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傳統文化 >民族文化 >

傳承千年的中國十大國粹是什麼

傳承千年的中國十大國粹是什麼

國粹,指的是完全發源於中國、起源於中國,並屬於我們固有文化中的精華,是我國傳統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和最富有獨特內涵的深受許多時代的人們歡迎的文化遺產。那麼,傳承千年的中國的十大國粹是什麼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到民族文化中瞭解吧。

傳承千年的中國十大國粹是什麼

國粹一:書法國畫
  (一)書法
  書法是中國及深受中國文化影響過的周邊國家和地區特有的一種文字美的藝術表現形式。包括漢字書法、蒙古文書法、阿拉伯書法和英文書法等。其“中國書法”,是中國漢字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

從廣義講,書法是指文字元號的書寫法則。換言之,書法是指按照文字特點及其含義,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書寫,使之成爲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漢字書法爲漢族獨創的表現藝術,被譽爲: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等。

書法的內涵:
  1、書法是指以文房四寶爲工具抒發情感的一門藝術。工具的特殊性是書法藝術特殊性的一個重要方面。藉助文房四寶爲工具,充分體現工具的性能,是書法技法的重要組成部分。離開文房四寶,書法藝術便無從談起。

2、書法藝術以漢字爲載體。漢字的特殊性是書法特殊性的另一個重要方面。中國書法離不開漢字,漢字點畫的形態、偏旁的搭配都是書寫者較爲關注的內容。與其他拼音文字不同,漢字是形、音、義的結合體,形式意味很強。

古人所謂“六書”,是指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借六種有關漢字造字和用字的方法,它對漢字形體結構的分析極具指導意義。

3、書法藝術的背景是中國傳統文化。書法植根於中國傳統文化土壤,傳統文化是書法賴以生存、發展的背景。我們今天能夠看到的漢代以來的書法理論,具有自己的系統性、完整性與條理性。與其他文藝理論一樣,書法理論既包括書法本身的技法理論,又包含其美學理論,而在這些理論中又無不閃耀着中國古代文人的智慧光芒。比如關於書法中如何表現“神、氣、骨、肉、血”等範疇的理論,關於筆法、字法、章法等技法的理論以及創作論、品評論等等,都是有着自身的體系的。

4、書法藝術本體包括筆法、字法、構法、章法、墨法、筆勢等內容。書法筆法是其技法的核心內容。筆法也稱“用筆”,指運筆用鋒的方法。字法,也稱“結字”、“結構”,指字內點畫的搭配、穿插、呼應、避就等等關係。章法,也稱“布白”,指一幅字的整體佈局,包括字間關係、行間關係的處理。墨法,是用墨之法,指墨的濃、淡、幹、枯、溼的處理。

書法的美:
  1、整體形態美
  中國字的基本形態是方形的,但是透過點畫的伸縮、軸線的扭動,也可以形成各種不同的動人形態,從而組合成優美的書法作品。結體形態,主要受兩方面因素影響,一是書法意趣的表現需要;二是書法表現的形式因素。

就後者而言,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爲書體的影響,如篆體取豎長方形;二爲字形的影響,有的字是扁方形、而有的字是長方形的;三爲章法影響。因此,只有在上述兩類因素的支配下,進行積極的形態創造,才能創作出美的結體形態。

2、點畫結構美
  點畫結構美的構建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指各種點畫按一定的組合方式,直接組合成各種美的獨體字和偏旁部首。二是指透過將各種部首,再按一定的方式組合成各種字形。中國字的部首組合方式無非是左右式、左中右式,上下式、上中下式,包圍式、半包圍式等幾種。這些原則主要是比例原則、均衡原則、韻律原則、節奏原則、簡潔原則,等等。這裏特別要提的就是比例原則,其中黃金分割比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比例,對點畫結構美非常重要。

3、墨色組合美
  結體墨色組合的藝術性,主要是指其組合的秩序性。作爲藝術的書法,它的各種色彩不能再是雜亂無章的,而應是非常有秩序的。這裏也有些共同的美學原則,要求書者予以遵守。如重點原則、漸變原則、均衡原則等。

書法結體的墨色組合,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是對背景底色的分割組合。人們常說的“計白當黑”,就是這方面的內容。二是點畫結構的墨色組合。從作品的整體效果來看,不但要注意點畫墨色的平面結構,還要注意點畫墨色的分層效果,從而增強書法的表現深度。

(二)國畫
  國畫一詞起源於漢代,漢朝人認爲中國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稱爲中國,將中國的繪畫稱爲“中國畫”,簡稱“國畫”。主要指的是畫在絹、宣紙、帛上並加以裝裱的卷軸畫。國畫是漢族的傳統繪畫形式,是用毛筆蘸水、墨、彩作畫於絹或紙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筆、墨、國畫顏料、宣紙、絹等,題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鳥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寫意。

中國畫在內容和藝術創作上,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方面的認知。

 國畫的特點:
  中國畫在觀察認識、形象塑造和表現手法上,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的哲學觀念和審美觀,在對客觀事物的觀察認識中,採取以大觀小、小中見大的方法,並在活動中去觀察和認識客觀事物,甚至可以直接參與到事物中去,而不是做局外觀,或侷限在某個固定點上。

它滲透着人們的社會意識,從而使繪畫具有“千載寂寥,披圖可鑑”的認識作用,又起到“惡以誡世,善以示後”的教育作用。即使山水、花鳥等純自然的客觀物象,在觀察、認識和表現中,也自覺地與人的社會意識和審美情。趣相聯繫,借景抒情,託物言志,體現了中國人“天人合一”的觀念。

中國畫在創作上重視構思,講求意在筆先和形象思維,注重藝術形象的主客觀統一。造型上不拘於表面的肖似,而講求“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和“不似之似”。其形象的塑造以能傳達出物象的神態情韻和畫家的主觀情感爲要旨。

在構圖,中國畫講求經營,它不是立足於某個固定的空間或時間,而是以靈活的方式,打破時空的限制,把處於不同時空中的物象,依照畫家的主觀感受和藝術創作的法則,重新佈置,構造出一種畫家心目中的時空境界。

展圖片,觀賞中國龍文化書法展圖片
四大嶺南畫派的特點,獨步中國畫界
國畫四君子的發展歷程及其寓意由來

傳承千年的中國十大國粹是什麼 第2張

國畫構圖法:
  1、水平線構圖法
  就是將所有形象在水平線上展開。這種構圖給人以莊重、嚴肅之感,易造成單調的感覺,但能給人平靜、穩定以及開闊、寬廣之感。這構圖法與幼兒繪畫表現特點一樣,因而比較符合幼兒的視覺感受,審美習慣。構圖時要注意形象的疏密變化和大小變化。

2、傾斜構圖法
  就是將主要形象置於一條斜線附近,使畫面充滿變化和動感。此種構圖適宜表現體育運動、舞蹈、遊戲等題材。

3、“s”線構圖法
  此種構圖屬傳統構圖。它與中國古代美術構圖學中的“之”這構圖法方向正好相反,具有強烈的動感特徵,能創造成出優美而又富於變化的藝術效果。構圖時,形象要大小穿插、前後摭擋、相互響應、協調統一。

4、自由式構圖法
  自由式構圖法如同中國畫裏運用的散點透視構圖法,自由而靈活,豐富且有變化。構圖時,要體現疏密有致,大小錯落和整體協調。要避免形象之間的距離相等。

5、疊層式構圖法
  形象層層相疊而成,沒有遠近之分,大小之別。在視野上無限展開,前景不擋後景,相互連接,互有穿插和對比。推薦:東方之筆,國畫大 師張大千的作品特色

傳承千年的中國十大國粹是什麼 第3張

國粹二:中國武術
  中國武術,以中國文化(漢族)爲基礎的、停止(止)戰鬥(戈)的技術;是消停戰事、維護和平的技術;是物質文明的保障和導向,帶領修習者進入認識人與自然、社會客觀規律的傳統教化方式。

