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傳統文化 >宗教文化 >

猶太人的社會文化與生活

猶太人的社會文化與生活

每一個種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生活習慣,猶太人是一個廣泛分佈於世界各地的民族,而猶太教作爲猶太人所特有的宗教,使其成爲世界各地猶太人的信仰。
  那麼,下面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猶太人的社會文化與生活吧!

猶太人的社會文化與生活

一個種族的文化可以從其傳統節日中看出來。然而,猶太節日的來源和含義是不盡相同,卻有一些基本特徵是大多數猶太節日共有的。

特徵之一:幾乎所有的節日都與整個民族的歷史經歷相關聯,而不是來源於某個個人的事績或生平。如逾越節是回顧整個民族在摩西帶領下襬脫奴役和獲得解放的過程;七七節是感念猶太民族從上帝手中獲得聖書法典;住棚節是追思上帝對猶太民族在曠野遊蕩的庇護;哈努卡節和普珥節是紀念猶太民族免於滅亡,並最終戰勝對手;猶太新年和贖罪日則集中在猶太人的懺悔和希望開始新生活上。

特徵之二:幾乎所有的猶太人傳統節日都具有強烈的宗教色彩,很少有節日屬於純粹意義上的世俗節(21世紀新增的節日例外),明顯地反映出猶太文化規範,就連猶太新年也是如此,它被看作是“懺悔十日”的開始,並作爲“敬畏的日子”,站在上帝面前接受審判。

特徵之三:幾乎所有的節日慶祝方式都是一種文化教育活動,而不僅僅是家人朋友之間的聚會,或簡單的節日美食大餐。這種全民性、宗教性、和教育性,使每年週期性到來的節日變成了猶太民衆一遍又一遍地重溫本民族的歷史、傳統、習俗,一遍又一遍地接受本民族宗教的教育,一遍又一遍地反思猶太人歷史使命的特殊日子,在維護民族團結,保持猶太民族固有文化,增強猶太人的使命感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正是這幾大特徵的存在,造成猶太民族節日在總體上與其他民族節日的帶有本質上的差異,同時也賦予這些節日更具強烈的猶太屬性。瞭解猶太節日及其含義是我們瞭解猶太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

猶太節日主要有:安息日、猶太新年、敬畏十日、贖罪日、逾越節、七七節、住棚節、哈努卡節、普珥節、西姆哈《托拉》節、三週哀悼期、阿布月初九、拉·巴-奧默節、樹木新年、新月節、獨立日、大屠殺紀念日、耶路撒冷節等。

這些節日中大部分是傳統的,但也有現代的。根據猶太傳統,這些節日通常依照不同性質被分爲不同的類型,其中有“聖日”、“敬畏節”、“朝聖節”、“一般節日”以及“紀念日”之分。安息日被認爲是最重要的節日,爲“聖日”;猶太新年、敬畏十日、和贖罪日爲“敬畏節”;逾越節、七七節和住棚節則是“朝聖節”;哈努卡節和普珥節屬於“一般節日”;“紀念日”包括:三週哀悼期、阿布月初九、拉·巴-奧默節、新月節、樹木新年、獨立日、大屠殺紀念日、耶路撒冷節等。

猶太人的社會文化與生活 第2張

猶太人的生活:
  讓我們來解讀一個猶太人從生到死的過程,塔木德上早就說到了這個話題,上面是這麼寫的:“五歲,始讀經;十歲,始讀密西拿;十三歲,始受誡命;十五歲,始讀革馬拉;十八歲,始入婚禮華蓋;二十歲,始謀生;三十歲,始力壯;四十歲,始了悟;五十歲,始指教;六十歲,始稱老;七十歲,始稱白髮;八十歲,始稱強壯;九十歲,始佝僂;一百歲,一如死亡過世了無牽掛之人。”

那就讓我們詳細敘述一下這個過程吧:

