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占星吧 >

擇吉黃曆 >二十四節氣 >

民間習俗活動 閩南冬至風俗

民間習俗活動 閩南冬至風俗

在每個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節日到來,都會有屬於他們自己的慶祝方式,而在閩南地區,人們也會用屬於他們的方式,來迎接節日的到來。那麼閩南冬至風俗有哪些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老黃曆一起來看看吧!

閩南冬至風俗 民間習俗活動

你可能感興趣:作爲湖南人 湖南冬至吃什麼

閩南冬至風俗
  祭天祭祖
  很多地區在冬至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習俗,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祭祖的同時,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靈,以祈福來年風調雨順,家和萬事興。
  泉州舊俗有“冬節不回家無祖”之說,故出門在外者,都會盡可能回家過節謁祖。冬節早晨,要煮甜丸湯敬奉祖先,然後閤家以甜丸湯爲早餐。

九九消寒
  冬至一到,開始數“九”。在古代,入九以後,文人墨客喜歡搞消寒活動,擇一“九”日,相約九人飲酒(“酒”與“九”諧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閩南冬至風俗 民間習俗活動 第2張

你可能感興趣:作爲貴州人 貴州冬至吃什麼

泉州吃湯丸
  閩南人吃丸子的節日,一年共兩次,元宵吃“上元丸”(年初的“頭丸”)、冬至食“冬節丸”(年末的“尾丸”),寓意着頭尾都圓滿,一年到頭順順利利,團圓美滿!
  說起冬至,閩南人都知道它是吃“湯圓”和祭祖的節日。記得以前大人們常說那句“吃了冬至丸多一歲”的老話。節前“搓圓”、操辦的時候,一般會先煮一鍋來讓孩子們解解饞,有些老長輩們還邊煮還邊唱:“丸子湯燒滾滾,中國打日本。日軍死了了,大家笑哈哈”。以前還會捏些“小鬼子”下鍋的,以表示對抗戰時期日本侵略中國的憎恨。
  要說“冬節”吃湯丸也不是閩南獨有,以前在北方一般是吃餛飩,西北一帶多吃餃子,江浙這邊才吃湯圓和麻餈。其中蘇州人過節所吃的就是“冬至圓”,分爲粉團和粉圓兩種,無餡又小的爲粉圓,即泉州人所說的“冬節丸”。吃法有“甜”、“鹹”兩種,以放糖的甜食居多,加些芋頭、地瓜、橘皮作料。也有加入面線、肉片、海蜊等作成的鹹食。
  清嘉慶《惠安縣誌·風俗志》對冬節吃丸是這樣解釋的:“十一月,冬至,陽氣始萌,食米丸,乃粘丸於門。凡陽尚圓,陰尚方,五月陽始生,黍先谷而熟,而爲角黍,以象陰,角,方也。冬至陽始生,則爲米丸,以象陽,丸、圓也;各以其類象之。夏至不以爲節,抑陰也。”

做雞母狗仔
  冬至,閩南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習俗,就是“做雞母狗仔”,即在做冬至丸的時候,用做丸的米料捏成一些小巧玲瓏的動物和金錠銀寶等,動物的眼睛來自田野裏狗尾巴草的草籽,所以動物們煞是生動。做什麼動物,往往取決於家裏各個人的生肖或家裏畜養的動物。冬至時節,已進入農閒,當人們在盤點一年收穫之時,也難免要犒勞一下那些動物,除了做“做雞母狗仔”,亦有一些風俗,頗有意思。
  閩南童謠《冬至》唱的就是冬至的情景:咱厝人,冬至時,碨米絞粞搓紅丸。搓糖粿,無稀奇,捏豬捏狗捏金魚。做雞仔,雞袂啼,落水要撈舉笊籬。囝仔人,勾勾纏,想吃你得敢赤鉗。野答工,逗支援,阿母挱啊一半暝,敬祖先,望新年,保庇平安趁大錢。

閩南冬至風俗 民間習俗活動 第3張

你可能感興趣:節氣飲食 冬至吃什麼餡的餃子好

閩南拜牀母
  飯後人們通常會特意地留下幾粒丸子,粘於門上和牀邊,稱爲敬門神與拜牀母。祈求孩子晚上不哭不鬧,睡個好覺。大人要準備葷素五味和美味佳餚,是要紅色的湯圓,就焚香點燭,燒紙錢,甚至放鞭炮。拜牀母也要有冬至圓上供,這次與清明節的祭祖,合稱爲閩南的“春冬二祭”。
  事實上,因丸子有圓圓的外形,古人便以之象徵“陽”,以表示陽氣漸生、春天即將到來的意思。更有趣的是,古人不光搓丸子吃丸子,還有比現代人更講究的“粘丸子”。他們將餐後留下的丸子粘貼在門扉、竈臺或器物上,稱爲“敬門神”,以傳達“豐收有餘”的美好祝願,並祈求閤家平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anxingba.com/almanac/jieqi/rr7jv2.html