中國武術,有着悠久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具有極其廣泛的羣衆基礎,是中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不斷積累和豐富起來的一項寶貴的文化遺產。是中華人民的優秀文化遺產之一。

中國武術,是修習一門制止侵襲的高度自保技術,它在切實解決安全問題的基礎上,使我們的頭腦得到應變能力的訓練,簡便易行、能夠輕鬆提升人的精神和身體素質,防衛健身,精進卓越,快樂通融。

武術表演:
  1、內功
  要是用呼吸、吐納、運氣方法,配合身體動作,以加強攻擊、防守動作的效果。

由於中國民間思想受道教影響深遠。道教有說法認爲大宇宙(世界)和小宇宙(身體)能互相溝通影響,所以有所謂氣功或內功的修練。在這種背景下,中國部分武術流派亦有“養氣”、“練氣”、“運氣”之說。一開始,內功並不是中國武術的內容。經過漫長的發展,逐漸和氣功結合。

內功的修煉效果:絕大部分普通百姓將氣功修煉作爲強身健體的一種方法。如果長期堅持並且練習得法,能使精神健旺,全身高度舒適,並能增強體質。如果作爲技擊的基本功長期練習,則可以大幅增加肌肉爆發力,並增強體力。一些主要流派,都有發出內氣的功夫。

2、外功
  主要是增強身體的筋、骨、肌肉的強度,以加強攻擊、防守動作的威力。

外功修煉的效果:外功的目的一是增加自身的抗擊打能力,二是增加進攻的威力。由於武術作爲技擊實戰的意義早已基本消失,只有很少數人在練習外功。公開的表演和武警訓練的內容包括用磚頭猛擊頭部,磚頭破碎而頭部無損傷等。更早時期的關於外功的公開表演有例如義和團時期的刀槍不入的表演。

武術表演既究形體規範,又求精神傳意。內外合一的整體觀,是表演中國武術的一大特色。這種表演經常以集體進行的徒手、器械或能手與器械的爲主要表演形式,變換隊形,圖案,加上用音樂伴奏,隊形整齊、動作協調一致,極具觀賞性和震撼力。

在武術基礎上創造了一整套的有思想、有表情、有層次、有結構、有難度的立體練習程式,從而構成藝術體操的美。武術以其高超的難度技巧,獨特新穎的編排、嫵媚多姿的動作,嫋嫋婷婷的動作及協調一致的音樂配合等因素來展示出優美而的姿態美。

武術實戰攻略:
  實戰的三個凡是:
  1、凡是實戰,必須“以弱制強”:

強強對壘,勢均力敵,輕易不會產生爭鬥;

弱者,是不會主動對強者發起攻擊的;

真實的爭鬥,會在強弱差中產生;

弱者,除非有防禦、抵消強者所發起攻擊的能力,否則便被強者所消滅。

2、凡是實戰,必定“沒有規則”:
  真實發生的爭鬥、戰事,不是遊戲、不是競賽,是沒有任何規則可言的,不受年齡、性別、身高、職位等情況限制;甚至於一旦開始,連棄權的機會都沒有。

3、凡是實戰,必然“後發制人”:
  (1)凡是實戰,必定是由強者發起的;
  (2)凡是發起攻擊者,必然首先露出其漏洞、破綻;
  (3)凡是後發者,可根據先發者的漏洞破綻,搶佔制勝法。

“活化石”-梅花拳
聞名世界的少林武術的特點,少林寺的驕傲
中國畫藝術大師黃胄的繪畫藝術及其作品

傳承千年的中國十大國粹是什麼 第4張

國粹三:中醫
  中醫(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一般指以中國漢族勞動人民創造的傳統醫學爲主的醫學,所以也稱漢醫。是研究人體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和防治等的一門學科。誕生於原始社會,春秋戰國時期中醫理論已基本形成,之後歷代均有總結髮展。除此之外對漢字文化圈國家影響深遠,如日本漢方醫學,韓國韓醫學,朝鮮高麗醫學、越南東醫學等都是以中醫爲基礎發展起來的。

中醫承載着中國古代人民同疾病作鬥爭的經驗和理論知識,是在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辨證法思想指導下,透過長期醫療實踐逐步形成並發展成的醫學理論體系。

中醫學以陰陽五行作爲理論基礎,將人體看成是氣、形、神的統一體,透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機及人體內五臟六腑、經絡關節、氣血津液的變化、判斷邪正消長,進而得出病名,歸納出證型,以辨證論治原則,制定“汗、吐、下、和、溫、清、補、消”等治法,使用中藥、鍼灸、推拿、按摩、拔罐、氣功、食療等多種治療手段,使人體達到陰陽調和而康復。

中醫治療的積極面在於希望可以協助恢復人體的陰陽平衡,而消極面則是希望當必須使用藥物來減緩疾病的惡化時,還能兼顧生命與生活的品質。中醫養生則是一直被推崇的一種養生之道。

中醫的特點:
  1、整體觀念
  整體是指人體的統一性和完整性。
  (1)中醫認爲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是由若干臟器和組織、器官所組成的。各個組織、器官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功能,決定了機體的整體統一性。

(2)人與自然的統一性,自然界存在着人類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自然界的變化可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人體,而機體則相應地產生反應。在功能上相互協調,相互爲用,在病理上是相互影響。

2、辯證論治
  (1)概念:所謂“證”是機體在疾病發展過程中某一階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變的部位、原因、性質以及邪正關係,能夠反映出疾病發展過程中,某一階段的病理變化的本質,因而它比症狀能更全面、更深刻、更準確地揭示出疾病的發展過程和本質。

所謂“辯證”,就是將四診(望、聞、問、切)所收集的資料,症狀和體徵,透過分析綜合、辯清疾病的原因、性質、部位以及邪正之間的關係,從而概括、判斷爲某種性質證候的過程。

所謂“論治”又叫施治,則是根據辯證分析的結果來確定相應的治療原則和治療方法。辯證是決定治療的前提和依據。論治則是治療疾病的手段和方法。所以辯證論治的過程,實質上是中醫學認識疾病和治療疾病的過程。

(2)辨病與辨證的關係
  疾病是具有特定的症狀和體徵的,而證則是疾病過程中典型的反應狀態。中醫臨牀認識和治療疾病是既辯病又辯證,並透過辯證而進一步認識疾病。

例如感冒可見惡寒、發熱、頭身疼痛等症狀,病屬在表。但由於致病因素和機體反應性的不同,又常表現爲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兩種不同的證。只有辨別清楚是風寒還是風熱,才能確定選用辛溫解表還是辛涼解表方法,給予恰當有效的治療,而不是單純的“見熱退熱”“頭痛醫頭”的局部對症方法。

3、相似觀念=現代分形觀----中醫的三個哲學觀是取象比類的現代化科學化分形是上個世紀美國人創立的,但分形即--相似的觀念中國幾千年前就有,如著名的陰陽,五行就是最古老的分形觀,上個世紀鄧宇等的新發現。是取象比類、象數學、取數比類的現代化科學化,即透過類比、象徵方式把握對象世界聯繫的思維方法,運用帶有感性、形象、直觀的概念、符號表達對象世界的抽象意義。

中醫的治療手段:
  1、中藥
  按治療作用分爲:補虛藥、解表藥、清熱藥、溫裏藥、理氣藥、消食藥、收澀藥、祛風溼藥、芳香化溼藥、利水滲溼藥、化痰止咳平喘藥、安神藥、平肝息風藥、活血祛淤藥、止血藥、瀉下藥、 驅蟲藥、芳香開竅藥。推薦:服用中藥有講究:中藥什麼時候喝最好  