(1)出生:
  男孩在出生的第八天實施割禮——作爲一個古老傳統可追溯到猶太人的先祖亞伯拉罕時代。如果是頭生男嬰,在出生三十天時,還要舉行傳統的“贖罪”儀式。女嬰沒有任何的傳統儀式,但也要作二件事:1、母親要到會堂參加祈禱;2、尤其在改革教派的會堂,嬰兒必須要抱到會堂接受拉比的祝福。

(2)長大和宗教學習:
  自開始學習希伯萊字母始,孩子就要面對諸多的選擇並要參加各種各樣的儀式。例如,孩子要吃用蜂蜜調製並烘烤的字母形蛋糕等。男孩長到5歲左右要開始進入一些塔木德托拉學校去學習托拉,長到11歲左右,則要開始學習密西拿的經典,到了13歲時則要參加成年禮(Bar mitzvah),這是一種個人的儀式,儀式一般在猶太會堂舉行,並由家人正式邀請所有的親戚好友參加。在儀式上,受禮人當衆誦讀托拉,最後還要接受衆人的禮物和祝福,到了15歲左右則開始學習革馬拉和其他經典。通常,這些年齡在不同的教區並沒有嚴格約束。

女孩長到12歲時舉行成年禮(Bar mitzvah)。女子的成年禮儀限於改革教派,其儀式同男孩的成年禮相似。正統派猶太女子只是在最近才公開舉行成年禮,通常是同一年齡的女子集體舉行成年禮。然後是每家爲自己的女子舉行宴會。正統派一般來說更傾向於舉行堅振禮(Bar chayil)而不是成年禮。舉行堅振禮的年齡相對要大一些,通常是在規定的學習科目圓滿完成以後舉行。自由派和改革派已經放棄了過去猶大教所偏愛的堅振禮而保留了男女的成年禮。

猶太人的社會文化與生活 第3張

猶太精神中最普及、最易理解和最顯着的特點是對托拉的學習。希勒爾最傑出的門徒,烏茲爾之子約那單,據說當他坐下來學習托拉的時候,他的激情之火是那樣的強烈,以致於當一隻小烏從他頭頂飛過時,它也會突然燃燒。托拉的每字每句,就好像在西奈山它們被賜予人們時那樣,讓人感到充滿喜悅。

在猶太經學院(Yeshiva,今天也有類似的女子學院)中,年輕的男子中的大部分不是爲了追求拉比的職位,而是懷着一種虔誠的心來學習傳統的托拉。來自猶太經學院的理想浸透到普通百姓的生活,他們參加一種名爲“什雷姆”(課程和演講)的宗教課程。可以在早禱前的清晨參加什雷姆。也可以在每日工作後的晚上或每天能插空的任何時間參加什雷姆。

他們一般都定期陪同好友一起參加學習,而共同的精神紐帶又加深了相互間的友誼。對托拉,包括塔木德的學習不僅是一種口頭的說教,它是世代相傳的對上帝之愛最有力的表達、是與精神和心靈的結合、(就好像是)那些托拉的記錄者同那些托拉的學者在一個歷史的小店中相遇(並熱烈的交談)。

(3)結婚和家庭婚姻關係:
  從猶太法的角度看,結婚儀式是由兩部分組成的。第一步是訂婚(Kiddushin),在證婚人面前,新郎把訂婚物(今天通常是戒指)戴在新娘的手上。並說“根據摩西和以色列的法律,以這隻戒指爲憑證。你已和我訂婚”:新娘不說任何話。她只是默默地接受新郎的請求。接下來,由拉比誦讀二遍祝福詞,然後新郎、新娘喝交杯酒。

第二步是舉行結婚儀式(Nisuin)。新郎和新娘站在象徵他們新家庭的華蓋下面,拉比誦讀七次祝福詞。一對新人再喝一次交杯灑。一對新人受到祝福後。新郎用右腳把酒杯搗碎。表示即使在他們大喜的日子也不忘記耶路撒冷聖殿被毀的恥辱。最後,在證婚人面前,一對新人要獨處一段時間。

