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擇吉黃曆 >傳統節日 >

從重浪漫到重人倫 中秋節的歷史演變

從重浪漫到重人倫 中秋節的歷史演變

說到中秋節,人們的第一反應或是月餅,第二反應或就是團圓了,家人團聚,共享天倫,這是中秋節重人倫的一面,也是中秋節的一層重要意義。但在歷史上,中秋節曾經是一個極盡浪漫的狂歡節,成爲重親情的節日是後來的事。那麼就讓老黃曆爲你講述中秋節的歷史演變:從重浪漫到重人倫。

中秋節的歷史演變 從重浪漫到重人倫

如果要給中秋定一個氛圍主題,大概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是其樂融融的家人團聚,不過事實上,這個節日在唐宋時期曾經帶有狂歡色彩。

民俗學者馬光亭介紹,古人認爲,日月的正常執行是宇宙和諧的保證,早在周代,就有據日月的時間屬性行朝日夕月的祭禮,通常是春分祭日,秋分祭月。這種祭祀的禮儀曾一直是專屬皇家的祀典,直到隋唐以後,皇家失去了對月神祭祀的獨佔權威,月崇拜的世俗氣息逐漸增強。

至唐宋時期,中秋節的格調定位於浪漫、狂歡,由月、酒、樂、詩、神話造就。在唐朝,社會安定,政治開明,經濟繁榮,人的思想也空前開放自由,全唐詩中上至官員文人下至尋常百姓,都要在八月十五的晚上賞月、宴飲、聚會。

至宋代,民俗文獻裏明確提到中秋節,這一天人們全天都過節,中午就縱情飲酒,據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市人爭飲,至午未間,家家無酒,拽下望子。”到晚間,人們又“爭佔酒樓玩月”。

到了明朝,中秋節雖然還要圍繞月亮來進行各種節慶活動,但是整個節俗的內容有顯着的調整、變動。受儒家文化和理學的影響,明代之後的中秋節,拜月祈福、親人團圓的主題凸顯出來,更加重視親友之間的人情往來。親朋團圓作爲中秋節俗的第一主題,一直延續到近現代,氛圍變得“中規中矩”,這個過程正體現出我國中秋節從浪漫狂歡節到重人倫親情的一個轉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almanac/chuantongjie/2nly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