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命理 >百家姓 >

西山袁氏宗祠迄今已有七百餘年的歷史

西山袁氏宗祠迄今已有七百餘年的歷史

解讀百家姓袁姓。走進西山袁氏宗祠,迄今已有七百餘年的歷史的古老建築。袁姓,是中華民族的姓氏之一,主要源自姬姓,其人口在全國姓氏中排名第33位,人口約有700萬,佔全國總人口的0.54%。

西山袁氏宗祠迄今已有七百餘年的歷史

我西山袁氏自十世祖三友公於南宋末年(1279年)開基發祥建村以來,迄今已有七百餘年的歷史,賴列祖列宗之蔭庇,人才興旺,人口增長速度很快,十世祖三友公下,已傳至三十九世,總人口超過兩千人,如今已成爲新昌縣內袁姓聚族而居唯一的大村落。

三友公下傳四世時,分爲東西兩房。以後東房爲滔公,津公,源公三系,津公派最盛,又分爲大房,二房,小房。西方分十一房。康熙年間建大宗祠,嘉慶年間東西二房建協昌、和昌二祠,各小宗相繼建了餘慶、思孝、鹹慶等祠,分別簡介於下:

大宗祠:名永思堂,西山袁氏之總祠,俗稱老祠堂,地址即今之糧庫處,始建康熙丙辰年,至乾隆丙子年重修並擴建,坐北朝南,正堂五間,門廳五間與正堂對稱,二廂各三間,正門南向臨街,大門前條石砌成一高臺,高度約一米五左右,兩側各植古柏一株,西側一株橫斜於街道之上,下用三根大木支撐,雖久經滄桑,仍枝繁葉茂,別有一番景緻,可惜在建造糧庫時被伐去,自街進祠堂有階十一級,整個建築氣勢恢宏,蔚爲壯觀。

協昌祠:名馨德堂,爲東房派宗祠,俗稱下宅祠堂,建於嘉慶戌寅年,地址舊稱南書房,自一九三二創辦小學至一九七八年學校搬遷,一直爲小學校舍。現爲廠房,中堂五間,門廳五間,二廂各兩間,建有戲臺(學校辦公室即臺基),朝南向,大門向南,現尚存中堂三間。

和昌祠:名懷德堂,爲西房派宗祠,地址在門前山,俗稱上祠堂或上宅祠堂,建於嘉慶乙亥年間,建祠時間略早於協昌祠,坐南朝北,中堂五間,門廳五間,二廂各三間,建有戲臺,凡村裏演戲都在和昌祠,大門向北,正前方建照壁,朝東建有臺門出入,整體規模略大於協昌祠,西側香樟樹下有一平房稱作“小洋房”,爲原梅嶽鄉政府辦公地。

餘慶祠:名積善堂,光緒丙午年建成,前後歷五年,地址舊稱樓店頭或塘下園(原老年活動室),東房昂一公派(茶山派)所建,俗稱茶山祠堂,正堂三間,兩側配建廂房,廚房一間,正堂前築有照壁南向,南開正門,東側廂房建側門,便於族人出入。

思孝祠:名奉先堂,地址即今之供銷社處,東房從吉公派所建,北向,大門朝下臺門,中堂三間,兩側建廂房,廚房,建成於光緒壬午年。

鹹慶祠:名六順堂,俗稱六房祠堂,地址舊稱上書房,爲西房和六公派所建,正堂三間,二側各一間,門廳三間,大門臨街向北,建於宣統年間。

另外東房源公派(水竹派)在水竹建有一祠,西方和四公派在原合作醫療的地方購得朝南正房三間,側房一間,作四房祠堂。

幾經滄桑,今僅存餘慶祠(茶山祠堂)完好,而大量匾額,楹聯等珍貴文物已不復存在,實爲可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mingli/baijiaxing/6y6rr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