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命理 >百家姓 >

甘肅水氏的由來與淵源 名嘴尋根

甘肅水氏的由來與淵源 名嘴尋根

解讀百家姓水姓。淺說甘肅水氏的由來與淵源。水家在蘭州曾是名門望族。水姓在中國歷史上起源時間較早,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姓氏,據《姓氏五書》雲 ; 水是當指水爲氏,如河氏,淮氏,湖氏之類。

名嘴尋根,甘肅水氏的由來與淵源

水家在蘭州曾是名門望族

關於家裏的事情,水均益都是聽爸爸水天明說的。“甘肅水家最早生活在一個叫做廣河的地方。清朝同治年間,因爲連年戰亂,我太爺爺的父親帶着一家老小離開了三甲集,開始了逃難生涯。”

水均益的太爺爺水應才,是家中的第五個兒子。

清同治六年,不滿二十歲的水應才孤身一人在蘭州闖蕩,他曾在私塾讀書,能寫會算,一開始挑着油桶沿街叫賣,後來進入蘭州新關一家氈帽作坊當工人。“那個時候做氈帽很賺錢,太爺爺還替作坊主人管賬,家裏就慢慢富裕了起來。”

後來水應才娶了李氏,生了好幾個孩子,成活長大的只有四個,其中一個便是水均益的爺爺水梓。

水應纔對幾個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視。水梓十八歲那年參加科舉考試,榜上有名。

水均益說:“我爺爺過去是甘肅省的秀才,維新變法以後去北京的京師法政學堂就讀,後來參加了辛亥革命,成了國民黨的元老。我聽父親講,爺爺最高的官職是西北教育總署的署長。”

甘肅水家到了水梓這一代,才真正地興旺發達起來,水均益還記得小時候家裏有一個私家花園,叫“水家花園”,在蘭州當地十分有名。

上世紀二十年代末,時任安徽省政府祕書長的水梓來寧波尋根。在水梓子女的回憶文章中都提到,水梓曾在寧波附近的一個村莊裏找到了水氏家譜。

水均益說:“這個父親也有說過,爺爺不只找到了家譜,還手抄了一部分帶回甘肅去,想試着合攏兩個分支。可惜這些家譜後來都遺失了。”

在爺爺之後,水均益的叔叔水天德,也曾在1998年8月1日來過雲龍附近的後陳浪岸村,在水氏宗祠留了一張影。

在上海找到《水氏宗譜》

生活在甘肅的水氏族裔,一直沒有家譜、族譜。而位於寧波、蘭溪等地的水氏族裔,卻有族譜累代相傳。現在珍藏在水家村的《水氏宗譜》是1843年水氏族人第八次修訂的版本。

相傳水姓始於大禹,治水後族人定居於紹興會稽。關於鄞縣水氏(亦稱四明水氏和桃源水氏)的由來,在家譜上有過詳細的說明。

宋代建隆八年(公元968年),明州刺史水震(敬則公)告老還鄉,打算找一塊風水寶地安享晚年,一路從越東(今紹興會稽)來到鄞縣西鄉,被風光如畫的桃源之地吸引,於是在此落戶。

水家第八代土倫公育有三子,分別爲廣、庠、序三房,人丁興旺,從這一代起分了家。水家村這一支脈最大,堂名“本源堂”。

水均益一邊翻看着《水氏宗譜》,一邊發出疑問:“我想知道這個家譜裏有沒有記載水家人曾經外遷到甘肅,哪怕只有幾個字。”

遺憾的是,宗譜上並沒有明確的記載,只記錄了有人離家外出,但並未說明目的地。

關於水氏爲什麼要從寧波遷徙到甘肅那麼遠的地方?