2、鍼灸
  鍼灸按人體十四體表經脈循行常用穴位鍼灸,根據病情的不同和穴位的不同而選取不同的進針手法和深度及角度。十四經脈爲:任脈、督脈、手太陰肺經、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陽三焦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

3、拔火罐
  拔火罐療法是用罐狀器,借火熱的作用,使罐中產生負壓,吸附在面板的穴位上,造成局部充血、瘀血來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4、四診
  (1)望診:觀察病人形體、面色、舌體、舌苔,根據形色變化確定病位、病性,稱爲望診。形體觀其形體,可知五臟盛衰,軒岐早有論述。

(2)聞診:聞診包括聽聲音和嗅氣味兩方面:從病人發生的各種聲音,從其高低、緩急、強弱、清濁測知病性的方法。

(3)問診:問診是詢問病人及其家屬,瞭解現有證象及其病史,爲辨證提供依據的一種方法。

(4)切診:切診是指用手觸按病人身體,藉此瞭解病情的一種方法。

中醫四大經典:《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

傳承千年的中國十大國粹是什麼 第5張

國粹四:京劇
  京劇曾稱平劇,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腔調以西皮、二黃爲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爲中國國粹,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

徽劇是京劇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臺、和春,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又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民間曲調,透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京劇形成後在清朝宮廷內開始快速發展,直至共國得到空前的繁榮。

京劇走遍世界各地,成爲介紹、傳播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重要媒介。分佈地以北京爲中心,遍及中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劇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命百歲就這麼簡單!中醫養生保健知識
京劇生旦淨醜的臉譜特點及圖片
京劇臉譜綠色代表人物及含義

傳承千年的中國十大國粹是什麼 第6張

京劇的藝術特點:
  1、表現手法
  京劇表演的四種藝術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劇表演四項基本功。

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樂性的唸白,二者相輔相成,構成歌舞化的京劇表演藝術兩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體動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藝,二者相互結合,構成歌舞化的京劇表演藝術兩大要素之一的“舞”。

戲曲演員從小就要從這四個方面進行訓練,雖然有的演員擅長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當以做功(花旦)爲主,有的以武打爲主(武淨)。但是要求每一個演員必須有過硬的唱、念、做、打四種基本功。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地發揮京劇的藝術特色。更好地表現和刻畫戲中的各種人物形象。

京劇有唱,有舞,有對白,有武打,有各種象徵性的動作,是一種高度綜合性的藝術。

2、行當分類
  京劇行當的劃分,除依據人物的自然屬性(性別、年齡)和社會屬性(身份、職業)外,主要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徵來分類。京劇班社舊有“七行七科”之說:七行即生行、旦行(亦稱佔行)、淨行、醜行、雜行、武行、流行。

京劇舞臺上的一切都不是按照生活裏的原貌出現的。京劇舞臺上的角色也不是按照生活當中人的本來面貌出現的,而是根據所扮演角色的性別、性格、年齡、職業以及社會地位等,在化妝、服裝各方面加以若干藝術的誇張,這樣就把舞臺上的角色劃分成爲生、旦、淨、醜四種類型。這四種類型在京劇裏的專門名詞叫做“行當”。

(1)生:除了花臉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統稱,分老生(又分重唱的安工老生,重做的衰派老生,重武的靠把老生)、武生(分長靠武生、短打武生並應工猴兒戲)、小生(分扇子生、雉尾生、窮生、武小生)、紅生、娃娃生。

(2)旦:女性正面角色的統稱,分青衣(正旦)、花旦、閨門旦、刀馬旦、武旦、彩旦。

(3)淨:俗稱花臉,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質或相貌上有些特異的男性人物,化妝用臉譜,音色洪亮,風格粗獷。“淨”主要分爲文淨、武淨兩大類。文淨又分正淨(重唱功,稱銅錘花臉、黑頭)、副淨(重工架表演,稱架子花臉),武淨分重把子工架的武花、重跌撲摔打的武花(也被稱爲摔打花臉)、油花(一稱毛淨)。

(4)醜:扮演喜劇角色,因在鼻樑上抹一小塊白粉,俗稱小花臉。分文丑(分方巾醜、袍帶醜、老醜、榮衣醜,併兼演彩旦、婆子)、武丑(又稱開口跳)等。各個行當都有一套表演程式,在唱唸做打的技藝上各具特色。

3、唱腔分類
  京劇主要分爲“西皮”與“二黃”兩大類。

常見劇目中,有《四郎探母》,楊延輝唱的“未開言不由人淚流滿面”就是老生的“西皮導板”,鐵鏡公主唱的“夫妻們打坐在皇宮院”就是青衣的“西皮導板”。西皮導板用來起頭大量的唱段,比較常用。諸如此類的還有該劇中楊宗保唱的“楊宗保在馬上傳將令”是小生的西皮導板,《鍘美案》中包拯唱的“包龍圖打坐在開封府”是淨行的西皮導板,《打龍袍》中國太唱的“龍駒鳳輦進皇城”則是老旦的西皮導板。西皮導板種類雖然繁多,可過門基本類似,只要聽熟了過門就知道演員要開唱什麼板式了。如果同一齣戲中導板太多,琴師會多用不同的花過門伴奏,以免產生聽覺疲勞。

悶簾導板與一般導板的唱法基本一致,但是在演員沒有上場的情況下先在幕後唱的,如《消遙津》中的劉協(漢獻帝)在幕內有一大段唱“父子們在宮院傷心落淚”就是悶簾導板,唱完後人物纔出場。但這是二黃導板,不是西皮導板。

4、發音技巧
  真嗓、假嗓、左嗓、吊嗓、喊嗓、丹田音、雲遮月、塌中、腦後音、荒腔、冒調、走板、不搭調、氣口、換氣、偷氣、嘎調、長吭、砸夯。

5、板式分類京劇的板式是指:唱腔的-板眼結構形式。通俗的講就是(唱腔節奏。通常有四類:一眼板,三眼板,無眼板,散板。在各種聲腔中,原板是變化的基礎。除原板外,還有慢板、快板、導板、搖板、二六、流水板、快三眼等。

6、京劇臉譜
  分類:
  紅臉含有褒義,代表忠勇;黑臉爲中性,代表猛智;藍臉和綠臉也爲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黃臉和白臉含貶義,代表兇詐兇惡;金臉和銀臉是神祕,代表神妖。推薦:關於京劇臉譜的起源故事

色畫方法:
  京劇臉譜的色畫方法,基本上分爲三類:揉臉、抹臉、勾臉。臉譜最初的作用,只是誇大劇中角色的五官部位和麪部的紋理,用誇張的手法表現劇中人的性格、心理和生理上的特徵,以此來爲整個戲劇的情節服務,可是發展到後來,臉譜由簡到繁、由粗到細、由表及裏、由淺到深,本身就逐漸成爲一種具有民族特色的、以人的面部爲表現手段的圖案藝術了。

演繹道具:
  1、伴奏樂器
  京劇伴奏樂器分打擊樂器與管絃樂器。打擊樂器有板、單皮鼓、大鑼、鐃、鈸等,稱爲“武場”。管絃樂器有京胡、京二胡、月琴、三絃,稱爲“文場”。

2、舞臺道具
  砌末是大小道具與一些簡單裝置的統稱,是戲曲解決表演與實物矛盾的特殊產物。砌末一詞在金、元時期已有。傳統戲曲舞臺上的砌末包括生活用具(如燭臺、燈籠、扇子、手絹、文房四寶、茶具、酒具),交通用具(如轎子、車旗、船槳、馬鞭等)。

武器又稱刀槍把子(如各種刀、槍、劍、斧、錘、鞭、棍、棒等),以及表現環境、點染氣氛的種種物件(如布城、大帳、小帳、門旗、纛旗、水旗,風旗、火旗、蠻儀器仗、桌圍椅披)等。除常用的砌末之外,也可根據演出需要臨時添置。

