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傳統文化 >民族文化 >

傳承千年達斡爾族曲棍球文化

傳承千年達斡爾族曲棍球文化

達斡爾族優秀的繼承了大部分的契丹民族文化,其中就包括了曲棍球這項體育運動。那時候曲棍球還不叫這個名字,但是運動方法、規則上已經跟現代曲棍球運動大致相同。達斡爾族也是中國唯一一個延續這項運動的民族,是達斡爾族文化的寶貴遺產。

傳承千年達斡爾族曲棍球文化

曲棍球是達斡爾族傳統體育活動中歷史悠久,開展最廣泛,獨具特色的運動項目,相傳是遼代契丹人“擊鞠”運動的繼承和延襲。

據史料記載,唐代盛行“步打球”運動,極類似當代曲棍球運動。遼代,契丹人中盛行這種球類運動,在《遼史》中稱爲“擊鞠”,下端彎曲的擊球棍稱爲“月仗”。隨着時間流逝,此項運動後來在我國其他各民族中消失,唯有在達斡爾族中保留並發展了該項體育運動。

據介紹,達斡爾族傳統的曲棍球球棍長約1.5米,它是選用根部彎曲、樹幹挺直堅韌的柞木削磨加工而成。達斡爾族曲棍球有拳頭大小,分爲毛球、木球和火球三種。毛球是用牲畜的毛搓製成的,毛球輕軟;有彈性,打出後滾動較慢,適於少年兒童擊打。木球是用杏樹根或柞樹根削磨成的,質地堅硬,不易破損,供成年人擊打。

達斡爾族傳統曲棍球運動,達語稱做“貝闊”係指球棍,舊式球棍是選擇根部彎曲。樹幹挺直堅韌粗細適手的柞木削磨加工而成。球稱爲“樸列”,大小如棒球,分木球、毛球、火球3種,偶爾也使用骨球。木球用杏樹根或柞樹根削磨成圓形制成,毛球用畜、獸毛團制而成,火球用樺樹上長的已硬化的白菌製成,球上穿通數孔,注入松明。點燃、任往飛弛、不熄滅。

在古代,每逢節慶,達斡爾人都要打“波依闊”。比賽場地大多選在平坦的草地。各個“莫昆”(氏族部落)的男性成員分作兩隊,進行曲棍球比賽。達斡爾語把曲棍球場地兩端的球門稱爲“阿那格”(意爲狩獵營地)和“耶熱”(意爲野獸洞穴),達斡爾人把曲棍球運動當成狩獵時在獵場安營紮寨,在野獸洞穴堵擊野獸的生產活動。

達斡爾傳統曲棍球多在重大節日、集會或空閒時,以氏族“莫昆”、村屯式街道爲單位進行比賽,勝者倍享殊榮。爲保證球員的安全,逐漸形成了一些比賽規則,不得從左側搶球和擊球。不得用手接球和用腳踩踢球,不得用球棍打人和絆人等,火球是在夜間進行。

達斡爾人常在夜間舉行曲棍球比賽。當夜幕降臨時,勞作了一天的達斡爾人就用火把圍出一塊場地,開始他們最喜愛的曲棍球運動。夜間使用的曲棍球是用樺木根製成的,球身上有很多小孔,孔裏塞着松明或油脂。球被點燃後,雙方隊員就以火球爲目標,進行對抗比賽。小小的火球在夜幕中飛來舞去,劃出一道道紅色的弧線,成爲達斡爾族村屯夜晚最美的風景。

曲棍球還與達斡爾族的生活密切相關。過去姑娘們出嫁時要帶上一根精美的球杆,以示對心上人的讚美和期望。達斡爾族語言中的一些生動比喻也與曲棍球有關,如“帽子怎麼能像曲棍球一樣到處亂扔”。對於不成材的木料和不求上進的人,達斡爾人常比喻說:“真是塊歪木,只配做曲棍球球棍”。

目前,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已經設立30多所曲棍球基點學校,將達斡爾族曲棍球運動納入中小學校體育課教學內容。如今在“曲棍球之鄉”,有數以萬計不同年齡的曲棍球愛好者,傳承着這一古老傳統體育文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culture/minzu/gl7q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