整個婚禮的儀式是平易和儉樸的,充滿了讚美詩和鮮花連同新編的婚紗和展裝,一對新人由雙方父母領到華蓋下面,接下來便是演說、祝福、唱歌、跳舞和宴會——宴會。實際上要持續七天七夜。今天,哈西德派和極端正統旅規定在整個婚禮過程中。兩性要分開。

猶太人的社會文化與生活 第4張

改革派猶太人把新郎和新娘視爲平等的一對,婚禮的儀式相對簡化。一對新人只當拉比的面交換戒指並互相發誓,免除了婚後分居的規定,婚宴只在婚禮的當日舉行,不持續到夜晚。

正統派和改革派的婚俗差別很大,西方猶太人和東方猶太人的婚禮差異也很大。婚禮的音樂從舞曲到哈西德派音樂克萊茲姆(Klezmer)。從流行音樂到古典音樂:即使有些人非常懂得欣賞小提琴協奏曲,他們也會很平靜地迎合大多數人的口味。

婚姻以外的性關係是被禁止的:我們不清楚納妾制何時被廢止。但有一點卻是事實,即:被禁止的事情決不意味着這類事情再也不會發生。現在。在西歐的猶太社區。同居是很普遍、很常見的事情,當然,猶太社區也存在通姦和私通等問題。傳統準則同當代人的實踐之間存在差異,這種差異的存在,主要是因爲當代人的生活方式及他們對性的認識同傳統觀念相比發生了巨大變化。聖經和拉比法規定對同性戀者處以嚴懲,而今天的猶太社區已不再阻止建立“同性俱樂部”,甚至允許建立同性戀會堂。

然而,對守法的少數者婚內的性生活也有一些規定。這些規定和限制是以合乎禮儀和保護配偶中不情願的一方爲目的。主要限制是禁止丈夫同月經期的妻子過性生活;當妻子的經期結束以後,經期的恢復狀態還要持續七天,直到妻子在用於禮儀潔身浴室中完全淨身。“淨身”是一種潔身的儀式。這一儀式也在其他人中間使用,拉比在進入聖殿進行祈禱之前必須要行淨身禮。猶太人收養的孩子皈依猶太教也要行淨身。

婚姻關係是一種互愛、互敬、互相支援的關係。只有這樣的婚姻才能擁有是永久和牢固的基礎。依據希伯萊聖經。拉比猶太教是允許離婚的,儘管允許離婚的條件存在許多爭議。婚姻一旦得到猶太法的承認。婚姻的解除也必須要經猶太法的認可。猶太法規定離婚的夫妻雙方必須要一起當面向拉比遞交一份離婚協議書。

儘管猶太教允許離婚,許多正統派的婦女卻經常遭受(離婚)請求的痛苦,因爲很少人能夠強迫她的丈夫認可一份離婚協議書,如果她的丈夫不願離婚的話。這樣,拉比法庭就不會很輕率地解除他們的婚姻關係。當然,在不同的國家,(拉比們)利用和採納了各種有效的立法程序,使情況已有了很大的改善。

大多數傳統的社區都十分強調家庭的重要性。畢竟,家庭是表達和傳播傳統價值最好的場所,猶太教也不例外,儘管在西方的民主政體下,猶太家庭也同其他社區家庭一樣,已經被迫屈從於家庭破裂的壓力,家庭已不再像過去那樣牢固。

猶太人的社會文化與生活 第5張

(4)生子和家庭教育:
  摩西、大衛王都沒有掌握撫養孩子這門藝術。對“合格”父母的專門訓練是在社區中心的猶太會堂舉行的。儘管孩子也要進行教育和訓練,但必須要保證他們在愉悅的心情下長大成人。

毫無疑問,猶太人的精神狀態反映在變化中的宗教禮儀和追求知識的傾向上。“讀過很多書”用這句話來描述猶太人的家庭生活也很適合。在每一個新建立的猶太家庭中。都會有一個家庭圖書室。其中必不可少的書有:祈禱書、節日書、逾越節書和托拉及其評註(其中以拉希的評註最常見)。這些書在入學、行成年禮甚至在婚禮上都要用到。