傳承千年的中國十大國粹是什麼 第7張

國粹五:漢服與絲綢
  (一)漢服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爲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爲中心,透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繡中華”、賽里斯國的體現,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繡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

漢服“始於黃帝,備於堯舜”,源自黃帝制冕服。定型於周朝,並透過漢朝依據四書五經形成完備的冠服體系,成爲神道設教的一部分。因此後來各個華夏朝代均宗周法漢以繼承漢衣冠爲國家大事,於是有了二十四史中的輿服志。

“黃帝、堯、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是說上衣下裳的形制是取天意而定,是神聖的。漢服還透過華夏法系影響了整個漢文化圈,亞洲各國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鮮、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飾均具有或借鑑漢服特徵。

 漢服的服飾結構:
  1、基本結構
  漢服採用幅寬二尺二寸(50cm左右)的布帛剪裁而成,且分爲領、襟、衽、衿、裾、袖、袂、帶、韍等十部分。取兩幅相等長度的布,分別對摺,作爲前襟後裾,縫合後背中縫。

前襟無衽即爲直領對襟衣。若再取一幅布,裁爲兩幅衽,縫在左右兩襟上,則爲斜領右衽衣。前襟後裾的中縫稱爲裻,即督脈、任脈,衽在任脈右側,故稱右衽。裾的長度分爲腰中,膝上,足上。

根據裾的長短,漢服有三種長度:襦、裋、深衣。袖子與襟裾的接縫稱爲袼,袖口稱爲祛。一套完整的漢服通常有三層:小衣(內衣)、中衣、大衣。推薦:漢服文化 講解:漢服中的右衽是什麼意思

2、交領右衽
  漢服中左側的衣襟與右側的衣襟交叉於胸前的時候,就自然形成了領口的交叉,所以形象地叫做“交領”;交領的兩直線像交於衣中線左右代表傳統文化的對稱學,顯出獨特的中正氣韻,代表做人要不偏不倚,如果說漢服表現天人合一的話,交領即代表天圓地方中的地,地即人道,即方與正。而袖子,則是圓袂,即代表天圓地方中的天圓。這種滅圓地方學在漢服上的表現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一個體現。

漢服的領型最典型的是“交領右衽”,就是衣領直接與衣襟相連,衣襟在胸前相交叉,左側的衣襟壓住右側的衣襟,在外觀上表現爲“y”字形,形成整體服裝向右傾斜的效果。衽,本義衣襟。左前襟掩向右腋繫帶,將右襟掩覆於內,稱右衽,反之稱左衽。這就是漢服在歷代變革款式上一直保持不變的“交領右衽”傳統,也和和中國曆來的“以右爲尊”的思想密不可分,這些特點都明顯有別於其他民族的服飾。

另外一種作爲“交領”補充的是“直領”和“盤領”。直領就是領子從胸前直接平行垂直下來,而不在胸前交叉,有的在胸部有繫帶,有的則直接敞開而沒有繫帶。這種直領的衣服,一般穿在交領漢服外面,像罩衫、半臂、褙子等日常外衣款式中經常運用。盤領是男裝中比較多見的一個款式,領型爲盤子狀的圓形,也是右衽的,在右側肩部有繫帶,在漢唐官服中採用,日常服中也有盤領款式。

3、褒衣廣袖
  漢服自古禮服褒衣博帶、常服短衣寬袖。與同時期西方的服裝對比,漢服在人性方面具有不可爭辯的優異性。當西方人用胸甲和裙撐束縛女性身體發展時,寬大的漢服已經實現了放任身體隨意舒展的特性。

漢服的袖子又稱“袂”,其造型在整個世界民族服裝史中都是比較獨特的。袖子,其實都是圓袂,代表天圓地方中的天圓。袖寬且長是漢服中禮服袖型的一個顯著特點,但是,並非所有的漢服都是這樣。漢服的禮服一般是寬袖,顯示出雍容大度、典雅、莊重、飄逸靈動的風采。

一直以來,漢服袖子的標準樣式就是圓袂收祛,先秦到漢朝所反映的實物無一例外都是如此。一直以來,除了唐以後在常服中有敞口的小袖外,漢服袖的主流依然是圓袂收祛。

“袖寬且長”是漢服禮服袖型的主要特點,但不是唯一的款式特點,漢服的小袖、短袖也比較多見。主要有這幾種用法:參與日常體力勞動的庶民服裝、軍士將領的戎服、取其緊袖保暖的冬季服裝等。

有時候歷史上各朝代的經濟文化和審美關注不同,在袖型上也有不同的表現,比如:漢唐時期貴族禮服多用寬廣大袖,宋明時期的常服褙子多用小袖。

4、繫帶隱扣
  漢服中的隱扣,其實包括有扣和無扣兩種情況。一般情況下,漢服是不用釦子的,即使有用釦子的,也是把釦子隱藏起來,而不顯露在外面。一般就是用帶子打個結來繫住衣服。

同時,在腰間還有大帶和長帶。所有的帶子都是用製作衣服時的布料做成。一件衣服的帶子有兩對,實用性的,左側腋下的一根帶子與右衣襟的帶子是一對打結相系,右側腋下的帶子與左衣襟的的帶子是一對相系,將兩對帶子分別打結繫住完成穿衣過程。

另外一種是腰間的大帶和長帶子,它不僅有實用性,而且有裝飾性,另外還有象徵性意義,象徵着權力。漢服的大帶與和服相比,和服的更寬。

傳承千年的中國十大國粹是什麼 第8張

(二)絲綢
  絲綢(sīchóu),一種紡織品,用蠶絲或合成纖維、人造纖維、短絲等織成;用蠶絲或人造絲純織或交織而成的織品的總稱。

在古代,絲綢就是蠶絲(以桑蠶絲爲主,也包括少量的柞蠶絲和木薯蠶絲)織造的紡織品。現代由於紡織品原料的擴展,凡是經線採用了人造或天然長絲纖維織造的紡織品,都可以稱爲廣義的絲綢。而純桑蠶絲所織造的絲綢,又特別稱爲“真絲綢”。

絲綢是中國的特產。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並大規模生產絲綢製品,更開啓了世界歷史上第一次東西方大規模的商貿交流,史稱絲綢之路。從西漢起,中國的絲綢不斷大批地運往國外,成爲世界聞名的產品。那時從中國到西方去的大路,被歐洲人稱爲“絲綢之路”,中國也被稱之爲“絲國”。

絲織工藝:
  1、繅絲
  繅絲是制絲過程的一個主要工序。根據產品規格要求,把若干粒煮熟繭的繭絲離解,合併製成生絲或柞蠶絲。

繅絲方法很多,按繅絲時蠶繭沉浮的不同,可分爲浮繅、半沉繅、沉繅三種,蠶繭的浮沉主要決定於煮繭後繭腔內吸水量的多少。

按繅絲機械類型的不同,可分爲立繅和自動繅兩種。按自動繅絲機的感知型式不同,可分爲定粒感知繅絲和定纖感知繅絲兩種。將蠶繭抽出蠶絲的工藝概稱繅絲。

飾文化之漢服的文化意義有哪些
古代漢服文化特點,古代漢服的變化
令人歎爲觀止的艾德萊絲綢

傳承千年的中國十大國粹是什麼 第9張

2、織造
  生絲經加工後分成經線和緯線,並按一定的組織規律相互交織形成絲織物,就是織造工藝。各類絲織品的生產過程不盡相同,大體可分爲生織和熟織兩類。

  3、染整
  染整是指對紡織材料(纖維、紗線和織物)進行以化學處理爲主的工藝過程,現代也通稱爲印染。染整同紡紗、機織或針織生產一起,形成紡織物生產的全過程,染整質量的優劣對紡織品的使用價值有重要的影響。該工藝主要包括生絲及織物的精煉、漂白、染色、印花和整理等工序。

