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擇吉黃曆 >傳統節日 >

西寧人的清明節習俗 青海的清明節

西寧人的清明節習俗 青海的清明節

歷史悠久的清明節,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了,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四時八節之一。全國各地在清明時節多有上墳掃墓的祭祖傳統,也有出門遊春賞花之類的風雅習俗,那麼青海西寧人在清明節有什麼習俗呢,就讓老黃曆爲你介紹。

青海的清明節 西寧人的清明節習俗

西寧人過清明節,有些獨特的風俗。西寧人的清明節從春分過後就開始了,俗稱“田社”。從田社開始,就要準備上墳掃墓,每一天都可以去掃墓,一直到清明節。到了清明這一天,就不能再掃墓了,這一點頗有寒食節的古風。西寧人的風俗,和外地人只在清明節這一天掃墓還是有點區別的。

上墳掃墓是個很重要的活動,爲此,整個家族要提前商量,細緻安排。有的家族認爲姑娘女婿是親戚,還要專門提上禮物去邀請。所以,田社上墳也是一次家庭團圓的機會。

到了上墳的日子,以家爲單位,人們帶着祭祀用品和食物去上墳。傳統的祭祀品是紙錢、黃表紙、冥幣,還有12個大饅頭,準備的食物有酒、米湯、奶茶、肉類,到墳上燒過紙後,就點燃煤火,把各家帶來的食物集中起來,放在火上燒熱了吃。

男人們猜拳行令,喝得痛快淋漓。女人們坐在一邊拉家常,順便拾點撒在墳頭上的祭祀品,拍拍土就吃了。據說,吃了墳上的祭品後牙就不會再疼了。孩子們更是撒歡,拿着風箏在墳地裏跑,腳下的塵土便一股一股地冒起來。

可憐地下的老祖宗,不知是否享受到了子孫們送來的紙錢和祭品,反正是活人帶來的美食仍被活人吃掉了。吃完抹抹嘴,還要自我解嘲地說一句:“先人的名義,我們的嘴。”

吃飽喝足,該下山了。臨走前還要舉行一個儀式,由族中長輩挑選幾個比較整齊的饅頭,從首輩老祖母的墳上往下滾,子孫們圍着跪成一圈,饅頭滾到誰的懷裏,誰就眉開眼笑。因爲據說得了饅頭的人就有好運道,沒子女的人可以生孩子、沒成家的人就能找上對象、讀書的人可以考上大學、沒工作的人也能找到好工作……總之,這個饅頭就是一個福星,能保佑一切願望都能夢想成真。

吃喝完畢,收拾好滾到懷裏的饅頭,一家人慢悠悠地下山。途中,若遇上乞丐或者放羊娃,就把背篼裏的饅頭和剩菜全部給他們。因爲這一天是祭祖的日子,也就是行善的日子,要讓祖先看看,他的後代們也是樂善好施、積德行善的人。

所以在過去,祭祀品一般都不拿回家,全在路上施捨完了。現在當然沒有這種傳統了,也不再帶着食品到墳地裏吃喝,而是掃完墓下山,找一家飯館或農家樂,坐在熱炕上消停吃喝。

很早以前,西寧人過清明節還有一個習俗,那就是在掃完墓回家後,女人們要在這一天洗頭、理髮。舊時的女人是不剪頭髮的,平常只是綰個纂兒。在這一天,把纂兒開啟,由家中的婦女們互相幫着修飾、打理一下。

熬一罐濃濃的胡麻水,抿到洗乾淨的頭髮上,再梳一個光光亮亮的髻子。這髮髻也有很多名堂,什麼元寶髻、朝陽髻、丹鳳髻……老太太們摸着新梳的硬邦邦的喜鵲尾巴髻子,咧開沒了牙的嘴便笑了。有一句俗語:“抿了水澇澇,阿奶再不老。”

現在這些習俗漸漸消失了,但人們還在過清明節,不僅是爲了緬懷先人,還是爲了在這個春風拂面、柳枝吐綠的季節裏,走到戶外,擁抱大自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almanac/chuantongjie/kn8n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