如果你是一個修養較高的人,那麼你的書架上肯定還少不了大約二十卷本裝還精美的希伯萊文“巴比倫塔木德”以及其他猶太教經典着作。或許以色列是惟一一個國家,在那裏。各大報社競相向讀者免費提供或折價提供“巴比倫塔木德”,如果你生活在那裏並想得到一部,你只須透過一個簡單的小測驗或中獎就可以了。

關於猶太曆史、文學及富有幽默感的一般性書籍可以說是汗牛充棟,現在又出現了大量你喜歡的、主要用於娛樂的聲像製品,像磁帶、錄像帶、CD盤等;另外,你還可以上互聯網同以色列各教派直接進行交流;同時,我們每天還可以讀到當地的猶太日報。如果在英國,大部分猶太人喜歡閱讀(猶太日報),該報把自己描述爲“全世界”猶太報紙的領導者、這份報紙創辦於1841年。

書籍放在書架上並不是僅僅作爲裝飾用的,你會定期請拉比、你的朋友來家中一起參加祈禱課,研讀塔木德、托拉及其他猶太教經文。這樣度過一個週末將是最有意義的—個週末;如果你能堅持每天研讀經文,那你的每一天都相會很有意義。正像我以前經常提到的,在猶太教中。研讀塔木德是最高的精神境界,它是猶太家庭愉悅的源泉。學習不僅是孩子和社會精英的事情,也是全體以色列人的事情。最近幾年。猶太教發展中令人鼓舞的一件事情,是保守的正統派允許婦女參加拉比研讀課程。在過去。婦女受教育的權利常常被忽視。

猶太人的社會文化與生活 第6張

(5)參加工作後:
  如果你有自己的收入,你就要懂得施加慈善,在猶太教裏,這個傳統非常重要,它叫什一稅。

你有固定收入並足以維持一個家庭,那麼你就必須拿出收入的一部分來實施“義舉”,一般是撥出收入的十分之一作爲義舉。什一稅的觀念最初來自希伯萊聖經。“什一稅”同個人的宗教意識有關,它不是由社區強制徵收的稅收。什一稅的數量也不是固定的。如果公益事業需要。你也許會奉獻多於你收入十分之一的財物;相反,如果你家庭需要,你可以奉獻少於你收入十分之一的財物。

當你準備建立自己的家庭時,你也許不會爲房屋更精美的構造而過分擔心。你最終所關注的是保證你的家庭把義舉作爲家庭生活的準則。義舉不僅僅是奉獻財物。心胸寬廣的人認爲實施義舉是仁慈之心的體現,是對求學者、陌生人、窮人的關心,是拜訪病人,關心其他人的社會福利。

(6)死亡:
  正統猶太人只有土葬;改革派則有土葬和火葬。死者最親近的人(配偶、父母、同胞、子女)因悲傷要撕破外面的衣服,丟掉鞋子並坐在家中的地上或矮凳上,朋友們來拜望和安慰死者的親屬,拉比們整日爲死者祈禱,這叫“坐沙瓦”(sit shiva)。儘管“沙瓦”的意思是七,表明喪禮要持續七天,不太嚴格遵從這一習俗的人,悼念活動只持續一個晚上。除家人外,其他人,主要是親戚朋友要關照悼念者的物質需要,例如爲他們準備好的食物。

喪禮以後,紀念死者的活動還要持續三十天,兒女要爲父母哀悼十二個月。此後。每年要爲死者定期舉行紀念活動,稱爲“伽哈茲特”。在死者去世後的頭十一個月和每年的“伽哈茲特”紀念日,家人要在會堂爲死者誦讀“卡迪什”(Kaddish,它不是一種“悼念祈禱文”,而是對上帝的讚頌詞)。

改革派和正統派的教義都相信死後復生。在過去。關於死後復生存在的分歧很大,人的復生是形體的復生還是“心靈”的永生?今天,分歧依然存在,但人們已把復生或永生的意義擴大了,人們往往用“永生”來比喻某個人死後,其聲望和影響依然存在。

標籤: 猶太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culture/zongjiao/7752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