  絲綢的特性:
  1、優點
  第一:穿着舒適。真絲綢由蛋白纖維組成,與人體有極好的生物相容性,加之表面光滑,其對人體的摩擦刺激係數在各類纖維中是最低的,僅爲7.4%。

  第二:吸、放溼性好。蠶絲蛋白纖維在正常氣溫下,它可以幫助面板保有一定的水分,不使面板過於乾燥;在夏季穿着,又可將人體排出的汗水及熱量迅速散發,使人感到涼爽無比。絲綢不僅具有較好的散熱性能,還有很好的保暖性。

  第三:吸音、吸塵、阻燃。真絲織物有較高的空隙率,因而具有很好的吸音性與吸氣性,所以除製作服裝外,還可用於室內裝飾。由於蠶絲具有吸溼、放溼性能以及保溼性、吸氣性和多孔性,還可調節室內溫溼度,並能將有害氣體、灰塵、微生物吸掉。

  第四:抗紫外線。絲蛋白中的色氨酸、酪氨酸能吸收紫外線,因此絲綢具有較好的抗紫外線功能。

  第五:保健。真絲纖維的保健功能是無法替代的,其中含有人體所必須的18種氨基酸,與人體面板所含的氨基酸相差無幾,故又有人類的“第二面板”的美稱。穿真絲衣服,不但能防止紫外線的輻射、防禦有害氣體侵入、抵抗有害細菌,而且還能增強體表面板細胞的活力,促進面板細胞的新陳代謝,同時對某些面板病有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2、缺點
  易生折皺,容易吸身、不夠結實、褪色較快、不能保暖。

  絲綢的價值意義:
  促進了紡織業的發展;促進了漢語言文學的發展;促進了民俗文化的衍生;促進了工藝美術的發展;促進了世界文化的交流融合。

傳承千年的中國十大國粹是什麼 第10張

  國粹六:中國茶
  中國是茶樹的故鄉,可以從中國古今很多地方發現的野生大茶樹得到證明。中國是野生大茶樹發現最早、最多的國家。

  茶,始於神農時代,與中華文化相伴已走過數千年的歷史長河;源遠流長的中國茶文化,糅合了儒、道、佛諸派思想,獨成一體,歷久彌新,生生不息。推薦:國民 驕傲——中國茶文化內涵是什麼

  中國茶是對地球人健康的巨大貢獻。中國茶茶祖是神農,神農也是世界茶的茶祖。中國茶傳播到世界各地,增進健康,增進快樂,增進身心和諧,爲健康理念和禪茶文化增添了無限魅力。

  茶葉分類:
  中國茶葉按照製作方法分爲綠茶、紅茶、青茶、黑茶、白茶、黃茶等幾大類,各類茶中又包括許多品種。

  1、綠茶
  綠茶,屬“不發酵茶”,品質特徵爲清揚綠葉,形美、色香、味醇;著名的綠茶品種有杭州西湖龍井茶、江蘇碧螺春茶、貴州的綠寶石茶、河南信陽市的信陽毛尖 、安徽黃山的毛峯茶和產於安徽六安市一帶的六安瓜片茶。

  2、紅茶
  紅茶是經過“全發酵”的茶,品質特點是紅湯紅葉、香甜味醇。世界紅茶的產地主要有中國、斯里蘭卡、印度、肯尼亞等。中國著名的紅茶有武夷山正山小種、金駿眉,安徽的祁紅茶,雲南的滇紅茶和國內巔作的單叢紅茶。

  3、青茶
  青茶也稱烏龍茶,屬“半發酵茶”,烏龍茶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具有兩種茶特徵的一種茶葉。青茶外型條索粗壯,色澤青灰有光,茶湯金黃,香氣馥郁芬芳,花香明顯,葉底綠葉紅鑲邊。鳳凰單叢是烏龍茶家族中是最濃釅又比較高香的高品質茶葉。

  4、黑茶
  黑茶屬“後發酵茶”,是中國特有的茶類,主要產於雲南、湖南、湖北、四川、廣西等地,其中雲南的普洱茶古今中外久負盛名。黑茶色澤黑褐,粗老,氣味較重,常作緊壓茶的原料。由於黑茶屬於後發酵茶,存放的時間越久,其味道越醇厚。湯色橙黃至暗褐色,有松煙香。

  5、白茶
  白茶是一種表面滿披白色茸毛的“輕微發酵茶”,是我國茶類中的特殊珍品,主要產於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陽等地。白茶有“一年是茶,三年是藥,七年是寶”之說。

  6、黃茶
  黃茶屬“輕微發酵茶”,由於製作運用特殊的“悶黃”工藝造就了其“黃湯黃葉”的特點。黃茶的產量很少,主要在湖南君山、安徽金寨、四川蒙山、浙江平陽等地生產。黃茶多數芽葉細嫩,顯毫。

  7、花茶
  花茶,又名窨花茶、香片茶等,是一種茶葉和花香進行拼和窨制,使茶葉吸收花香而製成的再加工茶類。花茶因窨制所用的香花不同,可分爲茉莉花茶、珠蘭花茶、玉蘭花茶、玫瑰花茶等。

  茶的主要價值:
  1、保健作用
  能減低心腦血管發病和死亡風險;有降低膽固醇和血壓的作用;有助於減小患糖尿病的風險;有助於防治早老性癡呆;有抗壓力和抗焦慮作用;能提高免疫力;能提高殺菌力;有減肥瘦身效果等。

  2、有益成分
  茶多酚;茶色素;茶氨酸;茶多糖;Υ-氨基丁酸。

傳承千年的中國十大國粹是什麼 第11張

  國粹七:中國瓷器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瓷器是古代勞動人民的一個重要的創造。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它是由陶器向瓷器過渡階段的產物。中國最早的原始青瓷,發現于山西夏縣東下馮龍山文化遺址中,距今約4200年。器類有罐和鉢。原始青瓷在中國分佈較廣,黃河領域、長江中下游及南方地區都有發現。在英文中“瓷器(china)”與中國(China)同爲一詞。

  中國瓷器是從陶器發展演變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於3000多年前。至宋代時,名瓷名窯已遍及大半個中國,是瓷業最爲繁榮的時期。當時的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和定窯並稱爲宋代五大名窯,當時比較有名的還有柴窯和建窯。

  被稱爲瓷都的江西景德鎮在元代出產的青花瓷已成爲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質透明如水,胎體質薄輕巧,潔白的瓷體上敷以藍色紋飾,素雅清新,充滿生機。青花瓷一經出現便風靡一時,成爲景德鎮的傳統名瓷之冠。與青花瓷共同並稱四大名瓷的還有青花玲瓏瓷、粉彩瓷和顏色釉瓷。另外,還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國古代的偉大發明之一,“瓷器”與“中國”在英文中同爲一詞,充分說明中國瓷器的精美絕倫完全可以作爲中國的代表。

  作爲古代中國的特產奢侈品之一,瓷器透過各種貿易渠道傳到各個國家,精美的古代瓷器作爲具有收藏價值的古董被大量收藏家所收藏。中國古代瓷器有曾拍出天價的精品,但部分國寶級瓷器並不在中國國內。歐美人士在結婚時,便特別喜歡送贈進階瓷器茶具。推薦:陶器和瓷器的區別,你會分辨麼

  瓷器的保養方法:
  瓷器如果保養不當,會受到嚴重危害,不利於瓷器的長久儲存,特別是傳世和出土的精品,更應該精心保養。瓷器的保養必須遵循輕拿輕放、小心謹慎的原則,同時,對瓷器的保養也不能太過以免又造成保護性的損害。瓷庫中國在此向諸位藏友介紹一下如何保養瓷器。

