。於是,環柄刀代替了劍,使得劍在戰場上的使用價值大大下降。到了東漢末年,環柄刀幾乎完全取代了劍,成爲軍中主要的短兵器。劍在戰場上地位的下降反而使擊劍的風氣在社會上風行開來,人人喜歡擊劍,喜歡佩帶寶劍,劍術有了很大的提高。

自唐開始,士大夫心理充滿道教神仙妖邪鬼怪之說,劍乃變爲鎮邪兇之器,一若此數尺剛鐵,鑄成劍形,即具有無上魔力者。於是家懸一劍,即以爲祥,不習劍術,而以爲劍自可以禦敵而勝。所以自唐以後,劍類短兵,有一支爲釋道所利用,而引入歧途。從徵軍士多用刀而鮮用劍,佩刀者漸多於佩劍者,這對劍術的發展有相當的阻作用。

明唐順之《武編》說:宋太宗“選諸軍勇士數百人,教以舞劍,皆能擲劍空中,躍其身左右承之,妙絕無比。會北戎遺使修貢,賜宴便殿,因出劍士示之,袒裼鼓澡,揮刃而入,跳擲承接,霜鋒雪刃,飛舞滿空。”這些高超絕技,對後來劍術套路及表演技藝的發展,影響很大,演練的武術套路中,亦有所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劍術成了劍的演練套路的代稱,被列爲中國武術比賽項目。增加了各種花法、平衡、翻騰、造型等動作,使劍術有了很大發展。

中國傳統體育項目有哪些?歪果仁要給跪了 第32張

九、娛樂運動
  射箭
  射箭,即箭術,助弓的彈力將箭射出,在一定的距離內比賽準確性的體育運動項目,爲射箭運動。中國早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就發明了弓箭,弓箭一直是人們狩獵和軍隊打仗的重要武器。

射箭在中國有着久遠的歷史,可謂是中國古代體育項目的鼻祖,據考古發現,它在距今兩萬八千多年前就已經出現了。考古工作者在山西峙峪人文化遺址,曾經發現了一件距今兩萬八千年前的石箭頭,這表明當時人類已經在開始使用弓箭了,這是用石頭磨製的箭頭,綁在木杆上作爲當時射箭的用具。

摩爾根在《古代社會》一書中,把弓箭的發明使用,作爲由中級矇昧社會向進階矇昧社會開始過渡的一個重要標誌。他說:“由於有了弓箭,獵物便成了日常食物,而打獵也成了普通的勞動部門之一了。”弓箭的使用對於上古仕會的進步起了極大的促進作用。由於弓箭具有強大的殺傷能力,增加了人類征服自然的威力。

在弓箭製作方面,春秋戰國時期已具有一套完整的方法和經驗。對於弓箭的選材、製作程序和規格都有嚴格的規定,並有專門的弓匠來製作。弓箭的種類與西周時沒有太大的差異,只是製造更加精細。箭鏃同屬中軸制及三棱制的範疇,而形式卻是多種多樣的,真所謂萬變不離其宗。

春秋時期還發明瞭弩,它又比弓先進了一步。一個是訓練時間短,二是對較小目標的命中率比弓高。到了戰國時期弩已增加到四種。在《吳越春秋》中,詳解了關於弩射之法,當時對弩射研究的深入程度反映了它的重要地位。

中國傳統體育項目有哪些?歪果仁要給跪了 第33張

拔河
  拔河,也叫牽鉤,爲雙方各執繩一端進行角力的體育活動,屬於中國的傳統運動項目。

拔河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拔河這項活動,不過在那時不叫拔河,而稱爲“鉤強”或“牽鉤”,後演變爲荊楚一帶民間流行的“施鉤之戲”。

起源
  《墨子·魯問》中有較爲詳細的記載:“昔者,楚人與越人舟戰於江。楚人順流而進,迎流而退;見利而進,見不利則其退難。越人迎流而進,順流而退,見利而進,見不利則其退速。越人因此若執,亟敗楚人。公輸子自魯南遊楚焉,始爲舟戰之器,作爲鉤強之備。敗者鉤之,進者強之。量其鉤強之長,而製爲之兵。楚之兵節,越之兵不節,楚人因此若執,亟敗越人。”

文中提到,公輸子魯班給楚國設計製造了一種在戰船上進行水戰的兵器,叫做“鉤強”。敵船敗退時,可用“鉤強”鉤住敵船,使其不能逃脫;敵船行進時,又可用“鉤強”頂住敵方船隻,使其不得靠近。牽是拉的意思,鉤指鉤拒。這一形式用於軍隊水戰的訓練中,可以鍛鍊水軍戰士作戰時鉤拉或強拒的能力,故稱之爲“牽鉤”。

