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傳統文化 >城市文化 >

印度文化對中國的影響 兩大文明古國

印度文化對中國的影響 兩大文明古國

中國和印度分別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其特有的文明讓國家的文化發展變得更加欣欣向榮。那麼,這中印文化上,印度文化對中國都有什麼樣的影響呢?最主要的體現在哪一方面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

兩大文明古國,印度文化對中國的影響

印度文化對中國最大的影響最主要的是佛教。

印度文化對中國文化的影響表現:
  對中國文化影響最大的外來文化是所謂的“二西”(錢鍾書《談藝錄?序》),即我們現在平常說的西方(古代稱“泰西”)和印度(不是西印度,不是中國人想象中的印度,而是實實在在的印度,古籍裏有時徑直稱爲“西方”,有時以“西域”涵蓋);而且,到目前爲止,從文化的深度和廣度來說,印度這個東方的西方較之歐美意義上的西方對中國的影響更大,大得多。

梁啓超先生曾將印度文化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歸結爲音樂、建築、繪畫、雕刻、戲曲、詩歌和小說、天文歷算、醫學、字母、著述體裁、教育方法、團體組織等十二個方面。

其實,不止這十二個方面,而且還有更加本質的影響,那就是對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倫理道德的影響。

從上層而言,佛教曾經上升爲國家哲學,在某些年代的宮廷裏國師乃高僧,甚至皇帝等最高統治者中亦不乏佛教徒;從基層而言,引車賣漿者流的腦瓜子裏裝的更多的是佛教的信仰和教義。知識分子雖然大都頂着“儒”的帽子,但很早以前,他們就致力於儒釋道三教的合成工作。

陳寅恪先生謂:“南北朝時,即有儒釋道三教之目。”他舉的例子是北周時衛元嵩撰寫的《齊三教論》七卷。可見,“三教”一目最遲在北周已經明確出現,也有可能在北齊就有了。也就是說,在公元6世紀,佛教已經聯合道家,與儒家分庭抗禮、鼎足而三了。又經過600年波瀾壯闊甚至驚心動魄的鬥爭與融合,到12世紀周濂溪、程明道、朱熹等完成理學之體系,儒佛已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從那以後,儒家原教旨主義已經不存在,我們在接受儒學時,不可能避開佛學。

兩大文明古國,印度文化對中國的影響 第2張

從完整意義的宗教而言,無疑佛教是中國最大的宗教,歷史和現實皆是如此。北京地區寺廟最多的時候曾經有1300多座,孔廟和教堂能有其零頭就不錯了。

佛教之廣大在於其高度世俗化:
  1、它允許帶髮修行,在家唸經。
  2、它可以拋開所有繁文縟節,直指人心。
  3、它迎合或滿足老百姓的所有紅塵慾望和現實訴求,所謂求財求子求平安等等。

佛教影響之前的中國思維缺乏終極性,儒家是匍匐在地上的,或者是低頭走路的;道家昂起了頭,但也依然在大氣層裏,莊子的思維在道家中算是最高的,但也是航空,但還不是航天。

佛家進一步開啟了提升了中國人的思維。儒家的核心是人,道家的核心是仙(半人半神),佛教的核心是神。“子不語怪力亂神”,孔子連道家的“怪”都不關心,更談不上神了。從有限到無限到無到無無,佛教思維的徹底性和終極性讓傳統中國思維望塵莫及。

佛教傳入中國之後,中國人才有關於“崇有”“尚無”的論爭,也纔有刨根問底、究元決疑的思維勇氣。先秦有雕塑,也有一些形象,但表情基本上都比較呆板、獰厲、乖戾甚至肅殺;佛教影響之後,雕像大量出現,而且形象都比較生動、隨和、喜悅甚至慈祥。

唐詩的繁榮主要在於近體詩(律詩和絕句)的發達,近體詩是在打破四、六言的駢體文之後創立的五、七言新體。之所以能既破又立,一方面固然是因爲唐人直追漢魏,更內在的原因是佛經的翻譯。譯經要用當時的口語,這打破了駢體文措辭上的古奧;經是要念的甚至是要唱的,所以講究音韻效果,而經都是文,散文一旦被唱出來,必然具有參差變化的和諧之美。而不像駢體文只注重詞藻的華美,節奏卻是呆板的,音色卻是單調的。唐詩之所以成爲中國文學的高峯,其間佛經之翻譯厥功甚偉。

標籤: 文明古國 印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culture/chengshi/y05x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