  1、瓷器都是易碎品,在儲存時應注意防震、防擠壓、防碰撞。鑑賞藏品時要注意不要碰撞、摔落,儘量不用汗手摸。看藏品時最好戴上手套,桌上用絨布墊好,賞看時不要互相傳遞,一人賞看結束應重置於桌上,其他人再捧持觀賞。

  2、瓶、罐、尊等瓷器一般是由下而上兩段拼接而成,移動時不能一隻手提物件上部的脖子。正確的方法是,一手拿住脖子,一手托住底。有的瓶、罐、尊裝飾有雙耳,在取放時不能僅提雙耳,以免折斷或損壞。薄胎器皿,胎薄、質輕、嬌氣,移動、安放時更要小心,要雙手捧底,忌用單手,尤其是瓶件,底足小,體型較長,還需防風吹倒。

  3、剛買回來的高溫釉或釉下彩瓷器,應先放在清水中浸泡l小時,再用洗潔精洗掉外表的油污,用毛巾擦乾水分後用盒子裝上,盒中應有泡沫充墊,且加了泡沫後直徑不能超過藏品0.5釐米,藏品放在盒中應鬆緊適當,同時應避免擠壓,以防損傷藏品。

  4、出土的低溫釉及釉上彩。在釉彩上會滲入很多雜物,甚至會出現脫釉脫彩的現象,應先在胎釉之間加入少量的粘合劑,在彩上再塗較軟的粘合劑以防彩釉大面積脫落。如果是在地下埋藏較長時間的高溫釉或釉下彩,在瓷器表面還產生很多鈣質、硅質化合物,即土鏽。可先用清水清洗一次,用3%雙氧水浸泡3小時左右,再用清水浸泡30小時以上,用清潔白布清洗,一般可除去土鏽。如果除不盡,可用刷子醮上醋酸,刷在土鏽處,5小時後用醫用手術刀斜削除去土鏽,刀片只能向一個方向削。待大部分土鏽去除後,再用白潔布和牙膏清洗直到土鏽完全去除,這種方法只適用於高溫釉和釉下彩。

  瓷器的對外傳播:
  中國瓷器早在唐代即沿陸路和海路傳播到世界許多國家。越窯青瓷和邢窯白瓷,在朝鮮、日本、東南亞、阿拉伯半島的許多地區都有出土,在巴基斯坦的布拉明那巴德、埃及的福斯塔特古遺址中均有發現。

  宋代海運發達,在通往亞非的交通線的主要地區,均發現有中國青瓷和青白瓷。宋人趙汝適撰寫的《諸蕃志》,記有近20個國家與中國交易瓷器。元代對外貿易進一步擴大,景德鎮的青花瓷器出口,受到廣泛的歡迎。明代鄭和(1371~1435)開闢了橫渡印度洋通往非洲東海岸的航路,中國瓷器行銷更廣。

  與鄭和同行的費信(1388~?)在《星槎勝覽》中記述,進行瓷器交易的有20餘國。歐洲先是由阿拉伯商人販去中國瓷器,16世紀葡萄牙、荷蘭商人來中國販運。近人考察,1602~1682年間荷蘭東印度公司販運的中國瓷器即有1600萬件以上。

  中國製瓷技術最早傳播到朝鮮和日本。朝鮮在10世紀初即已仿造越窯、汝窯青瓷,日本在南宋和明初都曾派人來中國學習制瓷。11世紀中國製瓷技術傳到波斯,又從波斯傳到阿拉伯,15世紀傳到意大利及歐洲其他各國。14~15世紀中亞、歐洲所造瓷器中常具有中國風格。

  中國瓷器和制瓷技術的對外傳播,是中國人民同世界各國人民友好往來的歷史見證。

傳承千年的中國十大國粹是什麼 第12張

  國粹八:中國圍棋
  圍棋,是一種策略性兩人棋類遊戲,中國古時稱“弈”,西方名稱“Go”。流行於東亞國家(中、日、韓、朝),屬琴棋書畫四藝之一。

  圍棋使用方形格狀棋盤及黑白二色圓形棋子進行對弈,棋盤上有縱橫各19條直線將棋盤分成361個交叉點,棋子走在交叉點上,雙方交替行棋,落子後不能移動,以圍地多者爲勝。

  圍棋起源於中國,傳爲帝堯作,春秋戰國時期即有記載。隋唐時經朝鮮傳入日本,流傳到歐美各國。圍棋蘊含着漢民族文化的豐富內涵,是中國文化與文明的體現。中國古代圍棋是黑白雙方在對角星位處各擺放兩子(對角星佈局),是爲座子制,由白棋先行。現代圍棋由日本發展而來,取消了座子規則,黑先白後,使圍棋的變化更加複雜多變。圍棋也被認爲是世界上最複雜的棋盤遊戲。

  由於獨特的歷史發展原因,圍棋現存在三種規則。中國大陸採用數子規則,臺灣採用應氏計點規則,日韓採用數目規則。因爲黑方先行存在一定的優勢,所以所有規則都採用了貼目制度。

器的常見器皿造型及其特徵介紹
瓷器中的名品:鑑定德化窯瓷器方法
德化瓷器與景德鎮區別:不僅是地域差異

傳承千年的中國十大國粹是什麼 第13張

  圍棋規則:
  1、基本下法
  (1)對局雙方各執一色棋子,黑先白後,交替下子,每次只能下一子。

  (2)棋子下在棋盤上的交叉點上。

  (3)棋子落子後,不得向其他位置移動。

  (4)輪流下子是雙方的權利,但允許任何一方放棄下子權。

  2、勝負判別
  (1)中國規則
  貼3又3/4子的規則:第一步,把死子提掉。第二步,只數一方圍得點數並記錄下來(一般圍得點以整十點爲單位)。第三步,如果數的是黑棋,再減去3又3/4子,如果數的是白棋,再加上3又3/4子。第四步,結果和180又1/2(棋盤361個點的一半)比較,超過就算勝,否則判負。黑目數超過184.25子即勝,而白只需超過176.75子即勝。通俗來說爲白棋177子爲勝,黑棋184.5子爲勝。

  讓先與讓子:讓先不貼目,讓子要貼還讓子數的一半(就當被讓方是預先收了單官)。

  (2)日韓規則
  日本和韓國規則是一樣的,採用數目法,黑棋終局要貼6目半。先數一方的目數並記錄下來,再數另一方的目數並記錄下來,然後黑棋減去6目半,最後和白棋比較,多者爲勝。通俗來說爲白棋178爲勝黑棋184爲勝。

  3、競賽規定
  (1)先後手的確定:對局的先後手,由大會抽籤編排或對局前猜先決定。

  (2)貼子:爲了抵消黑方先手的效率,現行全國性正式比賽在終局計算勝負時,黑方需貼出三又四分之三子。

  (3)計時:計時是保證比賽順利進行的重要手段之一。一切有條件的比賽應採用計時制度。

  (4)終局規定
  1)無單官或其他官子時,爲終局。推薦:中國圍棋的發祥地——爛柯山

  2)對局中,有一方中途認輸,爲終局。另一方中盤勝。認輸就是將兩個自己的棋子放在右下角即可。

  3)凡比賽一方棄權或因各種原因被裁判員判負、判和的對局,也作終局處理。

  4)雙方確認的終局,確認的次序應是,先由輪走方,後是對方以異色棋子一枚放於己方棋盤右下角的線外。

  5)活棋和死棋:終局時,經雙方確認,沒有兩隻真眼的棋且不在雙活狀態下的,都是死棋,應被提取。終局時,經雙方確認,有兩隻真眼或兩隻真眼以上都是活棋,不能提取。所謂的真眼就是都有子連着,且對方下子不能威脅到自己。

  (5)對局暫停和封棋
  規定有暫停的比賽對局中(如一日製比賽,中午須暫停等)暫停時間不計入對局時限。重大的比賽,可採用封棋制度,當比賽到規定的封棋時間,而對局尚未結束。已下過子的一方應立即退場,輪下子的一方思考後,把準備下的點寫在記錄紙上,然後密封交裁判員。續賽時,裁判員當場啓封,按所標記的位置下子,比賽繼續進行。