當時,楚國在訓練水軍時,是用薄竹片劈成細條做成的“篾纜”代替長鉤,將士分成兩隊,各執篾纜的一端進行對拉,互相較力。

後來,楚國的這項水軍“教戰”項目,逐漸普及到民間,廣爲流傳。這種用於軍事訓練的活動在隋朝的民間仍然“流遷不改,習以相傳”,並且從“鉤初發動,皆有鼓節,羣噪歌謠,振驚遠近”的拔河過程看,我國古代的拔河方式基本形成。

中國傳統體育項目有哪些?歪果仁要給跪了 第34張

跳百索
  跳百索又名“跳繩”,漢族民間遊戲。花樣繁多,分單人跳和多人跳等形式。單人跳時,雙手擺繩,可前擺跳、後襬跳、雙手交叉擺繩跳,也可帶人跳、蹲跳、跑步快跳等。多人跳時,一般由兩人擺繩,也可將繩一端系樹上由一人擺繩,其他人跳,跳法多種多樣,邊跳邊唱。

中國傳統體育項目有哪些?歪果仁要給跪了 第35張

耍龍燈
  耍龍燈又稱舞龍、龍燈舞,是中國獨具特色的傳統民俗娛樂活動。從春節到元宵燈節,中國城鄉廣大地區都有耍龍燈的習俗。經過千百年的沿襲、發展,耍龍燈已成爲一種形式活潑、表演優美、帶有浪漫色彩的傳統舞蹈。

耍龍燈起源於人們對龍的迷信,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古代人們用舞龍祈禱龍的保佑,以求得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舞龍的習俗在海外華人那裏得到了發揚和光大。每逢中國人的漢族傳統節日和重大慶典活動,他們就會舞起獅子,耍起龍燈,呈現出一片濃濃的東方氣概。

“耍龍燈”在漢代民間已相當普遍了。唐、宋時期的“社火”、“舞隊”表演中,耍龍燈已是常見的表演形式。宋代吳自牧著的《夢粱錄》中記載:南宋行都臨安(今杭州)“元宵之夜……草縛成龍,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燈燭萬盞,望之蜿蜒如雙龍之狀。”我國古代人民爲寄託美好願望而創造了龍的形象。

相傳,古人把龍、鳳、麒麟、龜稱爲四靈。造型優美,絢麗多彩,線條剛柔相濟。在歷史長河中閃耀着獨特的藝術光彩。早在商殷時代,銅器和骨刻上就有龍形圖案;周代銅器的龍紋已漸趨完整。

在古代,人們把“龍”作爲吉祥的化身,代表着風調雨順的願望,因此,用舞龍祈禱神龍的保佑,以求得風調雨順,四季豐收。人們舞起用竹、鐵結紮,外用綢緞或布匹製作的彩龍取樂,表現歡快的心情,經過民間藝人不斷加工製造,耍龍燈”已發展成爲一種形式完美、具有相當表演技巧和帶有浪漫主義色彩的漢族民俗舞蹈藝術,深爲廣大羣衆所喜聞樂見。

中國傳統體育項目有哪些?歪果仁要給跪了 第36張

舞獅
  舞獅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舞獅來助興、舞獅有南北之分,南方以廣東的舞獅表演最爲有名。獅子是由彩布條製作而成的。每頭獅子有兩個人合作表演,一人舞頭,一人舞尾。表演者在鑼鼓音樂下,裝扮成獅子的樣子,做出獅子的各種形態動作。在表演過程中,舞獅者要以各種招式來表現南派武功,非常富有陽剛之氣。

有關舞獅子的記載,最早見於《漢書·樂志》,其中提到“象人”,照三國時魏國人孟康的解釋,“象人”就是扮演魚、蝦、獅子的藝人。由此可見,至遲三國時已有舞獅子了。

中國民俗傳統認爲舞獅可以驅邪辟鬼。故此每逢喜慶節日,例如新張慶典、迎春賽會等,都喜歡敲鑼打鼓,舞獅助慶。舞獅亦跟隨着華人移居海外而聞名世界,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及各國唐人街都相當盛行舞獅。但中國大陸的民間舞獅實際已經日漸減少。聚居歐美的海外華人亦組成不少醒獅會,每年的春節或重大喜慶,他們都會在世界各地舞獅慶祝。

標籤: 果仁 體育項目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culture/minzu/3vqv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