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命理 >百家姓 >

位於人所罕至的美麗古村落 盛氏祠堂

位於人所罕至的美麗古村落 盛氏祠堂

解讀百家姓盛姓。盛氏祠堂_位於一處人所罕至的美麗古村落。盛姓是一個傳統漢族姓氏,最早起源於西周時期,屬以邑爲氏。盛姓源出有三,出自姬姓、出自以祖名爲氏、出自少數民族改姓。

盛氏祠堂 位於人所罕至的美麗古村落

盛姓文化之盛氏祠堂

婺城區莘畈鄉學嶺頭村,是一個位於大山深處,人所罕至的美麗古村落。經濟條件雖然不是非常優越,但是整個村莊的氣氛卻仍舊給人一種愜意的感覺。當我們看到我們所要尋找的“盛氏宗祠”時,不禁讓我們想到這個村落當年曾經有過的的英姿風範。盛氏祠堂在當時又被村民們稱作“家廟”,甚至一些老人們到現在也還是喜歡這麼親切地稱呼着它。

宗祠的正牆上面有一塊的青石板,應該算是一塊石牌坊,自右而左橫雕着“盛氏宗祠”四個醒目的大字。村民們說,在以前的時候,盛氏宗祠是村中最最豪華的,房子雖不大,寬不過8米,進深也不過20餘米,但是它整體的結構舒展大方,給人很舒適,很有一種安詳的感覺。

百年祠堂,雖然破舊,卻仍然顯得厚重而深沉。太陽照在院裏的一棵古柏上,透過稀疏的枝葉,撒下斑斑駁駁的光線。我的雙腳輕輕地踩着綠苔叢生的方磚,慢慢地移動腳步,目光在四處探尋,沒想到,走進盛氏宗祠,心靈會在此找到片刻的寧靜,彷彿一切都靜止了一般。據村民說,幾年前,盛氏祠堂曾失過一次火,把正面大殿燒燬了。整個祠堂如今也很少有人進去過,破爛不堪的盛氏宗祠,多少有減當年的氣派,如今,已顯得有些蒼老。

走進大廳,擡頭就可以看到了一塊匾額,村民介紹說,就是整個祠堂的正院。匾額上有“敦倫堂”三個大字。村裏的老人說,敦倫堂匾額爲民國十六年所立,這兩字好古之人或有另解,但是我們仍舊不敢對此做以太多的評價,但是我想,即然立在此處,自然是正經嚴肅的。

大廳的左右兩邊均有空着的小廳,這兒是整個祠堂最寬敞的地方,東西各有兩間配窯。按老輩人的說法,這是專爲祭祖時長輩們休息或議事時,各堂主事人聚會所提供的場所。正院上方,這裏是祭祖擺供之地。

宗祠內有一個古戲臺,很破舊,村民們反應說,這裏十幾年前猶有舞袖歌扇。村裏的人還說,以前,村子裏每當有什麼活動,總會放在這裏舉行,這是非常熱鬧的地方,而且家家戶戶老老小小的人,都喜歡來觀看,氣氛非常活躍。每當想起這些,老人們的眼中,總有閃光的東西存在着。

在他們還年輕的時候,每當大年初一,盛氏宗祠都最熱鬧的一天,因爲這一天裏要舉行一年一度的“祭祖”。“祭祖”按照各個家族輪流進行,輪到主祭的家族要準備豬,牛,養,水果撰貢,負責接待家族中其它各支前來祭拜。他們早早就起牀,互道新年祝福之後,村落裏便響起了鑼、鼓等樂器的聲音,奏出歡快的節奏。小孩們搶着舉旗,他們走在前面,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後面跟着是長長的隊伍,按輩份長幼有序地排着,一路上響着連續不斷的鞭炮。祠堂裏擺放着滿地禮花,神龕上焚香點燭,在新年的第一天,雙膝着地,虔誠下跪。我想,當他們下跪的時候,在鄉人的眼裏也許僅僅是一種儀式,而在他們的意識裏,那或許就是對那片土地以及無數生命的敬仰與感恩吧!

