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傳統文化 >民族文化 >

七種形態的漢字歷史 漢字七體的特點

七種形態的漢字歷史 漢字七體的特點

我國漢字歷史悠久,應用範圍廣,使用時間長,擁有豐富的文化內涵。
  漢字七體,就是指漢字在數千年的發展演變過程中出現的七種字型。
  那麼漢字七體都有什麼特點呢?讓漢字文化帶你一起探索。

漢字七體的特點,七種形態的漢字歷史

漢字經過了6000多年的變化,演變過程出現過的七種字型,就是我們今天所稱的“漢字七體”,按其出現的年代來排序依次爲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草書及行書大體與楷書並行。

甲骨文:
  甲骨文,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在我國殷商後期時形成。甲骨文是現存中國王朝時期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記錄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經濟情況。

甲骨文在結體上雖然大小不一,錯綜變化,但已具有對稱、穩定的格局。所以有人認爲,中國的書法,嚴格講是由甲骨文開始,因爲甲骨文已備書法的三個要素,即用筆、結字、章法。

金文:
  金文是指鑄刻在殷周青銅器上的銘文,也叫鐘鼎文,是對商、西周、春秋、戰國時期銅器上銘文字型的總稱。金文字型筆道肥粗,彎筆多,團塊多,團塊筆畫逐漸線條化,曲折筆畫逐漸平直化,整體整齊遒麗,古樸厚重,和甲骨文相比,脫去板滯,變化更加多樣豐富。

小篆:
  秦朝統一後,由李斯在大篆籀文的基礎上進行簡化創制而成。其特點是筆畫橫平豎直,圓勁均勻,粗細基本一致。所有筆畫以圓爲主,圓起圓收,方中寓圓,圓中有方,使轉圓活,富有奇趣。

小篆講究平衡對稱。空間分割均衡與對稱是小篆的獨特魅力,對稱不僅存在於左右對稱,上下對稱,而且還存在於字的局部對稱,圓弧形筆畫左右傾斜度的對稱。

小篆的另一個特點是上緊下鬆,小篆的大部分字主體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縮的垂腳。

中國文字發展到小篆階段,在輪廓、筆劃、結構方面逐漸開始定型,象形意味消弱,使文字更加符號化,減少了書寫和認讀方面的混淆和困難。

漢字七體的特點,七種形態的漢字歷史 第2張

隸書:
  隸書起源於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峯,對後世書法有不可小覷的影響。其特點在於字形扁方,左右伸展,曲折方圓,點畫分明;提頓結合,粗細兼備。去繁就簡,改篆書的形象化而爲點劃符號化,整體扁平、工整、精巧。

楷書:
  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楷書從程邈創立的隸書逐漸演變而來,通行至今,長盛不衰。

楷書特點,較前代隸書更趨簡化,橫平豎直,筆劃平正,結體整齊,工妙於點畫,神韻於結體。平正而不呆,齊整而不拘。同時,楷書的筆劃有了規律的發展,形成了既是字法,也是筆法的“永字八法”。整體而言,楷書講究用筆,筆畫分明,結構方整。

草書:
  形成於漢代,是爲了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而來,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草書的特點,在於其結構簡省、筆畫連綿、氣勢連貫、字形奔放。

行書:
  行書是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型,在隸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行書的書寫,比較放縱流動、近於草書的稱行草;寫得比較端正平穩、近於楷書的稱行楷。

行書字型的特點,其一是大小相兼,即是每個字呈現大小不同,存在字的筆與筆相連,字與字之間連帶,既有實連,也有意連,有斷有連,顧盼呼應。

其二是收放結合。一般線條短的爲收,線條長的爲放;回鋒爲收,側鋒爲放;左收右放,上收下放。

其三是疏密得體。一般是上密下疏,左密右疏,內密外疏。

其四是濃淡相融。書寫活潑迅捷,疾遲動靜結合,墨色一般首字爲濃,末字爲枯。

結束語:如今資訊時代,人們的工作和生活都更多地趨向無紙化,寫字的機會也越來越少,但當真的動筆寫字的時候,總要寫得好些。不管寫什麼字,如果能對它的特點了然於胸,那麼寫出來的字也會有模有樣。人們常說,字如其人。側面反映一個人的素質和性格,就在這筆劃方塊之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culture/minzu/1vql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