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傳統文化 >民族文化 >

依山傍水的達斡爾族民居建築

依山傍水的達斡爾族民居建築

如今,隨着我國經濟水平的發展,生活條件的改善,加上城市化的進展,原來許多古色古香的建築已經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棟棟高樓林立。
  但是在我國許多少數民族還是保留了本民族的傳統建築風格,爲達斡爾族文化,留下寶貴遺產。下面就去欣賞達斡爾族的傳統民居建築風格。

依山傍水的達斡爾族民居建築

達斡爾族村落都建在依山傍水的向陽之地。背靠山崗既可抵禦大興安嶺漫長冬季的寒風,也可就近砍取做飯取暖的燒柴;臨近江河可以捕魚,豐茂的水草也有利於飼養牛馬,河套子裏的柳條能編織筐簍和籬笆。

山腳下的緩坡地帶,土質肥沃,日照時間長,適宜糧食作物的生長,平整的土地也便於以牛馬爲主要役畜的耕種。這種生態環境爲達斡爾族的農、林、牧、漁、獵生產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

達斡爾族建築格局具有傳統中軸式特徵,正方形,分正房、倉房、畜欄、菜院等。達斡爾族的傳統住房多以松木或樺木棟樑爲房架,土坯或土垡爲牆,裏外抹幾道黃泥,頂苫房草,二間、三間、五間不等。

房頂上有木構框架,室內棚頂多爲柳編“人”字形頂蓋,居室與廚房間有牆與隔扇門,隔扇上多木雕或花紋,有滿、漢文的“福”、“祿”、“壽”或八寶、吉祥如意等紋飾。是達斡爾族傳統建築與滿族建築相結合的形式。二間房以西屋爲臥室,東屋爲廚房。

三間或五間的以中間一間爲廚房,兩邊的爲居室。房子一般都坐北朝南,注重採光,窗戶多是達斡爾族房屋的一大特點,居室有“凹”形炕,與滿族的“萬字炕”差不多。開南窗、西窗。居室的南、北、西三面或南、東、北三面建有相連的三鋪大炕,俗稱蔓子炕。蔓子炕保暖性能好,是達斡爾人冬季不可缺少的取暖設施。

近些年,達斡爾族家庭人口少了,特別是結婚的新房只搭北炕,南面放置組合傢俱和冰箱、洗衣機。東屋開南門,作爲廚房,砌鍋竈。煙囪在牆外,與房頂有距離,有的用草垡子壘砌,有的用木板,這樣的煙囪不僅抽力大,竈堂好燒,而且可以避免草房頂的火災。近十幾年建的房子,煙囪都在西山牆上用磚壘砌,一直伸出屋脊後坡,高出房頂一米多。

達斡爾族民居最有特色的是西側或東側的倉房。最早的是垛木倉房,現在看到的大多是柞木杖子裏外抹草泥的倉房。倉底被墊起半米左右,以隔潮通風。裏面有隔欄,能存放幾種原糧,隔欄和倉底用麻絲和黃泥抹嚴。

倉房前牆縮回房檐半米多,高出地面的倉底就成了曬臺,可放馬具、農具,夏天曬乾菜,既避風又防雨。與倉房連在一起的是敞開的棚子,用以停放馬車和雜物。如今,大都停放四輪拖拉機了。

達斡爾人蓋房很講究,必須把所有建房材料備齊後才能破土動工,立柱和上樑時要選擇吉日。達斡爾族建房一般選擇春天的農閒少雨季節進行。屋頂承重主要在樑柱,粗大立柱被隱蔽在牆內,柱子上架雙層檁柁,檁柁上放正三角形房脊架。

房架以榫槽結合固定,形成“人”字形坡度很大的房脊,以抵禦雨雪。屋頂斜面上每隔40釐米釘一根椽子,椽子上鋪滿柳條編的房笆,抹上厚厚的草泥。將碼垛壓平的成捆羊草用鍘刀切齊兩頭,根部向外,與屋面成一定角度,用專用的苫草拍板從屋檐的邊沿自下而上向坡脊一層壓一層鋪蓋,苫草的厚度在20釐米上下。

兩坡同時苫到坡脊後,用兩把未經修剪的羊草,擰成中間有疙瘩、兩端等長的人字形草把,從屋脊的一端開始罩蓋兩側至另一端,形成龍脊背似的屋脊。最後,屋脊兩側以長木條覆壓,防止大風吹開草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culture/minzu/3jj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