老人還介始說,在以前的時候,盛氏宗祠還是這個村子的議事中心和禮儀中心,宗族每遇修譜、宗族內外糾紛、懲戒嚴重違規的族人等大事,就可以由年齡稍大的家族成員,召集族衆,先拜祖宗,再議事決定,一旦決定下來,全族的人就都要遵行。在老人們還年輕的時候,每當族人遇婚喪等大事,都可以在盛世宗祠內舉行。

若是結婚之日,新郎新娘在祠堂舉行認祖拜宗儀式。若是人亡,也可以在祠堂內停厝,接受族人與親朋的弔唁。結婚、高就、做壽、添丁、上樑等喜事,只要當事人有要求,願意繳納一定的祠堂管理費用,普請該祠堂所有族人(但是前提是在年長的人們看來,這件事情並沒有衝撞神靈或有礙族內事物,更沒有族人們的反對),那麼族老們就會同意,並可以進入盛氏宗祠辦理這一系列事情。

老人們還說,當時的“族規”是宗祠規範的一項重要內容,經我們再三瞭解,原來他們所謂的“族規”是指用於調整和規範族人的生活和行爲的。我想,這是因爲在缺乏法制治理的近代社會,對於這些沒有多少知識文化的老人們而言,所謂的“規矩”也就是從這些地方來的。我想,“族規”在他們那個年代起到的或許就是如今法律的作用。老人們說,制訂和執行“族規”往往都放在宗祠內部,族規的制訂程序比較複雜,往往先由宗祠管理人員提出草案,然後進行大會討論、修改並表決透過,最後再由宗祠管理人員形成文字,最後纔可以公佈與宗祠內,讓大家都可以知道。

這樣一個小小的盛氏宗祠,卻要做這麼多的事情,在我們看來,似乎真的有些不明白。而且老人們還說,而這些事情往往都是透過宗祠的近乎常設的人員來執行,再三詢問之後,才知道這些所謂的“近乎常設的人員”本質上其實與他們的“族長”差不多。當我們問起“族長是怎麼定的時候”,老人們也很耐心地給了我們解答。他們說,族長可以由當時村子裏面最高威望者自然充任,也可以透過選舉產生。做爲一名祠堂管理人員,從觀念上來說,大體上應具備這樣的條件:上了年紀的老人、辦事公道、作風正派、肯爲大家服務、有一定的辦事能力和魄力等。我想,也正是因爲這些人爲人比較公正,所以大家都信任他,願意把這項工作交給他吧。

無論如何,這個古老的村落,當年的輝煌必定是這個村落的人的功勞。他們用鏽鈍的刀,砍開一條通向家園的路,他們用脆弱的火,點燃炊煙,然後日出而作,日落而歸,起食飲居,生兒育女。於是當年的盛氏宗祠,也給了他們許多歡樂。

如今,他們流着同一種血液,只是年代久了,這樣的血液漸漸地被沖淡了,再隨着經濟的發展,許多人都離開了這個落後的村莊。維繫一個家族的任務的觀念,似乎已經變得越來越淡了。老人們回憶說,在當年,祠堂便像一個家族的“辦公樓”,又像是一個家族的圖騰,他們在這裏開族會,修族譜,逢年過節,先人們又免不了在這兒頂禮膜拜,這一切,盛氏宗祠給了他們太多的幫助。只是在今天,他已被這個村莊的年輕人們遺忘了。

聽到老人們這樣的話,不禁心裏一陣難過。我想,面對這樣一種文化現象的評價,我們是否應該持一種唯物主義的態度,一方面要看到宗祠是封建宗法制度的物化象徵,是被地主階級利用來剝削和壓迫人民的場所和工具,是迷信、落後、守舊、排外的製造機關。但另一方面,我們是否也應該要看到,宗祠在聚宗保衛家鄉域土,組織羣衆進行生產公益共動,維護地方治安秩序,贍老扶貧,辦學興教以提到人們文化素質方面,曾起到過積極的作用。如今的人們,是否仍該記得它當年的豐功偉績,好好保護它?那麼我想,對於盛氏宗祠這一文化形式的保護和發展,就需要我們認真把握這一文化的實質,用科學的方法加以引導,使它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出積極的作用。

數千年來,我們祖先創造的精忠報國、成仁取義、尊祖敬宗、至善至孝等道德規範,以及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體系,儘管有着一定的封建主義色彩,但是無論如何,我們也不能否認,它也包含着一些積極向上的精神在裏面。它以家族爲主體,採取家訓、族規的形式,用以律己,教育後代,極大地補充了國法的完整性和執法的有效性,從而使我們的國家成爲“禮儀之邦”的文明古國。面對這一切,我們怎麼還有什麼理由去冷落當年的輝煌?

即將離開的時候,我再一次看着這個祠堂,總覺得它就像一個耄耋的老者,滿頭的白髮染,寫滿了歲月的滄桑,擱在這樣一個相對貧窮的村莊裏,仍然是那麼安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mingli/baijiaxing/rwmr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