有兩個版本:一個是去做生意,那邊是絲綢之路,貿易發達;還有一種說法是有人犯了錯誤,被髮配邊疆。走得匆忙,沒帶走任何家譜之類的東西。

水啓昌和水啓德兩兄弟是鄞縣水氏第34世孫,屬於鄞州區雲龍鎮後陳浪岸村的水家後人。因太平天國時洪楊之亂,一部分水姓族人遷至陳浪岸,村裏有個水家祠堂,堂名“追源堂”。

水啓昌、水啓德兩兄弟曾和水均益的父輩們有過不少交集。“1997年左右,水均益的叔叔水天德出差來上海,我們一起去上海圖書館找到了《水氏宗譜》,當時看到的宗譜是用毛筆字書寫的,但是支離破碎,好多頁粘連在一起,我一邊看工人修復,一邊在心裏默默祈禱,一定要留住我們老祖宗的東西。”現在村裏的八本宗譜,是十幾年前從上海圖書館複製的。

1997年,水啓昌去甘肅天水開會時,碰到了一位蘭州來的局長。“因爲全國姓水的人不多,所以他對我印象深刻。他說水氏在蘭州是個名門望族。他一看見我就說,‘你跟水均益長得好像!’”

論資排輩的話,水均益是水啓昌的“遠房侄兒”。

水均益看着水啓昌說到:“我們水家人,不論男女,鼻子都很大。”

水家村有座“水氏家廟”

“皇室有家廟,百姓有宗祠”———古時對祠堂的叫法有明確的規定。而水家村裏有一座“水氏家廟”。

村裏有一種說法,水震的妻子趙氏,從宋代皇室出嫁,得到萬歲親封。“水氏家廟”頭門三道,正門是高門檻,平時不開,左右兩道邊門供平時進出,廟裏有戲臺天井,兩旁是看臺廂房,正殿中間掛着漆金的“本源堂”堂匾,原匾是同治十一年時皇帝親題。

據村裏老人回憶,明朝萬曆年間,水氏族人籌款共建家廟,供上宅、下宅、陳浪岸及各地子孫祭奠。到了清朝同治十一年,集資重修家廟,規模宏大,門前樹旗杆石,兩旁雲石拱門,中殿書有“本源堂”三字。

2006年一場大火,大殿被全部燒燬。2008年,“水氏家廟”在原址重建。現在是村裏的文化禮堂的一部分。

站在“水氏家廟”的正殿裏,水均益聽村幹部講述水家村村史。水家自宋朝以來,各朝各代都有名人名事。乾隆時期出了個水嘉穀府臺,道光年間出了個水鴻飛進士,水祥雲是全國總工會主席,水芝三是上海市紙業公司大老闆,到了現在,水均益是族裏人盡皆知的名人。

在乾隆三十四年,第六次修水氏宗譜時,在祖訓之後,水氏先輩爲後人定下了排行字輩20字,“祖志望興仁,嘉祥佑啓新,脩名維懋學,永遠在崇倫。”這些文字如今都被刻錄在“水氏家廟”門口的石碑上。

在石碑上找不到自己的字輩,水均益面露遺憾。

水啓昌說,有一種可能是,當年水氏族人匆忙西遷時沒有帶走任何家譜,因此到了甘肅之後重新排輩,“水均益的爺爺叫水梓,爺爺的兄弟叫水榕和水楠。甘肅水氏也有用‘梅蘭竹菊’做字輩的。到了水均益爸爸這一代,就是按照‘天’字輩來取名。”

據水啓德回憶,水祥雲曾留下文字,說蘭州有一位水梓先生,論字輩的話應該排“佑”字輩。

水均益說:“這樣說來有可能對上了,我爺爺名字叫水梓,字楚琴,但好像還有一個字,這個我要回去問一下我母親。她也許還記得。”

“1889年修訂的第九版家譜現在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裏,1915年出了第十版,之後的就不知所蹤了。以前老祖宗每隔四五十年都會修一次,如果我們不繼續修下去,會對不起祖宗。”水啓昌說,水氏家族缺失了一百多年的歷史,如果能找到這些,就能確認甘肅水氏和鄞縣水氏的關係。

聽過兩位長者的講述之後,水均益留下了自己的聯繫方式,並承諾將盡己所能尋找遺失的家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mingli/baijiaxing/yplgd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