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命理 >百家姓 >

微山縣境內着名的大河 古薛河的發展歷史

微山縣境內着名的大河 古薛河的發展歷史

解讀百家姓薛姓。關於古薛河的發展歷史,乃是微山縣境內着名的大河。薛姓始祖奚仲,因分封在薛國而得姓,以封邑名爲氏,得姓始祖爲黃帝之子禺陽第十二世孫奚仲,後人有以國名爲氏。部分後裔爲虞舜後裔孟嘗君之後。

古薛河的發展歷史 微山縣境內着名的大河

薛河古稱薛水,是滕州市和微山縣境內着名的大河。

據明萬曆十三年《滕縣誌》載:薛河,其源本西江,水出自寶峯山東諸山泉,南過青蓮步、將軍步,左過高山西折過山亭,納永豐、鳳凰二泉(二泉水皆出自薛河南岸山麓入焉),又西至於薛山名爲薛河。受悟真巖茶泉,循悟真巖南至於雲龍山會東江水(東江出自湖陵山);西流至吳戩山下伏不見,過鐵腳山至柳泉涌出,至觀山前瀦爲濯筆淵,至於雲龍山入西江水同爲薛河。南至於新蛟臺折而西,經昌慮城南陶山下瀦爲刁潭;西納玉花泉水又西納沂河水、三山泉水,西南逕豐山東過官橋,逕薛城至於東邵,在微山紙坊入於老運河,舊經山陽湖,從金溝入泗。薛河又稱十字河,總長81公里,總流域面積960平方公里。

發展歷史

古薛河是一條歷史的長河,也是魯南地區的母親河,她孕育了中華東方文明,創造了北辛文化;她孕育了東夷妊薛氏族,創造了古薛文化;她孕育了諸多先賢俊傑,創造了華夏始祖文化。在古薛河兩岸遍佈了密集的先秦文化遺址和古國方城,從7300年的北辛文化,到五六千年的大汶口文化;從四五千年的龍山、嶽石文化,到夏商周春秋戰國文化;從上游的虎國於菟城,小邾國倪犁萊城,中游的濫國昌慮城、薛國薛城,下游的上邳國虺(歡)城、戚城等等,上下五千年,延延綿綿不斷代,繼繼繩繩有發展。

穿越歷史時空,溯流七千年前,遙望北辛先民,從莽莽山林中走出來,選擇了薛河中游這片河岸高地定居,一個偉大的母系氏族部落在這裏繁衍生息,創造了最早的農耕文明。沿着薛河故道,聚焦在西康留這片神祕的土地,五千年前,第一個父系氏族社會在這裏形成,最早的古國、古城在這裏出現,一個準國家性質的部落聯盟中心在這裏確立。

讓我們披閱歷史,展望四千年前,造車鼻祖奚仲受封於薛地,因此,這裏也就成了我國最早的車船製造基地,成爲交通最爲發達地區。三千年前,奚仲的十二世孫仲虺又在這裏輔佐商湯建國,成爲薛族的又一個偉大首領,前掌大遺址出土的精美文物見證了這一時期的輝煌。讓我們回望歷史,二千四百年前,古薛又成爲齊國的領地,齊相田嬰、田文的封地,他們父子在這裏擴固薛城、焚約市義、發展商賈、招賢納士,成爲一代賢相,留下千秋佳話。兩千年前,漢劉邦和楚霸王在古薛城會盟,奠定了大漢基業;更有薛人叔孫通、公孫弘爲漢室江山的鞏固發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勳,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薛河還是歷史上最早的運河,也是後來京杭大運河的支流。早在春秋末年,以薛爲首府的徐州,戰略地位重要,水陸交通發達,爲兵家必爭之地。吳王夫差北征,在魚臺、定陶間開挖河水,以溝通泗水和濟水的航運。而連接泗水的薛河,就成了當時的“薛王河”;宋元以後,又成了連接薛地的“運糧河”。如今,薛河兩岸遺蹟猶存,有“倉留粟谷以備戰用”的大小康留村,泊船的倉留壩和屯糧的“晾米臺”遺址,薛國故城內外的衆多稱“倉”的村莊

遙想當年,在薛河流域這片富庶的土地上,兩岸囤積着林林總總的倉儲糧草,河中來往穿梭着許許多多的運糧船隊,然後轉入泗水運道,駛往京城。四百年前,爲了保證京杭大運河的漕運安全,在北辛村西把薛河開支流向南,注入微山湖時和泇運河交叉形成十字河;新中國成立後興修水利,1958年又在北辛村東築壩,向下遊開挖了新河稱爲新薛河。

因此,北辛文化發祥地,也就成了新老薛河的分水嶺,十字河的交匯點。老薛河,從北辛村後蜿蜒向西靜靜地躺着,從她彎曲的身軀上,積澱着厚重的歷史文化,見證着歷史滄桑;新薛河,從北辛村前浩浩蕩蕩地向西南流淌着,承載着一路歡歌,彈唱着新時代的樂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mingli/baijiaxing/0g2l9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