  (6)賽場紀律
  對局者不得無故棄權和中途退出比賽;比賽時,對局者不得有任何妨礙對方思考的行爲;比賽中,對局者不得和其他人議論對局的棋勢,或查閱有關資料;比賽中,對局者不得隨意在賽場來回走動,觀看他人的棋局;對局者應注意言行文明,保持衣着整潔。

  (7)對局者的權利和義務
  讀秒時,有詢問己方還剩幾分鐘的權利;如出現足以妨礙自己正常比賽的現象或發現問題,有向裁判員提出意見的權利。但除較緊迫的事件外,對局者應在自己走棋的時間內提出;終局計算勝負時,對局者有要求糾正數子和計算勝負失誤的權利;裁判員作出判決,對局者必須服從,如有疑義應透過組織程序立即向大會提出申訴;對局者有遵守賽場紀律的義務;在對手離席時下的子,有告訴對方棋子下在哪裏的義務;比賽終局後,對局者有整理好棋具和立即退場的義務。

  (8)行棋
  1)一方並未表示棄權,另一方連走二步,判連走二步者爲負。

  2)棋子下完後,又從棋盤上拿起下在別處。判棋子放回原處,警告一次。如棋子確實是掉落的原因,允許其揀起後任選着點。

  3)對局中途發現前面下的棋子已有移動,在徵得對局者一致意見後,可判移動之子挪回原處,或者判移子有效。在對局者意見不一致時,應立即報請裁判長處理。裁判長可根據移動之子對棋局進程的影響程度,判:移動之子挪回原處;移動之子有效;和棋;重下;如屬故意移子,應判移子者爲負。

  4)對局中,因外界不可抗拒的原因導致棋局散亂,應經雙方覆盤確認後,繼續比賽。如雙方沒有能力覆盤,則判和或重下。如對局者確屬無意散亂了棋局,可覆盤續賽。不能覆盤的,則判散亂棋局一方爲負。如對局一方故意散亂棋局,判負。

  (9)提子:下子後,誤將對方有氣之子提取,判誤提者警告一次,把有氣之子放回原處。

  (10)禁着點:棋子下子在禁着點上,判着手無效,棄權一次。

  (11)禁止全局同形再現
  劫爭馬上回提,判回提者着手無效,棄權一次;終局時,按照禁止全局同形再現的原則,不允許以“假生”作爲活棋;對雙方互不相讓的三劫、四劫循環,長生、雙提二子等罕見特例,可判和棋或者重下;根據禁止全局同形再現的原則,對局者不得將其作爲不能終局的理由。

  (12)其他
  凡裁判法所未包括的犯規現象,裁判員根據總則或競賽規程的精神,作合理的判決,對不能確認的判例,應及時申報裁判長處理;對局者被判的警告,應記錄在案,在一局棋裏滿二次者,判該局爲負。

代十大名妓,每個都超美!
90後十大影響力人物,第一你認識嗎
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琴棋書畫少不了

傳承千年的中國十大國粹是什麼 第14張

  國粹九:剪紙
  中國剪紙是一種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於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藝術。在中國,剪紙具有廣泛的羣衆基礎,交融於各族人民的社會生活,是各種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傳承賡續的視覺形象和造型格式,蘊涵了豐富的文化歷史資訊,表達了廣大民衆的社會認以、道德觀念、實踐經驗、生活理想和審美情趣,具有認知、教化、表意、抒情、娛樂、交往等多重社會價值。

  2006年5月20日,剪紙藝術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中國申報的中國剪紙項目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剪紙作品分類:
  1、單色剪紙
  單色剪紙是剪紙中最基本的形式,由紅色、綠色、褐色、黑色、金色等各種顏色剪成,主要用於窗花裝飾和刺繡的底樣。主要有陰刻、陽刻、陰陽結合三種表現手法。用於刺繡底樣的剪紙,常用剪刺結合的手法。刺是以針尖在花紋的細部刺出小型圓點,在一些部位留出“暗刀”,可以作爲刺繡時套針換線的依據。摺疊剪紙、剪影、撕紙等都是單色剪紙的表現形式。

  2、彩色剪紙
  隨着剪紙表現形式的探索和發展,彩色剪紙的形式和技法在逐漸增多,有點染、套色、分色、填色、木印、噴繪、勾繪和彩編等。諸種形式各有自己的特色和獨到之處:點染剪紙滋潤、裝飾性強;套色剪紙脆利、色塊鮮亮;分色剪紙分色截然、色感豐富;填色剪紙則單純、潔淨、鮮明,均給人不同的感受。

  3、立體剪紙
  立體剪紙既可是單色,也可是彩色的。它採用了繪畫、剪刻、摺疊、黏合等綜合手法產生的一種近於雕塑、浮雕的新型剪紙,它吸取了現代美術的技巧,充分體現了寫實與美術浪漫的特點,使剪紙由平面感變爲立體化,可用於觀賞造型及兒童的手工製作等。推薦:民間傳統手工藝:剪紙的由來

  剪紙的方法技巧:
  1、摺疊
  將紙摺疊後產生重複的圖案,是剪紙技法中最基本的一種,也是單色剪紙採用的一種表現手法。它所產生的不同效果取決於摺疊的次數和角度。運用此工藝剪制花卉時,可將紙摺疊兩次或三次後始剪,所得的花紋爲四面或六面均齊的形狀。若剪制動物或人物,摺疊一次剪後的形狀爲左右對稱。摺疊剪紙由於是對稱性強的紋樣,所以所得的圖形更具韻律感。此技法多用於剪制喜字花和頂棚花等。

  2、陰、陽刻
  剪紙的基本效果是透過單獨或混合使用陰陽線得到的。

  陰刻也稱鐫刻,就是刻去表示物象結構的輪廓線,在大的塊面中表現線條的方法,這種效果厚重、結實、分量感很強,有一種強烈的黑白對比感,被剪刻去的空白組成圖案,線與線不相連接。

  陽刻也稱鏤刻,正好與陰刻相反,是刻去空白部分,保留輪廓線。圖案的線條是實心,線線相連。這種方法流暢、清晰、玲瓏細緻。

  陰陽結合是最好的剪紙表現手法。在同一幅作品中出現陰陽刻兩種方法,使構圖變化多樣,畫面中黑、白、灰對比鮮明,是一種表現力很強的剪紙技巧3、刺孔用小刀或剪子在紙上剪刻出基本輪廓,然後用針在圖案上刺孔,主要是讓多層紙連接,同時於粗糙中見細緻。這種手法常用於刺繡花樣,有時花樣是對稱的,如枕花、鞋花、衣袖花等。需要2~4個一樣的紙樣,這時就多用宣紙剪刻、刺孔,完工後揭粘,則同時有多個一樣的紙樣。

  使用宣紙就是因其容易粘連而且薄,墊在下面進行刺繡時不會影響美感。用快而簡便的訂書機、訂書釘代替,也同樣起到多層紙連接的效果。

  剪紙的用途形式:
  從具體用途看大致可分四類:
  1、張貼用,即直接張貼於門窗、牆壁、燈綵、彩扎之上以爲裝飾。如窗花、牆花、頂棚花、煙格子、燈籠花、紙紮花、門箋;

  2、擺襯用,即用於點綴禮品、嫁妝、祭品、供品。如喜花、供花、禮花、燭臺花、斗香花、重陽旗;

  3、刺繡底樣,用於衣飾、鞋帽、枕頭。如鞋花、枕頭花、帽花、圍涎花、衣袖花、揹帶花;

