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擇吉黃曆 >二十四節氣 >

三伏烙餅攤雞蛋的由來 頭伏餃子二伏面

三伏烙餅攤雞蛋的由來 頭伏餃子二伏面

每年盛夏時節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三伏,顧名思義分爲三個階段——“頭伏”(也叫“初伏”)、“中伏”和“末伏”,而每個階段裏,在我國民間傳統中,都有不一樣的食俗,總結成諺語就是:“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那麼就讓老黃曆爲你介紹,這一食俗的由來。

頭伏餃子二伏面 三伏烙餅攤雞蛋的由來

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民俗說法
  頭伏吃餃子“元寶藏福”
  秦漢時盛行“五行相生相剋”的說法,認爲最熱的夏天日子屬火,而庚屬金,金怕火燒熔(火克金),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於是規定從夏至過後的第三個庚日起爲初伏;從夏至後的第四個庚日起爲中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起爲末伏,也稱終伏,總稱爲三伏。
  因餃子形似元寶,元寶屬金,“伏”與“福”諧音,因此,頭伏吃餃子的諧意就是“元寶藏福”。

二伏吃麪“辟惡”
  南朝·樑宗懍《荊楚歲時記》中說:“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爲辟惡。”古人認爲,農曆五月是惡月,六月沾着惡月的邊兒,所以也要“闢”。
  入伏的時候,恰恰過完麥收。到了二伏天,用營養豐富的新小麥磨成麪粉煮湯吃,吃後出一身汗可以祛除體內滯留的潮氣和暑氣,所以二伏天裏吃熱面是有科學道理的。
  另外,二伏天除了喝熱湯麪,還可以吃過水麪。將煮好的麪條用涼水過出,拌上蒜泥,澆上滷子,不僅刺激食慾,而且“敗心火”。
  二伏裏還可以吃“炒麪”。所謂炒麪,是用鍋將麪粉炒幹、炒熟,然後用水加糖拌着吃。這種吃法漢代已有,唐宋時更爲普遍。不過那時是先炒熟麥粒,然後再磨麪食之。唐代醫學家蘇恭說,炒麪可“解煩熱,止泄,實大腸”。

三伏烙餅攤雞蛋,歡送伏天結束
  三伏在立秋之後到來,此時天氣開始轉涼,再大汗淋漓地吃“熱湯麪”就容易着涼了,而此時那些“歇伏”的母雞們“休整”了二三十天也開始“工作”了,正好能爲人們提供一些積蓄營養的雞蛋。
  因此,對於過去的百姓來說,三伏天裏能吃到烙餅攤雞蛋可謂美味享受,同時也帶有歡送伏天離去,迎來涼爽秋天的意思。

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科學道理
  初伏、中伏、末伏分別吃餃子、烙餅、麪條,是因爲夏天溫度高,出汗多,會損失不少蛋白質氨基酸,更損失大量的B族維生素和鉀、鈉等礦物質,吃麪食類食物更有利於補充營養。
  在餃子、麪條、烙餅這三種麪食當中,以烙餅的烹調方式最好。因爲烙餅不需要水煮,也不需要過水,各種可溶性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損失最小。而餃子和麪條都需要水煮,其中的可溶性養分,如維生素B1、B2、葉酸、尼克酸、鉀、一部分鎂等會溶到麪湯當中,溶出的營養成分比受熱損失的營養成分數量更大。故而,老人們常常提醒兒孫們,吃餃子的時候,不要忘記把餃子湯喝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almanac/jieqi/7qgj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