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傳統文化 >城市文化 >

北京十大寺廟之敕賜和平寺

北京十大寺廟之敕賜和平寺

古時候,環境惡劣、權勢壓人、天災人禍、醫學落後等等原因會讓許多百姓的生活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於是,他們會相信心中的信仰,祈求神明庇佑,這種文化流傳至今,也就有了許多寺廟的存在。今天就讓北京文化帶我們觀摩一下北京十大寺廟吧。

北京十大寺廟之敕賜和平寺

敕賜和平寺位於長城八達嶺南麓昌平衛星城西北15公里的龍鳳山腳下花塔村內,交通十分便利,有鐵路、高速公路直通南口重鎮,公路直通寺院。爲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和平寺是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南口鎮花塔村。和平寺是京北佛教活動中心之一,深受歷代封建王朝所重視,並多次修葺,清代重建時的鐘、石碑等尚在。據《日下舊聞考》記載“花塔山有和平寺,唐建”。由唐代尉遲恭監建,因唐太宗李世民御筆親書“敕賜和平寺”得名,古有“先有和平寺後有潭柘寺”之說,足見其歷史悠久。和平寺建在燕山山脈龍鳳山的龍尾山坳之下,巧妙的利用自然環境,依山而建,景色秀麗。

寺院所在花塔村林境優美,背靠青山,面對京北平原,四季宜人,果香糧豐,寺院內一派幽靜,春來鳥語花香,夏到綠樹成蔭。寺院山門內有一棵一千三百多年樹齡的古槐,枝繁葉茂,樹圍三米有餘,是北京市一級保護名木。正殿前有兩株高大茂盛的銀杏樹,一雄一雌。西爲雄樹,高約三十米,下圍三人合抱。東爲雌樹,高約二十米,果實累累。正殿臺階下驛堂中間有一株三十多米高的白皮松,下圍二人合抱。略爲偏斜,恰似一條臥龍,樹種和樹形都極爲珍貴。

相傳1000多年前三國末、晉初就修建了敕賜和平寺,傳說有一個小姑子庵在白羊城的雙山因交兵作戰遭到破壞,僧人自養兩隻白鴿放出後落在龍鳳山頂,後來就在此山下修建了和平寺。以後唐、宋、元、明、清各代都進行修建,從古到今人們都熱愛和平寺。和平寺的整個建築佈局巧妙地利用自然環境,寺院正處在龍鳳尾山坳之下,山峯險峻景色秀麗,真是:大地金沙神仙府,層層殿堂隱山下。龍鳳交接環山抱,松柏荊棘古樓亭。

廟建築
  山門
  便是和平寺的第一層,是一個兩千多平方米的廣場。據說解放前西八村廟會就在這個廣場上舉行,場面相當紅火,廣場中間一棵兩個人才合抱過來的古槐,雖經千年卻枝繁葉茂,記述着和平寺的歷史與滄桑。
  金剛殿
  過廣場迎面踏上34級石階便到了寺院的第二層,進院要穿過面目猙獰的四大金剛殿。這個院落東西長60米,南北15米,左右兩側各五間禪房,是用來講經說法和坐禪的。院內花草樹木繁多,尤其西禪房門前一棵白皮松樹,要三個人才合抱過來,據說在京西象這樣粗壯的白皮松樹很少見,是國家一級保護樹木。
  如來佛祖殿
  從院落中間登上十四級臺階,就是寺院的最高一層,主要由三座大殿構成,中間的是如來佛祖殿,殿檐下四個燙金大字:大地金沙,顯得格外莊嚴,殿內正中是面色嚴肅的如來佛祖塑像,端坐在蓮花寶座上,文殊、普賢侍侯左右,兩邊是形態各異或坐或站的十八羅漢,但和平寺有一奇,門後邊還有一羅漢,相傳是過路僧,進門休息被如來點化成佛,故而和平寺有十九羅漢。大殿的四壁上畫滿了壁畫,在香菸繚繞中顯得活靈活現。
  彌勒佛殿
  如來殿的左邊是彌勒佛殿,大肚佛滿臉笑容的坐在寶座上,手撫碩大的肚子,一副能容天下之事的樣子。如來殿的右邊是觀音菩薩殿,觀音娘娘面色慈祥,給人一種普渡衆生、有求必應的感覺,難怪在她跟前燒香磕頭的善男信女最多了。
  在如來殿的正前方有兩棵銀杏樹,直徑一米多,高十多米,左雄右雌,雌樹每年掛滿了銀杏,聽老人講,雌雄兩樹不能分開,否則雌樹就不掛果,所以兩樹相依相伴風風雨雨上千年卻還是鬱鬱蔥蔥,壯碩挺拔。
  和平寺建造者巧妙地利用自然環境依山而建,古樹參天,山峯險峻,景色秀麗,真是:大地金沙神仙府,層層殿堂隱山中,龍鳳交接環山抱,松柏荊棘古樓亭。

寺廟現狀
  民間盛傳“先有和平寺,後有潭拓寺,再有北京城”,更佐證了和平寺的歷史和龍脈之說。寺院正處在龍鳳尾山坳之下,山峯險峻景色秀麗。正殿前有一奇景,兩顆挺拔茂盛的銀杏樹,一雄一雌,東西對望,相守千年。正殿臺階下驛堂中間有一株三十多米高的白皮松,下圍二人合抱。略爲偏斜,恰似一條臥龍,樹種和樹形都極爲珍貴。該寺建築規模宏偉,屬於四合院結合,神堂、僧屋共99間多,建築面積1500多平方米,殿堂錯落有致,遮掩於古樹參天之中。
  如今和平寺門楣上的字跡雖已斑駁,但如同歷經千年風雨的石碑,輕輕拂去上面的灰塵,真情依然激動人心。整個寺遠面積並不大,但無處不顯其雅緻,殿宇高低錯落有致,氣勢不凡,園內有少見的白皮松杉,襯托着整個殿宇,使和平寺愈加生動自然和古樸。和平寺正殿前有一奇景,兩株挺拔茂盛的銀杏樹,一雄一雌,東西對望,相守千年。

