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傳統文化 >飲食文化 >

飲茶的起源和發展歷程 愛茶人必知

飲茶的起源和發展歷程 愛茶人必知

漢族人飲茶,注重一個“品”字。凡來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禮儀是必不可少的。當有客來訪,可徵求意見,選用最合來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時,對茶葉適當拼配也是必要的。那麼下邊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飲茶起源於何時吧,希望大家喜歡。

愛茶人必知:飲茶的起源和發展歷程

茶源於我國,但飲茶始於何時?據《茶經》載,“茶之爲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從神農時代開始發現茶可以作爲飲料算起,至今已有五千年的歷史了。關於神農氏嘗百草,古代有兩種傳說。

一種傳說是‘神農嘗百草,日語七十二毒,德茶解之“,是說神農氏在採草藥時,爲了驗證草木的藥理功效,必採而嚼之,親自嘗一嘗,有時一天會碰到好幾種有毒草木,使他口乾舌麻,甚至五內若焚,他意識到這些都是中毒的徵兆。

有一天,正當他口乾舌麻躺在大樹下休息之際,一陣風吹過,樹上飄落幾片葉子,神農氏信手取來放入口中慢慢咀嚼,其味苦澀,但覺麻木消失,舌底生津,並感到氣味清香,醒腦替身,於是採葉而歸,定其名爲”茶“,與此同時,他和人們也發現了茶的解毒作用。

另一種傳說是神農時代沒有醫生,病人只得自行找些草藥煎服。神農氏給人治病,不僅親自採挖藥材,有時也幫忙熬煎。有一次,當他在大樹下生火煮水時,有幾片茶樹葉子落入鍋中。他正要放草藥,卻見水色微黃,便取水飲之。他覺得此水味苦帶澀,喝後回味香醇甘甜,並能解渴生津,振奮精神因而撈葉研究,從而肯定了茶的藥用價值。

當時人們處於原始生活狀態,吃的是野果、蟲魚、禽獸等,往往是生吞活剝,因此常常鬧病。原始人類一旦有病,最初只好這樣嘗一點,那樣嘗一點,吃了有毒的、或毒性大的東西就死去。吃了不相干的藥就無效。有時吃了恰恰是對症的,病就好了,於是人們就知道了這是治某種病痛的”藥“。

由此可見,數千年前,人們用吃茶解毒,是符合當時社會實際的,即使今人看來,也有一定的科學道理。所以,我國民間百姓推崇神農氏爲發現和利用茶樹的鼻祖,是有其歷史淵源的。

愛茶人必知:飲茶的起源和發展歷程 第2張

春秋以前,最初茶葉作爲藥用而受到關注。古代人類直接含嚼茶樹鮮葉汲取茶汁而感到芬芳、清口並富有收斂性快感,久而久之,茶的含嚼成爲人們的一種嗜好。該階段,可說是茶之爲飲的前奏。隨着人類生活的進化,生嚼茶葉的習慣轉變爲煎服。即鮮葉洗淨後,置陶罐中加水煮熟,連湯帶葉服用。

煎煮而成的茶,雖苦澀,然而滋味濃郁,風味與功效均勝幾籌,日久,自然養成煮煎品飲的習慣,這是茶作爲飲料的開端。然而,茶由藥用發展爲日常飲料,經過了食用階段作爲中間過渡。即以茶當菜,煮作羹飲。茶葉煮熟後,與飯菜調和一起食用。

此時,用茶的目的,一是增加營養,一是作爲食物解毒。《晏子春秋》記載,”晏子相景公,食脫粟之飯,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又《爾雅》中,”苦荼“一詞註釋雲”葉可炙作羹飲“。《桐君錄》等古籍中,則有茶與桂姜及一些香料同煮食用的記載。此時,茶葉利用方法前進了一步,運用了當時的烹煮技術,並已注意到茶湯的調味。

唐代陸羽(728—804)在《茶經》中指出:”茶之爲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在神農時代(約在公元前2737年),即已經發現了茶樹的鮮葉可以解毒。《神農本草經》曾有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解之“。反映的就是古代發現茶治病的起源,這說明中國利用茶葉最少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神農本草經》是西漢時代一些儒生託名神農嘗百草的神話,蒐集了自古以來勞動人民所積累的藥物知識,編輯而成的藥物學典籍。

西漢後期到三國時代,茶發展成爲宮廷的進階飲料。如在漢代《趙飛燕別傳》中,有一節關於飲茶的記載。漢成帝崩,”後(即帝后)寢驚啼甚久,侍者呼問,方覺,乃言曰:適吾夢中見帝,帝自雲中賜吾坐,帝命進茶。左右奏帝,後向日侍帝不謹,不合吸此茶。“這就說明在當時,茶已成爲皇室中的一種飲料了。

西晉到隋朝,茶逐漸成爲普通飲料。關於飲茶的記載也日益增多。《廣陵吾老傳》中載有:”晉元帝時,有老姥每旦獨提一器若,往市留之,市人競買“之句,說明茶已逐漸成爲普通飲料。至唐、宋時代,茶已成爲”人家一日不可無“的普遍飲用之品。

結束語】茶最先是作爲食用和藥用的,飲用是在食用、藥用的基礎上形成的。中國人利用茶的年代久遠,可上溯到神農時期,但飲茶的歷史相對要晚一些。先秦時期可能在局部地區(茶樹原產地及其邊緣地區)已有飲茶,但目前還缺乏文字和考古的支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culture/yinshi/gv7n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