  4、印染用,即作爲藍印花布的印版,用於衣料,被面、門簾、包袱、圍兜、頭巾等。

  剪紙的內容意義:
  民間剪紙善於把多種物象組合在一起,併產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結果。無論用一個或多個形象組合,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構象”來造型,而不是根據客觀的自然形態來造型,同時,又善於用比興的手法創造出來多種吉祥物,把約定成俗的形象組合起來表達自己的心理。追求吉祥的喻意成爲意象組合的最終目的之一。

  地域的封閉和文化的侷限,以及自然災害等逆境的侵擾,激發了人們對美滿幸福生活的渴求。人們祈求豐衣足食、人丁興旺、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這種樸素的願望,便借托剪紙傳達出來。

  在民間剪紙中有許多反映生產生活的畫面,這些作品有着一個最大的相同點,就是對主體進行的誇大,大大的魚、大大的辣椒、大大的蠶、大大的穀粒等,透過剪紙,人們虛構了美好的形象;來慰藉自己的心靈,來張揚人征服自然的偉大創造力,以期建立自己的理想世界,並肯定人的力量,鼓舞人們繼續奮鬥的勇氣。

的剪紙藝術的起源在何處?
剪紙人物剪法步驟,簡單教材不唬人 
剪紙藝術的用途,多用於民間的藝術

傳承千年的中國十大國粹是什麼 第15張

  國粹十:刺繡
  刺繡,一種民間藝術,是針線在織物上繡制的各種裝飾圖案的總稱。刺繡分絲線刺繡和羽毛刺繡兩種。就是用針將絲線或其他纖維、紗線以一定圖案和色彩在繡料上穿刺,以繡跡構成花紋的裝飾織物。它是用針和線把人的設計和製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織物上的一種藝術。

  刺繡是中國民間傳統手工藝之一,在中國至少有二三千年歷史。中國刺繡主要有蘇繡、湘繡、蜀繡和粵繡四大門類。刺繡的技法有:錯針繡、亂針繡、網繡、滿地繡、鎖絲、納絲、納錦、平金、影金、盤金、鋪絨、刮絨、戳紗、灑線、挑花等等,刺繡的用途主要包括生活和藝術裝飾,如服裝、牀上用品、檯布、舞臺、藝術品裝飾。

  中國四大名繡:
  四大名繡,指的是我國刺繡中的蘇繡、湘繡、粵繡、蜀繡。刺繡,古稱針繡,是用繡針引綵線,按設計的花紋在紡織品上刺繡運針,以繡跡構成花紋圖案的一種工藝。刺繡作爲一個地域廣泛的手工藝品,各個國家、各個民族透過長期的積累和發展,都有其自身的特長和優勢。除了四大名繡,在我國還有京繡、魯繡、汴繡、甌繡、杭繡、漢繡、閩繡等地方名繡,而我國的少數民族如維吾爾、彝、傣、布依、哈薩克、瑤、苗、土家、景頗、侗、白、壯、蒙古、藏等也都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刺繡。

  四大名繡之稱形成於十九世紀中葉,它的產生除了本身的藝術特點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繡品商業化的結果。由於市場需求和刺繡產地的不同,刺繡工藝品作爲一種商品開始形成了各自的地方特色。而其中蘇、蜀、粵、湘四個地方的刺繡產品銷路尤廣,影響尤大,故有“四大名繡”之稱。

  刺繡的特點和種類:
  手工刺繡的主要藝術特點是圖案工整絹秀,色彩清新高雅,針法豐富,雅豔相宜,繡工精巧細膩絕倫。推薦:二三千 年的歷史技藝:刺繡有幾種方法

  就刺繡的針法而言,極其豐富而變化無窮,共有9大類43種,主要有齊針、掄針、套針、施針、亂針、滾針、切針、平金、打點、打子、結子、網繡、冰紋針、挑花、納錦、刻鱗針、施毛針、穿珠針等等,採用不同的針法可以生產不同的線條組織和獨特的手工刺繡藝術表現效果。

  刺繡是一種在織物上用各種線料織出種種不同圖案的工藝。根據各種古墓出土的帛畫和刺繡等實物可知,遠在3000多年前的殷周時代,中國就已有華美的暗花綢和多彩刺繡。在河南發現的商代刺繡實物,是中國最早的刺繡工藝品。這種刺繡花紋爲菱形紋和折角波浪紋,在花紋線條的邊緣使用加絞拈的絲線,工藝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西周(公元前1100~前771年)的刺繡印痕發現於陝西省寶雞茹家莊的西周墓中。這種刺繡採用今天還在使用的辮子股繡的針法,運用了雙線條,線條舒捲自如,針腳也相當均勻齊整,說明刺繡技巧是很熟練的。

  這種絲織刺繡工藝品的生產,不僅對中國社會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在國際文化生活中也產生了很大的作用與影響。到了秦漢時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刺繡已發展到了較高的水平,繡品也成爲對外輸出的主要商品。由於中國是絲綢的故鄉,自古以來,富者以“閨房繡樓”爲貞,北京的京繡、溫州的甌繡、上海的顧繡、苗族的苗繡等,產地不同,風格烔異。

  刺繡的針法有錯針繡、亂針繡、網繡、滿地繡等。刺繡的花卉不聞猶香,飛禽栩栩如生。走獸神態逼真。解放後,中國將油畫、中國畫、照片等藝術形式運用於刺繡,使之達到遠看是畫、近看地繡的絕妙效果。刺繡品的用途也進一步擴大,從戲劇服裝到日常生活中的枕套、檯布、屏風、壁掛及生活服裝等等。此外,刺繡品還是中國傳統的外貿產品,經濟價值很高。

  四大名繡:
  中國刺繡的特色和藝術價值,直接體現在四大名繡上。

  蘇繡以針腳細密、色彩淡雅、繡品精細而著名,具有平、光、齊、勻、和、細、密等特點。題材以小動物爲主。如《貓戲圖》、《風穿花》、《魚蝦圖》等。出現的雙面繡,兩面有同有異。如貓的眼睛,兩面顏色不一樣,十分引人入勝,其刺繡技藝之高超,是刺繡中的精品。

  湘繡以寫實居多,色彩明快,以中國畫爲底,襯上相應的雲霧山水、亭臺樓閣、飛禽走獸,風格豪放。特點是繡虎、獅等,以獨特的針法繡出的動物毛絲根根有力。人稱湘繡“繡花能生香,繡鳥能聞聲,繡虎能奔跑,繡人能傳神。

  蜀繡構圖簡練,大都採用方格、花條等傳統的民族圖案,富有裝飾性。色彩豐富鮮豔,針法嚴謹,虛實適宜,立體感強,平整光滑。所繡對象有花蝶、鯉魚、熊貓等。

  粵繡採用金銀線盤金刺繡,繡線平整光亮。構圖佈局緊密,裝飾性強,富有立體感。繡面富麗堂皇、璀璨奪目,多用於戲裝、婚禮服等。荔枝和孔雀是粵繡的傳統題材。

  針法:亂針、直繡、盤針、套針、擻和針、搶針、平針、散錯針、編繡、施針、輔助針、變體繡收藏價值:

  古董收藏發燒友陳先生,19年前在福州跳蚤市場花1萬多元購得一件絲綢刺繡,這寶貝到2008年至少值30多萬元。”這幅刺繡,它長約1.8米,底色暗紅,以蝶舞牡丹花爲主體,兩側伴有一對五彩鳳凰。正反兩面都是平整圖案,是蜀繡的手法,這不是尋常人家的物件,“至少也是官宦人家的裝飾品。”此前,陳先生在廣州一家古董店看到,一幅圖案相仿但大小隻有其藏品二分之一的刺繡,售價高達18萬元。

工藝之中國刺繡的種類介紹
民間傳統手工藝:刺繡的起源歷史
經久不衰、源遠流長的蒙古族刺繡

標籤: 傳承 千年 國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culture/minzu/y0rl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