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命理 >百家姓 >

科爾沁蒙古族姓氏的變遷

科爾沁蒙古族姓氏的變遷

中國姓氏是人類血緣關係的標記,是人類社會維繫血親,區分族別的重要依據,是具有血緣傳承關係的家庭或宗族的羣體標誌,也相信大家對於內蒙古科爾沁這個姓氏並不陌生,那麼你是否真正瞭解這個姓氏呢?下面就讓小編帶着你來仔細閱讀下文章。

科爾沁蒙古族姓氏的變遷

內蒙古科爾沁是着名的蒙古族地域文化--科爾沁文化的發祥地,歷史上科爾沁草原是成吉思汗之弟哈斯爾的領地。蒙古語中,科爾沁的意思是“造弓箭者”的意思。地處內蒙古東部,大興安嶺南坡,松遼平原西端。即從大興安嶺到松遼平原。包括整個興安盟和通遼市的一部分地方。科爾沁草原西與錫林郭勒草原相接,北鄰呼倫貝爾草原,地域遼闊,資源豐富。由於歷史與現實的各種原因科爾沁蒙古族的姓氏與名漢化的現象普遍存在。下面對科爾沁蒙古的姓氏漢化等問題進行探討一下。

蒙古族人漢族姓氏,隨着民族融合和文化相互滲透,蒙古族人開始起漢族名字,還有一些蒙古族人改用漢字單姓,純牧區地區蒙古族沒有漢族名,主要是臨近漢族地區的蒙古族,這種現象更爲普遍。蒙古民族姓氏漢化的現象,自古就有,其方式也趨向多元化。元朝開始更普遍。主要特點有:一是以本部落的名稱爲姓。二是以本氏族的名稱爲姓。三是由人名得姓氏。四是既非以部落、氏族爲姓,也不是以父名爲姓,而是出於歷史上一種特殊稱呼。五是某種職業的漢譯爲姓氏。六是本氏族圖騰標誌的動物爲姓氏。七是與其他民族一樣與本民族的外號爲姓氏。八是社會地位爲姓氏。九是以顏色爲姓氏。十是古代蒙古族軍事組織上的數字爲姓氏。十一是由居住地爲姓氏。十二是蒙古族人漢姓的另一個由來是直接使用漢姓或以諧音取姓或與音近的字爲姓,蒙古族多音節的族姓按語意譯爲漢姓。十三是明代常給蒙古人賜姓。

忽必烈帝採取的漢化政策主要是爲了鞏固國家統治,加強軍事改革實行民族壓迫政策;把全國人分爲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第三等是漢人,第四等是南人。這四等人在法律上的地位、政治上的待遇和經濟上的負擔,都有不同的規定。但是某種意義上來講加強了各民族之間的融合及當時多數色目人與蒙古人的助成漢化。

蒙古族姓氏漢化的過程是複雜多樣的。這種漢化主要分兩種情況:一爲賜姓,一爲改姓。而且這兩種情況又表現爲不同的具體形式。蒙古族改姓既有政府強制下令改爲漢姓,也有自願放棄原有的姓氏而改漢姓的情況,其中政府行爲大多有一些政治意味。

元朝末年,由於蒙古統治集團發生內訌以及無法克服的各種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導致了廣大農民揭竿而起,形成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朱元璋於洪武六年(1368)八月佔領大都,推翻了元朝的統治,但是北元以及蒙古王公貴族仍擁兵自主,與明朝對抗。而在中原的許多蒙古人卻成了明朝統治下的屬民。朱元璋把國內的除漢族外的民族稱爲“夷狄”,對蒙古人實行民族同化政策。

明朝是漢族統治者建立的王朝,漢族成了統治民族,漢族統治者對被統治的蒙古人賜姓和名,目的是同化一部分蒙古人。如元朝末年,名叫伯顏帖木兒的蒙古將領作戰英勇,曾率兵多次打敗農民起義軍。不過,有一次打了敗仗,於是歸附明朝。明太祖佩服他的武猛,就賜給他“張”姓。他的後代一直從軍,傳至玄孫張晟,官至都督事。

民族同化蒙漢雜居地區比較突出。有許多蒙古人與漢族雜居後改用漢族姓名並逐漸漢化。其中有些官吏自願請求改用漢姓漢名。如帖佔歹改姓名爲李戍、也魯火者改姓名爲鄂雄、舍兒伯改爲馬信、福僧改姓名爲李英、朵來火者改姓名爲何寬、伯不花改姓名爲盧榮、阿刺虎力改姓名爲烏忠、腦兀改姓名爲馬政、也先改姓名爲王倫、失連臺改姓名爲薛忠等。如道同,“河內人,其先蒙古族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mingli/baijiaxing/82vr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