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傳統文化 >城市文化 >

關於惠安崇武古城的故事 小城故事多

關於惠安崇武古城的故事 小城故事多

惠安作爲一個有着“雕藝之鄉”、“建築之鄉”、“漁業強縣”美稱的城縣,有着獨具特色的文化,不管是石雕,鞋服、機械五金、建築裝飾在這隨處可見,也是惠安的主要經濟產業,當然還有他的旅遊業,那麼今天小編要爲大家帶來的就是一處集濱海風光、歷史文物、民俗風情、雕刻藝術於一體的崇武古城,希望大家喜歡。

小城故事多,關於惠安崇武古城的故事

“崇武”乃“崇尚武備”之意。這裏古名“小兜”,981年(宋太平興國六年)惠安置縣時,設崇武鄉守節裏,續置小兜巡檢寨。元朝初期改爲小兜巡檢司。1370年(明洪武三年),活動在朝鮮和中國沿海的日本海盜集團——倭寇突然登陸祥芝的蚶江,對泉州地區的安全造成威脅。

1387年(洪武二十年),明太祖朱元璋爲了防禦倭寇入侵,委派江夏侯周德興巡視東南沿海。周德興是個軍事工程專家,他根據泉州沿海地區海岸線曲折、地形險要的特點,“一郡者設所,連郡者設衛”。當年,泉州設永寧衛,管轄五個所,即福全、中左、金門、高浦、崇武五所。惠安設立五座城,即崇武城、獺窟城、小岞城、黃崎城、峯尾城。崇武城爲五城之一,隸屬福建司永寧衛的一個千戶所。

《崇武所城志》載:城“四方設門,各置樓於上”,“東、西、北三面月城,南無月城,門外照牆爲屏蔽”,城門及門樓至今儲存完好。又載:“東城厚設敵臺一座,防賊舟隨潮內訌,便於觀察”,後於1574年(明萬曆三年)又在“南、北、西三面卜建四座,名曰虛臺,其制上下四旁俱有大小穴孔,可以安銃,臺內可容數十人”,這些敵臺距城門約50~100米左右,現均完好。環城還有窩鋪26座,系供守城士兵休息用。

明代以來不少來崇武的官宦文士都情不自禁地題聯賦詩加以讚美。如明嘉靖年間吏部郎李愷爲西門樓題聯:“舉酒邑南溟誰將鳴琴歌舜日。登臺瞻北斗我當縉笏拜堯天”。明末司空何喬遠爲東門樓題聯:“玄嶽借名山勝鎮邊城乍大小,光天先出日輝明望縣錦田溪”。

崇武所城一修建就很特殊地按縣城的規格把宋代建的誠應廟改爲城隍廟祀顯佑伯,同時興建了東嶽廟。由此可見,周德興在福建沿海加強防務建設時,是把崇武城作爲重點工程另眼看待的。《明史·兵志》也載:“惠安東偏,窮海而止,其鎮崇武。國初以其爲島夷出沒之路,設千戶所,置官屯戍,以御外護內,慮至遠也”。

小城故事多,關於惠安崇武古城的故事 第2張

在崇武城南郊峽道壁谷,盤石巖,峭壁間的“海門深處”石刻即爲着名詩、書、畫名家黃克晦所書。黃克晦曾經“十年避亂別江灣”。1569年(隆慶三年),倭患平定,黃克晦重返家園,他懷着無比喜悅的心情,詠唱了平倭後的太平景象:“海天南望戰塵收,漠漠平沙罷唱籌,漁艇已鳴煙前櫓,農人又住水邊洲”。明代布政使惠安人戴一俊也曾在崇武的龍喉巖上摩刻一聯:“噓吸滄溟涵地脈,吐吞日月鎮天池”

崇武所城建城之前,這裏經歷元末兵亂,只剩下10戶人家。建城後,即抽漳州十縣壯丁1304名戍此防倭,又從安徽等省調來千戶、百戶、鎮撫等十幾名官員,這些人不少隨帶家眷,入籍定居,至今還有“百家姓,萬人丁”之稱,兵士們在這裏生息繁衍,爲扞衛古城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據史書中的記載,1424年(明永樂二十二年),倭寇一千多人從大山登陸,燒殺搶掠。崇武的千戶張榮率領軍民奮起抗倭,力戰身死,終於保住古城,崇武城免卻一場災難。1558年(明嘉靖三十七年),倭寇攻城六晝夜,城被攻陷,百姓生命財產遭到嚴重損失,鑑此教訓,勸募大修。1560年(嘉靖三十九年)正月,倭寇偷襲崇武城,全城軍民浴血奮戰,由於孤立無援,糧盡城陷。

倭寇入城洗劫42天,無惡不作,令人髮指。1567年(明隆慶元年),福建總兵、抗倭民族英雄戚繼光屯兵在此,興修城防,演武練兵,指揮剿倭,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軍事制度和城防設施,人民得以安居樂業。十年倭亂平定後,崇武也成了東南沿海的重鎮。這裏的“護龍宮”、“崇山宮”、“崇報祠”、“元飼宮”、“十二爺宮”等,都是古城軍民爲紀念抗倭犧牲的英雄而建造的。

此外,崇武古城還是鄭成功大軍揮師東渡,收復寶島臺灣的據點。也是人民解放軍揚帆南征,解放廈門的海上基地。在南城門外照牆上及偏東城壁上,還存有日寇炮擊損壞的殘跡,楷書橫寫的“炮擊處”記述着1938年5月17日日艦炮轟崇武之事。

結束語】古城內外的30多處分別始建於宋、明、清,後經修葺延續至今的宮廟庵堂等古建築遺存,其佔地面積多在數百以至近千平方米,每座廟宇都有自己的發展軌跡,是崇武古城這座抗擊外夷歷史豐碑的一篇篇生動詩章,深烙着千百年間崇武人民奮鬥前進艱辛創業的腳印,同時也從各個不同的角度,深刻反映出複雜多元的宗教信仰觀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culture/chengshi/kl0y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