寺內環境
  寺院小巧,依山而建僅得兩層,上是正殿、香積廚與僧房,下面兩側許是經堂。四對支撐的庭柱上均有聯文,其主聯曰:“不可說不必說默而視之真智慧;無幻相無果相僧者淨也即空明”。佛祖如此這般靜默於深山,將一幕幕山月,一岫岫白雲靜收眼底,而後慈悲世人,普渡信衆。
  出正殿,下石階,雙獅踏定石欄,欄後間雜花草。最稱奇的是一叢小灌木綠葉細長,果莢豐滿似燃燈玉指,削開來有豌豆大小十餘粒,形同佛珠扁圓。寺中人也不知是何稱謂,人們戲稱爲“佛豆”。面對石階又是一尊佛像,禮拜後轉過去出一小門,才了悟這兒纔是寺之正門。山門下一溜長石階,右側水泥板下土地公婆悄然匿身,只聆聽來去的足音。
  遁階而下,兩側蔥鬱生長的苕藤幾沒小徑。興許是廟產的一場荒壩上,靜立有兩柱一米多高的石燈座。兩柱均有孔,以便昔年安置高高的燈杆光照四野。此時依稀可辯正面刻有:“光照三寶戶禎祥”與“燄燭九宵神妥侑”,而後面,除卻上面幾字外,下面的已被風雨蝕去,模糊不辨了。再往下,便是當年僧人悟謁之處。果然,千百年後,遙遙看去依然青山環繞,高低成形有如蓮花臺。薄雨紛飛,蓮花羣山潤澤霧靄,只遺憾我無法如同僧人般醒悟到佛的真諦。
  右側若干修竹下,依山石藏有一孔洞,那便是頗有爭議的僧人避雨處了。一說是成了歷代高僧閉關修行的靜修室,一說是方丈坐禪圓寂的冥室。

古寺茶緣
  雲南有錦屏山,巖峯峻秀,林泉幽美,靈氣氤氳,明朝天啓年,高僧如玉雲遊至此,見此峯于飛雲流霞中酷似彌勒端座,遂建“和平寺”,專供佛祖。和平寺寺前有一佛泉,泉水清瑩潔淨,相傳用該泉水洗滌即可聰靈健康。彌勒寺後種有佛茶,以貌取人佛泉之水澆灌,古剎晨鐘裏,佛光普照下,茶香馥郁,禪性通靈。百姓坊茶枕專以彌勒佛像前上等好茶精製而成。一枕之茶,供佛之茶。茶中之佛,茶禪相通遂成茶中極品。久枕可祛肺痢,增善根,使氣清,使神朗祈明心靈,猶有神僧庇佑,具安神養生養性之效,乃提神益思之聖物。
  和平寺僧人種茶、製茶、飲茶並研製名茶,爲中國茶葉生產的發展、茶學的發展、茶道的形成立下不世之功勞。有名的日本茶道基本上歸屬禪宗茶道,源於中國,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和尚飲茶的歷史由來已久。《晉書。藝術傳》較早記載了僧人飲茶。單道開是東晉時代人,在和平寺坐禪修行,常服用有鬆、桂、蜜之氣味的藥丸,飲一種將茶、姜、桂、桔、棗等合煮的名曰“茶蘇”的飲料。單道開飲的應當是當時很正宗的茶湯。
  明代樂純著《雪庵清史》介紹居士“清課”包括“焚香、煮茗、習靜、尋僧、奉佛、參禪、說法、作(做)佛事、翻經、懺悔、放生……”。“煮茗”居第二,竟列於“奉佛”、“參禪”之前,這足以證明“茶佛一味”的說法千真萬確。僧人飲茶已成傳統,茶神出釋門便不足爲怪。陸羽生於唐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呱呱墜地便落於佛的懷抱。陸羽3歲時育於竟陵龍蓋寺,由住持增智積撫養,9歲跟積公學佛,11歲逃離寺院,隨雜戲班子流落江湖,並學習雜藝,有所成。28歲後交了個和尚朋友,就是詩人皎然,又稱“釋皎然”、“僧皎然”,28歲以後長住湖州標山一帶。陸羽自小就跟着積公學習煮茶技藝,並迷上了這門技藝,終於在建中元年,(公元780年)48歲時在湖州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茶學專著《茶經》。陸羽能寫成此書與他長期在茶區生活有關,但主要得益於佛門經歷。
  可以說,《茶經》主要是中國僧人種茶、製茶、烹茶、飲茶生活經驗的總結。中國茶道在和平寺香火中薰染一番,所以自帶三分佛氣。

交通路線
  1、從北京市區德勝門坐919路(南口區間)南口站下車,轉乘昌平11路花塔村站下車即到。
  2、從北京市區德勝門坐345路快車在昌平南大街下車,轉乘昌平11路花塔村站下車即到。
  3、西直門地鐵站(北京北站)s2豪華旅遊火車6元、半小時昌平南口站下,轉乘昌平11路花塔村站下車即到。(推薦)
  4、地鐵昌平線(南c2出口,6站),轉乘昌平11路花塔村站下車即到。

標籤: 和平 寺廟 北京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culture/chengshi/w2jw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